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探源:一根针一把草治尽人间所有病

手机日志

 经穴探源:一根针一把草治尽人间所有病

新书《经穴探源》作者小传  程玮

 

前  言

 

据说,佛家修佛有八万四千法门,道家修真有三千六百法门,中医有多少法门可以让人登堂入室呢?这似乎一直没有定论。但毫无疑问,单就针灸而言,从探析人体经穴名称的深意入手,挖掘其中包含的穴位主治病症,调节的阴阳、五行、气血等物质对象,穴内气血的流注规律,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从而进一步探讨经穴规律乃至中医所包含的人体生命规律,这肯定是学习针灸、学习中医的一个快捷法门,否则的话,我在短短几年的学习和钻研过程中,不可能领略到中医的无穷奥妙。

 

我自1983年就开始学习用针来给自己调治胃病,虽说一直针不离身,但真正对中医有所领悟却是在95年的下半年,《难经》、《腧穴临证指要》则是引领我进入中医殿堂的引路者。

 

《腧穴临证指要》一书收录了古今医书中记载的有关经穴的所有名称,而书的前言中摘引的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的一句话更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医家们也皆说:“医者,意也。”那么,穴名的深意是什么呢?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些看似奇怪的名称来命名穴位呢?再者,所有的经穴既然都有了通用的正名,为什么还要给它附加上众多的别名呢?如果经穴名称的深意,即是指其中所包含的功能作用、主治病证、调节的气血物质对象、人体的三部九候部位以及其中的针法针理乃至经穴规律和中医了解到的人体生命规律的话,那是不是可以从探析经穴名称深意而深入中医殿堂呢?

 

最初的思考和疑问引发了我探索和实践验证的决心和热情。很快,一些小小的验证让我欣喜不已。如咽喉疼痛这种常遇的病症,一般人不是说上火吗?火这东西最怕水来克它,若是引点水去灭火,咽喉疼痛不就消失了?咽喉旁边就有个水突穴,在穴位处挤一挤,让穴内的水突上去,病人的咽喉痛就基本痊愈了。有个咽喉痛较重的病人,对其使用这招不灵了,我就想,水突穴在颈部,此地方水太少了,不足制火,为何不去引肾水来制约呢?于是就给他针肾俞、复溜。

 

肾俞是肾水肾气输出之处,复溜则是肾水肾气向上蒸发之处,让它们多输出、多蒸发,北方的寒湿水气来了,看你这咽喉之火还能横行几时。如头顶寒痛,头顶是百会穴所处的地方,百会又是诸阳之会,人体中那么多的阳气聚集在巅项,为什么头顶还会出现寒痛呢?若是理解了百会穴名的深意,对此就不会觉得奇怪,同时对前顶、后顶二穴的功用也就明白了。百会是诸阳之会,同时也是人体阳气上升的最高点,阳气到了最高点会怎样呢?阳极生阴,人体的阳气到达百会穴后就会发生液化变化。为了不让百会穴液化的经水回流到督脉,影响督脉总督一身阳气的功能,因此在百会穴的前后各有一穴,即是前顶、后顶,用以分流百会穴液化的经水。

 

百会穴液化的经水在受到前后顶二穴的阻挡后,便流向夹督脉而行的膀胱经,回到了经水应去的正途。一旦了解清楚了百会及前后顶穴的功用,像头顶寒痛的病症,遇到后根本不用想太多,而是在其前后顶穴处向百会方向按几下就行。

 

当看到病家的疾痛犹如雪污拨刺般被解除,心中的喜悦真是难以言表,同时也使我更加执着地对经穴深意进行钻研。由于方法对路,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也就是到九七年,经穴解析的工作我已完成三分之二了。

 

可以说,这几年是我学习中医最为快乐的几年,我不光惊叹于中医经络的神奇,也为自己将学习所得用于治疗病人时发生的奇效而喜悦不已,如不孕症、痿症、肌肉萎缩、中风偏瘫、帕金森氏病等。然而,学习中医以及实践验证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许多我还不能医治好的疾病,一方面归结于自己的中医基础不够牢固,另一方面则认为是对经穴的解析不完全所致。因此,在随后的几年中,我一如既往夜以继日地拼命钻研,有时会想,经穴的研究可能要耗费我一生的精力,因为有些经穴我苦苦思索数年仍不得其解。

 

所幸的是,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对比分析,在2000年,对经穴解析已经有了较为满意的理性认识。

余下的几年里,更多的则是对穴位解析工作的验证。在这方面我个人享受的乐趣实在是太多了。如用肘髎穴补肾阴,用通里穴沟通心肾,用井穴治水肿,用气海穴治腰痛,用口禾髎穴治上牙痛,用列缺穴填髓补精,用气冲穴治疗痿症等等等等。只要辨证准确,参照经穴解析思路,疾病的治疗无不是得心应手。

 

一根针、一把草,治尽人间所有病,这是古代中医诊治疾病、解除人们痛苦最根本的方法,也是古代中医疗疾治病最根本的理念,这应该是所有热爱中医、关心中医事业的人们对未来中医的期盼。当然,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人体经络更是奥妙无穷,作为第一部解析经穴的专著,它只能算是一块探索中医人体经络的敲门砖。如果这块敲门砖能帮读者微微打开中医的大门,使您在这个领域中享受到中医针灸的乐趣,相信您也将和我一样,对中医事业永远执着。

 

 

程 玮   

200849于樟树

 

解析经穴——学习和探索中医的过程

 

   

 

(选自学苑出版社最新中医药图书《经穴探源》,授权环球中医网独家连载。)

 

