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十月天(三) 星夜旭日莲花峰
馨语馨愿
夜晚的黄山安静早早地安静下来,奔忙了一天的人们这时候已经体力透支,不过八点,早回的人们已经有进入梦乡的。一切都被夜色笼罩着,只有台阶两边的昏暗的路灯,沿着步道曲折着,点缀着墨黑的山林。头顶上的星空闪烁着,那么的明晰,这是山底下怎么也不可能看到的风景,满天繁星,还有一半月悬挂窜,孤独地照耀着这一切,更显出山峦林木的漆黑。草草地把自己扔进被窝里,享受着这一片宁静,听着美女们的轻微的呼吸声,却难已入眠,大概是兴奋过了度。隔壁时不时传来老乡的话语,一听就是最熟悉的乡音,忍不住把耳朵竖起来悄悄地倾听着,久违了的熟悉的感觉,让大脑皮层更加地兴奋起来,我所住的是在酒店的山腰上面,可以俯瞰整个的帐篷营地,此时也传来时续时断的鼾声,倒是把秋虫的呢喃完全盖住了,在这里,听取鼾声一片,倒是别有风味。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迷糊着了。
迷蒙间,听上铺美女说,一点半了,起床吧。霎时灯亮起,我的好梦自此打断。约好四点出发去光明顶看日出,日出时间是六点十分左右,而我们距离光明顶约三公里的行程,大约步行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也不知道这位美女何至于如此兴奋,只是好梦已扰,听一屋子乱乱的声音,哪里还有睡意,只赖在床上假寐罢了。一屋子人活动起来,三点才过,就已经收拾停当,向光明顶进发。我们紧随其后,已是在四点之后,狮林大酒店距离北海并不远,不过一路都上行,又顶着黑漆漆的天,摸黑前进的步伐总是会缓一点,但是时间上是充裕的。经过北海的时候,发现跟我们一样早起去看日出的人很多,静静地走在山道上。此时满天的繁星布满了湛蓝的苍穹,仰头望去可清晰地看到星座,真想驻足不动,去捕捉星星的闪烁害羞的目光。月光也偷偷地从树丛中洒落,在台阶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轻轻地踩在石阶上,在错落的影子上轻轻地移动着,怕踩碎了那样的月光。沿途的人们都悄悄地走着,生怕惊醒了这美好的一切,偶尔台阶上有休息的人,静静地欣赏着月色星光,在漆黑的夜里,却惊着了后行的人们。树荫密处,月光无处可泄,只能看到头顶上的繁星依然闪烁着,随着越走越远,这天色也开始有一点点吐白,大概也是眼睛适应了那样的黑,而这一点点黎明的光已经足够让人们的眼前一片清亮起来。
到达光明顶的时候,已经是人头攒动,微亮的天看不清人们的脸,只知道到处都是移动的人群,而最佳观赏点则是密密匝匝地挤满了人,山风还是带着丝丝的冷意,直拂脸上而来,东西两边的悬崖挤的人最多,中间的平台上也是满满的人们。我们往东边的悬崖挤过去,靠近悬崖边的栏杆处,已经有两三层的人挤在那,我们挤过去只是看人家的后脑勺而已,前方的天空一点点也看不到,还不如在人群后三五米外,倒是可以看到那一片天空,只是还有一个个脑袋的剪影在地平线上下起伏着。挤来挤去,到了一棵松树的后面,松树的下面也是悬崖,松树是在两个向前凸出的悬崖之间,正好是凹进去的那一部分,此时也挤了一堆人,但是在松树的枝干下,还可以看到地平线上有一抹轻霞已经微微地明亮起来。不知道太阳终究从哪个位置上路出来,姑且有一个能站得住,看得到那么一小块天空的地方,静静的等着。此时远处的山还沉浸在蒙蒙的灰暗中,看不清楚,只能知道远远的有云雾蒸腾着的轮廓非常模糊的山峦重重地叠起。东边的天空那抹亮色从原来的深彤,慢慢地变浅,益发的衬出边上灰墨色的厚云的轮廓,像凤凰的长长的尾羽,又像是轻纱曼舞,点缀着地平线,整个画面变得轻盈而灵动起来。