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早云传
个人日记
北条早云传
明治维新之前是德川幕府的江户时代,再上去是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主导的安土桃山时代;安土桃山时代之前,正是战国时代,正式名称是「室町时代」后期。室町幕府大约维持了二百四十年,直至织田信长驱逐了十五代将军后,室町幕府才正式灭亡。
室町幕府初期是个牢固的执政组织,卓越将军辈出,但是传到八代将军时,制度完全松懈了,将军只顾享乐,不顾庶民的生活。当时,全国各地都配置有守护大名,相当于现代的县长,由于一手包揽行政、立法、司法,因此也可以说是独立国。守护大名必须住在将军所在的京都,实际在领地掌权的是守护代(代理之意),守护代底下则是地方豪门等。这些守护代以及地方豪门,在烽火连天、弱肉强食的时代中,逐渐演变为日后的战国大名。基本上,战国大名有两种类型,一是由守护大名发展而成的,另一是典型的「下克上」大名;前者代表是武田信玄,后者代表则是上杉谦信。
话说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不但不顾政治,更热衷于土木工程,现今京都的银阁寺正是他当时别墅内的建筑物之一。义政起初没有子息,又极为讨厌执政生活,二十九岁那年,费尽唇舌说服了已入沙门的弟弟义视还俗,要他于日后继承将军地位。没想到翌年夫人竟生下了儿子义尚,如此一来,夫人当然想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将军宝座。于是,全国各地的守护大名便二分为拥立弟弟与支持夫人的东、西两派,于一四六七年集中在京都打起来。东军军力大约十六万,西军军力则大约十一万,总计二十七万军力汇集在京都人喊马嘶,且持续了十一年,这正是历史上的「应仁之乱」,也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当时,关东地区内乱频繁,大名们没有余力参与这场战乱,因而造就了日本史上第一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根据最新研究,得知北条早云并非来历不明的流浪武士,他其实是名门伊势家之后,父亲是备中国(冈山县西部)高越山城主,早云自身则是俸禄三千石的领主,后来被拔擢为京都室町幕府的引见人。生于一四三二年,殁于一五一九年,享年八十八岁。
室町幕府的礼节仪注,原本只限于弓箭术、驭马术、骑射等武艺,没有宫殿礼仪,以至诸大名在拜见将军时,吵得跟菜市场一样,毫无上下之分。于是,第一代将军的弓马师傅小笠原贞宗,只得制订了宫殿礼仪。小笠原跟随自蒙古帝国元朝来日的临济宗禅僧清拙,学习了清规。清拙是福州人,俗名刘氏,一三二六年来日,前后曾在鎌仓建长寺、圆觉寺,京都建仁寺、南禅寺等驻留过,并将唐代的《百丈清规》改编为现代式的《大鉴清规》。小笠原正是参考《大鉴清规》编排出幕府宫殿仪注。三代将军时,再度由小笠原氏、今川氏、伊势氏三家合力重整节文,其中伊势家专门负责宫殿内的礼节规范。现代日本人的行仪规矩与庆吊仪式,都是在此时奠立的。
备中伊势家与京都伊势家是远亲,北条早云能够攀上将军引见人身份,也是很自然的事。北条早云原名是伊势长氏,通称新九郎。当时的将军,没什么实权,主要工作是评判各国大名的领地纠纷,因而引见人的存在相当重要,大名能不能进谒将军,全看引见人的喜恶。话虽如此,同样是引见人,新九郎却是那位还俗和尚弟弟的引见人,地位轻如毫毛。而这个时代的天皇,地位相当于神社主祭的总管。
「应仁之乱」爆发后,还俗和尚义视逃到伊势国(三重县),新九郎当然也陪同流亡。第二年,战况有点好转,义视于是又回到京都,然而新九郎却辞掉官职,隐居伊势。说是隐居,其实是成为浪人(流浪武士)。正值壮年的新九郎,为什么会辞掉官职甘当浪人呢?原因不详。或许是不想卷入骨肉相残的丑剧,也或许是看清了还俗和尚的器量,更或许,是收到妹妹的邀约:到骏河国来玩吧。
新九郎的妹妹,是骏河国(静冈县)守护大名今川义忠的宠妾,由于宅邸位于骏府(静冈市)境内北川河畔,因此通称北川夫人。新九郎与还俗和尚分道扬镳后,似乎立刻动身前往骏府。这时,新九郎召集了六位好友,扬言曰:
「现在正是立身扬名的好机会。古来,关八洲本是群雄割据之地,只要掌控住此处,定能夺取天下。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开创新天地吧。」
六位武士分别是荒木又次郎、荒木兵库头、山中才四郎、多目权兵卫、在竹兵卫尉、大道寺太郎。七位武士于途中特地到伊势神宫参拜,喝了神水,在神前立誓:
「无论发生什么事,七人之间绝对不能反目不和。彼此摩旗相助,努力建立军功,砥行立名。如果有人幸运当上大名,其它六人必俯首称臣,协助该人治理国家。」
以上典故出自《北条记》、《名将言行录》等古籍。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后人添枝加叶的。新九郎此时三十七岁,经历过领主、将军引见人身份,又亲眼目睹豆箕相煎所引发的战争惨状,很可能已经看破红尘,想到妹妹那儿养性修真,毫无夺取天下的欲念。这可从他日后的行动看出来。
事实上,新九郎一行人在骏河国始终是客卿身份,即使妹夫终年奔波在战场,七武士也仅是偶尔参加一些小阵仗而已,毫无「努力建立军功」的迹象。这一段期间,新九郎的足迹完全没有留在史料上。直到一四七六年,新九郎四十四岁时,才再度登上历史舞台。或许应该说,身边发生了一宗事关重大的事件,令他不得不跃上舞台。
此时,「应仁之乱」的东、西军已交锋了九年,京都到处是断垣残壁,荒烟蔓草,民不聊生,一片凄凉。天皇为了赚取外快,在皇宫大门外摆出地摊,卖和歌、诗笺、绘画;贵族们不是当家庭教师便是药剂行商;宫女们则为了筹措宫廷内三餐米饭,不是变卖服饰,便是客串流莺。实况比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还要惨不忍睹。
一四七六年某日,骏河国守护大名平定了一场战乱,凯旋归途中,竟被叛乱军的余党杀死了。失去主君的家臣们乱成一团,因为守护大名正室没有孩子,只留下宠妾北川夫人所生的一子,年仅六岁,幼名龙王丸。如果处在太平盛世,六岁的幼儿也可以登上大名宝座,无奈时值乱世,上头若没有一个能顶天立地的君主撑家,国土随时都有可能被瓜分。于是,家臣一分为二,一派拥立龙王丸,另一派则坚持让已经成人的今川义忠之堂弟嗣承。
今川家的祖宗是足利幕府之祖尊氏的三男,权势相当于副将军,而且是直系子孙,如果京都将军无后,今川家有资格继承将军地位。这样重要的家系,一旦闹起后继问题,中央幕府当不会等闲视之。然而中央幕府也正为了后继问题打得尸横遍野,哪有闲情来管地方的事?
这个时期的关东地方,内情相当复杂。由于离京都太远了,京都幕府无法直接管辖,于是幕府之祖尊氏派了儿子到关东地方当管领,世代相传下来,势力逐渐与京都抗衡,自成一个王国。京都将军向来都是自称「公方」,势均力敌的关东管领也跟着自称「公方」,表示自己是关东地方的将军。而本来在管领底下的行政官,便跟着自称「管领」。这个管领,正是上杉家。
上杉家日后分成两派,立场敌对,一派是住在鎌仓扇谷的上杉,通称「扇谷上杉」;另一派住在山内,通称「山内上杉」,日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所承继的姓氏,正是这一家。而本来的关东公方,由于气焰太嚣张,幕府终于派兵歼灭了关东公方。剩下的两管领,更是恣心所欲了。八代将军只好再度派儿子到关东地方当公方,但是这个儿子不争气,被两家管领逼到下总国(千叶县北部)古河,于是人们通称这个儿子为「古河公方」。将军见状,只好再派弟弟过来,可是弟弟也是无法攻进鎌仓,便在依豆的堀越定居下来,通称「堀越公方」。简单说来,这时的关八州,有两位公方,两位管领。
话说回来,今川家为了后继问题而闹得天翻地覆时,新九郎身边的六武士也惶惶不可终日,轮流向新九郎建议,要他出面解决问题。但是新九郎却从容自在地说:
「时期尚早。」
「可是,万一北川夫人母子被人暗害了,咱们也不得安宁。」
「放心,拥护龙王丸的重臣们戒备森严,母子俩不会有事的。」
「话虽这么说……」
「别慌。目前的今川家等于是刚长出一个肿包,要让这个肿包完全化脓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我现在出面调解,恐怕效果不彰,且会弄巧成拙。反龙王丸派的,一定会认为我是偏袒自己人,要我别多管闲事。记住,我们现在只是客卿身份,没有资格插嘴。」
六武士听后,也只得作罢。
事情果然越闹越大,「堀越公方」风闻这个消息后,派出武将前往骏河,而关东管领之一的「扇谷上杉」,也同样派出武将太田道灌。二大将各自率领着三百兵力,出发到骏河。
听到这个消息,今川家的重臣们慌了手脚,六神无主拿不定主意。每日逐朝召开会议,却都想不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妙计来。磨磨蹭蹭之余,二大将已然在八幡山(静冈市)布阵安营下来。今川家的重臣们更是慌得脸都绿了。
「完了!完了!骏河国会被管领吞没!」
「谁能担肩这个责任?重臣们到底都在干什么?」
万一今川家真的为此而破家危国,就算所有重臣都引咎切腹以示负责,也无法扭转乾坤。话虽如此,却也没有人敢自愿前往八幡山与两大将进行谈判。这个时期的地方大名与重臣,封建思想依旧很浓厚,阶级观念深根固蒂,根本无法与贵族平起平坐,更别说是谈判事情了。