记得小时候,我才六七岁时,父母下放在农村,我跟外婆一起过,每年到冬天时就会有回肚子痛,痛得真是死去活来,一痛就是几个小时,痛起来从床上滚到床下,外婆和二姨按也按不住。有一年我的肚子痛又发作了,二姨怕我又和以前一样痛很长时间,因此请了当时镇上的名中医来给我看病。医生来后在我的双脚足三里各扎了一针,肚痛立刻就止住了,以后再也未犯。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扎针,印象十分深刻。

 

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在江西九江工作,那时候工作应酬而喝酒太多,没多久就得了胃溃疡。回到家里过年,那时除了和同学聚聚之外,在家里也是没处可去,住在院子宿舍里的人有事没事都喜欢往卫生所去,那里有暖气,且我妈是卫生所的所长,自然我也常去。卫生所里有个袁叔是做针灸的,为人很好,找他治病的人一直很多,尽管我没想过要向他学习针灸,但也很喜欢看他做。自我得了胃病后药没少吃,但效果并不理想,每天都要痛几回。这次回家到袁叔那里就专门向他讨教,他也很乐意地教了我并给我针具,从此我也就经常给自己扎足三里啊、合谷、曲池这样的穴位,同时还买了针灸手册按照书上的指导来做。

 

我的胃病一直没好过,药也不管用,尽管针灸不能治好我的病,但扎两下痛苦能减轻一点,因此一直身不离针,这是我在真正学习中医针灸以前的一些经历。

 

真正学习中医针灸,那是在1995年的下半年。那时候我手头有二本十分重要的书,一本是《腧穴临证指要》,一本是滑寿注释的《难经》。针灸的好处就在于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践,一开始学习,我就用自己来做试验,照着手册上的配方给自己针,同时也给亲属针。

 

手册上的配方不解其意则翻看《指要》,《指要》上介绍了很多他人的经验,看过之后现学现卖也给自己和亲朋好友们针治。刚开始时所治之病大部分是不行的,有时也治好一二个,即使是治好的也有点瞎懵,不过到也有乐趣,因为朋友们知道我能治病,有点小毛病会来找我。

 

 

 

真正用理性思考来对待疾病并进行诊治,这还是对《指要》一书中导论的学习之后。导论中说:“腧穴的名称皆有深意,并不徒设”。是啊,古人为什么要用这些古怪的名称来命名腧穴呢?上及天文、下及地理,涉及自然、物象、人体,如果穴名存在深意的话,那这个深意又是什么呢?穴名之意是否喻意穴位所能主治的病证、主治的区域、针灸的方法?一个偶然的想法带动了实践的验证过程。手册里面介绍过,经穴之中有五腧穴、有募穴、有合穴等,五腧穴的意义不太好解,但募穴、合穴的意思还是很明显的。募穴它有收募气血物质的功能、合穴它有汇合气血物质的功能,经穴有365个之多,我一下子记不住,但肺经之穴却是我看得最多的,也容易记住。

 

记得我1979年高考前,有过一段时间胸闷,呼吸不畅,很是难受,作为医生的母亲她不知如何治疗,我想,如果当时用肺经募穴的话一定能解除这种现象。为什么呢,募穴它有收募的功能,且肺经气血是从胸走手,如果肺经募穴中府的气血是从胸中而来的,它一定能治疗此病,可惜我现在没有这种病情,我当时对经穴名称就是这样直来直去的理解的。

 

胸闷的对象很快就有了,他也是一个20多岁的朋友,说晚上睡觉总觉得胸闷,问我有无办法?在我的想象当中,中府穴一定能调节这种情况,于是说能行,让我试试。查按中府穴果然压痛明显,遂帮其推按,患者的胸部闷胀情况马上就消了,第二天早起与我相遇,说胸闷没有了,十分感谢。这一次的治病没有瞎懵,是用理性指导得来的,有意思,在我看来,只要能了解经穴名称的深意,治病的准确性就会高很多,这样,我就开始对经穴名称进行研究了。

 

大概是在1995年的67月份,也就是学习针灸几个月的时间,思想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那就是穴名之中隐藏着中医的许多秘密,只要循着这一思路探索下去,中医的许多秘密都将得到解开。这段时间,我对《指要》一书的所有穴位名称作了一次分析,有些穴名很好理解,如涌泉、然谷、太溪、水泉、列缺、水突、大敦、太冲、水分、会阴等。

 

涌泉是井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就象泉水涌出一般,这就是涌泉穴名之意;然谷是荧穴,属火,冬天的泉水外出地表之后会散热,泉水气化也就象水被煮沸一般所以然谷属火;太溪是泉水流出时形成的溪水,此溪水宽大,亦如浅溪,故名大溪;水泉则是肾经水液聚集的地方,因而取名水泉……。由于思想一下子进入到这种思路,因此,在给人看病时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个病是哪个穴位出了问题,应该用哪个穴位来治疗?

