边走边看

个人日记

 
              每逢阴历的三六九,是我们小城的“集日”。这集市从前的旧址拆迁了,挪到了现在的建材市场。我因工作去报单子的办税大厅,就在建材市场的尽头,多次赶上逢集的日子,却从没有好好逛逛。

    前些日子,我是心无旁骛地坐在电脑前拆数字,做合同,填报表。从早上忙到晚上,累得我是头晕眼花,连挂Q的时间都没有。好在工作总算有点透亮了,百多张单子整理齐备,下午把单子拿到税务局-运管处去报审批。到那刚刚两点,几张客户着急的单子签好了,税也交上了,而剩下的一大堆单子,要在那排号,估计下班前是签不上了,所以也用不着在那等了。难得轻松,看时间尚早,出了运管处大门,我便乐颠颠的逛集去啦。

    俗话说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一般赶集都是起早去的。也许是下午太晚了吧,集市早已没了人头攒动的场面,好多业主都忙着开始收摊,只剩下一些很敬业的小贩在那坚守阵地。

    转过一溜卖小五金的摊位,前边都是卖盆花的。好多花我从前都没见过。一种花形像牡丹,叶子却像芹菜的盆栽吸引了我。老板告诉我这花叫“洋牡丹”,小的十块钱一盆,大的二十。我左瞅瞅,右瞧瞧,不住地问这花叫什么,那花叫什么,老板很热情,也乐得招呼我,只见他如数家珍,指着那一大盆像一串串小山楂的花木,告诉我那叫“富贵子”;那棵叶子像伸展的手掌的,是“摇钱树”;那个叫“鸿运当头”。那棵茶花不用他介绍我也认识,在网友空间看到过类似照片,只是这活色生香的不如好友空间的完美,红色的花朵却有点黄了边子。我一直赞叹这花漂亮,那花好看,却并没有要买的意思。老板说我戴眼镜,肯定是坐办公室的,极力推荐小盆金虎,还说放在电脑桌上,很养眼,精致美观,看那拳头大的彩绘花盆,多艺术范儿,最重要的是:花特别好打理。我笑笑,摇摇头,告诉他:我,打工的,没办公室坐。然后继续往前走。

    从前坐车路过的时候,记得看到好多卖旧书的,可顺路走出去好远,除了零星卖水果和蔬菜的,也见不到一个卖书的。或许卖书的在下一个路口吧,不知不觉走出了集市。穿着高跟靴子,逛遍了整个集市,走了这么远的路程也没觉得累,没买到书,却欣赏了那么多的“春色”,不亏,也不遗憾。回家的路走了一大半,索性不坐车了,不为省下一元车钱,只为难得在闹市中闲庭信步,随心所欲。

    在两座五层大楼之间,“隐藏”着关帝庙大桥的出入口,这座新桥建成两三年了,我只在右岸城区看到过当年在建施工时的样子。从没近距离接触过,要不是来回坐车时经常有人在新桥下车,我还真不注意这桥的出入口竟如此促狭。


    喜欢探秘的我,在好奇心驱使下,踏上了新桥。我谨遵交通规则,靠右侧人行道行走。这桥面十六七米的样子,宽阔平坦,人行道是麻面花岗岩铺成的,结实又防滑。桥栏是汉白玉的,雕刻着祥云图案的圆柱造型,有点像西藏喇嘛寺的转经筒。



    

    一抬头,朝对面望去,发现有一段桥栏异样,莫非是新建的大桥,质量不堪,桥栏垮了?怀着疑虑,我躲避着车辆,横穿到对面。



    原来这段桥栏用的是类似楼梯扶手的白钢圈隔的,我以为这下边是可以走人的桥洞,有楼梯通到桥上,可我没看到楼梯口,这扶手是封闭的。扶手焊接得很牢,这不是临时搭建的。探身往下边看桥身,这没桥洞!好端端的大桥,在半路出现这不和谐的一幕,把本来贯通的人行道拦腰切断,究竟怎么回事呢?





