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佛教的误解有多深?

手机日志

 你对佛教的误解有多深? 

简介:

博大又精微的佛教被误解得太深,难以尽言。有多少积非成是的东西,就需要多少的智慧来正本清源。还原一个真正的佛教精神,需要多少慧眼,多少慧力,需要摈弃多少迷信,放下多少宗教情绪! 

目录
 

1.还原一个真正佛教精神
2.一辈子信佛你损失了什么
3.视频:《地狱变相图》电影《地狱变相图》电影展示—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4.摘选百家吧友对佛教不同看法
5.谁的学问和智慧能超过这些人
6.佛教[经典]故事让你感悟一生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宗教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教育、作为智慧,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心灵自在的佛教,教人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佛教,如何落到这步尴尬境地?中国社会对佛教的误解,竟是如此之深!

把佛教看成消极的,会说佛教提倡“四大皆空”,这是误解佛教中“空”的含义。佛教所谓的“空”,其实并非“空空如也”的意思。其一个意思是指世上没有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所谓的缘聚缘散。如同宇宙之空旷,才有星河之灿烂。也犹如越虚心的人才会学到越多的东西。这样的“空”,不知道为何被理解为“消极”呢?《圣经》 中也反复提到“虚空”, 道家也是有同样类似的说。所有误解中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学佛就是信佛,把释迦牟尼佛当作神而不是人来看。常常一谈到佛,别人都会问:“你信佛?”或是认为学佛就是烧香磕头!非也!!真正学佛者,贵在修行, 修正生活中所有一切不正确的思想言语和行为,烧香磕头只是对佛的恭敬与怀念而已!

释迦牟尼佛不知有多少次告诉跟他学习的人,要独立求证不要盲从他。他儿子罗猴罗不好好参学,说爸爸你保佑我不行了吗?释迦佛回答:“吾尚不能自保,何能保汝?”意思是,我都不能保自己,怎么能保护你呢?你自己好自为之,自求智慧解脱吧。德国的尼采了解佛教的精神,他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释迦牟尼是一个大教育家,是一个心灵解放的导师,是一个觉悟的人,他绝对不是神!一些人因为生活的挫折,心灰意冷,于是想到逃避想到了出家做和尚。这于是又被看作佛教是“消极”的一个“罪证”。你可以到山里到寺院里出家去图清净,但那并不是佛教的真正精神。实际上,真正的“出家”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出家的僧人担负着传承佛法、帮助天下人破除烦恼的责任。

成为和尚住进庙里,是因为可以心无旁骛地真参实悟,学到真本事,最后是需要把佛法普及开来的。就如同埋头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是要用在现实生活造福百姓的。出家的目的是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决不是只求一己清净。很多人学佛之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跟现实生活脱了节,这也是误解为消极的原因。

其实,学佛者是不应该脱离生活和本分的工作的。也有许多佛教人士,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精神,不努力学习新的知识。通常看到学佛者,无论见到什么人,都是一口说了千百年的佛话,难怪要人们反感。前一段有僧人学习MBA被当作新闻。这反应着对佛教的误解。僧人们学习现代社会的知识,应该是分内之事而不是“另类”。比如有一些僧人建立博客跟人们交流佛教,这是完全应该的事。当然值得鼓励。

在救助社会贫苦方面,中国佛教界也比较少见到行动。能见到的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寺院都在努力获得资金,建造富丽堂皇的各种大殿。这倒真跟许多或富或穷的地方大建豪华办公楼的现象有得一比。 建设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把多一些资金用在救助社会苦难上,应该更能实践佛教的精神吧。又有一些人说,推崇佛教的国家都很落后。那请看中国历史。唐代佛教发达,正是兴盛朝代;宋代有深厚的禅文化的底蕴,你看那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和谐富裕的气象。 又有人误认为,学佛就要吃素。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说过学佛要吃素。也不知为什么许多人一想到学佛,就把吃素联系在了一起。吃素值得提倡,你尽可以吃素,可是那跟佛教的真正精神没有关联。 

实际上,随着修习佛教的深入,因为身体的清净,的确会自动自愿地少吃荤多吃素,但那不是一种强迫而为,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之事又有说佛教跟科学研究有矛盾。那咱就让爱因斯坦来解释吧。他说:“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图片

 
 












 
一辈子信佛,你损失了什么?


多年前有个中国的学者。一天,他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当听众感觉他言之有理时,他便高声向佛祖挑战说:“佛祖假如你果真有灵,请你下来,在这广大的群众面前把我杀死,我们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静静地等候了几分钟,当然佛祖没有下来杀死他。他便左顾右盼地向听众说:“你们都看见了,佛祖根本不存在!” 

