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 ★南怀瑾先生著述如何修证佛法★第四讲:
个人日记
一般人打坐,都想除妄想,读通了佛经后,你就会哈哈大笑,不去除妄想,"妄元无因"嘛!你坐在那里打坐除妄想,你不是受罪吗?妄想本来空的。比如,妄想来了,唉啊!妄想,我要去掉它,刚起这么一个念头,那个妄想早跑掉了,你还在这里赶妄想呢!妄想是无根的,所以《金刚经》告诉你:"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这明白告诉你,它是无根的,因为妄想本身,非因非果,还怕它什么妄想!.你如果有本事,想它三天三夜,看看能不能睡觉,专门妄想,如果做到了,我向你磕头。对!有人做得到,台大精神病院里头有人做到,但他们也不是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妄想。他们的妄想也是波动的,一波过了又換一波,妄想是这样跳动的。所以,你除什么妄想呢?
★于妄想中,立因缘性★。
妄想是因他而起,自己没有本因,因外相而引起。讲唯识"依他起性",就是把意识跟外界,两方对立起来。但是你不晓得,你自己本身就是外界。依第六意识来讲,外界就是前五识;譬如四大也是外界,外界的变化引起意识的反应。拿第八阿赖耶识来讲,你的四大,你的意识分别,本来都是外界。这要注意了,所以我们看到全世界的人在搞唯识,如同搞易经一样。学易经搞八卦的人,古今中外,都陷在八卦阵里头,永远设有爬出来过。什么八八六十四卦,又画图,又数字,搞了半天,完了,趴在里头做游戏可以,真要用也用不上。搞佛学也是一样,不求修证,永远爬不出来,就是被这些名词给困住了,将佛学变成了思想。就在那里玩思想,永远地玩下去,玩了半天,对自己的身心一点帮助也没有,所以千万要注意。
许多人对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弄不清。
★迷因缘者,称为自然★
您认为一切因缘都是"自然"来的。这"自然"不是中国文化的自然,而是印度哲学思想的自然哲学派。那个自然,是一个理念构成一个东西,所以印度的自然哲学,与道家老子的自然,不能混为一谈。中外的著作,在讲印度哲学史时,入手都错在这个地方,毫无办法。这就是瞎子牵瞎子,滚进去一堆渣子,全错了。而古人有些大师们,著作老子学说,批评老子,也错了;他们把老子的自然,跟印度自然哲学派的自然搅在一起,所以说也错了。
佛告诉我们:★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他说,就整个宇宙来说,太空也还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在《楞严经》的前面,释迦牟尼佛曾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太空是如此渺小,整个太空还是幻想构成。換句话说,太空是属于"七大"的范围,是物理的东西,是唯心的心性所附属的一个现象。何况我们还是因缘所生法的,还是太空物质世界中,地面上的爬虫,叫做人类,而这些名词都是我们脑子所构想出来的,所以也就更靠不住了。懂了吗?总之,太虚太空还是一个幻境。何况我们这些学问,是这个太空里头的地球,地球里头的世界,世界里头的爬虫,这些爬虫叫人,人的脑子里头所构成的幻想而已。所以"皆是众生妄心计度",说得好听叫推理,不好听就是估计,猜猜而已。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
注意这个"知",你那个知道妄想起来的那个知,那一点的关系,加上执著这里面的构想,"说妄因缘",说妄想是因缘所生,如果你明白了妄想自性本空的活,"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了,本空嘛!