    再看下边的尚能辨别出地基轮廓的废墟瓦砾,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桥当初选址,需要拆迁时,碰到了一个钉子户。桥若直建,正好将这户人家的一个墙角切下,只是一个小角角,一点点就欧了。我不知道当初这户人家提了什么样的苛刻条件,致使这大桥宁可往里折一下,拐个弯,都没答应他们的要求。如今,大桥建成两三年了,这户人家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拆了房子搬走了,可这大桥的人行道拐角依然在。




    我当时没想到要拍一张新桥入口处的片片,这个是上了桥后回头拍的,照片的“主角”却不是那个几乎要找不到的出入口,是那个人行道上的“插曲”。


 
    前两天,天朝开二会,有些二货委 员交了雷人提案,其中有一条是有关【拆迁】的,辽宁代表团小组讨论,人大代表,著名画家冯 大中提出,我们还应立一个“动迁法”。拆迁要天价的,该上行政手段就上手段,老百姓,有的给点脸就上房揭瓦了。毛 泽东时代,谁敢说不字?北方重 工集团董事长耿  洪臣马上表示反对:财产权是公民的合法权利,立什么法也不能说拆就拆了。

    城市的建设需要发展,百姓住宅需要安居。在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开发商利益,几者之间,很难做到绝对的平衡,有时候会有矛盾、分歧甚至冲突。山东平 度就因征地发生了血 案,村民被堵在帐蓬里,泼汽油烧死。

    其实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善良和通情达理的,很多时候,都是开发商开出的条件太苛刻。是商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拆迁补偿,能少就少。也有个别拆迁户,利用拆迁的契机,想捞上一笔,未答应条件,便是不走,死耗。想成为钉子户,这也要有先决条件的,比如:拆迁户的地理位置绝对优越,不拆会直接影响工程;二是家里有危重病人,或是有年纪很大的老人,开发怕惹上麻烦;再一个就是很有根基背景,开发商惹不起。曾经有个驻军家属,遇到拆迁,当时要的条件连旁观者都觉得很是离谱,房子是很破旧的两间简易房,摇摇欲坠,房主却要价数百万元,十多年前这个价钱,在小县城可是天文数字。政 府也不好出面强拆,各方势力较量,甚至房主都动用了军 队,最终开发商屈服,因为人民 军 队的力量太强大了。

    有一位患有精神病的女人。家里的公公婆婆老公小姑子都不待见她, 她家动迁,婆婆就让她在屋子里“坚守”,还让她“发病”、“脱衣服”。等“动迁办”的人来谈的时候,这位精神病女人,神秘兮兮的和“动迁办”的人说:“俺家那死老太太,让我装精神病,还让我在你们面前脱衣服,好多要点房子,这事我可不干。你们可别多给她,气死她!”结果 ,动迁办的人一听这话,觉得这女人病得不轻,可别惹,不用要,条件也给的很不错。

    坐在公交车上,总能听到形形色色的新闻。听过一个家是农村的老太太和别人聊天,因为她家房子临近公路,现在搞农村城镇化建设,她家也在拆迁的规划范围内。动迁办找她谈了多次,她开出的条件是给自己、儿子和孙子各要一套楼,外加三百万现金。不给不走。态度很坚决,并表示,上边有人,开发商不敢强拆。而她的左邻右舍都是按原来房屋面积给“还平”,另外优惠八平方米,再给两年的租房补助。老太太说了,她家虽然就三间房子,不趁机要出儿子、孙子将来的生活费用,心里不踏实。

   还有一次也是坐公交车,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伙子和别人聊天,说自己最近找了一个工作,就是在拆迁办,搞强拆。他是开铲车的,屋里边住着人呢,就把人家的房盖给掀了,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缺德,不想干了。看来这小子良知还没完全泯灭,回头是岸。


    站在桥上往远处看,相隔几百米的范围内就有三座大桥沟通着绕城河两岸。便捷的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面积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也接近尾声。
 

 

        季节已至春分,东北的春天却姗姗来迟,虽有碧波荡漾,却是树未绿,草未青,背阴处仍有大片浮冰。我爱我的家乡,更希望这是民风纯朴,祥瑞和谐的家园。我爱我的祖国,更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处处和谐美好。

文章评论

秀子

[em]e7074[/em]哈哈哈哈

秀子

先占个位,待我密西了就来看![em]e161[/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