怎知有一位妇人,头上裹着一条盘巾,站起来对他说:“先生,你的理论很高明,你是个饱学之士。我只是一个农村妇人,不能向你反驳,只想请你回答我心中的一个问题:我信奉佛多年以来,心中有了佛的救恩,十分快乐;我心中充满佛给我的安慰;因为信奉佛,人生有了最大的快乐。请问:假如我死时发现佛根本不存在,我这一辈子信奉佛,损失了什么?”

学者想了好一会儿,全场寂静无声,听众也很同意农村妇人的推理,连学者也惊叹好单纯的逻辑,他低声回答:“女士,我想你一点儿损失也没有。”农村妇人又向学者说道:“谢谢你这样好的回答。我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当你死的时候,假如你发现果真有佛,是千真万确,也有天堂和地狱的存在,我想请问,你损失了什么?”学者想了许久,竟无言以对。




 
无神论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当屡屡看到救灾款被挪用的丑闻,总有朋友气愤大喊:这些人的良心被狗吃了。我说:没什么好气的,这些人以后的下场会很可悲,因为报应总是会来的。朋友说:如果能马上报应就好了,这些人就不敢做坏事。那么,人为什么敢做坏事呢?原因很简单:无神论的灌输。因为不相信神的真实存在,因为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人没了信仰,所以才失去了道德约束心。文革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不相信神,不相信报应的存在,认为是“封建迷信”,所以敢对所谓的“敌对分子”大打出手,而打死人的事件屡屡发生。当今社会,因为没了正信,人失去了最基本的良心,于是假猪肉,假奶粉,假大米,层出不穷。因为假的东西太多了,人人都有很强的戒心,和朋友说假话,和同事说假话,不敢和陌生人说话。防这个,防那个,活着都累,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无神论。

中华文化本来就是神传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信仰神的民族,而这样的传统成就了神州大地,开创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同时也使人类的道德维持了几千年。无神论却把这一切说成是“迷信”,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华民族的本源,更可怕的是,不信神不信因果报应令道德一路下滑,人人自危,处处缺乏安全感。放眼全球,当今世界上95%的国家信神,如果说信神是“迷信”,是“落后的”,英美国家却一直信奉上帝,上到总统宣誓就职,下到平民结婚宣誓,都要对神宣誓。请问,“不迷信”的我们的科技水平或生活水平超过了“迷信”的英美国家吗?并且有调查显示诺贝尔奖获得者里有竟然有超过92%的人信神,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等等。再回顾自己的历史,世上最强盛的王朝--唐朝,正是佛教大兴的时代。由此可见,国家兴衰和信仰正确与否是息息相关的。最可悲的是,当人被无神论迷惑后,面对眼前一幕幕的天灾,竟然无动于衷,归为“自然灾害”,无视神的警示。翻看历史对比,每个朝代灭亡前总会伴随着各种不断的天灾,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不是人能决定的。人啊,千万不要错过了神的警示,开始寻找真相吧!这也是唯一能使我们保平安的办法了。




 
信仰的缺失与灾难的出现

现代人认为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把他写进了教科书,同时又把一切解释不了的事情通通归为迷信,这是导致今天人类信仰缺失的一个根本原因。信仰缺失不是说宗教不存在了,而是说人们不再真心信仰神灵,没有了心法的约束,为所欲为,道德相当败坏。人们的宗教行为只是一种仪式,而不能净化人心,表面上做的冠冕堂皇,其实心里对神佛是否存在也是半信半疑的,就是真心相信神佛存在的人,也只是把神佛当成能为他们排忧解难的工具,在生活中遇到苦难了,找到一个可以诉苦,舒缓心灵压力的地方,在他们心灵的最深处,神佛只不过是他们利用的工具而已。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你们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是不是这样?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名人,有许多科学家,思想家都为人类做出许多贡献,而惟独宗教信仰,神佛的精神是万古流传的。

