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疾病推拿

人体穴位养生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现场,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记载了小儿推拿术。其实在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也记载了运用膏摩避风寒的小儿保健护理法;16世纪末,浙江宁波的陈氏就推出了中国第一部小儿推拿《小儿按摩经》,《针灸大成》收录;《幼科铁镜》是一本专讲小儿推拿的书;还有《推拿代药赋》将每个穴位与用药联系起来,即推拿某个穴位等于吃对应的药,如旋推大拇指面(补脾土)等同吃人参,只要旋推,就可取到与吃到。小儿推拿术,还可用于治感冒、高烧不退、白血病、中毒性菌痢、小儿百日咳等,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体质,还能促进其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提升聪明智慧。由于不用吃药打针,对孩子健康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一、“上下左右”治病的法则

    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上升的为阳,下降的为阴;清为阳,浊为阴。阴阳一定要相对平衡。《黄帝内经》在多个章节都提到了“上下左右”治病的法则。比如说,《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又如,《灵枢·终始篇》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古老的推拿手法,乃男取左手,女取右手,而周氏小儿推拿术,则不论男女都取左手,因右大脑分管左手,右脑为人之遗传脑,左脑为人之行为脑,故都取左手是对的。

 小儿推拿术是激发孩子内药的金钥匙。中医有两大药库,一个是大自然药库,那是中草药,是外药。二是人体经络学,那是人体药库,是内药。人体药库就是经络,给小儿做推拿,就是为了激发小儿体内的药库,从而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治愈疾病。比如说,当我们不小心擦伤的时候,即便不管它,很快也会长疤,几天后疤一脱落,皮肤又变得完好无损了。但这种免疫系统只能应对比较轻的疾病。另外它是被动的。“人体药库学”,是指通过推拿可以主动去应对疾病、治愈那些自身免疫系统应付不了的疾病。就拿小儿发烧来讲吧,很多小孩子发烧的时候,不用吃药,几天后烧也可能会退下去。但是,小儿推拿可以让孩子迅速退烧,而且不会有药物的副作用。

   《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四肢者,诸阳之本也”,以及“邪布于四末”。四肢是阳气的根本,所以,通过小儿手部推拿,就可以激发阳气,使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四肢是人体的末梢,它是最敏感的,稍一受到刺激,全身就会有反应。所以,当身体生病的时候,四肢的末梢就会有反应。反过来讲,通过刺激四肢的末梢,就可以用来治病。其实,孩子的双足和双手一样,都可以治病。但是,两手的效果更好。中医讲阴阳,如果从对应关系上讲,上为阳,下为阴;手为阳,足为阴;幼为阳,老为阴。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人老先老腿”,老年人要多泡脚。而小孩子,当然要多按摩手部的穴位了。成人身体上的穴位,一个点就是一个穴位。但小孩子的手掌比较小,穴位不仅呈点状,也可能呈线状或面状。另外,小孩子手上有很多特定的穴位,长大以后这些穴位就不敏感了。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参见:

二、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见下图)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高骨合用,称之为头部按摩四法,常用于头痛、轻型感冒发热发汗等症,也用于平时的保健按摩。开天门俗称开天眼,有醒脑、明目、增智的作用。注:按摩次数依年龄与病情轻重而定,未注明的一般一天一次,一岁以下的孩子100200遍,一到两岁的孩子250300遍,两到五岁的孩子300500遍,五岁以上500遍,揉均为顺时针方向。为避免重复,此后不再赘述。

1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印堂)推至前发际,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可与清胆经、揉百会合用。

2推坎宫。两手拇指分别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每天一至开天门两次,每次3050遍,适用于外感发热、惊风、头痛,也适用于眼疾。若用于治疗目赤,可与清胆经、掐揉鱼际交、清天河水合用。

3揉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即太阳穴。此法有补泻之分。用双手中指罗纹面着力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从下向前再向上向后揉圈运动为补法,由前向后直推为泻法,称为推太阳。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补法可治疗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眼疾,也可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4揉高骨。耳后入发际处即耳后高骨,乳突后缘下凹陷中偏上,相当于风池穴。用两手拇指着力分按两穴揉圈,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用于头痛、感冒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5揉百会。百会位于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交会处,每天揉一至两次,每次揉100200遍或指压35分钟,用于头痛、感冒鼻塞、脱肛、遗尿、惊痫。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能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烦躁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鱼际交合用;脱肛、遗尿、尿频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合用。