地平线下依旧是那墨灰的沉稳的颜色,只是一点点地变浅,而地平线的霞却是从深橙色,慢慢变浅,直至变成金色,浅金色,越来越淡,甚至快要融入到整个天空中去。等待总是漫长的,山顶上的人虽多,却一点也不闹,都在静静的欣赏着这日出前的瑰丽颜色的变幻,人们的面孔慢慢地在晨光中清晰,而松树底下的霞色也越来越浓郁,似乎是喷流出来的色彩,那么的鲜艳生动。忽然听到大家惊呼,却见地平线上那一横亮金色,一下子跳跃出来,光明在那一刹那刺入人们的眼球,人们纷纷拿相机手机记录着这另人振奋的一刻。而我却在松树丛中记录着那喷吐出的那一点轮廓,在黑色的树干和松针的映衬下,格外的夺目,那松针的扇形的散开,恰似那阳光四射,倒是别有一番韵致。随着太阳一点点往上蹦,不一会儿,天已大亮,而太阳终于冲出地平线的束缚整个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崭新的面貌审视着这芸芸众生。红霞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金色的阳光,慢慢的拉开了远山迷蒙的纱巾,开始变得明晰起来。尤其是离我们最近的莲花峰,也是黄山第一高峰,在这时候显得特别的安静,就如一朵初绽的莲花一样,轻沐着初升阳光,睁开一双朦胧的眼,微笑地注视着光明顶上的人们。
阳光遣散了那迷蒙的雾,也遣散了山顶的人们,纷纷呼朋携友,往各自的行程奔去。我们当天的行程是走最经典的路线,从光明顶一直向南,途经莲花峰、玉屏楼、迎客松而后下山至慈光阁坐公交车出景区。光明顶下去就是天海,是一个游客吃早餐的地方,吆喝声此起彼伏,黄瓜六元一根,苹果六元一个,……到处是热闹的非凡的景象。天海往南,则进入了上行和下行分隔开的步道,只允许单向通行,这样的贴心隔离可见黄山景区的盛况,需要引导才可以顺畅通行,这就是前山与后山的不同之一吧。顺着步道,跟着人群,慢慢地往前挪动,原来在光明顶上看不真切的如蒙古包一样的奇石,这时候慢慢地显现在眼前,特别的真切,整个石块非常巨大,上面没有任何的植物,连黄山松都不能在其上扎根,可见此石之坚。再往前走,却是一大片几近于平坦的岩石面,就像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广场,可以容纳无数人在其中。路往左引,却有导游说要带大家走一道险路,心也跟着跃跃欲试。猛一回头,却见一块巨大的石壁立在眼前,仔细看去,那纹理古朴而清晰,看着像一头大像的雕刻似的,大概有十米高,长度却有近五十米,人立其前,深觉渺小。而此处正应是鳌鱼峰所在,此石应该就是鳌鱼,而从我的角度看过去倒是一头线条质朴的雕刻大象。惊叹之余,也无法用相机完整的记录下如此壮观的巨石,只能用眼睛慢慢的浏览记录了。然后我们跟着一个导游,走到逆向的上行步道上,也算是铤而走险吧。下去以后才知道,那里又有一个一线天,这个一线天就显得险峻异常,两巨崖的缝隙只容一个人通过,而两崖中间还紧紧地挤着一块球形的石头,真的生怕一不小心那块球形石就这样跌落下来,然后隆隆地滚下山去。那块石头也像是一颗明珠,镶嵌在两个断崖之间。一线天上边等了好长时间,台阶又陡且窄,很多人都不敢轻易下步,而我却扛着相机卡卡地拍着,脚下轻松的几个台阶连着往下跃。石阶底下已经有上行的人在那等着,他们抗议我们占了他们上行的道,事实上我们的确是抢了人家的道。一线天下的秋色明显比西海和北海两处要浓郁得多,都可以看到树木的橙黄色红色成片地点缀着山崖。