「我来试试看。」
六武士听到新九郎总算肯出面,个个笑逐颜开,宽下心来。
「先前我说过时期尚早,现在应该正是时候。如果重臣们亲自来恳求,当然最好,可是事情已经不允许我装聋作哑了。现在出面,是拔刀相助,不是多管闲事。」
重臣们哪敢说是多管闲事?谢天谢地都来不及了。况且,新九郎本来便是贵族出身,又曾经是将军引见人,理所当然熟谙一切贵族礼仪。这么适当的人选,恐怕打着灯笼也没处找。
「是呀!新九郎氏虽是客卿身份,说到底也是今川家的亲族之一,让他当今川家代理,一点都不失体面。那就万事都委托你了。」
事到如今,某些重臣依然想保住权威,故意提起新九郎在今川家的客卿身份,之后再攀亲引戚,以表示情非得已才会让新九郎担负这项重责。
新九郎只觉得好笑,懒得在重臣们面前卖舌。不过,新九郎出发前,没有忘记在重臣们面前打开天窗说亮话:
「交涉能不能谈妥,完全看老天爷帮不帮忙。既然今天我代表今川家去和对方谈判,请各位千万别轻举妄动,一切都等谈判结果如何再说。」
言外之意是要重臣们在新九郎前往八幡山进行交涉期间,不准动龙王丸母子身上的任何一根毫毛。
「那当然!那当然!」
六武士伴随着新九郎来到八幡山。引见人带领新九郎到里间客房,六武士则在休息室等候。
八席大的客房内,二大将大模大样地坐在床柱前。新九郎在二大将面前坐了下来,恭恭敬敬地道了礼数。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公方派出的大将高傲地问道。
新九郎出发前,已有心理准备,万一谈判失败,大概无法活着回去。既然如此,便没有必要对眼前的人物卑下地摇尾求食。
新九郎先报出自己的身份,再沉稳地回道:
「这回的问题完全是今川家的重臣与家臣们,因担忧家门没落,杞人忧天,事情才会闹得这么大。不过,他们也颇有自悔之心,问题已逐渐收束了。还望两位大将大发慈悲,手下留情。」
「你真的可以平息纠纷吗?」
「往后,若是再度发生类似的问题,在下就算交出小命一条,也定会居中调解。」
「好吧。」始终不言不语的太田道灌,打破了沉默:「我相信你。也相信今川家的重臣们不会再度惹事,更相信你的能力。再说,我也不想因为这种事而坏了本人的名声。哈哈哈!」
太田道灌的一句话,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新九郎感激不尽地双手伏在床上施礼。二者不但年龄相同,也都具有识英雄的慧眼。
「龙王丸殿下还小,就请新九郎氏暂且担当未来守护的监护者,直到守护成人。有关这点,我会向所有有关人士申令,以免风波又起。」
太田道灌正是建筑江户城的名人,这个时代的城,类似山寨,没有所谓的防卫设计,但是太田道灌所建筑的江户城,却是平地城,深沟高垒,内部的城廓组合也很复杂,在当时被称颂为「筑城名人」。江户城之外,另有川越城、岩槻城(均在埼玉县)。
太田道灌也是「足轻战法」的创始者。「足轻」是步卒,原本是农民身份,是京都「应仁之乱」新兴的步兵。这些步兵平常是农民,每逢战乱,各大将们为了凑足人数,才会临时征召来的。想当然耳,这群乌合之众的农民步卒,没有武术与功夫,更欠缺武士阶级的军法观念与律令知识,因此战乱平息下来后,往往会沦落为土匪,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太田道灌独具慧眼将这些农民步卒编排到自己手下,加以培训锻练,成为训练有素的军队。日后,各国新兴战国大名都仿效他的手法。
有关太田道灌的轶闻,最有名的是「山吹之里」(山吹是棣棠花)。话说年轻时的道灌,某天于放鹰捕鸟归途,巧遇大雨,便到附近一家农家,向对方借蓑衣。当家女儿一语不发,愔愔地捧出一个笊篱,上面放着一株棣棠花。道灌很不高兴。我要借的是蓑衣,妳给我棣棠花干嘛?回到城后,道灌愤愤地向家臣抱不平,有一位对古典和歌造诣很深的家臣,向道灌解释:「那姑娘是假借《后拾遗集》中一首兼明亲王的和歌,诉说她家穷得连蓑衣都没有。」道灌听后捶胸顿足,愧汗一个农家姑娘都具有古歌素养,自己竟因才疏学浅而错怪了对方。自此,道灌便发奋图强,力学不倦,成为能文善武的武将。
话说回来,新九郎由于谈判成功,解决了今川家的危机,让龙王丸顺利承继了守护地位,重臣们便开始对新九郎另眼看待。而且,既然身份由客卿升至守护的监护人,总是要有个名实相称的禄位。骏河国内有许多今川家直辖的空城,这些空城,除非有战争,否则平常只有几个人在留守。重臣们请新九郎选择他喜欢的地方。没想到新九郎竟选了最偏僻的爱鹰山南麓的兴国寺城(今日的静冈县沼津市)。
太田道灌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禁苦笑:「那小子,果然不是凡夫俗子。」