6掐承浆(位于下唇靠下颚下方中部),用拇指或食指掐35遍即可,用于止抽、利尿、嘴歪、口腔炎症等。    

7揉迎香。鼻唇沟中,鼻翼旁0.5寸,用食、中二指分按两穴揉2030遍。用于鼻塞流涕,口眼歪斜,也用于感冒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

8揉颊车。颊车位于下颌角前上方肌肉隆起处(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用中指或拇指揉2030遍或按510遍,用于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宜用按法,口眼歪斜宜用揉法。

9揉风府。风府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用于头痛、感冒。结合揉风池二穴,常揉三穴可预防感冒。

10推天柱。后发际正中自上而下至大椎穴成一直线,用拇指罗纹面或食中指腹着力,直推100500遍。用于呕吐、发热、项强、惊风、咽痛。推天柱能降逆止呕,袪风散寒。治疗呕吐多与从大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合用;治疗外感发热、项强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合用。

11按耳门。耳门即耳屏上切迹前方张口凹陷处,此穴也称风门穴,用双手拇食指分别掐住孩子两耳廓,拇指屈曲以指间关节背面为着力点,揉2030遍或按510遍,用于惊风、耳疾。多与掐人中、揉颊车合用。

12拿桥弓。桥弓即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一线,拿桥弓就是拿住患部颈肌后作交替的提捏与放松,操作5——10次,用于斜颈治疗

三、手部推拿

1五经推拿:五经即手上五指的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 左手按摩穴位及手法

1脾经反射区位于拇指罗纹面。横纹中点为相应的点压穴位。沿顺时针方向旋揉拇指罗纹面,或循拇指屈曲的桡侧指面向掌根方向直推,称补脾土;从桡侧指面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脾土。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0300遍。手掌上靠拇指一侧即为桡侧靠小指一侧则为尺侧

补脾土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腹泻痢疾等症;

清脾土(一般脾经宜补不宜清)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便秘、黄疸等症。

       2肝经位于食指罗纹面。横纹中点为相应的点压穴位。

       在食指罗纹面沿顺时针方向旋揉为补,称为补肝木;从指面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肝木。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0300遍。清肝木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一般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均用清法,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3心经位于中指罗纹面。横纹中点为相应的点压穴位。

      沿顺时针方向旋揉为补,称补心火;从指面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火。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0300遍。高热、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均用清法,清心火能清热退心火,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合用;心经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者,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土代之。

     4肺经位于无名指罗纹面(或桡侧指面)。横纹中点为相应的点压穴位。

      沿顺时针方向旋揉为补,称补肺金;从指面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金。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0300遍。肺经可补可清,补肺金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遗、咳嗽、胸闷、气喘、虚汗怕冷、脱肛等肺经虚寒证;清肺金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胸闷、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5肾经位于小指罗纹面。横纹中点为相应的点压穴位。
 图片

     从指面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从指尖向指面方向直推或沿顺时针方向旋揉为清,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0300遍。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沥刺痛。补肾水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水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

       肾经宜补不宜清,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2、手部七脑穴:七个脑穴即神门、前头点(额)、头顶点(皮质下)、偏头点(太阳)、后头点(枕)、脑点、脑干。每天一至两次,每次压或揉穴35分钟。明目增智,主治一切脑部疾病。

     1神门位于腕部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有镇静、消炎、镇痛、清热、止痉挛的作用,顾名思义此穴为神之门户,应当为脑穴;也用于治疗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健忘、不寐、癫狂、痫症、痴呆、胁痛、掌中热、目黄等。

      2前头点(额)位于食指近节与中节之间桡侧中点,或手背上。拇指、食指掌骨之间为前头相应区,相当于合谷穴的位置,可棒压、指压。脾通于额,额与消化、精神系统关系密切,用于治疗消化系统与脑病。