一线天过去以后,就是莲花峰的所在,整个莲花峰高高地矗立在那,整块的巨石壁,处处是水墨山水的痕迹,那里凝聚了多少的故事,怕是导游自己都说不清。巨石壁上有纵横交错的纹路,偶有泥土堆积处,便有黄山松的身影,虽然都非常的小巧玲珑,但足见黄山松的精神。还有流水常年流淌留下的黑色的影迹,怎么看都是一幅仕女图,那么的婀娜多姿。这些石峰都是地壳运动留下来的奇迹,屹立千万年却越来越雄伟壮丽。相较于后山风景区的柔美秀丽,这里的风景更是大气雄浑,各有各的风格,却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往前去就是上峰的百步云梯,有几个小伙子一路往上数着前行,说是百步,其实肯定是超过百步的。记得第一次来黄山,莲花峰是关闭的,天都峰是开放的,而这次是正好相反,恰好弥补了我的缺憾。上了百步云梯之后,就在巨石里转着圈往上,一会儿是台阶,一会儿又是山洞,都是非常陡峭的,时不时还有个观景台,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峰在云层里时隐时现的,也算是看了极远处的云海,大概已经不是黄山的山峰,应该是其他的山脉的峰峦壮观的景色了,在这里却是黄山景区的一个天然背景。也不知道转了多少圈,只是每走一圈都觉得自己向上了很多,往下看觉得自己已然是高空中,四处无依却要飞翔的感觉。到了莲花峰顶下,有一个观景吧,靠北边往下看,却可见有几个小峰在紧紧的靠在莲花峰边上,如一朵微微开放的莲花,还没有沐到阳光,只是静静的张开了一点点,仿佛都可以闻到那幽香的味道。转而再往上,则是越来越险,也越来越窄,而人却是越来越多,都挤在峰顶那一点点地方,抱着最高峰的那块碑猛拍照。排队等了一段时间,终于轮到青青草抱着碑照相,而我则是爬上了真正的最高峰,那块石头上有铜牌的刻字,就那一个点,踩在了我的脚下,帮青青草拍着照,那时候的感觉是自豪而又开怀的。记得来时车上有人说,爬到最高峰也没有什么意思,可这时候我所感觉的登顶之乐,在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于扶云驾雾的浪漫,在于俯瞰红尘的超然。
莲花峰上来不易,下去亦不易,上来时是手脚并用的,下去的时候,手也没闲着,一直是扶着两边的扶手,险要处连扶手都没有,只是在巨石上凿了一个小凹坑,可以借着抓一下以稳定身姿。时不时还要避让上行的人,看他们一个个满头大汗的,倒是觉得自己轻松不已。往下望去,那步道一路延伸,看不到尽头,跟着前面的山峰峰回路转,而我们只是悬在半山之中,离底下的步道距离还很遥远,感觉小腿开始微微地发颤。前面还有著名的迎客松,不去似乎没来黄山,于是加快脚步,机械地沿着步道一步步走向迎客松。下了莲花峰,总算是松了口气,回头看看,峰顶好高直耸入青天,上面盘旋着的云梯如玉带紧裹,心里都佩服自己怎么能爬山这样的山峰又下来的。迎客松和玉屏楼分别是两个方向,当时记得岁月如歌说有玉屏楼有索道可以直下到慈光阁,可是迎客松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于是和青青草一起赶往那里,迎客松在上午这个时候大概是人最多的时刻,也是整个黄山景区里人员密集程度最高的一个地方,满满的挤着一大堆人,迎客松合影留念的那个点已经排起了长龙,后面的巨石壁上,还有前后耸立的一块巨石,都挤满了摆出各种姿态的人们,在那里要拍到纯粹的风景是根本不可能的,连人物都拍不出来,完全淹没在人海里了。匆匆在迎客松那儿留个影,就寻找下山的路,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再往下走,已经没有缆车可以坐,看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想想再往上走到玉屏楼索道再下,也是很麻烦的事,不如干脆从迎客松步行下山至慈光阁,更顺畅一些。