新九郎为什么选中兴国寺城,大概只有同是英雄的道灌深知细底。关东与西方之间,隔着一大块箱根山脉,形成天险而从关东通往西方,只有两条路线,一是相摸国(神奈川县)的足柄山道,另一正是箱根山道。当时的道路非常狭窄,行军时通常成为一列纵队,因此必须分成几队同时进军。不管是足柄山道或是箱根山道,都会在富士川附近会合,要不然就在爱鹰山南麓的根古屋附近齐集,然后再循着根方街道(古道)往骏府前进。当全军将要抵达根古屋时,必须通过一处左边是沼泽,右边是高地的地方。兴国寺城正是在这个高地上,傲睨着所有想西行的军队。换句话说,兴国寺城是关东军队西行必经之路的要塞。这个要塞,也可以牵制关东那两位公方与两位管领。然而,除了道灌,没有人识破新九郎的意图。
未来的守护龙王丸与其母,则迁移到离骏府不远处的山中,以免遭到谋杀诡计。龙王丸改名为今川氏亲,正是今川义元之父。德川家康自六岁起便成为今川义元家的人质,直至织田信长于「桶狭间之战」取得今川义元的首级后,才成为自由身。
新九郎虽擢升为兴国寺城城主,却没有立即接收城乡,他又离开今川家,四处游荡去了。在这一段期间,他到底在哪里做了些什么事,没有史实数据可以稽查。总之,他是在龙王丸十七岁时,才回到今川家。由于至今为止代理龙王丸执政的人不肯让位,新九郎只得再度从中调解。让龙王丸正式当上守护后,他才移转到兴国寺城。换句话说,新九郎是五十六岁才当上城主。
兴国寺城领地只有十二乡,而且不是沼泽便是湿地,算是不毛之地,收入顶多可以养二百至二百五十人手下。这位城主完全没有架子,成天戴着一顶斗笠,穿着破旧衣服,百看不厌地巡视领地各个角落。只要发现有可以排水的地方,便召集村落农家的次男、三男等,让他们去开垦新田。更亲自深入农村,排解田地纠纷,发现有年轻寡妇苦苦撑家时,还会代为找个夫婿安家。租税是四公六民,这在当时,是极为宽厚的税率。
如此,新九郎忙着经营自己的领地,另一方面,也公私两尽地辅助龙王丸。
而在前一年七月,道灌遭受主君计谋,于入浴时被暗杀了,享年五十五岁。临死前,道灌吐出一句:「当方灭亡!」意思是说,扇谷上杉家将自取灭亡。当时新九郎听闻这个消息时,非常痛心:「这显然太不公道了,身边有个德高望重的臣子,理应是主君的荣幸,岂能妒贤疾能而加以谋害呢?」
与道灌同年的新九郎,在这个人生五十年的时代中,才刚开始跨出他的人生之途。
一四九一年春季,堀越公方病逝。这一年,新九郎五十九岁。
堀越公方有三个儿子,长男茶茶丸是正房生的,次男与三男则是侧室之子。侧室为了想让自己的么儿继承父业,有事没事便在公方枕边告状,灌输茶茶丸精神异常的谗言。可怜的茶茶丸,十六、七岁时便因继母的奸计而被关进牢房。父亲病逝后,某天暴风雨的夜晚,茶茶丸脱逃出来,当晚杀死了继母与么弟。次男义澄这时已入了法门,侥幸逃过一难。义澄是室町幕府日后的第十一代将军。
茶茶丸性格乖僻,而且是利用非常手段继位,家臣当然无法心服,于是内讧频繁。再且,这时代的「管领」、「守护大名」等官衔,早已失去实质意义了。以上下关系来看,是天皇-将军-管领-守护大名-守护代-地方乡豪-地方武士团-村民,而天皇和将军已失去势力,管领也就有名无实,守护大名更是徒负虚名而已,实际在掌管村民的是地方乡豪,对最底层的劳动阶级来说,守护代以上都是寄生虫。新九郎于前半生大概看过众多浮名虚利的例子,因而年过半百拥有领地时,深知必须掌握民心才能巩固领主地位,因此他的作风在当时算是别创新格,许多后起之秀的战国大名均纷纷仿效他的做法。
堀越公方病逝后,新九郎时常化身为僧侣到伊豆修善寺泡温泉。兴国寺城在地理位置上虽属于骏河国,也就是今日静冈县沼津市,离伊豆很近。堀越御所位于三岛,从兴国寺城到三岛,抄近路的话,仅需十六公里左右。沼津市离骏府却大约有八十公里。对新九郎来说,只要除去有名无实的「公方」存在,眼前这个伊豆半岛相当于无主领地。
伊豆半岛多半是山,与关八州隔着高山峻岭的箱根山脉,算是东海十五国之一。大概是地理环境使然,无法耕农,致使这个半岛国家没有强劲有力的乡豪,只有零星几个贫弱头目。然而,半岛三边是海,海产丰富,最重要的是面临骏河湾有一块名为土肥的小平地,可以取得砂金。只要用心经营,不要说是民生国计了,或许更可以培育出杰出水军。
新九郎和近侍不时抽空短期逗留在修善寺,每天与来修善寺泡温泉疗养痼疾的当地居民谈天说地。当然主要目的是密查民情。居民异口同声抱怨食不餬口
「为什么?因为伊豆是瘠土?」
「也不全是土地的关系,所有谷类都被公方征收了,俺们老一辈的就算有心想开辟新田,饿着肚子如何拿得动锄头?家中壮丁都被召集去打仗了,剩下老的小的和妇道人家,只能吃小米或山菜……早知道会有今天,当初不如去学捕鱼……」
「听说目前是少爷继位了?」
「哎呀,那根本不是什么少爷,是非人!狂人!不但杀死了继母和胞弟,动不动就滥杀忠臣……想到俺们辛苦种的谷类都被那个狂人吃进肚里,实在很不甘心。听说邻国兴国寺城主税收是四公六民,很多人都想逃到那儿,可是想逃也没有用,除非一族人男女老少全体摸黑连夜潜逃,不然会连累到留在村里的亲人呀。」