 

还别说,对于初学中医的我来说,这个办法还真管用,许多病症往往一招制胜。如丰隆除痰,有几个说痰多的亲友,用丰隆穴为其一试(疾病初起的,较轻微的),一般一二次痰就消了。有个姓汤的亲友咽喉痛痒,口干发热,问我有无办法,我就在其水突穴上向上推按了几下,马上就觉得喉咙滋润了。因为咽喉痛痒是干燥的表现,平时喝点水也能缓解,水突穴的功用是将下面的水液冲突上去,水冲上去了,咽喉的干燥痛痒不就解决了?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没想到,做后还真取得了效果。牙痛的患者更是多,只要不是很严重,找到我针一下合谷穴多数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有一个男性朋友,因其夫人来与其同房,结果第二天就引发了坐骨神经痛,不能行走,自己单独行走要扶着墙才敢,在它处治疗了一周仍无效果,后来找到我针灸,那时我还不能谈得上会怎样辨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他针环跳、委中,针一次后就能自行行走了,疼痛也减轻了不少。过了二天,此患者又来找我,说仍旧疼痛,走不动。

 

后来我想了一下,觉得应该是腰俞穴受阻导致的气血不通,腰俞腰俞,它是督脉气血输向腰膝下部之穴,应该是此穴出了问题。查按此穴,压痛明显,遂用三棱针在腰俞穴为其放血,结果放了一些瘀黑色的血出来,是自然流出的,且观察到了一显著的变化,即是“血变而止”,黑血流尽了,变得鲜红之后它就止往了。这个病不用说大家都能想象得到,此次治疗后再无复发。

 

这样的例子这段时间里还真不少,朋友们知道我在学医,觉得有些方面学得还不错,有事的时候也都愿意来问问,因此我也获得了不少的锻炼机会。

 

如果说,我要是循着上面的路子走下去,以我现在来看,针灸很可能成为我的一时之兴,过不了多久,当我遇到阻力上不去时,针灸也许就会成为我一生的业余爱好,而不会花大力气去认真钻研了。将中医作为我一生的追求,它还得益于旁人的促动。

 

其时,有个叫姓冯的朋友,看我用针灸给人治病有点门道,他也有兴趣,于是就向我学习。说实在话,我这个水平,自己都一知半解,那能教人?只不过是人家想学,自己想找点虚荣,于是就答应下来。作为老师,我这个人一点也不保守,而是有什么就教什么,只要我能教的,我都愿意教给他。其实,这个姓冯的学生还真不错,领悟能力还很强的,我教他从穴名之意去理解中医的相关东西,他也循着这条思路去学习。

 

没过多久,我的东西教完了,没东西教了,只能按书上所说什么而教什么,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过在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停下来,由于学与教而带动了我的钻研热情,这个时候我更多的是在学习《难经》。《难经》的东西很难懂,文简语涩,我每天都在不停地想,为什么?为什么……?

 

可以说,对《难经》的理解,我更多是利用我所掌握的知识,也就是物理学中的知识去理解它。例如,《难经》说,寸口为脉之大会,可诊人体有过之脉。这个论述对我来说,它不难理解,气象学中的大气采样分析不就是依据这样的原理在进行吗?若要知道大气层中每一层次的气体情况,只要在不同的大气层中采集一定的样本进行分析,大气中各层气体的具体结果就能得知。

 

人体虽然与地球不同,但古代中医的脉方法,其原理与现代科学中的大气采样分析原理是相同的。当然,人体脉诊的原理是否与大气采样的原理一样,我从未对其深究,只是觉得,只要能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对其解释,中医的这个方法就能成立。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呢?其实,我对中医有信服之心。

 

中医脉诊的机理我能按自己的思路理解,接下来《难经》中的其它论述我就不好理解了,我不知道怎样和我的学生讲,为什么肺脉毛、心脉钩、肝脉弦、肾脉沉?为什么人体会有十二经脉?为什么人体会有奇经八脉?为什么治肝要先实脾……?可以说,这些问题一个二个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闪现着,1991年学习《周易》的东西这个时候也跟着翻滚在脑海里。

 

一万多字的《难经》不到一周我差不多都能记下来了,所有的问题我都在问为什么,为什么,真是饥不知食,乏不知睡,每天晚上这些问题我都要想到半夜三四点钟才迷迷糊糊地睡去,其中,考虑最多的是,中医为什么可用宇宙自然之理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三个月之久,可以说那段时间是超然地忘我,世间的一切对我来说似乎都不存在了,在我的眼前、心中、思想,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可用自然来比喻?

 

我记得,那是在199511月的16日,心中的迷团忽然开解。我兴奋地得知,中医将人体比作大自然,是因为人是一个小宇宙,将人体放大到地球系统这样大的时候,人体的事物规律和地球系统的规律完全一样。中医的精髓是什么?是万物类象!我仿佛看到了中医的脉络,看到了中医的根源,看到了中医整个的框架……。

 

我的学生冯某愿意听我的诉说。我告诉他,中医之理,在于万物类象,真正将人体放大之后,人体就象地球一样,人体中的事物规律与地球系统的事物规律完全一样。经脉就象人体中各种物质的运输通道,气血就象通道中运行的各种物质流,由于地球系统的物质流形式多种多样,因此人体中的经脉也有不同之分。穴位就象是人体物质流的枢配点,这种枢配它是空间形式的,因此经脉会出现交叉现象。

 

由于经脉运送的物质有远有近,因此它可以调节人体局部的和远端的相关疾病。因针刺的部位深浅不同,因此它可以调节人体不同层次间的疾病……。自此,我给自己重新订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尽快将中医之理用现代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这一生一世都要为了这一目标而奋斗。

在这之后,我又陆陆续续地给朋友们看过一些病,这其中有全身水肿的,结果我用水分和阴交穴艾灸的方法一治而愈;有一朋友右踝关节扭伤并伴骨裂,右足无法着地,疼痛难忍,我用解溪放血一治而痛止肿消,行走自如;有一朋友被人打伤,左胁下方青瘀一片,呼吸亦疼痛不堪,我根据打击为组织内陷,拨罐为组织外拉的原则为其拨罐治疗,一治则痛消,呼吸顺畅;治一咳嗽半月不愈者,取天突穴二治即愈;还有一位胸腹皮层生粉瘤的朋友,我用小刀将其皮肤划开,拨罐将一大豆样大的粉瘤整体完好吸出。那段时间,虽然治病不多,但效果奇佳,也许,这是上苍在给我引路吧。

