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怎样的关系才是恰到好处的呢?孔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心理学当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刺猬法则”,就是说这个问题的。
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

可天气实在太冷了,一会儿,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
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的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这就是有名的“刺猬法则”,它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只有合适的距离才能让彼此感觉舒服:
距离太远,缺少必要的交流与信任,对方在彼此心目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形象,不了解,情就淡漠了,心就隔阂了,也就无法成为知己;
距离太近,同样也很危险,没有距离、没有秘密,往往让彼此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往往会打破那种“看上去很美”的感觉。
人的心理变化是一个很微妙的历程,酒肉朋友我们都知道,也不会在真有困难的时候想起来。任何两个人的关系,都需要一定的距离。就像一杯水,太凉了寒心,太热了烫口,只有适度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亲切而不暧昧,淡雅而不冷漠——亲而不密,淡而不疏,也许这样,才是最好的距离。
文章评论
醉清风
[em]e177[/em] [em]e175[/em] [em]e166[/em] [em]e163[/em]
醉清风
亲而不密,淡而不疏,才是最好的距离。[em]e163[/em]
长安
[em]e160[/em]
梅花飘雪(闲暇时光)
[em]e163[/em]
延寿
~~
乐佳(拒聊)
亲而不密,淡而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