明治维新之前是德川幕府的江户时代,再上去是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主导的安土桃山时代;安土桃山时代之前,正是战国时代,正式名称是「室町时代」后期。室町幕府大约维持了二百四十年,直至织田信长驱逐了十五代将军后,室町幕府才正式灭亡。
室町幕府初期是个牢固的执政组织,卓越将军辈出,但是传到八代将军时,制度完全松懈了,将军只顾享乐,不顾庶民的生活。当时,全国各地都配置有守护大名,相当于现代的县长,由于一手包揽行政、立法、司法,因此也可以说是独立国。守护大名必须住在将军所在的京都,实际在领地掌权的是守护代(代理之意),守护代底下则是地方豪门等。这些守护代以及地方豪门,在烽火连天、弱肉强食的时代中,逐渐演变为日后的战国大名。基本上,战国大名有两种类型,一是由守护大名发展而成的,另一是典型的「下克上」大名;前者代表是武田信玄,后者代表则是上杉谦信。
话说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不但不顾政治,更热衷于土木工程,现今京都的银阁寺正是他当时别墅内的建筑物之一。义政起初没有子息,又极为讨厌执政生活,二十九岁那年,费尽唇舌说服了已入沙门的弟弟义视还俗,要他于日后继承将军地位。没想到翌年夫人竟生下了儿子义尚,如此一来,夫人当然想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将军宝座。于是,全国各地的守护大名便二分为拥立弟弟与支持夫人的东、西两派,于一四六七年集中在京都打起来。东军军力大约十六万,西军军力则大约十一万,总计二十七万军力汇集在京都人喊马嘶,且持续了十一年,这正是历史上的「应仁之乱」,也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当时,关东地区内乱频繁,大名们没有余力参与这场战乱,因而造就了日本史上第一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根据最新研究,得知北条早云并非来历不明的流浪武士,他其实是名门伊势家之后,父亲是备中国(冈山县西部)高越山城主,早云自身则是俸禄三千石的领主,后来被拔擢为京都室町幕府的引见人。生于一四三二年,殁于一五一九年,享年八十八岁。
室町幕府的礼节仪注,原本只限于弓箭术、驭马术、骑射等武艺,没有宫殿礼仪,以至诸大名在拜见将军时,吵得跟菜市场一样,毫无上下之分。于是,第一代将军的弓马师傅小笠原贞宗,只得制订了宫殿礼仪。小笠原跟随自蒙古帝国元朝来日的临济宗禅僧清拙,学习了清规。清拙是福州人,俗名刘氏,一三二六年来日,前后曾在鎌仓建长寺、圆觉寺,京都建仁寺、南禅寺等驻留过,并将唐代的《百丈清规》改编为现代式的《大鉴清规》。小笠原正是参考《大鉴清规》编排出幕府宫殿仪注。三代将军时,再度由小笠原氏、今川氏、伊势氏三家合力重整节文,其中伊势家专门负责宫殿内的礼节规范。现代日本人的行仪规矩与庆吊仪式,都是在此时奠立的。
备中伊势家与京都伊势家是远亲,北条早云能够攀上将军引见人身份,也是很自然的事。北条早云原名是伊势长氏,通称新九郎。当时的将军,没什么实权,主要工作是评判各国大名的领地纠纷,因而引见人的存在相当重要,大名能不能进谒将军,全看引见人的喜恶。话虽如此,同样是引见人,新九郎却是那位还俗和尚弟弟的引见人,地位轻如毫毛。而这个时代的天皇,地位相当于神社主祭的总管。
「应仁之乱」爆发后,还俗和尚义视逃到伊势国(三重县),新九郎当然也陪同流亡。第二年,战况有点好转,义视于是又回到京都,然而新九郎却辞掉官职,隐居伊势。说是隐居,其实是成为浪人(流浪武士)。正值壮年的新九郎,为什么会辞掉官职甘当浪人呢?原因不详。或许是不想卷入骨肉相残的丑剧,也或许是看清了还俗和尚的器量,更或许,是收到妹妹的邀约:到骏河国来玩吧。
新九郎的妹妹,是骏河国(静冈县)守护大名今川义忠的宠妾,由于宅邸位于骏府(静冈市)境内北川河畔,因此通称北川夫人。新九郎与还俗和尚分道扬镳后,似乎立刻动身前往骏府。这时,新九郎召集了六位好友,扬言曰:
「现在正是立身扬名的好机会。古来,关八洲本是群雄割据之地,只要掌控住此处,定能夺取天下。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开创新天地吧。」
六位武士分别是荒木又次郎、荒木兵库头、山中才四郎、多目权兵卫、在竹兵卫尉、大道寺太郎。七位武士于途中特地到伊势神宫参拜,喝了神水,在神前立誓:
「无论发生什么事,七人之间绝对不能反目不和。彼此摩旗相助,努力建立军功,砥行立名。如果有人幸运当上大名,其它六人必俯首称臣,协助该人治理国家。」
