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墨 + 品砚 + 品印

个人日记




 
图片 

我思忖日久,头脑渐渐由精细归于朴拙,
觉得中国传统文人有一个不存在例外的共同点;
他们都操作着一副笔墨,写着一种在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字。
不管他们是官屠宰辅还是长为布衣,是侠骨赤胆还是蝇营狗苟,
是豪壮奇崛还是脂腻粉渍,这副笔墨总是有的。

 
笔是竹竿毛笔,墨由烟胶炼成。
 
浓浓地磨好一砚,用笔一舔,便簌簌地写出满纸黑生生的象形文字来。
 
这是中国文人的基本生命形态,也是中国文化的共同技术手段。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这样的诗句,展现的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
“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很道地的中国传统文人。
 

        ——余秋雨笔墨祭 
 
 
 

品墨


墨,从遥远的旧时光中缓缓走来,透着古朴丰润,宁静清幽。
就连“墨”这个字本身也有古色古香的远意,读出来,似多年的光阴从身边倏忽而过,
许多散落在旧年的情怀,也在那一瞬间扑面而来,填满心间。

有时,真羡慕古人的时光,沏一壶嫩茶,点一炉妙香,研墨、抻纸、润笔、书写,
再盖上一枚闲章,朱红素白墨黑,搭配在一起,真有说不出的意味。

最倾心的是墨散发出来的香味,
淡淡的、轻轻的,如大自然中的花草馨香,透着干净、纯粹。
许多时候,我们为寻得一丝娴静,总要在氤氲的墨香中,抖落繁华,洗去尘心。

如同这多姿多彩的生活一样,墨也分干、湿、浓、淡、黑、白六彩。
想要什么颜色,全凭书写的劲道,浓处聚墨成堆,淡处云烟缭绕,干处清透苍老,
湿处圆润丰茂,黑处厚重古朴,留白跳动空灵。

墨黑纸白,两相对比,本已有一层韵味,再加上那变化万千的墨色,
有了明暗,有了层次,有了风韵,更增了一分意思。

墨的气韵自成一体,灵动处润滑无骨,与水融合,相辅相成;
凝重处刚劲有力,与砚依附,密不留痕。
这番妙处,任是再怎么不动声色,也会心生暗念的。

想是那素手磨清墨,也分外有韵味,
十指纤纤,捻一方雅墨,墨沉,烟水起,墨花儿在水中流动,
丝丝缕缕,缠缠绕绕,似连非连,似断非断,若雾若云,若隐若现。
如美人在侧,婷婷袅袅;如老梅着花,疏影横斜;
如竹林送晚,叶舞婆娑,真是一幅绝美的墨烟图啊。

图片  
 

磨好了墨,轻轻摇匀,放在案头,立刻有一种时光逆转的生动。

拿笔蘸上香墨,那墨聚在笔端,要满未满,要落未落,
抬腕落笔,饱满的笔毫,流动在细腻的纸面上,诸般颜色落定尘埃,
墨汁凛凛,烟岚满纸,十分自然,或轻或重,或浓或淡,或疏或密,
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墨色华章。

看那笔端生发的墨彩,如云烟缭绕,扑朔迷离,别有一番妙趣。
再细细端详那字,淡雅处宛若清风明月,浓重处好似锦簇花团,
精金美玉也不过如此吧。

闲暇时,研磨一方好墨,闻一闻那墨香,看一看那墨色,
在柔软细腻的宣纸上书写着,看那墨花一朵一朵绽放在纸上,
那般清幽,那般朴素,那般淡然。

那一刻,墨香袭来,墨彩尤美,而身边的那个人稳妥珍重,温暖踏实,
再想此时的光阴,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已是妙趣横生了。

图片 

品砚

 

有一方老砚作为案头清供,莫不是件雅事了。

握得一方老砚,和古人做一段时空的对话,
虽不能悟得兰因,亦能清心雅性,得一丝禅意吧。
试想,一个安静清秀的女子,十指青葱,兰花指轻握一枚素墨,
在一方老砚上细细地磨着,墨沉烟水起,满屋飘着墨的芳香,
满室散发着雅的韵致,真有说不出的古意。
窗外是月朗星稀,室内有温馨的暖意,光阴就在你我的身边,
就在这细细的研磨中逝去,真是一件又雅致又美妙的事情。
古老的中华文化就在这一方古砚中记载,传递,
那底蕴,那排场,那沉静,是释卷抒怀的一种洒脱。
 

砚,多以石制,也有木砚、瓷砚、玉砚、竹砚、铁砚……而最多的要数石砚。
这一方方砚,有自然的灵气,具山水的钟秀。
落在文人的手中,用做文房里的排场,就更添了几分玩味。
 

它古朴、清寒,却又透着一种高贵。
真正上品的砚,不见得多花俏,造型简单却又刚劲有力,
发墨良好,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细腻温润,
仿佛手握毛笔在泛黄的宣纸上书写着的男子,那繁花似锦只在心中,
这份胸怀,这份坦荡,亦是难得的。