★何况不知,推自然者★
至于那些认为这些生命的心理根源,是因为自然而来的,就更不要谈了。
★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所以佛说,我上面告诉你,我们这个五阴一一色,受,想,行,识,在发挥作用时,各有不同。归根结底,五阴虽不同,但都是一个大妄想。
世尊接着就五阴的妄想性质各作解说,而后总结说:
★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这五种感受的阴境,就是五种妄想的形成。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
你们如果想知道我们的构成的因素和范围的话,现在我告诉你。
五阴第一个是色阴。
★唯色与空,是色边际★
一种"形"或"相"的呈现,就是色;相对于"色"的呈现,那就是色的消失,也可以说是一种"空"。由于这个"空"是物理世界的空,或者心理概念上的空,严格说,也是一种"相",是"空"的"相",所以仍属于色阴的范畴。这也就是"唯色与空,是色边际"的道理。
★唯触及离,是受边际★
譬如我们的手一碰,一离,是受阴范围里两大现象,这还是以大原则讲。如有些人与朋友分开,心里的感受很难过,那不是这个触,而是"想"所构成的触。这五阴还要重重打滚的,等于中国算命讲五行,錯综复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里头身心互相影响很大。
★唯记与忘,是想边际★
在想阴的范畴里,有记得和忘记,两大作用形态的呈现。忘了就是对某件事想不起来了,在"想"的天地里呈现一片模糊,无记的相,所以同"记"一样的,属于想阴的范畴,只是"记"与"忘"是相对的两种现象。
★唯灭与生,是行边际★
在行阴的范围里,则是"生""灭"两大相对作用形态的呈现。
★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这就很难解释了,湛就是澄清,心境到了澄澄湛湛,空灵一片,这是上一个"湛"。"入",进入那个自性本体的,了无所有的,澄澄湛湛的境界,就是"湛入合湛",这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性的范畴。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
这是五阴的根元,这五阴就如同中国文化的五行,是同样的麻烦和复杂。五大因素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佛经里头有一部叫《五蕴论》,但是还没有讲得清楚。在印度的十二因缘,也是根据十二个时辰来的,等于中国文化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无明就是子,无明缘行,行就是丑,那是另一套学术研究。从前大陆上的大庙子,当方丈要收徒弟时,用达摩一掌金来看,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生的,算出来是可以出家,或没有佛缘不要出家。达摩一掌金就是根据十二地支来的,十二地支是十二因缘来的。你说灵光嘛!佛法讲一切唯心,大禅师大方丈们,就不用这一套。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一个凡夫的生灭,色没有了叫作死亡。修道则"灭从色除",先在身体上想办法。如果身体的障碍除不去,五阴脱不掉,那有什么用呢?闭起眼来打坐,只不过在这个身体里打滚。这里不舒服,那里舒服,这边不通,那边通了,转来转去都不出这个身体。就像禅宗祖师骂人的话:闭起眼来,在那个黑山鬼窟里头作活计。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五阴的解脫是一步一步来,是科学的,是没有办法违反的原则。当然有人一上路,也可能先从行阴或识阴解脱,步骤并不是完全固定的。顿悟是讲见地,渐修是讲修证。见地真到了,后面修持的事相就必定已到。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见地真到了,正好修行。
★于妄想中,立因缘性★。
妄想是因他而起,自己没有本因,因外相而引起。讲唯识"依他起性",就是把意识跟外界,两方对立起来。但是你不晓得,你自己本身就是外界。依第六意识来讲,外界就是前五识;譬如四大也是外界,外界的变化引起意识的反应。拿第八阿赖耶识来讲,你的四大,你的意识分别,本来都是外界。这要注意了,所以我们看到全世界的人在搞唯识,如同搞易经一样。学易经搞八卦的人,古今中外,都陷在八卦阵里头,永远设有爬出来过。什么八八六十四卦,又画图,又数字,搞了半天,完了,趴在里头做游戏可以,真要用也用不上。搞佛学也是一样,不求修证,永远爬不出来,就是被这些名词给困住了,将佛学变成了思想。就在那里玩思想,永远地玩下去,玩了半天,对自己的身心一点帮助也没有,所以千万要注意。
许多人对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弄不清。
★迷因缘者,称为自然★
您认为一切因缘都是"自然"来的。这"自然"不是中国文化的自然,而是印度哲学思想的自然哲学派。那个自然,是一个理念构成一个东西,所以印度的自然哲学,与道家老子的自然,不能混为一谈。中外的著作,在讲印度哲学史时,入手都错在这个地方,毫无办法。这就是瞎子牵瞎子,滚进去一堆渣子,全错了。而古人有些大师们,著作老子学说,批评老子,也错了;他们把老子的自然,跟印度自然哲学派的自然搅在一起,所以说也错了。
佛告诉我们:★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他说,就整个宇宙来说,太空也还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在《楞严经》的前面,释迦牟尼佛曾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太空是如此渺小,整个太空还是幻想构成。換句话说,太空是属于"七大"的范围,是物理的东西,是唯心的心性所附属的一个现象。何况我们还是因缘所生法的,还是太空物质世界中,地面上的爬虫,叫做人类,而这些名词都是我们脑子所构想出来的,所以也就更靠不住了。懂了吗?总之,太虚太空还是一个幻境。何况我们这些学问,是这个太空里头的地球,地球里头的世界,世界里头的爬虫,这些爬虫叫人,人的脑子里头所构成的幻想而已。所以"皆是众生妄心计度",说得好听叫推理,不好听就是估计,猜猜而已。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
注意这个"知",你那个知道妄想起来的那个知,那一点的关系,加上执著这里面的构想,"说妄因缘",说妄想是因缘所生,如果你明白了妄想自性本空的活,"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了,本空嘛!