 

我决定先将365个穴名先做解析,365个穴位解析清楚了,许多的病我想就能治疗了。至此,我一头埋进了经穴名称的解析之中。刚开始时还觉得很快,一些穴名好象一看便知其意。如长强穴,它的意思不就是说此穴的气血强盛吗?如气冲穴,它也是指穴内的气血为强盛之气,在穴内的运行为冲行之状;又如风市穴,其意也好理解,因它属胆经,主风,穴内气血的运行如风行之状;再如承浆穴,它属任脉,穴内气血特征如水浆一般,且在穴内的状态为承托之状。

 

走过了一段平坦之路后,接下来则是问题不断,道路也是崎岖不平。如鸠尾穴、维道穴、膻中穴、期门穴、孔最穴、少商穴等,还有很多穴名,这些意思都不好理解,其本意、深意到底是什么呢?每一个穴位里面,它的气血运行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针刺按摩为什么可以治疗人体疾病?

 

再者,经络是怎样产生的?经络与现代科学的理有着怎样的联系?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大有大山当道驻而不行之势,这时我没想太多,心想,只要把穴名深意先解析了,再来考虑其它问题,一个一个问题分而击破,总会有新的发现的。

 

为了正确理解穴名深意,我对照《辞海》来查找每一个穴名的古意,看看这些词古人是怎样用的,因为,只有将穴名的古意搞清楚了,才能知道古人用此词立穴名的深意。如肺经尺泽穴,尺的本意有六,它们是长度单位、丈量的器具、绘图的仪器、像尺的东西、脉诊的部位、形容微小。

 

如果尺泽之名的泽是示意沼泽的话,那么尺的六种解释当中有哪种与其相合会比较恰当呢?结合肺经气血的运行情况一起分析,尺泽的气血由侠白穴而来,侠白穴向下输送的是降地之雨,它属秋天之雨(肺主秋),秋天的雨水即使量再大它也会因地表的干燥而快速吸收,因此侠白穴的降地之雨流到尺泽后必然不大,所以尺泽穴名的尺之意当解为小。

 

又如肝经的蠡沟穴,蠡,其意有二,一为虫注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欲断之状,二是指瓠瓢。这个瓠瓢是个什么东西呢?是古人家里水缸里面打水用的器具,它是用瓜凉干切削而成的半边,放在水里面不会下沉。那么蠡沟穴名意应该怎样解释呢?难道这个沟是由虫注木而形成的吗?

 

就是说,它是否示意肝经气血在此而变得稀少呢?结合三阴交穴的气血流注情况进行分析,这种解释行不通。因蠡沟穴的气血物质由三阴交传递而来,三阴交穴的气血变化是足三阴经气血交会后的重新分配过程,由三阴交穴传递蠡沟穴的气血物质应该是具有肝经之性的物质,而这个水面上飘浮的瓠瓢具有风的特性,因此蠡之名当解为瓠瓢。

 

有了《辞海》这个工具,经穴名称的解析进程加快了许多,约有三分之二的穴名,在经过一年多的解析后,基本上有了一个大概的模样。穴名解析的工作,虽然我一直在做,但也一直未能文字化,主要原因,是穴名解析还有很多我不确定的东西,另有一些是我一直未得满意的结果。

 

不确定的东西包括很多方面,其一是穴名之意有些我还不清楚,如孔最穴,为什么肺经尺泽穴后面是孔最穴,孔是孔隙的意思,最是多的意思,尺泽穴的地部经水流到孔最穴后它是怎样变化的?是地部有孔隙与体内经脉相通?按照经书所介绍的主治范围它不太象,是地部经水化作气态物蒸发上升它也更与经书的主治内容有矛盾。

 

光是这一个孔最穴名,我从95年思考起,起码思考了二年之久,后来是97年在家整理穴名解析的文稿时才得以解释通。原来是尺泽穴的地部经水流到孔最穴后,因地部的脾土物质较为干燥,经水被脾土大量吸收所致,脾土就象一个漏斗一样漏失了地部的经水,因此,经书用孔最之名来形容穴内的气血变化;其二是经书中所介绍的各穴主治病症我实践得很少,难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肺经经渠穴,经书介绍主治咳嗽,咳嗽这样的患者很容易找到,可我用经渠穴为其施治后效果并不太好,不止试过几个,试过很多个皆是如此。

 

象我这样的状态,我能怀疑经书中有伪吗?绝对不可能!只能认定自己不得法,还未掌握经书要领。经书中对经渠穴的主治介绍我从未怀疑,但直到2007年初我才真正认识到经渠穴的施治要领;其三是经穴的作用渠道问题。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不停地思索,总体来说,在最初的几年里,许多认识皆是似是而非,如果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它属于很粗糙的近似解,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是正解,而在通常情况下它却非正解,可能还是错解;其四是我需要对中医理论及经络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经穴名称的解析才称得上是完善的。

 

1996年我医治过一位病人,那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老家四川,约在四五月份回老探亲,经过长途跋涉回到了家,却发现龟头肿大,包皮内积液,在家治疗一周后痊愈,一个月后回珠海时病又复发。目视检查龟头肿大一倍多,包皮内充满白中带黄色粘稠积液,无其它自觉症状,各方面情况也都较为正常,特请我帮助看看。

 

