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军帽垂布”是做什么用的?
资料
日本军帽上的布片称为“军帽垂布”,也有的简称其"帽垂",是日军配发的制式用具,关于其起源和用途有不同说法:
一种说法是套用法军样式,主要用途是遮阳、防蚊蝇叮咬。
这种军帽最先是法国北非军团使用的,在沙漠地区对防止阳光灼伤后颈,并可防蚊虫叮咬。近代日军是明治时期组建的,最早采用法军的训练方法和服装样式,"帽垂"就是采用法军军帽的的样式。
还有一种说法称这是日军的传统。
日本古代足轻(普通步兵)的阵笠(出征作战时戴的斗笠)后面就有遮阳帘。在平安时代以后,日本军服盔甲就普遍采用护颈帘,足轻和枪兵队用布帘,而高级武士和剃刀武士则有钢制头盔。甚至在幕府末期,幕府的火枪兵在采用了法国式的军服后,仍保留了阵笠(当然也保留了护颈帘)。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传统文化和西方相结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带有帽垂结构的军帽。
日军最早配发"帽垂"是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当年7月7日天皇颁布敕令,给占领台湾的日军配发“军帽垂布”,即在军帽后增加三块垂布,用于遮阳防暑降温。
此后,日军的部分部队中也配发了“军帽垂布”,在一九OO年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日军中就有穿咔叽布军服、带"帽垂"的,日俄战争中也有使用。
日军“军帽垂布”广泛使用是在全面侵华后。
日军于1938年6月1日制定陆军略帽,又称战斗帽,并正式配发“略帽垂布”。日本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舰艇官兵也先后配戴,日本警防团也采用战斗帽。1940年战斗帽成为日本国民服,战时日本的官员、教师,乃至全体国民都戴战斗帽,战斗帽加“帽垂”是标准的鬼子兵形象。
一种说法是套用法军样式,主要用途是遮阳、防蚊蝇叮咬。
这种军帽最先是法国北非军团使用的,在沙漠地区对防止阳光灼伤后颈,并可防蚊虫叮咬。近代日军是明治时期组建的,最早采用法军的训练方法和服装样式,"帽垂"就是采用法军军帽的的样式。
还有一种说法称这是日军的传统。
日本古代足轻(普通步兵)的阵笠(出征作战时戴的斗笠)后面就有遮阳帘。在平安时代以后,日本军服盔甲就普遍采用护颈帘,足轻和枪兵队用布帘,而高级武士和剃刀武士则有钢制头盔。甚至在幕府末期,幕府的火枪兵在采用了法国式的军服后,仍保留了阵笠(当然也保留了护颈帘)。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传统文化和西方相结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带有帽垂结构的军帽。
日军最早配发"帽垂"是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当年7月7日天皇颁布敕令,给占领台湾的日军配发“军帽垂布”,即在军帽后增加三块垂布,用于遮阳防暑降温。
此后,日军的部分部队中也配发了“军帽垂布”,在一九OO年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日军中就有穿咔叽布军服、带"帽垂"的,日俄战争中也有使用。
日军“军帽垂布”广泛使用是在全面侵华后。
日军于1938年6月1日制定陆军略帽,又称战斗帽,并正式配发“略帽垂布”。日本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舰艇官兵也先后配戴,日本警防团也采用战斗帽。1940年战斗帽成为日本国民服,战时日本的官员、教师,乃至全体国民都戴战斗帽,战斗帽加“帽垂”是标准的鬼子兵形象。
日本颁发的训练纪念章中可以看到,日军士兵戴着有“垂布”的军帽。
影视剧中的鬼子兵形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