以上典故出自《北条记》、《名将言行录》等古籍。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后人添枝加叶的。新九郎此时三十七岁,经历过领主、将军引见人身份,又亲眼目睹豆箕相煎所引发的战争惨状,很可能已经看破红尘,想到妹妹那儿养性修真,毫无夺取天下的欲念。这可从他日后的行动看出来。
事实上,新九郎一行人在骏河国始终是客卿身份,即使妹夫终年奔波在战场,七武士也仅是偶尔参加一些小阵仗而已,毫无「努力建立军功」的迹象。这一段期间,新九郎的足迹完全没有留在史料上。直到一四七六年,新九郎四十四岁时,才再度登上历史舞台。或许应该说,身边发生了一宗事关重大的事件,令他不得不跃上舞台。
此时,「应仁之乱」的东、西军已交锋了九年,京都到处是断垣残壁,荒烟蔓草,民不聊生,一片凄凉。天皇为了赚取外快,在皇宫大门外摆出地摊,卖和歌、诗笺、绘画;贵族们不是当家庭教师便是药剂行商;宫女们则为了筹措宫廷内三餐米饭,不是变卖服饰,便是客串流莺。实况比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还要惨不忍睹。
一四七六年某日,骏河国守护大名平定了一场战乱,凯旋归途中,竟被叛乱军的余党杀死了。失去主君的家臣们乱成一团,因为守护大名正室没有孩子,只留下宠妾北川夫人所生的一子,年仅六岁,幼名龙王丸。如果处在太平盛世,六岁的幼儿也可以登上大名宝座,无奈时值乱世,上头若没有一个能顶天立地的君主撑家,国土随时都有可能被瓜分。于是,家臣一分为二,一派拥立龙王丸,另一派则坚持让已经成人的今川义忠之堂弟嗣承。
今川家的祖宗是足利幕府之祖尊氏的三男,权势相当于副将军,而且是直系子孙,如果京都将军无后,今川家有资格继承将军地位。这样重要的家系,一旦闹起后继问题,中央幕府当不会等闲视之。然而中央幕府也正为了后继问题打得尸横遍野,哪有闲情来管地方的事?
这个时期的关东地方,内情相当复杂。由于离京都太远了,京都幕府无法直接管辖,于是幕府之祖尊氏派了儿子到关东地方当管领,世代相传下来,势力逐渐与京都抗衡,自成一个王国。京都将军向来都是自称「公方」,势均力敌的关东管领也跟着自称「公方」,表示自己是关东地方的将军。而本来在管领底下的行政官,便跟着自称「管领」。这个管领,正是上杉家。
上杉家日后分成两派,立场敌对,一派是住在鎌仓扇谷的上杉,通称「扇谷上杉」;另一派住在山内,通称「山内上杉」,日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所承继的姓氏,正是这一家。而本来的关东公方,由于气焰太嚣张,幕府终于派兵歼灭了关东公方。剩下的两管领,更是恣心所欲了。八代将军只好再度派儿子到关东地方当公方,但是这个儿子不争气,被两家管领逼到下总国(千叶县北部)古河,于是人们通称这个儿子为「古河公方」。将军见状,只好再派弟弟过来,可是弟弟也是无法攻进鎌仓,便在依豆的堀越定居下来,通称「堀越公方」。简单说来,这时的关八州,有两位公方,两位管领。
话说回来,今川家为了后继问题而闹得天翻地覆时,新九郎身边的六武士也惶惶不可终日,轮流向新九郎建议,要他出面解决问题。但是新九郎却从容自在地说:
「时期尚早。」
「可是,万一北川夫人母子被人暗害了,咱们也不得安宁。」
「放心,拥护龙王丸的重臣们戒备森严,母子俩不会有事的。」
「话虽这么说……」
「别慌。目前的今川家等于是刚长出一个肿包,要让这个肿包完全化脓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我现在出面调解,恐怕效果不彰,且会弄巧成拙。反龙王丸派的,一定会认为我是偏袒自己人,要我别多管闲事。记住,我们现在只是客卿身份,没有资格插嘴。」
六武士听后,也只得作罢。
事情果然越闹越大,「堀越公方」风闻这个消息后,派出武将前往骏河,而关东管领之一的「扇谷上杉」,也同样派出武将太田道灌。二大将各自率领着三百兵力,出发到骏河。
听到这个消息,今川家的重臣们慌了手脚,六神无主拿不定主意。每日逐朝召开会议,却都想不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妙计来。磨磨蹭蹭之余,二大将已然在八幡山(静冈市)布阵安营下来。今川家的重臣们更是慌得脸都绿了。
「完了!完了!骏河国会被管领吞没!」
「谁能担肩这个责任?重臣们到底都在干什么?」
万一今川家真的为此而破家危国,就算所有重臣都引咎切腹以示负责,也无法扭转乾坤。话虽如此,却也没有人敢自愿前往八幡山与两大将进行谈判。这个时期的地方大名与重臣,封建思想依旧很浓厚,阶级观念深根固蒂,根本无法与贵族平起平坐,更别说是谈判事情了。
「我来试试看。」
六武士听到新九郎总算肯出面,个个笑逐颜开,宽下心来。
