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的牧養與關懷

信仰生活

 引言:

  有一次早上去一間教會,比預期時間早到,在附近球場看見逾六十位長者在練習羽扇舞,他們有板有眼、整齊劃一的跟著導師把大扇舞起來。他們大都有六、七十歲,卻精神抖擻,不禁叫人欣賞他們的團隊精神。 據統計署2003年資料顯示,本港估計65歲或以上之人口有79.5萬,佔人口12%;估計到2013年將升至97.8萬,佔人口13%;2023年則有154.8萬,佔人口19%;2033年為224.3萬,佔人口27%,而屆時本港人口為838.4萬。 相應來說,香港教會的長者會眾也會漸漸多起來,長者事工將變得吃重,所以我們應未雨綢繆的探討長者的牧養與關顧。

壹、認識長者所面對的變化

一、身體走下坡

  隨著年歲的加增,長者身體機能開始衰退。五官方面:「老花眼」出現、聽力衰退、味覺也逐漸減退;女性在更年期後,骨骼內鈣質流失的速度加快,容易致使骨質疏鬆;至於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更是常見的老人病。

  面對生理上的種種轉變,長者應作好心理準備,明白到體能的衰退乃自然現象,即或身體有限制,也不是什麼羞恥的事。其實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適當的運動,仍可有健康的體魄。


  雖然社會崇尚年輕貌美,但年齡和體能上的限制,其實無礙長者生活得精彩而有意義,重要的是長者們能否在心理上接受這些轉變,專注於自已「所有」而非「所無」的條件。聖經描寫長者為長老,提醒我們要尊敬他們。

  「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起立;要尊敬老年人,又要敬畏你的 神;我是耶和華。」(利19:32,新譯本)「氣力是年輕人的榮耀,白髮是老年人的尊榮。」(箴20:29,新譯本)

二、退休的適應

  長者退休後,要適應「休閒」的生活,過去忙忙碌碌地工作賺錢養家,現在閒賦在家,一方面可能因不再工作而懷疑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另一方面則要學習安排「空閒」時間。

三、家庭的轉變

  年輕時,成家立室,生兒育女,供書教學;到自己年老後,子女也已長大,各自組織家庭。面對子女「離巢」的「空巢期」,長者難免百般滋味在心頭。過去倚賴自己的兒女,現在都獨立自主;從前熱熱鬧鬧的家庭,如今冷冷清清。這時長者常茫茫然若有所失;當然,也會感到「自由自在」,無所牽掛。長者與子女間,會有新的相處模式須要適應;若有孫兒女,也要學習擔當祖父母的角色。此外,若有需要,也可能要入住老人院。

  一項巨大的變化則是陪伴自己大半生的配偶的離世,但這是無法測度又無可避免的;故此長者心靈要有所準備。往後若遇到合適的對象而再婚,子女則應表示理解和支持。

  
四、身體的護理

  當身體日漸衰退,就越來越要倚賴別人,特別是那些長期病患者,倚賴程度更高。一個本來自立自主的人,一旦要倚賴別人照顧,難免不是味兒,這是需要懷著謙卑的心去適應。過去我們憑著基督的愛去服侍人,今天也應懷著感恩的心去領受別人的服侍,人跟人守望相助,基督的愛也在此顯明了。長者也會因身體變化的無法估計及倚賴程度日增而憂慮,但主耶穌教導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新譯本)

  至於照顧長者的人,則要以愛心與耐心去體貼長者的需要。

五、財產的管理

  長者需要留意身後財產的分配,適當訂立平安書,成為家人的幫助,切勿因個人的疏忽或避諱生死之事,成為日後家人紛爭的根源。

小結:

  長者需要面對人生無可避免的變化,身體的衰退、退休的適應、家庭的轉變,配偶的離世……,難免產生某些負面的感受;但他們人生經驗豐富,過去所遭遇的,常可作我們的提醒,他們過去對社會、家庭的貢獻,也是值得我們感謝和敬重。

貳、如何牧養和關顧長者?