西方的耶稣,东方的老子,释迦牟尼等等,这便是真理的力量!而在不同的宗教教义中都讲到了同一件事,那就是——神佛创造了人。耶稣讲上帝用泥土造人,道教有女涡造人的典故,佛教讲佛陀用业力造就了世界。这是巧合还是真理?神佛创造世界的时候都是根据他自己的那个特性,他自己悟证到的法去组织起来的世界,包括人类。也就是说,如果神佛用“宽容”这种特性造就出来的生命,那么这些生命在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与“宽容”这个法是同在的;如果神佛用“情”这种特性造就出来的生命,那么他的生命的最根本处便是“情”,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人类。那么因为神创造了人,所以人便与神佛的特性是同在的,如果人不再信仰造就他们生命的神灵的时候,人就失去了根,失去了生命存在的基础。于是人就会有各种灾难,各种苦痛,甚至走向毁灭。

今天世界的纷乱不是无缘无故的,人类失去心法的约束是导致这样结果的根本原因。记住,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内心要无比诚心的敬仰神佛,在当灾难突然降临最危急的关头,一定要诚心正信的呼叫那句弥陀佛号-----阿弥陀佛!你将会看到光明与希望!图片
 

信仰佛教的好处 


第一、佛教可以使人获得正确的人生观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一)悲观
:认为人生短暂,生命空虚,人活著就是等待死亡,因此整天愁眉苦脸,委靡不振。

(二)乐观:这一类人也不是真的‘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的和意义,他们只是抱著‘及时行乐’的观念,用狂欢、纵欲、热闹来麻醉自己的感官和心灵,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漠不关心,他们也不知道。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有人怀疑佛教是悲观的,因为它提倡‘苦空无我’,认为人生充满著诸多的苦恼,认为眼前的世界都是因缘暂时聚合而成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永恒的。

其实佛教只是不‘讳疾忌医’而已,并不是真正悲观的,你看人生不是充满著许多的苦恼吗?你瞧这个世界哪一样是真实的?永恒的?(难道不是吗?连孔子都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佛教并不是一种不负责的宗教,它先要我们认识这个人生是个苦恼的人生,然后进一步地分析这些人生的苦恼都是人自己的无知贪欲招来的,因此人人都可以自己克服这些苦恼。最后指出人生的幸福之道,希望人们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多为别人服务。佛教深信:自己要想快乐,一定不能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只有全体众生都能幸福快乐,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快乐的。佛教认为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劝人不必太贪恋、太贪求;相反地劝人要布施,修福慧,要能看破,要能挣脱这些名枷利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财富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精神的充实与否,只有修养品德,净化心灵,才能欢度心安理得的人生。
第二 佛教可以使人积极奋发向上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后,使人不再盲目地贪恋、追求,如此才能‘积极’地为人群服务,再度地‘肯定’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佛教说人的身体是‘空的’,‘假的’,目的在劝人不要‘处处为我’,而要‘我为人人’,因为‘我’既然是‘空的’、‘假的’,那么功名利禄要来何用?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能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如此,‘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自私心理将不复存在,人人急公好义,古道热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一个充满着爱与同情,公理与正义的人间了。




第三 佛教可以净化社会人心


我们每天打开报纸一看,整版的社会新闻,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杀、盗、淫、妄’。谁不会浩叹人心不古呢?而一个佛教徒最少要严守下列五种基本戒律:


人要想真正的快乐,大概须要满足下列几项要求:

(一)心情平静,不生烦恼。
(二)对于眼前的苦难,能随遇而安,不怨天尤人。
(三)对于宇宙、人生的种种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答。
(四)对于未来(来世或人死后的归宿)能有满意的答案。
(五)自己的前途、命运、归宿,以及成败、苦乐不操纵在别人的手中。

我想世界上任何的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能够完全地满足人类这些要求的。(有些宗教只能满足其中之一、二项。)

(一)佛教劝人知足常乐,要学习禅定,乐观进取,心情自然平静,不生烦恼。(举例说明:一般人像三岁小孩,丢了一块糖就焦急、哭泣,而佛教徒像懂事的大人,不会为此而烦恼,这是观念、智慧、境界的不同。)
(二)佛教认为眼前不如意事,都是以前自己造的因所结的果,所以要勇于忍受,敢做敢当,不可怨天尤人。
(三)佛教所有的经典不是在显示佛的权威与能干,而是完全而彻底地解释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能使人得到合理的解答,所以刚逝世不久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世界上的宗教,我最赞成的是佛教。’孙中山先生说:‘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康有为说:‘佛学之博大精微……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含,尤为深远。’章太炎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梁启超说:‘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四)佛经上说:‘佛以一大因缘出现于世。’这一大‘因缘’(即来世间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众生能转迷成悟,从苦难中解脱,永远享受自由和快乐。
(五)佛教认为人就是顶天立地的人,在人之上没有一个可操纵我们生死、成败、福祸的神,人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主宰,只要自我奋发努力,一定有光明灿烂的明天。

