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为何在陕西蒲城发布?

手机日志

 



 


周恩来总理。



 

 1966年3月2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国务会议,把建设我国标准时间授时台的计划正式确定下来,随之面临的第一大问题便是选址。
 

 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抽调了通信、计量、天文、地理、数学等领域的百余位科技人员着手确定我国的时间基点。
 

 科研人员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核算出了数万组数据,终于在1970年正式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频率授时服务功能系统。
 

 按照国际惯例,各国的标准时间一般都以本国首都所处的时区来确定。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威治时间整整相差8小时,而我国东西相跨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蒲城。
 

 蒲城地处大陆腹地,离中国大地原点仅100公里,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当地地质构造稳定,授时中心因地震等自然灾难被毁坏的系数极小;由于其重要性,建立在内陆地区比较安全。
 

 1970年12月15日,国家授时中心开始向全国进行短波广播。在半径达300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日后耳熟能详的“嘀嘀嘀”的报时声和“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点整”。
 

 当时几乎没人知道,“北京时间”是从陕西这个神秘的报时大院播出的。


 



这是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的中国大地原点主体建筑。

 国家授时中心的哨兵在检查工作人员证件。

国家授时中心蒲城授时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