诊脉时发现其脉浮实缓,我就在想,下阴之病医书多将其归为肝脾肾之过,那么这个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从脉象来看,体内有湿热无疑,而且是夏天发病,应该归于脾部之病,积液白中带黄也与脾之湿热相合。如果单从脾经着手来治恐怕效果不一定好,它还应当与肝肾二经有关,思索了一下后,我就对其脾经的隐白穴查按,发现压痛明显,我就取三棱针刺而放血。这一放不要紧,患者坐在椅子上安稳不动,二个隐白穴自然流放出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的那样多血。

 

我当时有点担心,就问患者有无异样,他说无,我就告诉他,让它流,流尽了自然会止。血流停止了,我的思绪也在不停地运转着,我告诉他,这个病一次就够了,明天就没问题。为什么敢这样说呢?选择的脾经隐白穴,它实际上是肝脾肾三经同治之穴。

 

井穴通于肾,它能调节体内深层的气血状态;阴经井穴属木,它与肝经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脾经的隐白穴,气血不隐则现,隐则不现。第二天,患者早上一起来见我,就握住我的手说话谢谢,一切恢复正常。这个朋友的病,以后几个月都未见再发。

 

另有一次,是一个女性患者,在我一个老乡诊所中看病,主要是大汗不止,服中药一周后不见好转反见加重,面色有点发青,过来大吵大叫,说是医生将她看坏了,讲了很多难听的话。时间一长,我有点看不过去,遂问她,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医生不是神,有时候把握不准也属正常。

 

她不理我仍是继续吵闹,后来我就对她说,你这个病,你若愿试,我二分钟就把你的汗给止了。她见我这样说也就镇住了,不敢说话。由于当时诊所还有六七个医生在场,我话说出来了,对方不说话我也得做给人看看,于是就说,我帮你按一下吧。

 

我按《针灸大成》中的方法先泻其合谷穴,使用了重手法,然后再补按复溜穴,手法也比较重,也就按了二下,她感到很痛,大叫了一声。一二分钟过去了,她头上不停流趟的大汗没有了。患者过了几分钟未说话,后来确实没有继续流汗了,她把我请到她家中喝茶,说要我帮她来治疗这个病。

 

后来,我决定把自己亲身验证的东西整理出来,这些零七八碎的实践给我分析研究经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治疗发热,如非虚热而是实热的患者,我一般不会用大椎、曲池、合谷等穴行泻法而治疗。为什么不用呢?实热的患者是内部有热而发于外,可归为心火刑肺金之类,大椎、曲池、合谷行泻法实际上是泻火之法,火泻则热退。

 

如果从五行生克的角度来分析,最好的办法是用水来制火,水旺则火衰,所以,在遇到实热而导致的高热或发热的病人时,我一般会用补肾俞或复留穴的方法来治疗。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要比单纯的泻大椎、曲池、合谷有效,不光速度快,而且效果好,一般五至十分钟热就能退。

 

又如一中医,50多岁,患有家族性高血压,长期满头大汗、头晕,其人肤色较黑,诊查六脉皆较洪大。我为其针灸过数次,效果不显,头晕依旧。后来我对其病情进行分析,断定其是肝肾及膀胱有热,而膀胱属太阳,主表,可从膀胱经治疗。经对膀胱经穴位的分析,我选择了仆参穴放血治疗,在其头晕较重的时候做。上午九时多,我让他反坐扒在椅子上,双脚露在外面,对准了仆参穴放血。

 

下午五时许我又与患者相见,患者对我说,和前几天一样,他在外面忙了五六个小时,头脑十分清醒,从未有过这样舒服。还有个失眠的患者,她是安徽人,40多岁。我用神庭穴泻法治疗,疗效很好,二十多年失眠一周就大有好转。

 

有个患者是我的江西老乡,姓赖,40多岁,是一家公司的老总,经人介绍来我处看病。赖总之病的起因主要是伏案时间太长,又长期处在空调之中,加之珠海湿热较重不适,故一身皆痛,特别是颈椎疼痛难忍,伴有失眠,夜晚常二三点钟才能入睡,全身又乏力,稍事运动则气力不支,易出汗。

 

我第一次在朋友处与他相见的时候,听完介绍病情及诊过脉之后,让他除去上衣检查,发现背部很多小红点,也没经太多思考,遂在他双手的太渊穴循经补按了数下,说以后有时间去找我,我再仔细诊断诊断。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来了,说你推这几下后,昨晚颈椎疼痛明显减轻,要到你这里好好看看。至此,他几乎每天都来,我们也成了好朋友。

 

我碰到一个全身水肿的患者,男性,50多岁,说水肿已有一段时间了,问我能否治。我为他诊断之后说,如果你相信我的话,三天时间我就能帮你消肿,于是他就到我这里治疗。不出所料,三天时间水肿基本上退去了,还乘下轻微的一点。其实这个病没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水液泛滥于表,我只要将他体表的水液疏导掉这个病就能好。

 

当时我选择的穴位是列缺、中注、曲池、合谷、足三里、委中,其中列缺、中注即是导水下行之穴,而其它穴位则是补补气。为什么要先列缺中注呢?因肺经水液在列缺穴分流,列缺穴不能分流水液则肺金所生之水还是在肺表中循环着。其次是中注穴,中注穴的功用即是将腹皮处的液化之液注入体内,若中注穴失常,则腹皮处的液化之液不能注入体内,水液还是在体表中循环,所以会导致水肿。这个病也就这么几招搞定了。

 