因此我说信仰佛教,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五 可以知道佛是人类最慈祥的导师

释迦牟尼降生人间,贵为太子,抛弃了功名富贵,难道他是傻瓜吗?不是的,他实在是一个具有广大的慈悲心和智慧的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人类的生、老、病、死不能得到解脱,食不甘味,席不暇暖,而出家求道。他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说法四十九年,栖栖遑遑,夙夜匪懈,留下了多少宝贵的真理与训诲,是黑暗人生的一盏不灭的明灯,是汹涌苦海中一只不沉的慈航。谁像佛有这样的悲心,立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誓愿,在众生度尽以前绝不歇息的?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
佛平常教化众生,在回答弟子疑问时,认为要采取下列四种方法:

(一)某些问题必须直截了当的答覆。
(二)某些问题须以分析的方法解答,
(三)另有一些问题须以反问为答覆。
(四)最后,有一类问题须予以搁置。

即暂时不给予解答,因为对方在目前尚不能了解这种道理,说了反而增加他的疑惑与迷惘。如小学生问微积分,他连算术都不会,老师如何能解答呢?)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就是应机说法,也就是因材施教的意思。

佛永远以爱心和耐心来教导弟子,他不认为有愚笨到不可教育的人,有凶恶到不会悔悟的人。

佛一生贡献出他的智慧和慈爱,详说了无数伟大的真理,教导了无尽的众生,但他永远不以‘教主’或‘主宰’自居,他认为他来到人间,只是尽到了他承先启后的责任——发扬过去无数佛所发现的真理,启发后知后觉的人。他本身是佛,而佛确信宇宙的所有众生,将透过他们本身的努力与磨炼,而达到和他自己一样睿智、伟大的境地。

今天各位还在读书求学,因此算是学生,是后知后觉的众生,但只要努力,有一天诸位也可以学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同现在你们的老师们一样地,可以为人师表,继续地为教育下一代而尽力献身。佛与众生是平等的,每一位众生都是未来的佛,他们之间并不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也不是‘主人和奴隶’的关系,而只是一种暂时的‘师生’关系。青年朋友们呀!迷的时候是众生,一旦开悟的时候就是具有真知灼见的佛了。别灰心,别泄气,就是那已经昏暗了十年的漆黑房间,只要点燃起一盏灯,就可以驱逐十年的黑暗,而带来了满室的光明啊!(佛家叫做:‘十年暗室,一灯能照。’)青年朋友们!快点燃起你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光明就在你周围,幸福就在你的身边。这些道理就是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的,他不是最慈祥的导师吗?

第六 佛教可以培养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佛称他自己是‘无依道人’,因为从修行到证果,没有别人能够替代得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佛教肯定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别人的奴仆,不必仰赖神或佛,只要努力照样可以成佛。可以鼓舞我们的自信与自尊心。依照其他宗教的说法,人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自救自存,必须要靠耶稣的救赎,才能获得永生,因为他是唯一的‘真理和道路。’同时人就是到神那儿,也永远不能同神平等;他是主,你是仆,人与神永远是相互的阶级对立。这是多么令人泄气啊!而佛教认为人人皆具成佛本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有谁可以驾驭人类,可以奴役人类,人的成败福祸全在乎自己。而修行证果,自我完成伟大的人格——成佛,这是人类自己的努力,不是神的恩典,也不是佛的救拔(是众生自救的)。依照其他宗教的主张,人活著是为‘神’而活,人类一切的努力成果,都是用来荣耀神的(好的都是神的功劳,坏的则不是,人要自己负责),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的智慧、能力是上帝赐给的,所以成就该归于他的功劳。(不过,失败了就不是上帝的过错。)佛教就不这么主张,而认为人是为‘自己’而活著,为‘一切众生’而活著(为了使宇宙的众生都能幸福、快乐),同时一切努力的成果是自己奋斗来的,荣耀归于人类自己,如果失败了,这是自己努力不够,还要更加地勤奋不怠,朝目标迈进。佛教这种思想,使人从上帝的束缚中释放,从神的威权中得到自由。提醒了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要自我负责,不能归罪于天或埋怨别人。人既然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上帝的奴仆,于是人才有决定自己命运和前途的权利,人才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不是隶属于神的,受神操纵、控制的),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才能谈到自尊和自信。这就是佛对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宣言,这个宣言比法国的大**提出的口号早了二千四百多年,比欧洲文艺复兴时产生的‘人文主义’(Humanism),也早了将近二千年。朋友们,好好地想想呀!你要做别人的奴仆、做被别人赶著的羔羊呢?还是做顶天立地的人,做自己的主人呢?


