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集中营里的信仰
个人日记
前天在长春为中电投白城电厂的管道项目投标,技术澄清安排在晚上九点,白天闲来无事,就看电视。央视十套的探索发现栏目播的《潍县集中营3》深深吸引了我,讲述的是埃里克·利迪尔的故事。
二战期间,为了报复美国限制日裔美国人自由,日本在山东的潍坊建立了一座外侨集中营,即西方人所说的潍县集中营,里面囚禁着大约1500名欧美人士,其中还包括300多名儿童。
埃里克·利迪尔当时为英语教师,对教学工作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集中营内非常恶劣的条件下,仍尽其所能为里面的孩子们授课,英国人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火焰战车》被评为奥斯卡金像奖。在被囚禁的三年时间里,利迪尔每天都要趁看守不注意时领着孩子们做一会儿游戏,领着孩子们清除臭虫、捕蝇、捉鼠,甚至将这些打扫卫生的事情组织成比赛活动,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爱锐叔叔”、“苏格兰的飞毛腿”,正是由于利迪尔的正直勇敢、乐于助人及幽默乐观的人格魅力影响,使原本铁丝网后那一双双清澈的、忧郁的、恐惧的孩子的眼睛,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现在仍然健在的孩子们,大都已有70多岁,而在六十多年前正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虽然当时的条件窘迫,孩子们仍然接受着有学识的营友的正规教育,教师们依然以牛津考试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在集中营里共有三届学生毕业,前两届全部合格。1945年,第三届的11名学生虽然是在动荡的时局中参加的毕业考试,依然有9名学生合格。他们全都进入了牛津大学学习深造。当时在盟军与日军交换战俘计划中,利迪尔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亲点的交换人员,在这种日益艰难的俘虏生活中,利迪尔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他把活命的机会让给了别人,终因饥寒交迫、操劳过度和缺医少药,利迪尔1945年2月21日在抗战胜利前夕在集中营内去世,年仅43岁。
西方人有着坚定的信仰,即宗教信仰,虽然任何宗教都以神的崇拜为基础。我们姑且不论有神无神,至少这种信仰可以塑造出绝对的权威和精神的巨大凝聚集中。而中国人基本上是没有信仰的,中国文化向来不以追求终极信仰为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信仰总是与怀疑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是重视崇拜,不重视信仰,这就是中国文化削弱外在权威和削除信仰的特性。先圣孔子曰:“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亚圣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都给信仰的产生设置了障碍。中国的思想文化可谓博大精神,孔、孟、荀、易、老、庄、管、孙、韩,是中华思想文化的经典之源,其后融入了外来的各种思潮文化,形成儒、道、释、庄、玄、禅各种流派,最终如一个大循环混合体,而各种思想的合力,也造成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惑”,终身不得其解,典型的如王国维自杀,马一浮的归隐,李叔同的出家,初期共产主义信仰也算作一种朴素的信仰。
埃里克·利迪尔是有着坚定的信仰的,他始终为了他的信仰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当时已报单项100米田径的利迪尔,由于100米预赛是按排在周日举行,而周日基督徒是不做运动的,所以利迪尔为了自己的信仰拒绝参赛,而当时利迪尔是最有可能打破美国垄断的100米夺冠热门人选。英国首相麦克唐纳从伦敦赶来劝说利迪尔为了国家荣誉参赛,但利迪尔不为所动,还是坚定地拒绝了。最后结果是英国人调整了赛事,让他参加400米赛,利迪尔终于不负众望,夺取了400米世界冠军,并打破了奥运会记录。从这个角度看,利迪尔是认真执着的,但从另一件事上看,他又不是缰化迂腐的。在集中营时期,看孩子们周日无聊,有时做了不该做的事,他又宽容体谅,每个礼拜日,他组织孩子们一起来练篮球、曲棍球和足球,并担当节目主持,正是由于利迪尔在孩子们面前淡化生活中的困境,给孩子们营造自由快乐的生活条件,也因此更受人们尊敬和爱戴,被推举为营区康乐小组的主席。
在周日的运动中,利迪尔也组织孩子们一起祈祷,甚至为日本的看守祈祷,许多孩子不理解,认为日本人虐待自己,应该诅咒他们,可利迪尔说:“我们要为我们的信仰祈祷,虔诚地为所有人祈祷,你这么做了,可能他们没变,可你却改变了 。”这是何其包容感恩的心态啊,套用罗格先生称赞北京奥运会的颂词“这样的光辉人格是无与伦比的”。
