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朋友的过错要及时指出,“忠告而善道之”,尽心劝勉他,让他改正错误。但实在没有办法时,“不可则止”,就不要再勉强了。自古忠言逆耳,假如忠谏过分了,朋友的交情就没有了,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豪猪生长在非洲,身上的毛硬而尖。冬天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它们就聚在一起,互相依靠,借彼此的身体取暖。但是当它们靠近时,身上的毛尖会刺痛对方,它们立刻分开,分开后因为寒冷它们又聚在一起,因为被刺痛又分开。这样反复数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彼此间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其实,豪猪的距离对于友情同样适用,过于亲近,有时会被刺伤,过于疏远,又感受不到友情的温暖,只有把握好相处的距离,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

人生在世,有两种错误在所难免,一为迁令,一为劝成。
南先生说,迁令与劝成是人生必须规避的两个常犯的错误。何谓“迁令”,南先生举了身边的小事来说明这个道理,比如说,他让人帮他拿一本书,这只是区区小事,举手之劳而已,结果对方却吩咐第三者去做:某某人,老师让你帮他拿一本书。推脱责任,推托一切,就叫“迁令”,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做人要做到“不迁令”,就不要推托一切,该自己去做的就去完成,不能让别人代劳。
“劝成”,是指勉强别人成功,对别人过度地要求,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南先生说,自己当主管不能“劝成”,成就好的事情,不是一时做得到的。如果弄错的话,想改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做人做事都需要慎重地考虑。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让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 “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把自己当成别人(无我),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便不会将自己应做的事推到他人的身上;把别人当成自己(慈悲),就能够真正理解他人所求所想,不会勉强他人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把别人当成别人(智慧),就会尊重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把自己当成自己(圆满),则是将自己放在一个独立的天地中,做一个大写的人。
用一生的经历去体味这四句话的深意,时刻提醒自己莫犯迁令劝成的错误。

图片:网络 编辑:小仙清发
文章评论
史东ABC
丛林法则是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另一个是它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观影响,不受人性、社会性的因素影响。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最多。[em]e160[/em] [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