第六 佛教可以培养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佛称他自己是‘无依道人’,因为从修行到证果,没有别人能够替代得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佛教肯定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别人的奴仆,不必仰赖神或佛,只要努力照样可以成佛。可以鼓舞我们的自信与自尊心。依照其他宗教的说法,人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自救自存,必须要靠耶稣的救赎,才能获得永生,因为他是唯一的‘真理和道路。’同时人就是到神那儿,也永远不能同神平等;他是主,你是仆,人与神永远是相互的阶级对立。这是多么令人泄气啊!而佛教认为人人皆具成佛本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有谁可以驾驭人类,可以奴役人类,人的成败福祸全在乎自己。而修行证果,自我完成伟大的人格——成佛,这是人类自己的努力,不是神的恩典,也不是佛的救拔(是众生自救的)。依照其他宗教的主张,人活著是为‘神’而活,人类一切的努力成果,都是用来荣耀神的(好的都是神的功劳,坏的则不是,人要自己负责),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的智慧、能力是上帝赐给的,所以成就该归于他的功劳。(不过,失败了就不是上帝的过错。)佛教就不这么主张,而认为人是为‘自己’而活著,为‘一切众生’而活著(为了使宇宙的众生都能幸福、快乐),同时一切努力的成果是自己奋斗来的,荣耀归于人类自己,如果失败了,这是自己努力不够,还要更加地勤奋不怠,朝目标迈进。佛教这种思想,使人从上帝的束缚中释放,从神的威权中得到自由。提醒了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要自我负责,不能归罪于天或埋怨别人。人既然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上帝的奴仆,于是人才有决定自己命运和前途的权利,人才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不是隶属于神的,受神操纵、控制的),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才能谈到自尊和自信。这就是佛对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宣言,这个宣言比法国的大**提出的口号早了二千四百多年,比欧洲文艺复兴时产生的‘人文主义’(Humanism),也早了将近二千年。朋友们,好好地想想呀!你要做别人的奴仆、做被别人赶著的羔羊呢?还是做顶天立地的人,做自己的主人呢?

第六 佛教可以培养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佛称他自己是‘无依道人’,因为从修行到证果,没有别人能够替代得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佛教肯定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别人的奴仆,不必仰赖神或佛,只要努力照样可以成佛。可以鼓舞我们的自信与自尊心。依照其他宗教的说法,人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自救自存,必须要靠耶稣的救赎,才能获得永生,因为他是唯一的‘真理和道路。’同时人就是到神那儿,也永远不能同神平等;他是主,你是仆,人与神永远是相互的阶级对立。这是多么令人泄气啊!而佛教认为人人皆具成佛本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有谁可以驾驭人类,可以奴役人类,人的成败福祸全在乎自己。而修行证果,自我完成伟大的人格——成佛,这是人类自己的努力,不是神的恩典,也不是佛的救拔(是众生自救的)。依照其他宗教的主张,人活著是为‘神’而活,人类一切的努力成果,都是用来荣耀神的(好的都是神的功劳,坏的则不是,人要自己负责),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的智慧、能力是上帝赐给的,所以成就该归于他的功劳。(不过,失败了就不是上帝的过错。)佛教就不这么主张,而认为人是为‘自己’而活著,为‘一切众生’而活著(为了使宇宙的众生都能幸福、快乐),同时一切努力的成果是自己奋斗来的,荣耀归于人类自己,如果失败了,这是自己努力不够,还要更加地勤奋不怠,朝目标迈进。佛教这种思想,使人从上帝的束缚中释放,从神的威权中得到自由。提醒了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要自我负责,不能归罪于天或埋怨别人。人既然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上帝的奴仆,于是人才有决定自己命运和前途的权利,人才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不是隶属于神的,受神操纵、控制的),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才能谈到自尊和自信。这就是佛对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宣言,这个宣言比法国的大**提出的口号早了二千四百多年,比欧洲文艺复兴时产生的‘人文主义’(Humanism),也早了将近二千年。朋友们,好好地想想呀!你要做别人的奴仆、做被别人赶著的羔羊呢?还是做顶天立地的人,做自己的主人呢?

佛教经典故事让你感悟一生



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
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这时候,
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
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

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当时独园正在抽烟,
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徒弟们:“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徒弟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读佛经

一个人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那个人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那个人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