二战期间,为了报复美国限制日裔美国人自由,日本在山东的潍坊建立了一座外侨集中营,即西方人所说的潍县集中营,里面囚禁着大约1500名欧美人士,其中还包括300多名儿童。
埃里克·利迪尔当时为英语教师,对教学工作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集中营内非常恶劣的条件下,仍尽其所能为里面的孩子们授课,英国人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火焰战车》被评为奥斯卡金像奖。在被囚禁的三年时间里,利迪尔每天都要趁看守不注意时领着孩子们做一会儿游戏,领着孩子们清除臭虫、捕蝇、捉鼠,甚至将这些打扫卫生的事情组织成比赛活动,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爱锐叔叔”、“苏格兰的飞毛腿”,正是由于利迪尔的正直勇敢、乐于助人及幽默乐观的人格魅力影响,使原本铁丝网后那一双双清澈的、忧郁的、恐惧的孩子的眼睛,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现在仍然健在的孩子们,大都已有70多岁,而在六十多年前正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虽然当时的条件窘迫,孩子们仍然接受着有学识的营友的正规教育,教师们依然以牛津考试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在集中营里共有三届学生毕业,前两届全部合格。1945年,第三届的11名学生虽然是在动荡的时局中参加的毕业考试,依然有9名学生合格。他们全都进入了牛津大学学习深造。当时在盟军与日军交换战俘计划中,利迪尔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亲点的交换人员,在这种日益艰难的俘虏生活中,利迪尔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他把活命的机会让给了别人,终因饥寒交迫、操劳过度和缺医少药,利迪尔1945年2月21日在抗战胜利前夕在集中营内去世,年仅43岁。
西方人有着坚定的信仰,即宗教信仰,虽然任何宗教都以神的崇拜为基础。我们姑且不论有神无神,至少这种信仰可以塑造出绝对的权威和精神的巨大凝聚集中。而中国人基本上是没有信仰的,中国文化向来不以追求终极信仰为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信仰总是与怀疑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是重视崇拜,不重视信仰,这就是中国文化削弱外在权威和削除信仰的特性。先圣孔子曰:“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亚圣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都给信仰的产生设置了障碍。中国的思想文化可谓博大精神,孔、孟、荀、易、老、庄、管、孙、韩,是中华思想文化的经典之源,其后融入了外来的各种思潮文化,形成儒、道、释、庄、玄、禅各种流派,最终如一个大循环混合体,而各种思想的合力,也造成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惑”,终身不得其解,典型的如王国维自杀,马一浮的归隐,李叔同的出家,初期共产主义信仰也算作一种朴素的信仰。
埃里克·利迪尔是有着坚定的信仰的,他始终为了他的信仰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当时已报单项100米田径的利迪尔,由于100米预赛是按排在周日举行,而周日基督徒是不做运动的,所以利迪尔为了自己的信仰拒绝参赛,而当时利迪尔是最有可能打破美国垄断的100米夺冠热门人选。英国首相麦克唐纳从伦敦赶来劝说利迪尔为了国家荣誉参赛,但利迪尔不为所动,还是坚定地拒绝了。最后结果是英国人调整了赛事,让他参加400米赛,利迪尔终于不负众望,夺取了400米世界冠军,并打破了奥运会记录。从这个角度看,利迪尔是认真执着的,但从另一件事上看,他又不是缰化迂腐的。在集中营时期,看孩子们周日无聊,有时做了不该做的事,他又宽容体谅,每个礼拜日,他组织孩子们一起来练篮球、曲棍球和足球,并担当节目主持,正是由于利迪尔在孩子们面前淡化生活中的困境,给孩子们营造自由快乐的生活条件,也因此更受人们尊敬和爱戴,被推举为营区康乐小组的主席。
在周日的运动中,利迪尔也组织孩子们一起祈祷,甚至为日本的看守祈祷,许多孩子不理解,认为日本人虐待自己,应该诅咒他们,可利迪尔说:“我们要为我们的信仰祈祷,虔诚地为所有人祈祷,你这么做了,可能他们没变,可你却改变了
文章评论
老宋
没有信仰的人生才是空白的! 信仰能带给人无穷的动力!
红泥植物
动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内心。
邵立标
[ft=,2,]时隔近一年,看到我这篇文章,还在为当时曾看到的利迪尔的电视记录片而深深的震憾![/ft]
珩撰骍Pbls
[ft=,2,]好文,转了,谢谢邵兄[/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