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群体中,个人不再是他自己

心理人性

《乌合之众》:群体中,个人不再是他自己

2014-09-23 不止读书

本文为《乌合之众》的经典段落摘录,来源于苏静主编的新书《日和手贴》第一辑《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



1.在各民族的生活中,有组织的群体历来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是目前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2.考虑事物虚幻的形状,远比考虑它们的真正形状更重要,因为只有它们,是我们能看到并加以再现的形状。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着更多的真理。


3.就群体的大多数行为而言,它在精神上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低劣性,在另一些行为中,虽然不了解它的本质,却不能忽视它的威力。在民族的内心深处,有时仿佛有一种持久的力量在支配着他们。


4.群体总是无意识的,但也许就在这种无意识中间,隐藏着它力量强大的秘密。


5.当我们悠久的历史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6.从事实角度看,世上的一切伟人,一切宗教和帝国的建立者,一切信仰的使徒和杰出政治家,或者再说得平庸一点,一伙人里的小头目,都是不自觉的心理学家,他们对于群体性格有着出自本能但万万十分可靠的了解。正是因为对这种性格有正确的了解,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


7.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一词有着一种十分不同的重要含义。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一种集体心理。


8.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


9.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颇为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念头或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会产生,或不可能变成行动。


10.人们在智力上差异最大,但他们却有着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在属于情感领域的每一种事情上——宗教、政治、道德、爱憎,等等,最杰出人士很少能比凡夫俗子高明多少。


11.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性质被同性质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12.在群体中,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抵制那种暗示的个人寥寥无几,因此根本无法逆流而动。他们充其量只能因不同的暗示而改弦易辙。


13.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得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


14.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15.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判断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在群体中,不可能的事不可能存在。


16.群体因为夸大自己感情,所以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17.群体没有推理能力,因此它也无法表现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说,它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18.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