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个人日记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时代标识和时代印记。
去年金秋,习主席亲率全军高级干部重回古田,在这个新型人民军队定型地,习主席鲜明提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这是党的领袖和军队统帅向全军发出的伟大号召,寄予着党和人民对广大官兵的期望重托。
所有季节里的花都开不过灵魂里的花
所有季节里的花,都开不过灵魂里的花。有灵魂,就是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
“魂者,器物之统摄也。” 军有军魂,兵有兵魂。一个人没有灵魂,就成了行尸走肉;一支军队没有灵魂,就成了乌合之众。
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是统领、是根本,决定着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政治命脉和人生方向,反映了党、国家和军队对当代革命军人最本质、最特殊的政治要求,解决的是“为谁活着、怎样活着”和“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
我军官兵永远要面对两个战场:一是枪林弹雨的硝烟战场,二是天人交战的灵魂战场。只有先胜在灵魂,才能决胜于战场。
灵魂是军队的主心骨、军人的精气神,是我军克敌制胜、拒腐防变的法宝。历史反复证明,一支没有政治灵魂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蒋介石在总结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时哀叹:“我们的军队是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军队。”埃德加·斯诺则早从红军战士身上得出答案:“这是一支有灵魂的军队,这是中国唯一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
革命军人有灵魂,首要的是对党绝对忠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习主席指出,绝对忠诚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当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明知万分危险,正是因为忠诚于党,所以下定“把中野打光了也值得”的决心。抗美援朝战争中松骨峰战斗,一个连的志愿军挡住了敌人几个师的轮番进攻。斯大林感叹:这是一支伟大的军队!对党忠诚,只有绝对,没有相对;只有100%,没有99%。
一个真正有灵魂的人,总能激发出生命与生活的强劲动力。但是,“安逸的日子,有时是一种腐蚀剂”。今天,忠诚之歌在喧嚣与嘈杂声中似乎不再那么响亮,信仰的深海有时轻而易举被物质利益探底。灵魂被尘埃遮蔽,心之所向必然偏颇。历史反复证明,思想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灵魂的背叛是最可耻的背叛。徐才厚、谷俊山等人,无不因为灵魂走失、信仰迷失而成为贪欲的俘虏,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人是有限的存在物。叶赛宁说:“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如果找不到内在的、根本的光明,靠外在的光明是靠不住的。信仰是灵魂的光明。一切胜利都能从信仰里找到源头,一切失败也都能从丧失信仰中找到答案。
如果没有粉身碎骨的信念,怎么解释红军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后,毅然将自己肠子掏出来扭断了的撼人之举?如果没有粉身碎骨的信念,怎么解释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斗争,牺牲时胃里除了棉絮和树皮外竟无一粒粮食?
人要过灵魂生活。梭罗说过,灵魂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用金钱来购买。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一位西方哲人忠告世人:“贪欲可以撕裂信仰和肌肉,麻痹感知和悟性。”军人必须面对忠诚与背叛、荣誉与耻辱、勇敢与胆怯、屈辱求生与慷慨赴死等灵魂的拷问,我们决不能让背叛玷污了高贵的信仰,也不能让失守迷失了高贵的方向,更不能让享乐腐化了高贵的心灵。
革命军人“有灵魂”,离不开党的科学理论的滋养。列宁说:“从革命理论中能够取得一切信念。”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当前,我们正跟随习主席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更加坚定自觉地举起党的创新理论的旗帜,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
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是时代的精神旗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引领我们前行的“灯塔”。要始终带着感情、信仰、使命、需求,紧紧扭住“四个全面”这个脉络、强军兴军这个主轴,突出学好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这个“军事篇”、视察军区机关和接见驻浙部队领导干部时的重要讲话这个“东南方向篇”及续篇,延伸学好《摆脱贫困》《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和《之江新语》三部著作,以及在战区驻地工作期间形成的重要思想观点,不断向坚定信仰信念、把握科学体系、改造主观世界、全面落地生根深化,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坚定信仰和必胜信念,更加坚定对习主席的高度信赖和忠诚拥戴。
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是革命军人灵魂的高地、精神的故乡。塑造革命军人的灵魂,要用好这个传家宝。需要警惕的是,一些青年官兵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缺乏历史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一位作家说过:“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要把传承红色基因、保持精神底色作为根本任务紧抓不放,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为广大官兵注入“红色基因”,植入“精神之钙”,切实做到“红色基因代代传,一代更比一代强”。
二
军人的根本之痛是能力之痛
军人的根本之痛是能力之痛,其全部价值在于有本事。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习主席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有本事”,规定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是革命军人的应有底色和名片。
“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必须看到,和平心态犹如“温水煮青蛙”,是战斗力最致命的腐蚀剂。有的不学操枪弄炮本事,只图学门将来就业技能;有的只为利想,不为战谋;还有的用所谓的安全标准、生活标准、领导满意标准等取代战斗力标准。忘战必危。军人“醉太平”,就不配做一名军人,更不配做一名军队指挥员。