「先前我说过时期尚早,现在应该正是时候。如果重臣们亲自来恳求,当然最好,可是事情已经不允许我装聋作哑了。现在出面,是拔刀相助,不是多管闲事。」
重臣们哪敢说是多管闲事?谢天谢地都来不及了。况且,新九郎本来便是贵族出身,又曾经是将军引见人,理所当然熟谙一切贵族礼仪。这么适当的人选,恐怕打着灯笼也没处找。
「是呀!新九郎氏虽是客卿身份,说到底也是今川家的亲族之一,让他当今川家代理,一点都不失体面。那就万事都委托你了。」
事到如今,某些重臣依然想保住权威,故意提起新九郎在今川家的客卿身份,之后再攀亲引戚,以表示情非得已才会让新九郎担负这项重责。
新九郎只觉得好笑,懒得在重臣们面前卖舌。不过,新九郎出发前,没有忘记在重臣们面前打开天窗说亮话:
「交涉能不能谈妥,完全看老天爷帮不帮忙。既然今天我代表今川家去和对方谈判,请各位千万别轻举妄动,一切都等谈判结果如何再说。」
言外之意是要重臣们在新九郎前往八幡山进行交涉期间,不准动龙王丸母子身上的任何一根毫毛。
「那当然!那当然!」
六武士伴随着新九郎来到八幡山。引见人带领新九郎到里间客房,六武士则在休息室等候。
八席大的客房内,二大将大模大样地坐在床柱前。新九郎在二大将面前坐了下来,恭恭敬敬地道了礼数。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公方派出的大将高傲地问道。
新九郎出发前,已有心理准备,万一谈判失败,大概无法活着回去。既然如此,便没有必要对眼前的人物卑下地摇尾求食。
新九郎先报出自己的身份,再沉稳地回道:
「这回的问题完全是今川家的重臣与家臣们,因担忧家门没落,杞人忧天,事情才会闹得这么大。不过,他们也颇有自悔之心,问题已逐渐收束了。还望两位大将大发慈悲,手下留情。」
「你真的可以平息纠纷吗?」
「往后,若是再度发生类似的问题,在下就算交出小命一条,也定会居中调解。」
「好吧。」始终不言不语的太田道灌,打破了沉默:「我相信你。也相信今川家的重臣们不会再度惹事,更相信你的能力。再说,我也不想因为这种事而坏了本人的名声。哈哈哈!」
太田道灌的一句话,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新九郎感激不尽地双手伏在床上施礼。二者不但年龄相同,也都具有识英雄的慧眼。
「龙王丸殿下还小,就请新九郎氏暂且担当未来守护的监护者,直到守护成人。有关这点,我会向所有有关人士申令,以免风波又起。」
太田道灌正是建筑江户城的名人,这个时代的城,类似山寨,没有所谓的防卫设计,但是太田道灌所建筑的江户城,却是平地城,深沟高垒,内部的城廓组合也很复杂,在当时被称颂为「筑城名人」。江户城之外,另有川越城、岩槻城(均在埼玉县)。
太田道灌也是「足轻战法」的创始者。「足轻」是步卒,原本是农民身份,是京都「应仁之乱」新兴的步兵。这些步兵平常是农民,每逢战乱,各大将们为了凑足人数,才会临时征召来的。想当然耳,这群乌合之众的农民步卒,没有武术与功夫,更欠缺武士阶级的军法观念与律令知识,因此战乱平息下来后,往往会沦落为土匪,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太田道灌独具慧眼将这些农民步卒编排到自己手下,加以培训锻练,成为训练有素的军队。日后,各国新兴战国大名都仿效他的手法。
有关太田道灌的轶闻,最有名的是「山吹之里」(山吹是棣棠花)。话说年轻时的道灌,某天于放鹰捕鸟归途,巧遇大雨,便到附近一家农家,向对方借蓑衣。当家女儿一语不发,愔愔地捧出一个笊篱,上面放着一株棣棠花。道灌很不高兴。我要借的是蓑衣,妳给我棣棠花干嘛?回到城后,道灌愤愤地向家臣抱不平,有一位对古典和歌造诣很深的家臣,向道灌解释:「那姑娘是假借《后拾遗集》中一首兼明亲王的和歌,诉说她家穷得连蓑衣都没有。」道灌听后捶胸顿足,愧汗一个农家姑娘都具有古歌素养,自己竟因才疏学浅而错怪了对方。自此,道灌便发奋图强,力学不倦,成为能文善武的武将。
话说回来,新九郎由于谈判成功,解决了今川家的危机,让龙王丸顺利承继了守护地位,重臣们便开始对新九郎另眼看待。而且,既然身份由客卿升至守护的监护人,总是要有个名实相称的禄位。骏河国内有许多今川家直辖的空城,这些空城,除非有战争,否则平常只有几个人在留守。重臣们请新九郎选择他喜欢的地方。没想到新九郎竟选了最偏僻的爱鹰山南麓的兴国寺城(今日的静冈县沼津市)。
太田道灌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禁苦笑:「那小子,果然不是凡夫俗子。」
