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行中“师父”和“弟子”的关系
手机日志
“师父”和“弟子”
什么是师父?
“师父”,简单地说是指老师,但我今天要讲的“师父”是指通过正规拜师的老师,不是指学校的老师。
“师父”也称“师傅”,但我个人认为“师父”更为准确,也就是说用“父母”的“父”来称呼更为准确。这是学艺的特殊需要。这一点今后会给弟子们再详解细说。
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道”,是指师父要教弟子宇宙人生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或方法论。
“受业”,讲解给弟子专业的知识、技能。
“解惑”, 解除迷惑,解释、解决弟子的疑难问题。
就是说师父的职责就是传道受业解惑。
如何选师父?
拜师要拜明师,而不一定拜名师。因为名师不一定是明师。
学艺要明师指点才能进步快,但如果你不懂什么叫“明师”,也容易出些问题。有的人虽然在社会上很有名气,牌子、架子也很大,但未必有真才实学。他的“名”是出名的“名”,我们提倡的是明白的“明”。是属于真正明白某个或多个领域的真谛的老师。所以选师父的时候,不要以名气取人、以社会地位取人,也不要以貌取人、以年龄取人。当然也有很多名师,他本身也确实是真正的明师。
如何对待师父?
我总结了十个字:恭敬、谦虚、磨性、认真、付出。
要发自内心地去恭敬你的师父,你不真诚,师父怎么教你?
要谦虚,要低位进入,学习大海的品行,而且在师父面前永远要谦虚和谨慎。
什么是磨性?就是不断地让你去做你不愿意做的事,从而磨练你人的本性,将你的喜,怒、哀、乐、烦恼、愤恨置之淡漠。要接受师傅的磨性,不管时间长还是短,都要耐心、心甘情愿地接受。
要认真,要以严肃的态度或心情对待,不得马虎,你不认真学,师父也不会认真教你。
肯付出,敢付出,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付出什么呢?有身体上的,有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身体上付出(体力)比较容易做到,精神上和经济上却很多人做不到。称师父的“父”是父母的“父”,你要把师父当做你的父母来对待,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下来,接受师父的训导、磨性,这就是精神上的付出。那么,经济上的付出呢?让你行见拜师之礼,这就包括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交一定的拜师费用,这个拜师费用不同于单纯的交学费,是一种敬师之礼,是经济上的付出。
再用三句话总结就是:“一日之师,终身为父”;“一日之师,终生不忘”;“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你得有这个道德水准。
什么是弟子?
弟子是指学生、门徒,徒弟;是接受老师或师父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弟子的分类
1、学道弟子:
学道弟子,简称学生,是没有正式拜过师的学生,只要交一定的学费就可以跟师父学习,当然也有一些因特殊机缘,师父不收费的情况。学道弟子对外不可说教导他的人是他的师父,只能说是老师。师父对学道弟子只有“教”的义务,没有其他义务和责任。
2、入门弟子:
入门弟子,从字面上解释的话,过去的住宅有大院和内室,“入门弟子”就是进了大院之门,成为了这个门派的成员(门徒),但不是可以随便进入“内室”。
入门弟子不同于学道弟子,需要正式拜师,需要遵守本门规矩。师父对于入门弟子有一定的要求,人品德行要好,要有一定天赋,有一定经济基础,态度、心态要好,还得有悟性,愿为本门做出贡献等等。
往往入门弟子是从学道弟子中产生的,也有的是经由中间人引荐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师父自己看中并主动收徒的。
3、入室弟子
入室弟子,是众多入门弟子当中得到师父的青睐、认可而进入“内室”,获得师父不传其他弟子的绝招、秘诀,将来可成为师父的嫡传弟子即接班人。
4、嫡传弟子
嫡传弟子一般也叫“亲传弟子”,就是师父亲自手把手教出来的接班人。
5、关门弟子
关门弟子,就是指最后一个弟子,收完这个弟子就“关门”了,不再收徒弟了。
(志心顶礼-大罗三清三境天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