原以为五公里的路程,不用太长时间,可是敌不过小腿的酸痛,一步步的往下挪,速度终不能和平地上徒步可以比拟,沿途都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只是不断地问上来的人们,行走了多长时间,从一开始的三小时,到后来的一小时,一点点地接近我们的目的地。到半山寺的时候,以为我们基本上已经到达山底了,哪里知道这才是半山而已。这一路上只注意到了两处景点,一处是超大的刻字,从崖顶一直刻到崖底,大约有20层楼以上的高度,还有一处就是“冰川擦痕”,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亲自考证的,是冰川纪留下的痕迹,何止万年,还没有被完全风化抹平,不得不让人叹服。时间越来越紧,下行的速度却越来越慢,小腿是真的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了。终于到了慈光阁,我们已经走出了归队时间了,岁月如歌着急地打电话过来催问,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还要借助景区的绿色公交车把我们送到景区大门口——游客集散中心,才可以找到接我们的大巴车,踏上回家的路程。到车上的时候,已经整整晚了一个小时,平平在那儿接我们。上了车,等得焦急异常的队友们,友善地安慰着,人回来就成了,真的是让人满满地感动了一把,心里的歉意也更深了一层。
黄山归来,却觉得梦里还是黄山的景色。身体上的酸痛,加上遗失在山上魂儿,人都变得木讷迟钝了。黄山的美就这样镌刻在心里,无法抹去。而今回首再品黄山,却觉得这黄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跟徽居也是有极相似的地方。这前山就是宅院的大堂和正室,处处显现着的是大气磅礴、雍容优雅,处处显现着这个宅弟的不凡品位。而后山则是这宅院的后花园,绮丽华美、奇秀婉约,处处显现的是柔美的风格。这前山和后山是风格迥异却天然的契合,如此的融洽,也让游客完全沉浸在这样的完美的氛围之中,流连忘返。
迷蒙间,听上铺美女说,一点半了,起床吧。霎时灯亮起,我的好梦自此打断。约好四点出发去光明顶看日出,日出时间是六点十分左右,而我们距离光明顶约三公里的行程,大约步行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也不知道这位美女何至于如此兴奋,只是好梦已扰,听一屋子乱乱的声音,哪里还有睡意,只赖在床上假寐罢了。一屋子人活动起来,三点才过,就已经收拾停当,向光明顶进发。我们紧随其后,已是在四点之后,狮林大酒店距离北海并不远,不过一路都上行,又顶着黑漆漆的天,摸黑前进的步伐总是会缓一点,但是时间上是充裕的。经过北海的时候,发现跟我们一样早起去看日出的人很多,静静地走在山道上。此时满天的繁星布满了湛蓝的苍穹,仰头望去可清晰地看到星座,真想驻足不动,去捕捉星星的闪烁害羞的目光。月光也偷偷地从树丛中洒落,在台阶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轻轻地踩在石阶上,在错落的影子上轻轻地移动着,怕踩碎了那样的月光。沿途的人们都悄悄地走着,生怕惊醒了这美好的一切,偶尔台阶上有休息的人,静静地欣赏着月色星光,在漆黑的夜里,却惊着了后行的人们。树荫密处,月光无处可泄,只能看到头顶上的繁星依然闪烁着,随着越走越远,这天色也开始有一点点吐白,大概也是眼睛适应了那样的黑,而这一点点黎明的光已经足够让人们的眼前一片清亮起来。
