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个人简介:
黄菊,男,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5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原国务院副总理,于2007年6月2日在北京逝世。
黄菊社会评价:
黄菊同志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对党、对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他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统揽全局,考虑问题全面,处事严谨稳妥,注意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宏观决策能力和很高的领导艺术、领导水平。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恪尽职守,忘我工作,黄菊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他讲党性、顾大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生活准则,模范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注意倾听不同意见,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他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他生活朴素,廉洁奉公,严以律己,保持了共产党人优良的政治本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同志,爱护干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自杀真实内幕: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沉痛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6月2日2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讣告只是说黄菊“因病医治无效”,并没有说明黄菊患的是什么病。坊间传言黄菊在2005年年底被查出患了胰腺癌
2006年3月中国举行“两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年会)”期间,官方发言人吴建民首次证实黄菊住院治疗,但同时强调黄菊“正在康复中”。今年3月“两会”期间,吴建民拒绝回答媒体有关黄菊病情的询问。
九月二十六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了组织生活会议,黄菊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并提出请辞政治局常委、委员、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对黄菊的请辞,政治局常委会意见分歧。
政治局常委会的党组织生活会议
根据中央政治局在二00二年十二月七日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决议: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每月召开一次党组织生活会议,会议宗旨:交流思想工作和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一般都安排在月初或月下旬。
黄菊自我批评并请辞
在九月二十六日的政治局常委组织生活会议上,黄菊作了自我批评,并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辞去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黄菊自我批评说:近日,邦国同志、庆红同志和我作了多次交心谈话,使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过失和失责,给老书记(江泽民)、老市长(朱镕基),给上海市委、市政府带来了沉重的政治压力和后遗症,万分沉痛。中纪委吴官正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中纪委,就若干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情况及本人配偶、亲属在金融、经济领域的表现,和我交换意见,我也作了初步的阐述和解释。由于政治环境、人事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经多翻思考,作出抉择,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接受本人辞去政治局常委、委员、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党内外职务,返家乡(浙江省嘉善)休养。
黄菊请辞的三点理由
黄菊在提交的请辞报告中,列出了三点理由:(一)健康状况,需要长期休养配合医治,病情趋向反复:(二)从上海市委陈良宇同志的问题的披露,涉及到金融、经济违法活动,涉及到组织人事上的严重失职、渎职,也涉及到我本人在上海主持工作期间的责任;(三)陈良宇等同志事件公开化后,本人深受政治上的压力,工作展开会困难,而且会给中央领导集体班子的声誉造成影响。
政治局常委会对黄菊请辞意见分歧
对于黄菊的请辞,政治局常委会内部意见分歧,有纷争。
吴官正、罗干指出:应当接受并交中央政治局讨论。
吴邦国、曾庆红提出:从更有利于党内团结、党内外人心稳定,有利于党的十七大召开,有利于把上海问题的影响程度减少,不宜接纳黄菊的请辞要求。
贾庆林、李长春提出:现阶段要防止反腐败过界线,要防止社会上有敌对势力借上海问题来否定一切,更要防止境外、外国敌对势力乘机制造政治、社会的混乱。
陈良宇落马,上海干部矛头直指黄菊、曾庆红
上海市委陈良宇一伙出事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纪委的干部,纷纷都向中央政治局、中纪委提出:谁破格重用陈良宇?谁一再包庇陈良宇的劣迹?谁做陈良宇后台在沪搞官僚阶层操控上海金融、国土、工程?谁纵容上海市委搞“独立王国”?矛头直指黄菊、曾庆红。