军队战斗力始终是博弈的最后底牌。有句名言说,战场上用枪拿不到的东西,别指望在谈判桌上用嘴巴拿到。120多年前,貌似强大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惨败于日本舰队,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款,一再让步。谈判桌上,伊藤博文趾高气扬地对李鸿章说,两国力量相等,外交就是力量;两国力量悬殊,力量就是外交。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当今世界,战争的本质没有变,战争的根源没有变,制止战争的途径没有变。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告诉我们,只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存在,人类的和平就永远“像踩在一块浮冰之上”,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
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但战斗力具有动态性,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就像竞技体育中,再伟大的世界纪录,一旦被人打破,就基本一文不值。西方谚语说:“谁在凯旋中战胜自己,谁就赢得了两次胜利。”必须清醒看到,我军“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的问题依然突出,集中反映在官兵能力素质的差距上。
跨越今日战场与未来战争的距离,必须按实战化要求严格训练。美军海豹突击队员在《艰难一日》中写道:“我们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就是通过反复的、基础的训练,使任务形成肌肉的记忆。”要牢记我军根本职能,坚持一切从实战需要出发,把战斗力标准落下去,让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强度都与实战接轨,做到“跟谁打、就瞄准谁练”、“在哪种环境打、就到哪种环境中练”,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和纠正训为看、演为看等虚假行为,宁要贴近实战的合格,不要脱离实战的高分。
军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打仗、打胜仗。对军人来说,胜利永远无可取代。军人生来为战胜,胜利的勋章是对国家和民族最高的奉献。如果每名军人都在军言战、在军谋战,坚持战斗力标准就会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如果每名指战员都把训练打仗作为最执着的追求,把从军当事业,把训练当主业,把打仗当专业,我军就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三
血性是勇敢者的心
血性,是勇敢者的心,是我军的制胜刀锋。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革命军人的血性是由信仰、意志、品格和能力等聚合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激荡着军人的热血与忠诚,注解着军人的顽强与无畏。古人云:“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教兵之法,练胆为先”。拿破仑说,在战争中,精神之于物质是三比一。丧失了血性的军人,如卷刃之剑,挥之易折斩而不断。军人血管里流淌着的不应只是血液,更多的应是血性。
我军素以血性胆气闻名于世。每一面战旗上,都闪耀着军人血性的光芒;每一份捷报上,都浸染着可歌可泣的血性风采。真正的军人,渴望用鲜血和生命赢得凯旋之欢呼。习主席特别称赞“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军人血性。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始终无法理解志愿军为什么一听到冲锋号就拼命冲锋。“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回忆说:“只要它一响起,共产党的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
这种“魔法”就是我军的血性,所表现出来的是精神对物质的压制,是意志对钢铁的胜利,是信念对生理的叫板。毛泽东曾说:“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习主席反复告诫:“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在和平阳光里长大的一代,缺少风雨历练,还有没有那种“狼嚎式”的血性胆气?生死关头,还有没有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有人说,信息化战争就是鼠标键盘之间的对决,拼刺刀精神不需要了。果真如此吗?世界一流军队美俄的做法或许能给人以启示。2011年,俄军讨论决定继续保留刺刀;2013年,美国陆军考虑恢复单兵刺杀训练。美陆军《作战纲要》明确:战争基本上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进行的意志较量,因此,指挥官必须懂得,在战斗中,人和部队与其说是身体打败而崩溃,毋宁说是意志打败而崩溃。
恩格斯指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一支军队没有不畏强手、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骁勇之气,未上战场、胜负已决。无论未来战争打的是钢铁还是硅片,军人精神与意志的较量仍会贯穿武器装备的使用过程,血性永远是战斗力的倍增器、克敌制胜的撒手锏。
血性并非天性。血性十足的官兵是训出来的,英勇善战的部队是打出来的。要在严酷的实战化训练中摔打锤炼,在执行重大军事行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砥砺,把练意志与练战术、练技术、练指挥、练协同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砥砺敢于亮剑、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锤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气。要引导官兵牢固树立革命军人生死观,让“个人死国家民族生、自己死兄弟战友生、肉体死精神永生”成为官兵的价值取向。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一名有血性的军人,胸膛里永远激荡着满江红;一支有血性的部队,永远让窥视者望而生畏。
四
士之德操,似在云端
士之德操,似在云端。有品德,就是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
军人的品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军人身上的实际体现,是军人立身之本、形象之基,是军人亮丽的“颜值”。《孙膑兵法》讲过:“德行者,兵之厚积也。”有品德,从政治高度设定军人道德标高,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本色要求。
我军历来是立德树人的大熔炉、大学校。在道德天空上,我军不同时期涌现的大批英模人物,灿若星辰。他们以军人特有的精神品格和德行操守,在国与家、义与利、善与恶、生与死、苦与乐的考验面前,交上了一份份合格答卷,体现着社会价值风向标,引领了几代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赢得时代的点赞。正如黑格尔所说:“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道德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困惑。今天,社会思潮纷杂,价值观念多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沉渣泛起,有的思想空虚、心为物役、情趣低俗,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严重冲击着官兵的道德信念。
一支军队的防线,外在的是堑壕阵地,内在的是道德高地。不管军队如何现代化,武器装备如何先进,道德高地如果坍塌失守,堑壕阵地必然也会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