到达光明顶的时候,已经是人头攒动,微亮的天看不清人们的脸,只知道到处都是移动的人群,而最佳观赏点则是密密匝匝地挤满了人,山风还是带着丝丝的冷意,直拂脸上而来,东西两边的悬崖挤的人最多,中间的平台上也是满满的人们。我们往东边的悬崖挤过去,靠近悬崖边的栏杆处,已经有两三层的人挤在那,我们挤过去只是看人家的后脑勺而已,前方的天空一点点也看不到,还不如在人群后三五米外,倒是可以看到那一片天空,只是还有一个个脑袋的剪影在地平线上下起伏着。挤来挤去,到了一棵松树的后面,松树的下面也是悬崖,松树是在两个向前凸出的悬崖之间,正好是凹进去的那一部分,此时也挤了一堆人,但是在松树的枝干下,还可以看到地平线上有一抹轻霞已经微微地明亮起来。不知道太阳终究从哪个位置上路出来,姑且有一个能站得住,看得到那么一小块天空的地方,静静的等着。此时远处的山还沉浸在蒙蒙的灰暗中,看不清楚,只能知道远远的有云雾蒸腾着的轮廓非常模糊的山峦重重地叠起。东边的天空那抹亮色从原来的深彤,慢慢地变浅,益发的衬出边上灰墨色的厚云的轮廓,像凤凰的长长的尾羽,又像是轻纱曼舞,点缀着地平线,整个画面变得轻盈而灵动起来。地平线下依旧是那墨灰的沉稳的颜色,只是一点点地变浅,而地平线的霞却是从深橙色,慢慢变浅,直至变成金色,浅金色,越来越淡,甚至快要融入到整个天空中去。等待总是漫长的,山顶上的人虽多,却一点也不闹,都在静静的欣赏着这日出前的瑰丽颜色的变幻,人们的面孔慢慢地在晨光中清晰,而松树底下的霞色也越来越浓郁,似乎是喷流出来的色彩,那么的鲜艳生动。忽然听到大家惊呼,却见地平线上那一横亮金色,一下子跳跃出来,光明在那一刹那刺入人们的眼球,人们纷纷拿相机手机记录着这另人振奋的一刻。而我却在松树丛中记录着那喷吐出的那一点轮廓,在黑色的树干和松针的映衬下,格外的夺目,那松针的扇形的散开,恰似那阳光四射,倒是别有一番韵致。随着太阳一点点往上蹦,不一会儿,天已大亮,而太阳终于冲出地平线的束缚整个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崭新的面貌审视着这芸芸众生。红霞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金色的阳光,慢慢的拉开了远山迷蒙的纱巾,开始变得明晰起来。尤其是离我们最近的莲花峰,也是黄山第一高峰,在这时候显得特别的安静,就如一朵初绽的莲花一样,轻沐着初升阳光,睁开一双朦胧的眼,微笑地注视着光明顶上的人们。
阳光遣散了那迷蒙的雾,也遣散了山顶的人们,纷纷呼朋携友,往各自的行程奔去。我们当天的行程是走最经典的路线,从光明顶一直向南,途经莲花峰、玉屏楼、迎客松而后下山至慈光阁坐公交车出景区。光明顶下去就是天海,是一个游客吃早餐的地方,吆喝声此起彼伏,黄瓜六元一根,苹果六元一个,……到处是热闹的非凡的景象。天海往南,则进入了上行和下行分隔开的步道,只允许单向通行,这样的贴心隔离可见黄山景区的盛况,需要引导才可以顺畅通行,这就是前山与后山的不同之一吧。顺着步道,跟着人群,慢慢地往前挪动,原来在光明顶上看不真切的如蒙古包一样的奇石,这时候慢慢地显现在眼前,特别的真切,整个石块非常巨大,上面没有任何的植物,连黄山松都不能在其上扎根,可见此石之坚。再往前走,却是一大片几近于平坦的岩石面,就像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广场,可以容纳无数人在其中。路往左引,却有导游说要带大家走一道险路,心也跟着跃跃欲试。猛一回头,却见一块巨大的石壁立在眼前,仔细看去,那纹理古朴而清晰,看着像一头大像的雕刻似的,大概有十米高,长度却有近五十米,人立其前,深觉渺小。而此处正应是鳌鱼峰所在,此石应该就是鳌鱼,而从我的角度看过去倒是一头线条质朴的雕刻大象。惊叹之余,也无法用相机完整的记录下如此壮观的巨石,只能用眼睛慢慢的浏览记录了。