还有一个3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因车祸伤了左腿几个月,治疗好后又复发,出现明显的左大腿肌肉萎缩,因与诊所老板是朋友,故到我处针灸治疗。她这个病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分析,真正的原因是寒湿太重所致,水胜则土衰,土随水去,故此肌肉萎缩。我诊断之后就给她补气固土,首选气冲、足三里、曲池、合谷等补气,次选髀关、伏兔、箕门而固土。几天下来情况好多了,原来在空调下不敢穿裙子怕冷,几天后怕冷消失,十四天时间自觉完全恢复正常。

 

这段时间接触到较多的病人病种,有很多的穴位功效就是在这段时间得到验证的。如用然谷穴治疗慢性咽喉炎、用水沟穴治腰痛、用身柱穴治下肢无力、用听会穴治头面寒湿、用前顶后顶穴治疗头痛头重、用百会穴治疗足跟痛、用公孙穴治疗妇科疾病,用通里和俞府穴治疗心肾不交、用手三里治疗各种脾湿等等,真可谓收获良多。

 

后来,我参加了井冈山的全国针灸文献学术研讨会。我准备的题目是《由穴名深意探析经络》,有十分钟时间。一开始还没人愿意听,一二分钟之后大家则专心听起来了,会场上的声音也没有了。当我把手太阴肺经的穴名深意解释完后,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同道都过来与我交流,说我的解释符合中医本源之意,鼓励我继续研究,争取早日出成果。

 

1999年,我通过对人体各部组织所在的人体坐标系位置,分析到了前列腺所对应的体表穴位,这个穴位即是脐孔旁边的肓俞穴。这一发现让我十分兴奋,前列腺处的疾患是较为难治的,难就难在各种药物难以进入到前列腺组织中去,体外试验有效的药物,通过内服或输液的方法一般不容易到达前列腺组织,或能到达前列腺组织但药物浓度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但是前列腺有体表穴位与之对应后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因为有了肓俞体表穴位与前列腺对应,这样就可以从肓俞穴注射药物,使药物循人体的经脉通道直传前列腺。肓俞穴与前列腺是否有直接的关系,我在以后的实践中进行过多次验证,大多数确诊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只要用力一按肓俞穴,看其是否存在压痛就可判别,病轻的压痛轻,病重的压痛重。有好几个前列腺问题严重的患者,当我压其肓俞穴时,其尿道管立刻就有分泌物排出,而按压腹部其它部位就没有这种现象出现。

 

后来在珠海医治一不洁性交引起的前列腺炎患者就是在肓俞穴注射水针而治愈的。还有一个病例,也给我留下较深印象:我为一位朋友的妹妹治疗不孕。他妹是四年多前因流产大出血导致继发性不孕,医治几年亦无效。由于她的病主要是大出血而引起,病根属于阴血亏虚,因此我的治疗方案着重在于补阴、行气。

 

由于她怕冷,我就给她补气,用足三里、曲池、合谷、复留等穴;由于她阴虚,我就给她注射针剂,其中有柴胡针、鱼腥草针、盐水针,所选穴位则有列缺、肘髎、公孙、关元等。治疗到十七天时,因她月经过期未来,遂去作妇科检查,一查发现已经怀孕了,于是就停止了治疗。其实,很多输卵管不通的妇女之所以不能怀孕,其本质原因不是输卵管不通,而是无水行舟罢了。

 

输卵管本身就是一个卵子运行的通道,这个通道不用你疏通它也是通的,卵子不能在输卵管中顺畅地运行,其根本原因是它缺乏阴液,没有阴液作为卵子运动的媒介,这个卵子就难以在输卵管中自由地运动。为什么中药将胎盘称作河车呢?车是运输的工具,河中的车即是船。

 

女子能按期排卵,就好象卵巢能正常生产出卵子一样,可是你不能将卵巢的卵子用船运送到它所应到的地方,精子与卵子就不能正常的相遇结合,也就不可能受孕。所以说,有许多不能受孕的妇女,单纯用通输卵管的办法是难以起到作用的,原因就在于卵子缺乏阴液的承载运化,体内阴液不足,即使是有船有车卵子也是运送不了的呀。

 

自从悟道至今已经几年时间过去了,到1999年时经穴的解析我已经解过好几篇,尽管有二百多个穴位解析我还是较为满意,但乘下的一百多个穴名深意我还是不能确定,面对着治疗疾病时的束手无策,我感到只要将其它穴名深意解析完成就能改变现状,于是一边工作一边抓紧时间解穴。

 

有些穴名还真是不好解,象膀胱经的起始穴睛明,它又叫泪孔,气血物质由体内上行的气化之气所化,穴内的物质属阴液一类。但是睛明穴内的阴液为什么会向上运行呢,它不是气态物散热后的冷却液化之物吗?哪来的上行动力?其实,即使膀胱经体内经脉上行的气态物在此液化,它还是会有气化变化的,像这样的问题我自己也会钻牛角尖。

 

不过,解决了睛明穴阴液气化的问题还有其它的问题,攒竹是膀胱经第二穴,它与睛明穴的气血变化是什么关系?攒竹名意何解?攒竹之名直解其意即是将竹子捆在一起,竹子捆在一起是指穴内气血的什么运行变化呢?这个东西得自己去想。不好想啊!可是我不能不想,穴名解析应是一个完整的内容,缺一个都不行,这个缺了,下一个就解不好。

 

还是眉毛的外在表现给我解了围。眉毛这个东西颜色黑,它不可能是肾水上荣所致,而与膀胱经的上行气血有关。眉毛的生长特点是由内向外分,如果把眉毛当作一根生长着的草,则眉根它属内,眉尖它属外,根据这个思路,再把捆在一起的竹子立放在攒竹穴处一比,穴内的气血流注规律也就出来了。

 

攒竹名意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穴内气血为睛明穴上行之气,其性寒湿滞重,到了攒竹穴后只有少部分吸热上升,吸热上行的气血就象竹尖一样稀少,大部分则是循眉毛方向作横向飘移,且是由眉心往眉外,眉毛也在膀胱经气血的作用下而外向生长。通过解析睛明穴,使我也悟到了,膀胱经气血的好坏盛衰,不用看其它的地方,只要看一看眉毛就知,故而中医经书中说,“有诸内必形诸外”、“望而知之谓之神”。是啊,望、闻、问、切四诊里面,那一种方法里都是包含着无数的玄机啊!