端石砚、澄泥砚、洮河砚、歙砚、红丝砚……这些名字多稳妥,透着文化的气息。
这些砚虽产地不同,品质不同,却各具风流,
或儒雅或妖娆,或清俊或朗逸,这种美是厚重而又令人陶醉的。
还有一种“墨写朱批两不误”的双履砚,一砚两池,一边是墨水,一边是朱砂,
这种巧妙的结合也是匠心独运。
 

这些砚,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作用,是一种欢喜,
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被保存,被发扬,又是一种欢喜。
对于一个收藏爱好者或者是文人,如能寻得一、二,即是最大的满足。

图片
  

砚所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古朴,简拙,
似乎除了文化韵味外,没有可欣赏的地方,
其实,这一块块砚中,也隐藏着许多玄机。
有的砚上刻着禅味深远的文字,读后让人深思。
有的砚不着一字,随形而喜,也尽得风流。
更雅致的砚正面或者背面都雕刻着纹饰或图案,就更有一层意思了。
一首小诗或一句禅意深远的话,或者是一朵牡丹,一池清荷,一瓶老梅,
真是雅致之极,心静时细细玩味亦不失为一种妙趣。
 

在研究古砚的一篇文字中读得这样一句话:
“夫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惟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这砚上的文字如古砚一样清高与孤绝。使得一点素心,褪尽了人间烟火。

苏东坡说:“我生无田,食破砚。”
古人把自己的一方砚,看做一块田,用笔耕耘,用墨灌溉,用纸来承载,
结出来的当然是雅之又雅的文字之花。
从这一方方砚里流淌出了唐诗、宋词、元曲,也流淌出了四大名著、诗经、楚辞……
那青灯黄卷、素墨古砚,还有那孜孜不倦认真书写的人,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现如今,很少有人再用砚了,
除非是专修书法或者收藏的大家,否则连笔也很少用了,
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我没有砚田,却总是喜欢着,在眼中,在心里……


图片  

品印

 

一枚小小的印章,如一片美丽的风景,
目之所及,有万千的气象,那深藏的古朴,颇耐人寻味。

 
明代杨士修在《印母》一文中写到:
“刀笔苍老者,如千年古树,形状萧疏;
娇嫩者落笔纤媚,运笔清浅,素则如西子淡妆,艳则似杨妃醉舞。”
这小小的印章,包含了大千世界的许多好处,方寸之间饶有清趣。


古人常常把诗书画印并列在一起,可见印章虽小,也是文人雅士的最爱。
如果一幅心怡的书法没有落上印章,那一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试想一个温文儒雅的男子,写就一幅篆字或画就一幅水墨画,批上落款,
然后拿起印章,在瓷盒内的印泥上轻轻蘸了几下,在纸上最合适的地方小心地按压,
抬起手,整幅作品立刻有了生动的色彩,即便平淡无奇,也有一种不经意间的怦然心动。


你看,那枚别致的印章落在纸端,白纸、黑字、红色印章,搭配在一起,
和谐自然,怎能不顾盼生姿呢,怎能不让人心生欢喜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印章的美从远古款款而来。
封泥的古朴苍茫,瓦当的圆润华美,邓石如的刚健婀娜,赵之谦的隽永含蓄,
吴昌硕的气势磅礴,齐白石的疏朗豪放,邓散木的格调高古,
钱瘦铁的苍劲庄严,来楚生的雄浑坦荡……


这一方方印章,悠闲处似孤云野鹤怡然自得,
谨慎处如千军万马临阵以待,白文仿佛猛龙吸水气贯长虹,
朱文好像春花初绽姿态动人,飘逸处宛若衣带临风流转飞舞,
洒脱处好似云烟缭绕轻灵淡远,苍茫处有若老梅着花笔力遒劲,
古拙处恰似浑然天成不加雕饰。


图片    


印章是书法和雕刻艺术的融合,既有笔墨之香,又有篆刻之美。

印人一定是绝好的书家,他们放下手中的毛笔,拿起刻刀,
把音乐的节奏感和建筑的美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他们以石为纸,以刀为笔,刻出一枚枚印章,挪移揖让章法自然,
分朱布白匀称平静,落刀处如莲花绽放稳妥干净,收刻处又似捻针女子小心翼翼。

 
虚处飘渺似水流云动,实处端然如泰山庄重,
增减之处极有分寸,呼应之点巧妙承接。
繁处不繁,简处不简,险中得稳,平中见奇,白文深邃凝重,朱文跳动空灵。

印章虽小,却有法度,貌似不经意间,却包含着无尽的变化。
疏可走马,密仅容针,常常有“绝处逢生”的妙境,怎不令人拍案呢。

 
一方好印在手,闲暇时赏玩,也是美的享受。
美在力道,美在有笔有墨,美在分朱布白处理得恰到好处。


这一枚枚印章是对生活的热爱,
这一枚枚印章也让这枝古老的艺术之花欢喜绽放,
把一些遥远的时光雕刻得温润雅致。


当我欣赏一枚枚印章时,我的心有一种隔世的温暖,
请允许我把这份柔软的情怀放在心中,时时想起,时时感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文嘉绘画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1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资源来自网络 制作/Howard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