★何况不知,推自然者★
至于那些认为这些生命的心理根源,是因为自然而来的,就更不要谈了。
★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所以佛说,我上面告诉你,我们这个五阴一一色,受,想,行,识,在发挥作用时,各有不同。归根结底,五阴虽不同,但都是一个大妄想。
世尊接着就五阴的妄想性质各作解说,而后总结说:
★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这五种感受的阴境,就是五种妄想的形成。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
你们如果想知道我们的构成的因素和范围的话,现在我告诉你。
五阴第一个是色阴。
★唯色与空,是色边际★
一种"形"或"相"的呈现,就是色;相对于"色"的呈现,那就是色的消失,也可以说是一种"空"。由于这个"空"是物理世界的空,或者心理概念上的空,严格说,也是一种"相",是"空"的"相",所以仍属于色阴的范畴。这也就是"唯色与空,是色边际"的道理。
★唯触及离,是受边际★
譬如我们的手一碰,一离,是受阴范围里两大现象,这还是以大原则讲。如有些人与朋友分开,心里的感受很难过,那不是这个触,而是"想"所构成的触。这五阴还要重重打滚的,等于中国算命讲五行,錯综复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里头身心互相影响很大。
★唯记与忘,是想边际★
在想阴的范畴里,有记得和忘记,两大作用形态的呈现。忘了就是对某件事想不起来了,在"想"的天地里呈现一片模糊,无记的相,所以同"记"一样的,属于想阴的范畴,只是"记"与"忘"是相对的两种现象。
★唯灭与生,是行边际★
在行阴的范围里,则是"生""灭"两大相对作用形态的呈现。
★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这就很难解释了,湛就是澄清,心境到了澄澄湛湛,空灵一片,这是上一个"湛"。"入",进入那个自性本体的,了无所有的,澄澄湛湛的境界,就是"湛入合湛",这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性的范畴。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
这是五阴的根元,这五阴就如同中国文化的五行,是同样的麻烦和复杂。五大因素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佛经里头有一部叫《五蕴论》,但是还没有讲得清楚。在印度的十二因缘,也是根据十二个时辰来的,等于中国文化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无明就是子,无明缘行,行就是丑,那是另一套学术研究。从前大陆上的大庙子,当方丈要收徒弟时,用达摩一掌金来看,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生的,算出来是可以出家,或没有佛缘不要出家。达摩一掌金就是根据十二地支来的,十二地支是十二因缘来的。你说灵光嘛!佛法讲一切唯心,大禅师大方丈们,就不用这一套。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一个凡夫的生灭,色没有了叫作死亡。修道则"灭从色除",先在身体上想办法。如果身体的障碍除不去,五阴脱不掉,那有什么用呢?闭起眼来打坐,只不过在这个身体里打滚。这里不舒服,那里舒服,这边不通,那边通了,转来转去都不出这个身体。就像禅宗祖师骂人的话:闭起眼来,在那个黑山鬼窟里头作活计。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五阴的解脫是一步一步来,是科学的,是没有办法违反的原则。当然有人一上路,也可能先从行阴或识阴解脱,步骤并不是完全固定的。顿悟是讲见地,渐修是讲修证。见地真到了,后面修持的事相就必定已到。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见地真到了,正好修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