然后我们跟着一个导游,走到逆向的上行步道上,也算是铤而走险吧。下去以后才知道,那里又有一个一线天,这个一线天就显得险峻异常,两巨崖的缝隙只容一个人通过,而两崖中间还紧紧地挤着一块球形的石头,真的生怕一不小心那块球形石就这样跌落下来,然后隆隆地滚下山去。那块石头也像是一颗明珠,镶嵌在两个断崖之间。一线天上边等了好长时间,台阶又陡且窄,很多人都不敢轻易下步,而我却扛着相机卡卡地拍着,脚下轻松的几个台阶连着往下跃。石阶底下已经有上行的人在那等着,他们抗议我们占了他们上行的道,事实上我们的确是抢了人家的道。一线天下的秋色明显比西海和北海两处要浓郁得多,都可以看到树木的橙黄色红色成片地点缀着山崖。
一线天过去以后,就是莲花峰的所在,整个莲花峰高高地矗立在那,整块的巨石壁,处处是水墨山水的痕迹,那里凝聚了多少的故事,怕是导游自己都说不清。巨石壁上有纵横交错的纹路,偶有泥土堆积处,便有黄山松的身影,虽然都非常的小巧玲珑,但足见黄山松的精神。还有流水常年流淌留下的黑色的影迹,怎么看都是一幅仕女图,那么的婀娜多姿。这些石峰都是地壳运动留下来的奇迹,屹立千万年却越来越雄伟壮丽。相较于后山风景区的柔美秀丽,这里的风景更是大气雄浑,各有各的风格,却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往前去就是上峰的百步云梯,有几个小伙子一路往上数着前行,说是百步,其实肯定是超过百步的。记得第一次来黄山,莲花峰是关闭的,天都峰是开放的,而这次是正好相反,恰好弥补了我的缺憾。上了百步云梯之后,就在巨石里转着圈往上,一会儿是台阶,一会儿又是山洞,都是非常陡峭的,时不时还有个观景台,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峰在云层里时隐时现的,也算是看了极远处的云海,大概已经不是黄山的山峰,应该是其他的山脉的峰峦壮观的景色了,在这里却是黄山景区的一个天然背景。也不知道转了多少圈,只是每走一圈都觉得自己向上了很多,往下看觉得自己已然是高空中,四处无依却要飞翔的感觉。到了莲花峰顶下,有一个观景吧,靠北边往下看,却可见有几个小峰在紧紧的靠在莲花峰边上,如一朵微微开放的莲花,还没有沐到阳光,只是静静的张开了一点点,仿佛都可以闻到那幽香的味道。转而再往上,则是越来越险,也越来越窄,而人却是越来越多,都挤在峰顶那一点点地方,抱着最高峰的那块碑猛拍照。排队等了一段时间,终于轮到青青草抱着碑照相,而我则是爬上了真正的最高峰,那块石头上有铜牌的刻字,就那一个点,踩在了我的脚下,帮青青草拍着照,那时候的感觉是自豪而又开怀的。记得来时车上有人说,爬到最高峰也没有什么意思,可这时候我所感觉的登顶之乐,在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于扶云驾雾的浪漫,在于俯瞰红尘的超然。
莲花峰上来不易,下去亦不易,上来时是手脚并用的,下去的时候,手也没闲着,一直是扶着两边的扶手,险要处连扶手都没有,只是在巨石上凿了一个小凹坑,可以借着抓一下以稳定身姿。时不时还要避让上行的人,看他们一个个满头大汗的,倒是觉得自己轻松不已。往下望去,那步道一路延伸,看不到尽头,跟着前面的山峰峰回路转,而我们只是悬在半山之中,离底下的步道距离还很遥远,感觉小腿开始微微地发颤。前面还有著名的迎客松,不去似乎没来黄山,于是加快脚步,机械地沿着步道一步步走向迎客松。下了莲花峰,总算是松了口气,回头看看,峰顶好高直耸入青天,上面盘旋着的云梯如玉带紧裹,心里都佩服自己怎么能爬山这样的山峰又下来的。