新九郎为什么选中兴国寺城,大概只有同是英雄的道灌深知细底。关东与西方之间,隔着一大块箱根山脉,形成天险而从关东通往西方,只有两条路线,一是相摸国(神奈川县)的足柄山道,另一正是箱根山道。当时的道路非常狭窄,行军时通常成为一列纵队,因此必须分成几队同时进军。不管是足柄山道或是箱根山道,都会在富士川附近会合,要不然就在爱鹰山南麓的根古屋附近齐集,然后再循着根方街道(古道)往骏府前进。当全军将要抵达根古屋时,必须通过一处左边是沼泽,右边是高地的地方。兴国寺城正是在这个高地上,傲睨着所有想西行的军队。换句话说,兴国寺城是关东军队西行必经之路的要塞。这个要塞,也可以牵制关东那两位公方与两位管领。然而,除了道灌,没有人识破新九郎的意图。
未来的守护龙王丸与其母,则迁移到离骏府不远处的山中,以免遭到谋杀诡计。龙王丸改名为今川氏亲,正是今川义元之父。德川家康自六岁起便成为今川义元家的人质,直至织田信长于「桶狭间之战」取得今川义元的首级后,才成为自由身。
新九郎虽擢升为兴国寺城城主,却没有立即接收城乡,他又离开今川家,四处游荡去了。在这一段期间,他到底在哪里做了些什么事,没有史实数据可以稽查。总之,他是在龙王丸十七岁时,才回到今川家。由于至今为止代理龙王丸执政的人不肯让位,新九郎只得再度从中调解。让龙王丸正式当上守护后,他才移转到兴国寺城。换句话说,新九郎是五十六岁才当上城主。
兴国寺城领地只有十二乡,而且不是沼泽便是湿地,算是不毛之地,收入顶多可以养二百至二百五十人手下。这位城主完全没有架子,成天戴着一顶斗笠,穿着破旧衣服,百看不厌地巡视领地各个角落。只要发现有可以排水的地方,便召集村落农家的次男、三男等,让他们去开垦新田。更亲自深入农村,排解田地纠纷,发现有年轻寡妇苦苦撑家时,还会代为找个夫婿安家。租税是四公六民,这在当时,是极为宽厚的税率。
如此,新九郎忙着经营自己的领地,另一方面,也公私两尽地辅助龙王丸。
而在前一年七月,道灌遭受主君计谋,于入浴时被暗杀了,享年五十五岁。临死前,道灌吐出一句:「当方灭亡!」意思是说,扇谷上杉家将自取灭亡。当时新九郎听闻这个消息时,非常痛心:「这显然太不公道了,身边有个德高望重的臣子,理应是主君的荣幸,岂能妒贤疾能而加以谋害呢?」
与道灌同年的新九郎,在这个人生五十年的时代中,才刚开始跨出他的人生之途。
一四九一年春季,堀越公方病逝。这一年,新九郎五十九岁。
堀越公方有三个儿子,长男茶茶丸是正房生的,次男与三男则是侧室之子。侧室为了想让自己的么儿继承父业,有事没事便在公方枕边告状,灌输茶茶丸精神异常的谗言。可怜的茶茶丸,十六、七岁时便因继母的奸计而被关进牢房。父亲病逝后,某天暴风雨的夜晚,茶茶丸脱逃出来,当晚杀死了继母与么弟。次男义澄这时已入了法门,侥幸逃过一难。义澄是室町幕府日后的第十一代将军。
茶茶丸性格乖僻,而且是利用非常手段继位,家臣当然无法心服,于是内讧频繁。再且,这时代的「管领」、「守护大名」等官衔,早已失去实质意义了。以上下关系来看,是天皇-将军-管领-守护大名-守护代-地方乡豪-地方武士团-村民,而天皇和将军已失去势力,管领也就有名无实,守护大名更是徒负虚名而已,实际在掌管村民的是地方乡豪,对最底层的劳动阶级来说,守护代以上都是寄生虫。新九郎于前半生大概看过众多浮名虚利的例子,因而年过半百拥有领地时,深知必须掌握民心才能巩固领主地位,因此他的作风在当时算是别创新格,许多后起之秀的战国大名均纷纷仿效他的做法。
堀越公方病逝后,新九郎时常化身为僧侣到伊豆修善寺泡温泉。兴国寺城在地理位置上虽属于骏河国,也就是今日静冈县沼津市,离伊豆很近。堀越御所位于三岛,从兴国寺城到三岛,抄近路的话,仅需十六公里左右。沼津市离骏府却大约有八十公里。对新九郎来说,只要除去有名无实的「公方」存在,眼前这个伊豆半岛相当于无主领地。
伊豆半岛多半是山,与关八州隔着高山峻岭的箱根山脉,算是东海十五国之一。大概是地理环境使然,无法耕农,致使这个半岛国家没有强劲有力的乡豪,只有零星几个贫弱头目。然而,半岛三边是海,海产丰富,最重要的是面临骏河湾有一块名为土肥的小平地,可以取得砂金。只要用心经营,不要说是民生国计了,或许更可以培育出杰出水军。
新九郎和近侍不时抽空短期逗留在修善寺,每天与来修善寺泡温泉疗养痼疾的当地居民谈天说地。当然主要目的是密查民情。居民异口同声抱怨食不餬口
「为什么?因为伊豆是瘠土?」
「也不全是土地的关系,所有谷类都被公方征收了,俺们老一辈的就算有心想开辟新田,饿着肚子如何拿得动锄头?家中壮丁都被召集去打仗了,剩下老的小的和妇道人家,只能吃小米或山菜……早知道会有今天,当初不如去学捕鱼……」
「听说目前是少爷继位了?」
「哎呀,那根本不是什么少爷,是非人!狂人!不但杀死了继母和胞弟,动不动就滥杀忠臣……想到俺们辛苦种的谷类都被那个狂人吃进肚里,实在很不甘心。听说邻国兴国寺城主税收是四公六民,很多人都想逃到那儿,可是想逃也没有用,除非一族人男女老少全体摸黑连夜潜逃,不然会连累到留在村里的亲人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