黄菊检查五大过失
黄菊检查五大过失,强调他在九四年中至二00二年主持上海工作期间,(一)忽视了抓党的建设和班子的政治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滋长骄气,助长了大上海主义蔓延,和各地方的关系长期紧张;(二)在使用、晋升干部上,只看表面、看个人私交,形成任人唯亲的风气;(三)有举报,九四年中接任市委书记后,从原机电局提拔了三十一名科、处级干部到市委、市政府担任组织、宣传、人事、市委办等要职,二00二年十一月,到京任职后,从上海调入八人到京,其中有二人被中组部退回,原因是有组织结论:不能重用;(四)对于班子内部宗派主义、小山头主义的活动,没有严肃、认真对待,导致党内生活不正常,派生出不少问题;(五)对于亲属在经济、金融领域中享有非法、不正常的特权利益,没有认真对待和处理。
黄菊如何包庇陈良宇
黄菊承认:陈良宇九六年十月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时,党内、社会上评议很差、阻力很大,其中反映集中指:陈良宇在业绩上弄虚作假;和社会上黑道势力关系不正常;生活作风腐化、糜烂等。但黄菊对此却没作任何跟进核实,找陈良宇交待过,而是把反映材料封存了。
黄菊对以上的检查,是中纪委工作组到上海后即封存了市委档案室、市纪委档案室后,找到了有关材料,并在中央政治局内部公开,引起了震惊而作出的
十月二十六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黄菊同志留职休养》的决定。该“决定”大要如下:
黄菊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生活会议上,向中共中央提出辞去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在六中全会后,黄菊同志再一次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提出“真诚、强烈要求组织接受请辞,回故乡休息养病,接受组织的审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讨论并征求了部分老同志的意见,从如何对党的工作有利,从如何对全局利益有利,从如何对党的十/七大.筹备工作展开和十/七大.召开有利,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有利,从如何体现贯彻以法治国、从严治党有利,从如何对黄菊同志身体健康、治疗、休养有利,从如何对中纪委工作组在上海工作有利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决议,即日起:(一)黄菊同志留职休养;(二)黄菊同志在留职休养期,不负责党政内部工作;(三)黄菊同志在留职休养期间出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四)中央政治局、国务院根据情况,授权黄菊同志在留职休养期间出席礼仪活动。
“留职休养”与“请假休养”的争议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曾就黄菊“留职休养”,还是“请假休养”,发生争议;“留职休养”,表面上政治地位没变,随时可以称“病愈”;而“请假休养”,官衔就被摘掉了,要销假就有阻难了。社保基金案黄菊难逃罪责
陈良宇负隅顽抗的防线已崩溃。陈良宇已交待:社保基金事件,他曾请示过黄菊。黄菊作了答覆,称:“看着办。要有把握,不能亏损,要处理好几道关系风险少些,要在内部通一通气。”但,黄菊的自我批评中却称:(我)一再叫陈良宇按规则办,不要另搞一套。四十多亿,不是四五百万,“吃夹生”,谁也负不了责任。(我)叫陈良宇要放在常委会上、市长会上讨论。根据陈、黄所讲,不论谁再护短,已证实黄菊是脱不了罪责的。关于社保基金,中央有明文规定,要存放在国有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经国务院核准,才能购买欧美国家债券。而陈良宇竟把四十多亿社保基金借给了私有商贾,是知法犯法,黄菊也难逃罪责。
中纪委报告上海市委市政府班子基本烂掉
自九月二十五日陈良宇下台以来,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党政、国家机关,有多达二千七百多件信函,要求中央、国务院、中纪委彻底追查上海社保基金大案,要提高透明度,给人民知情权。十月三十日,中纪委又增派了六十名人员进驻上海。据中纪委最新报告,指:上海市委、市政府班子基本烂掉,都涉及不法经济活动和不法经济来源,而且牵涉到外省市党政高级干部及其亲属。
有消息指:二千五百多名高干及退离职高干家属,部分资金已外流到香港、欧、美、加等地。
中纪委报告又指:中纪委进驻上海后,已查到从市、局、区,有销毁、转移一批原始单据档案情况,增加了工作展开进度。
至十一月初,上海市已有四十多名干部外逃、失踪,七名干部自杀,涉及资金资产达三十八亿多元。
黄菊最后一次公开亮相十月二十七日,黄菊飞上海“留职”休养。
十月二十八日,黄菊出席中国与印尼第二次能源论坛。
十一月一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举行,黄菊偕同妻子一起出席,大概是企图利用这个机会给他妻子冲冲喜,以洗刷她在社会上的坏名声。
十一月八日,黄菊在上海会见阿尔及利亚总统。然后他就到青浦休养去了。
十月三十日,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在市委常委会议上,仅传达:黄菊要求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十一月四日晚,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设盛宴招待中非合作论坛北京会四十八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时,八名政治局常委出席。新华社报道时,只称“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宴会”,未见黄菊踪影,报道中也未提及,看来黄菊开始在政坛逐渐消失,这也意味着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了。
次年五月九日黄菊逝世,六月二日公布死讯,传系自杀。七月,其秘书被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