迎客松和玉屏楼分别是两个方向,当时记得岁月如歌说有玉屏楼有索道可以直下到慈光阁,可是迎客松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于是和青青草一起赶往那里,迎客松在上午这个时候大概是人最多的时刻,也是整个黄山景区里人员密集程度最高的一个地方,满满的挤着一大堆人,迎客松合影留念的那个点已经排起了长龙,后面的巨石壁上,还有前后耸立的一块巨石,都挤满了摆出各种姿态的人们,在那里要拍到纯粹的风景是根本不可能的,连人物都拍不出来,完全淹没在人海里了。匆匆在迎客松那儿留个影,就寻找下山的路,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再往下走,已经没有缆车可以坐,看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想想再往上走到玉屏楼索道再下,也是很麻烦的事,不如干脆从迎客松步行下山至慈光阁,更顺畅一些。原以为五公里的路程,不用太长时间,可是敌不过小腿的酸痛,一步步的往下挪,速度终不能和平地上徒步可以比拟,沿途都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只是不断地问上来的人们,行走了多长时间,从一开始的三小时,到后来的一小时,一点点地接近我们的目的地。到半山寺的时候,以为我们基本上已经到达山底了,哪里知道这才是半山而已。这一路上只注意到了两处景点,一处是超大的刻字,从崖顶一直刻到崖底,大约有20层楼以上的高度,还有一处就是“冰川擦痕”,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亲自考证的,是冰川纪留下的痕迹,何止万年,还没有被完全风化抹平,不得不让人叹服。时间越来越紧,下行的速度却越来越慢,小腿是真的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了。终于到了慈光阁,我们已经走出了归队时间了,岁月如歌着急地打电话过来催问,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还要借助景区的绿色公交车把我们送到景区大门口——游客集散中心,才可以找到接我们的大巴车,踏上回家的路程。到车上的时候,已经整整晚了一个小时,平平在那儿接我们。上了车,等得焦急异常的队友们,友善地安慰着,人回来就成了,真的是让人满满地感动了一把,心里的歉意也更深了一层。
黄山归来,却觉得梦里还是黄山的景色。身体上的酸痛,加上遗失在山上魂儿,人都变得木讷迟钝了。黄山的美就这样镌刻在心里,无法抹去。而今回首再品黄山,却觉得这黄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跟徽居也是有极相似的地方。这前山就是宅院的大堂和正室,处处显现着的是大气磅礴、雍容优雅,处处显现着这个宅弟的不凡品位。而后山则是这宅院的后花园,绮丽华美、奇秀婉约,处处显现的是柔美的风格。这前山和后山是风格迥异却天然的契合,如此的融洽,也让游客完全沉浸在这样的完美的氛围之中,流连忘返。
文章评论
赵君
淡菊养神,[em]e104[/em]
得得闲
[em]e202[/em]平安”
耗子
[em]e142[/em][em]e179[/em]
青草
这次黄山之行一是饱揽美景。再一个就是认识你美女加才女。我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好开心啊[em]e128[/em][em]e201[/em][em]e2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