  長者不是同一個模樣,他們有不同情況特徵:有些身體較健康,積極參與教會和社區活動;有些身體雖然健康,但較為消極,常以為自己無用;有些身體軟弱,需要接受治療,漸失去積極生活的動力;有些因患上重病或情緒困擾,嚴重影響活動能力。 不過,大部分長者都很健康,他們在心智上仍可有追求成長的空間,教會的牧養和關顧,可因應他們的情況來計劃和安排。

一、關顧方面:

(一)協助長者改善生活:

   在教會可以推行一些行動支援長者改善生活:
1. 提供資訊: 在長者團契裡分享或介紹有關政府部門或非牟利社團,提供一些有用的資訊給他們,例如消費者委員會的一些調查,就可幫助他們在購物時不致被欺騙。
2. 互相幫助: i. 可邀請教會中的醫護人員或義工舉辦一些醫療講座,教導醫療健康知識。

ii. 可以組織義工隊在一些特別日子如除夕,幫助一些獨居長者大掃除,清潔家居,也可安排一些青年人協助長者的需要,如作簡單的家居維修、換燈炮等。
(二)探訪

  教牧的探訪,能給長者很大的支持。但當牧者非常忙碌時,其他同工、執事、弟兄姊妹同樣可以探訪長者,因應長者心靈上的需要,探訪者可特別強調自己是代表牧師和教會來表達關懷。探訪時除了一般的關心外,可以與長者讀經,用神的說話鼓勵他們,為他們禱告。
  

(三)關顧與輔導

  長者面對很多變化,需要教會的關顧和輔導。教會要幫助他們不要因著過去的經歷,阻礙今天的生活,鼓勵他們面對今天的生活和難處。長者體能的衰退,常有自卑心,加上社會大氣候對美麗年輕身材的推崇備至,更讓他們感覺被社會摒棄。教會要藉著聖經鼓勵他們,在神眼裡他們是寶貴的,肯定他們生命的價值,幫助他們接納自己,建立自信。

  當配偶離世,處於憂傷,他們需要教會的關懷和安慰‧對於過去的一些挫折經歷,長者或需要聆聽者表示認同。這並不需要特別的技巧,只需一顆願意聆聽的心,就能明白他們的奮鬥、挫折等。另一方面,有些長者長期處於憂傷的情緒或抑鬱,甚或有自殺傾向,這時,我們要有智慧辨識和幫助他們,需要時可轉介給資深輔導者。

  根據香港死因裁判報告及政府統計處的統計,2003年香港有1195宗自殺個案,較2002年1025宗上升16.6%,升幅為近年最大。其中60歲或以上的長者自殺死亡人數,由2002年的241人增至2003年的338人,升幅逾四成,佔自殺總人數的28.3%。故此,我們要留意身邊的老人是否正陷入孤立、無助、走入絕路痛苦和危機之中。

  對於長期患病者,我們更要定期探訪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並沒有忘記他們。至於患有絕症或臨終的長者,則可能需要一些受過訓練的人來關顧與輔導。 教會可以舉辦一些講座或訓練班,培訓信徒了解抑鬱問題,學習輔導技巧、聆聽技巧,使我們有基本知識去關顧和輔導長者。

二、牧養方面:


(一)協助長者展開人生下半場

  退休,不代表無所事事,大部份人退休時,仍然身壯力健,可以貢獻所長。教會可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事奉。筆者在2002年的韓國教會考察團中,曾參觀一間很具規模的社區教會,當時接待我們的一位長老,就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原本是銀行經理,退休後在教會作義工,成為行政主管的長老。香港宣道會也有幾位弟兄姊妹退休後參與房角石、社會服務、教育的事工,甚至擔任校董、校監等職,協助本會辦學,貢獻良多。這是非常美好的事奉。他們生活充實的程度,並不低於未退休前。教會中不乏富有人生經驗、有恩賜又愛主的信徒,他們在退休後,實在可更好的事奉主、服侍人,相信宣道會的堂會、機構必有合適的事奉崗位,讓他們擔任有意義和價值的另類工作。