 

那段时间我还是拼命地解析穴名深意,在我的意识当中,认为只要解析完了经穴,治病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再者,我意识到,这项工作要有很多人一起来做,光靠我一个不行,我一个人要做到何年马月啊。于是我想到要发表文章引起同道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一起来做。

 

经穴的研究在2002年时就已基本完成了,且改了几稿,大部分还是很满意。经穴的研究完成了,本来我可以告一段落,但是其结果并不令我满意。原以为,只要解析完经穴的本意,人体的经脉搞清楚了,气血的流注规律也明白了,治病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与亲友及周围的人们真刀真枪治病时却并非想象的那样,光懂得一些穴名之意还是治不好病的啊。

 

但是,如果我将经穴解析的内容整理成文发出来,作为一种个人的趣解,也是有意义的事情。解析经穴深意它只能算作是我整体目标的第一步,要真正达到我原来设定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啊。

 

总结我这十二年里走过的中医自学研究之路,经穴的研究可说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始终,没有对经穴的研究,也就没有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即使有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也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有这么多的心得发现。不是一个一个发现穴名深意的内在神奇,我也不可能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医。

 

今天,我能在中医方面取得一点小小的心得,它得益于家人对我的理解、宽容和支持,利益于众多朋友对我无私的支持和帮助,利益于李鼎老师和苏礼老师的指导,利益于赖新生老师提供的帮助,没有众多老师、朋友的帮助指导,没有家人的理解支持,也就没有我今天的这一小点成绩。如果本书的出版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话,我想,它将是对我的家人、对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们的最好回报。

 

本书的出版,还要感谢《伤寒论坛》的网上朋友们,感谢《中医新课堂》丛书刘观涛主编,没有他们的大力帮助,没有他们的热情鼓励,本书不可能这样的顺利出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内容主要是个人的学习研究心得,尽管经穴的功用大部分都已经过验证,但毕竟这样的验证是狭隘的,属一得之见,真正体现经穴本意的解释,它还有待于广大中医针灸工作者的广泛验证。希望本书能起薪火相传的作用,使更多有志于此的中医工作者一起来循道而索,共讨共勉。

 

 

经穴解析的思路、原则和方法

 

 

《经穴解析》一书的内容主要是对经穴所作的深意解析,是由穴名深意挖掘、发现经穴的气血特征,所在三部九候层次,气血的流行出入运行特点,气血的作用区域范围,经穴气血调节的疾病对象,以及在不同病理情况应该使用的相应治疗方法。那么,对经穴进行解析,我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思路、原则和方法呢?下面,我就将十二年来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体会作个介绍。

 

一、严遵经旨,深领其意

 

对经穴名称进行解析,最根本的一点,即是要严遵经旨,深领其意。古语有云:“医者,意也”。中医的理,在其意之中,那中医经论中的意到底是什么呢?这就要对经论作认真的分析研究。

 

如对中医气的理解,实用医学的人体之气是什么东西呢?它是轻质物,是一种能自发地向上、向外运动的物质,凡具有向上、向外运动特性的人体微观物质,它就属于中医人体之气的范畴(见本人在《陕西中医药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中医阴阳与人体坐标系》、《黄帝内经对人体阴阳划分的内在依据》、《从人的先天之气看气的物理学本质》三篇论文,分别为2004年的第134期)。

 

如对中医人体阴阳的理解,中医里面有外为阳、内为阴的划分标准和方法,这时,我们就要对中医这个阴阳划分的标准进行分析,看它是从什么角度得来的。为什么要对中医阴阳的划分标准进行分析呢?因为它不是站在我们常人的观察角度得来的,若是从我们常人的观察角度得来的,则以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进行划分,离观察者近的地方其表达应当为近,而离观察者远的地方其表达应当为远,而不是“内为阴、外为阳了”。

 

中医阴阳的表达方式与站在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不符合,这说明中医的内为阴、外为阳不是站在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观察得来的。那么它是中医站在什么位置观察得来的呢?它是中医站在人体骨骼的中心位置观察得来的。站在人体骨骼的中心位置观察,人体四肢的皮毛才属于外,骨骼才属于内。

 

同样的,站在地球重力场的中心位置观察(或将观察对象的人处于直立状态下进行观察),人体的头部才属于上,人体的腰膝足部才属于下。由于中医的许多论述,它不是站在常人的角度观察得来的,而是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所得,因此,我们要对它进行认真地分析。搞清楚了中医论述结论的观察角度,我们才能把握往中医的思路脉搏,才能对中医的论述结论有个正确的认识。

 

如对中医经穴的理解,经脉是什么呢,它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既然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我们就要把它当作是气和液输送的道路。这个道路可能在某个地方是开放的,可能在某个地方是封闭的管道,可能它有运送能力的限制,也可能它无运送能力的限制,可能它所运送的气血物质是在三部九候的天部层次,可能它所运送的气血物质是在三部九候的地部层次,有可能它运送的气血物质属单纯的气态物,有可能它所运送的气血物质属单纯的液。

