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旁有水谓之“活”—— 唾液治病养生的功效
个人日记
唾液消炎能治病?一日吃饭怎么就咬到筷子上了,呵呵 !硬硬的竹筷把下牙咯的很痛,以为一两天会好,没想到3、4天还在痛。于是脑中突然冒出“唾液”二字,来不及百度,先舌抵上腭,攒足唾液,含在口中,左右漱漱,再上下漱漱,能含多长时间就含多长时间,然后徐徐咽下,如此反复多次,二日之后,痛感竟然真的消失。
一、白头老者拆“活”字,传秘方
山东卫视《天下父母》栏目总导演吕明晰老师,4月16日于沧州市首届“中国梦·沧州道德大讲堂”传统文化公益论坛上,讲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神奇故事。
十七年前,他被胃病折磨的痛苦不堪。一次疼痛起来,吃药丝毫无效,抚胃蹲在地上不能起来。此时过来一位白头老者,问是怎么了,他说胃疼难受至极,老毛病了,难以治疗。老者说,胃病还叫病吗?他心说,我疼成这样,你却一旁讲风凉话啊。老者说,这还真不叫病,你随我来。吕老师将信将疑跟随老者行至家中,老者站于桌前,以手指入口蘸唾液在桌上写下大大的“舌”字,又在左旁写下“氵”,问念什么?“活”啊!对呀,舌旁有水谓之“活”!这就是老祖宗造字的智慧。老者告诉吕明晰老师,每日三餐之后吞咽6口唾液,坚持一个月,保你胃病全无,全身健康。吕老师心说这又费不了多大事儿,那就且信你一回,死马当活马医吧。没想到第三周胃就不疼了,第四周胃疼彻底好了。自此,吕老师坚持至今,十七年了,没得过一次病,没吃过一片药。
二、历代名人名医的唾液养生术
1、西汉道人蒯京
唾液养生法传说为西汉蒯京所创,蒯京因“食玉泉”(唾液)而肤色红润,牙齿坚固,清风道骨,享年120 岁。
2、皇甫隆
古人称唾液为“华池之水”、“玉泉”、“甘露”、“琼浆”,中国医库有“金津玉液”之美称。三国时期有位百岁老人名叫皇甫隆,耳聪目明,体力不衰。曹操向他请教长寿之术,他说:“要想寿命延,朝朝服玉泉。”
3、孙思邈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他每天早上醒来,用舌搅出唾液,徐徐咽下,活了102 岁。
4、苏东坡
宋代大文学家、养生学家苏东坡在谈到自己的养生之道时说:“每天用舌搅唇齿内外,漱练津液,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他认为其“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5、王蔡
明代名医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齿漱口,唾满咽之”能使人耳聪目明延年。
6、乾隆皇帝
年过八旬的乾隆皇帝,其养身法之一就是“齿常叩,津常咽”。
7、武当道姑李诚玉
现代人中也不乏重视唾液健身而寿长百岁者。如武当道姑李诚玉1996 年时已寿高108 岁,仍面如中年妇女,其养生之道中就有一条叫做“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8、150岁的印度长寿老者
150岁的印度人说自己的长寿秘诀就是每一口饭,或菜,细嚼慢咽,嚼上三十二次,还有喝水或饮料时,让它们在口里呆一阵,等一会儿再吞下去,就这些方法,帮助我活到了150岁。
三、唾液治病养生原理
唾液在生命中,意义十分重要。中国古代药典《本草纲目》说:“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古人的养生方法中特别推崇“咽津”一法,——以舌抵上腭,待唾液充满口腔后,缓缓(讲究者分三次)咽下,以养肾精,称其为下注丹田或“饮玉浆”。古人还有诗赞道:“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嗽咽入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所以,唾液充足,口腔湿润是肾精充盈、心气旺盛、经脉通畅、水火相济、身体康健的象征。反之,若口中唾液不足,则说明心肾不交,肾水不能上达,津液干少,真气被耗。
所以,当一个人心情烦躁、精神紧张、疲惫不堪时,口干舌燥是常见症状。而有些人说完话,嘴角有白沫;或是有人总感到口干、口苦,那么就说明他们的元气不足,身体能量正在下降;而糖尿病人之所以口干,就是由于肾水不足引起胃火上延、烧干唾液引起的。
唾液还能够消除致癌物质的毒性。普通人的口水,可以杀死百分之七、八十的癌细胞;而有的人的口水,可以杀死百分之百的癌细胞。若每口饭能做到咀嚼30次(约30秒钟),就可基本上消除食物中的亚硝胺、黄曲霉素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质,从而有效地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腮腺激素,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以及骨骼、软骨和牙齿的活力。尤其是能强化血管的弹性,活跃结缔组织的生命力。这样即使人到了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
“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一百九”。唾液是人体的宝贵精华,价值千金。当惜之。
【兰姨养生堂日志推荐】
文章评论
小家伙
[em]e179[/em]
雪峰云海
[em]e181[/em] [em]e160[/em] [em]e160[/em] [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