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 悟
个人日记
世界是残缺的,人生是坎坷的,命运是不测的。因此,每个人都难免有苦恼。所不同的是,少儿的苦恼浅薄些,成人的苦恼沉重些,老人的苦恼无奈些。有脑子,就有人会思索;有良心,就有人会正直;有志气,就有人会奋斗;有苦恼,就有人会诉苦。
酒不必多饮,微醉则非刚毅超群,收;苦不可多诉,心畅就好。窃以为,肌体患疾大都与心理失衡有关。欲惜福养身者,若实在不宜积苦于内;但若走上另一个极端,诉苦如大江决堤,滔滔不绝乃至喋喋不休,也非善事。求神求个平安,诉苦诉个心畅。心中郁闷一除,便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吧。诉苦对诉苦人来说也许是一种享受,但对倾听者来说就不是什么美差了。诉苦一旦诉到对方胆战心惊、忍无可忍的地步,则会适得其反。须知“苦”虽然可以诉出,却诉不走。手脚才是驱“苦”的最有效的武器。
一种苦不可两回诉。老生常谈,开篇诉旧苦,直诉得泥菩萨三丈火起,好朋友拂袖而去。汤圆是个好东西,但若顿顿汤圆,吃出人命也非什么难事。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新厌旧”绝对是一种共同的心理。因此,对于“苦”来说,它可诉的机会并不多;正如对于人来说,可逢的机遇也不多一样。
诉苦”可以减压,这是被很多人用事实证明过的事情。 当你找到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诉苦,想减轻一时压力,效果常常和预期相反,压力不减,麻烦的“后劲“倒是力大无穷。
一个人的财富并不是因为他拥有很多,而是因为他要求的很少;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这些简洁而充满哲理的箴言,让我知道了佛并不是消极出世,而是积极入世。于是,我开始小心翼翼地“走入”佛经,细细的品味,仿佛感觉自己置身在了一个一尘不染的琉璃世界中,佛陀的大智慧、大慈悲、大圆满和大愿力神通,让我心怀了无限的敬意,使我每天都情不自禁地要跪拜在佛前忏悔。因为我从佛经知道了“佛”并不是神,也不是仙,“佛”实际上是有觉悟的人,谁有觉悟,谁就是佛。所以,佛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心中,佛并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觉悟者的称号
在世间的烦恼中,可谓什么烦恼都有,但以佛的法眼静观,不过是蝎子附在虚幻的花上一般。因为,佛认为世间上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只是一种假相,不值得为这些虚幻不实的东西而去执著。人一生的所能、一生的所得,无论是权倾朝野,还是富可敌国,万般万样都是带不走,百年之后只能是一杯黄土。所以,在短短的人生旅途,要想离苦得乐,就要学会减负前行,放下贪婪心、放下虚荣心、放下执着心、放下嫉妒心、放下嗔恨心、放下攀比心、放下偏执心、放下狭隘心、放下独尊心、放下物欲心、放下色欲心、放下食欲心……属于自己的随缘好了,不属于自己的不去攀缘,不以个人的性情而喜怒,不因自我的利益而悲伤,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活在清凉的世界中,享受到如鱼得水般不尽的悠悠乐趣。正所谓“放下,立地成佛”,学会放下,就可成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