头顶点(皮质下)位于中指近节与中节之间尺侧中点。食指、中指掌骨之间为头顶相应区,可棒压、指压。头顶点(皮质下)代表大脑皮层,乃是人体的总指挥部,心帝在其中指挥全身,在治疗各种瘫痪与慢性疾病方面,作用显著而神奇;心肺通于皮质下,可治心肺之症,也治头顶痛。

      3偏头点(太阳)位于无名指近节与中节之间尺侧中点。中指、无名指掌骨之间为偏头相应区,可棒压、指压。肝通于太阳,太阳与肝胆密切联系,可治疗肝胆病,以及偏头痛等类脑病。

       后头点(枕)位于小指近节与中节之间尺侧中点。无名指、小指掌骨之间为后头相应区,可棒压、指压。肾通于枕,枕与分管泌尿生殖的肾关系密切,可治疗泌尿生殖诸病与脑病。

      4脑点位于拇指指腹上端中点。脑点是人体脑垂体代表区,分管人体发育,与内分泌关系密切,不仅可以治疗发育异常诸病,亦可以治疗各种器质性病变与各种伤害性疾病,有再发育,使其得到复健的奇妙作用,可探索用之于长寿与健康,既是长寿的重点穴,也是治疗各种脑病与大脑发育不全的重点穴。

      5脑干位于拇指尺侧指腹上,脑干是延脑、脑干代表区,有指挥全身运动与镇痉之作用,对于治疗瘫痪与癫痫效果好,也可治疗大脑发育不全与各种脑病。

      3五指节  头病脚治,头部疾病脚上按摩效果较佳,脚上取穴可参照手穴的相应部位。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拇指间关节其他四指远端关节处,称掐五指节;用拇指揉动,称揉五指节。掐35遍,揉则要3050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惊惕不安、惊风等,多与清肝经、掐老龙合用;揉五指节主要用于胸闷、痰喘、咳嗽等,多与运内八卦、推揉膻中合用。

1四横纹(四缝:见上右图)即食、中、无名、小指掌侧近端指关节处。将孩子左手四指并拢,以拇指端桡侧面着力,从食指横纹滑向小指横纹,反复操作100300次,称推四横纹;或以拇指指甲分别掐揉各5次,称掐四横纹。主治疳积、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破裂。本穴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掐之能退热除烦散淤结。多与补脾经、揉中脘合用。也可点刺本穴出血以治疗疳积。

       2内劳宫位于掌中心,握拳时中指端所在之处即是此穴。用中指或拇指端揉50100次或掐35次。揉内劳宫多用于心经有热而致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将揉小天心、揉内劳宫、推掌小横纹联合起来操作,称运内劳宫,能清虚热;对心肾两经虚热最为适宜。

3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用中指或拇指端揉100300次,掐35次。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的要穴,有清热、镇痛、安神作用。操作上多为揉法,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合用,治疗脱肛、遗尿等。

 4八卦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名称,是环绕掌心周围8个穴位的总称。

 5内八卦在内劳宫四周,以掌心为圆心,掌心至中指根的2/3长度为半径画圆,八卦穴即在此圆周上。桡侧为东,尺侧为西,指根为南,掌根为北。一般3050次。此外,还有部分运转,如自乾经坎、艮至震等运转。顺运内八卦有宽胸理气、解胸闷、止咳化痰、行滞消食作用;逆运内八卦有降逆平喘、止腹胀呕吐作用。多与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合用。不论患儿是男是女,大多数取左手八卦穴进行推拿。推拿八卦穴常用运法,称之为运八卦。运内八卦时,将患儿的左掌心向上,施者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患儿的左手背,以大指桡侧面作为接触面进行运法;也可用一手托持患儿的左手,另一手以食指或中指指端作为接触面推运。推运至离宫时,要轻轻带过,或以大指掩盖于离宫上,使运内八卦时,施者推运之指不接触离宫。因为离宫属心火,推运离宫,恐动心火。

半运内八卦: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

      施术者用拇指端桡侧缘着力,沿孩子掌根缘运行,从大鱼际运向小鱼际,称运土入水,若反向运行,称运水入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