 

总之,经脉运送气血的方式可能有多种多样,我们只有把经脉看作是人体货物(气血)运送的渠道、把经穴看作是人体货物的调节分配枢纽,不将经脉、穴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模式,大胆地设想和猜测,然后利用理性思维去进行分析推断,找到符合中医原理的解释,符合临床应用的解释,这样才能挖掘出经论中的深意。

 

如中医将人体比作地球系统,用大量的地球系统事物规律来阐述人体的事物规律,这就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中医为什么要这样做?中医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的问题?中医将人体的皮毛比作大地之气、将肌肉比作大地之土,将骨骼比作地球之水,中医的这个比喻方法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作过认真分析就能发现,它是中医将人体的四肢横断面切开并放大,再与地球的横断面相比较而得出的。皮毛它属于人体组织中的轻质物、骨骼属于人体组织中的重质物、肌肉属于人体组织中的不轻不重之物且介于皮毛与骨骼的比重之间,人体物质的这个分布特性与地球系统大气、泥土、水液的分布特性完全相同,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

 

根据物质的分布是由物质的运动而导致的结果这一结论,我们就可以推论出,人体四肢的横断面是个与地球系统相似的重力场。有了这一根据,中医将人体比作地球系统的原因也就清楚了。同理,对人体头颅、躯干、内部脏腑进行分析,也可以得出,人体的头颅、躯干、内部脏腑它也是个与地球一样的重力系统。得出了这样的结果,人体内部脏腑中轻质的肺叶与大肠为什么会分布于脏腑的外围层,而肾与膀胱为什么会分布于内部层次等等的道理也就好理解了。

 

由于人体是个与地球一样的重力系统,因此,人体的不同部位的组织就存在着高下之别,人体气态物的运动就有了流行之分、液态物的运动就有出入之别。

 

二、经穴解析,紧抓穴位所属经脉的特征

 

每一个穴位、穴位中气血的运行变化,它都与其所属经脉密切相关、与其所属经脉的气血特征相关。

 

如肺经各穴,它所运行的是肺经募集的气态物质,这个气态物质是由胸走手。对肺经气血的运行变化要死死抓住肺主气、肺气由胸走手这个特征来进行分析。中府穴是肺经募穴,所募集的是肺叶中的气态物,是从人体系统的高温区外走人体四肢的低温区,因此,肺经之气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却、液化,由天部的气变化而成地部的液。抓住了这一主要特征,肺经气血的运行变化也就变得好理解了。

 

如肾经各穴,它所运行的是肾经募集的液态物质,这个液态物质是由足走胸。那么,对肾经气血的运行变化要抓住它什么特点呢?要抓住肾经气血的寒湿特征来进行分析。肾经气血本身性寒,为寒性水液,水液是不会自动上行的,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人体中的水液它会自动地向下流趟,那么肾经上行的一定是水液气化后的气。

 

肾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大量气化呢,肾水是水、也是液,液体随温度的升高则气化越快,所以,肾水的气化,它是在吸收外部的热能后才得以进行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肾经及其所属穴位的气血运行变化,我们就能推测得出,肾经气血的上行,它是一个不断的吸热气化、冷却液化、再吸热气化、冷却液化的变化过程。

 

如心包经各穴,它所运行的是心包经募集的气态物,这个气态物不同于其它经脉的气态物,它的温度在所有经脉气血中属最高,因此,心包经的外输之气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却和传递温度的过程。

 

为什么在所有的经脉气血中,心包经的气血温度是最高的呢?因心包经属心系经脉,其类火、其时夏,夏在一年中的气温最高,因此从类象的角度来分析,心包经气血的的最高,此为其一。另一方面是正常人的生理情况有这样的表现,即是右腋温度常常要高出左腋。本来在人体中心脏的温度最高,但离心脏远的右腋温度却要高过左侧,右属阳,左属阴,右主气,左主血,由此可以推断心包经的气血温度属经脉中最高的(关于人体右主气左主血,以后在分析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原理时再详细介绍)。

 

再如阴阳跷脉,它们的循行皆是由足上行,这就要考虑它们的上行动因是什么?阳跷脉的上行动因可能还好理解,人体各部生发的气它就有向上运行的特点,因此它会上行。但阴跷脉的上行动因是什么,值得一番思量,实际上,它与人体系统的重力场有关。人体重力场的中心在胸的上部,靠近头部,且头颅是人体之树的根部(何以头颅是人体之树的根部,这个问题以后再详谈),当人体处于平躺状态时,地球重力场对人体纵向物质运动的作用影响非常小,因此,人体各部的液态物就会在人体自身重力场的作用下向头、胸部运动,流到头及胸部的低地势组织中去,这就是阴跷脉的产生机制。

 

解析经穴除了抓住经脉的上述特征外,其次就要将不同经脉放到不同的时令、不同的地域中去考虑。如解析肝经时就要将肝经放在春天这个时令、东方这个地域中去考虑,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肝经自大敦穴至期门穴的温度变化,它就属于升温的变化,所属经穴离足部越远则温度越高;解析脾经时就要将脾经放在长夏、放在中土这个地域中去考虑,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脾经自隐白穴至大包穴的气血变化,它的湿度会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长夏主湿,长夏与秋交接时则脾土会变得干燥。

 

三、解析经穴,看经穴所在体表位置

 

解析经穴时,还要紧紧抓住经穴所在的体表位置,根据经穴所在的体表位置进行认真的分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