  當長者清楚認識自己的限制和能力,就能計劃下半場或第二期的人生。義務工作是一種積極及建設性的活動,有益精神健康,值得長者考慮;義務工作使長者發揮所長,幫助別人,最能分散退休者的自我關注,避免出現投閒置散、一無用處的負面情緒,可謂助人助己。宣道會有四間長者鄰舍中心和兩間非資助老人中心,可以給長者參與社區活動,以至於擔任義工,很有意義。

(二)培訓長者成為基督精兵

  長者雖然在體力上稍遜,但學習能力仍不太差,而且長者較為專注於一件事,慢慢就學有所成。故此,教會可以鼓勵長者起來,受訓成為基督精兵。他們可參與探訪隊、傳福音、為教會禱告守望等。韓國教會的禱告參加者,估計有過一半為年長信徒,特別是年長姊妹,他們很早就回教會參加晨禱會,真是教會的耆英精兵。在香港,很多長者都有晨運習慣,如果要鼓勵年長基督徒參加晨禱會,應該不會太困難吧?

三)培育長者靈性成長


  面對種種轉變及同輩間的生離死別,長者需要重尋生活目標及人生意義,否則很容易失去生活動力。帶領未信長者認識耶穌,使他們能與神和好,認識耶穌基督為救主,經歷神無條件的愛。可使他們重獲人生意義,不致自卑自憐,明白到只要存著倚靠神的心每日生活,縱然有苦難,神仍與他們同在。

  我們鼓勵長者常存感恩的心去生活,不要再耿耿於懷過去經歷的困難,或損失,並且因基督的緣故饒恕過去得罪他們的人,學習從饒恕中領受神的福氣(太6:14;詩32:1-2)。

  長者面對人生後期,認識自己生命將要終結;牧養他們時,要讓他們的信心能確實地成長,免去恐懼,確信永生的盼望,預備迎見神。

  患危疾的長者信主,他們的信心是清楚確定的,牧者可以盡快在病床為他施洗,因為他們的時日無多。他們接受施洗時,如有家人的作證,能給他們有很大的鼓勵。

  教會可按情況設立長者部,並讓長者承擔部的工作,一起為長者的需要制定牧養方向和策劃活動。長者部應致力發揮長者們的恩賜,提供機會給他們互相關懷,彼此牧養。

三、長者事工的建議


  這裡拋磚引玉提幾點建議:

一、 呼籲政府及社會認真關注長者退休經濟缺乏問題

   鼓勵信徒支持一些關注長者團體,要求政府關注長者的需要,如低下階層退休後,經濟匱乏,應多撥些資源幫助他們。

二、 鼓勵年長信徒進修神學課程

  美國、台灣等地設有長者大學,鼓勵長者終身學習,香港是否也可以仿效呢? 香港
的神學院也可以考慮設立長者進修課程,裝備長者事奉主。長者如能將多花時間學習神話語,使靈命充實、精神得到滿足,更是一個美好的人生方向。

三、 我們應積極推動尊敬長者的文化

  中國文化及聖經強調孝順父母、尊敬長者,但這優良傳統是否已漸被忘卻呢?教會可以推動一些有益的事工例如:長者主日等,對長者表達尊敬。

總結:

  隨著社區人口老化,教會必然要擴展長者事工,除了在知識層面上認識長者生理、心理需要外,更要具體的關心和照顧。我們要鼓勵長者自強不息,實踐聖經的教訓,彼此相愛、彼此牧養,強壯者可多關顧軟弱者;長者如能立志成為基督精兵,追求靈性長進,積極事奉,更能成為年輕人的好榜樣。
  
撰文:郭瑞榮牧師

督印:神學及時事立場委員會

(曾立華牧師、胡志偉牧師、李耀全牧師、 譚廣海牧師、陷簫^社長、郭鴻標博士、姚添壽牧師、   郭瑞榮牧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