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立标之读书观

个人日记

       长久以来,一直慕名李敖的《北京法源寺》。总有一事难解,其在台湾,末来过北京,却能把法源寺写活了,故愈加好奇,但长久没读书,也就时断时续,渐渐把这事淡忘了,一直就耽误了下来。
       今年10月,偶尔遇到《北京法源寺》,也就二三天时间吧,我把这本自称是新千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书通读了一遍,其中的部分诗词摘抄仔细研习了下。兹以为,李敖作为时事评论家、政治批评家,尚可,但作为文学家欠缺了点,通篇毫无章法可言,更无脉理韵致之妙。此人自述在国民党台湾黑狱前后蹲了七年又六个月,此文章构思是在监狱里,但写作却是在间隔多年以后,写作时间仅用了一月有余,我想这也许与李敖本身的文学素养和出狱后与人多政治斗争而无时间写作造成粗制滥造有关。梁漱溟素常有自勉而勉人的两句话:“一曰在人格上不轻于怀疑人家,二曰在识见上不过于相信自己。”我没有轻视李敖先生的意思,相反我以前特别喜欢看刘长乐的凤凰卫视播的李敖时评节目《李敖有话说》。我个人觉得,此书荣誉高了些,也许正是电视媒体的助推,李敖曲折的人生经历,让大陆读者更是仰慕其人,更愿读其书而想知其人。
       现在的书目,多不胜数,如果没有选择地读,那也会事倍功半。我向来读书,没有一些深度和广度的书只看一遍就足矣,而且是泛读,决不多耗费时间研读,如当代地产大亨冯仑的《野蛮生长》,是在长春如家酒店时看到的,我想既然如家能把此书放到台面上,想必也是一本了不起的书。我用了近一个晚上时间看了一遍,要我说了,冯仑出书也就是为混个名声,赚点稿费,这本书最有用处的只有一个地方,江湖式进入,商业式退出,看头遍,过眼瘾,第二遍,没兴致。但有些书那是要用一生来读的,特别是那些传统经典,如《论语》、《史记》,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可以提高文化素养,改变人的气质,更可以提高精神境界。读书是要静下心来的,有时受工作事务、网络QQ、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影响,让我们读书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愿意读书了。我也有这样感觉,上班在网上看会新闻,查点资料,做个报价,发个传真,打个电话,QQ交流,一晃眼,时光流失了,白天下来,几乎什么也没有做。到了晚上,电视更是具有强大诱惑力,单从效果上来说,电视具有视觉听觉立体效果,让你耳目并用,且频道众多,新闻、、财经、科学、教育、体育、电视剧、电影、轶闻、娱乐,甚至美仑美奂精心设计制作的广告,内容广泛丰富,无所不包,应有尽有,这是传统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但其也不可避免地把你带入了低效率、冗长的重复而又无为的欣赏中。我举个例子吧,央视前期热播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胡雪岩》及央视十套的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的《评胡雪岩》,让我们知道了中国还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红顶徽商,同时也让我们付出了多少个黄金夜晚,再包括中间插播的广告,提前等待、收尾时间,那也是可观的。如果我们简而化之,去看两本书《胡雪岩》及曾仕强的《胡雪岩的启示》,精读吧,一周时间,那就能系统地全面地逻辑地学习胡学岩传奇的一生,明白胡学岩的成功与失败之道理。前阵子大家热议的央视十套的于丹《论语》心得,至少我是尽量抽时间看的,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仅仅是看了三二集而已,但现在不同了,我看张居正评注的《论语别裁》,收获更多更全面,而且随时都可以看, 感觉就会象我们老总说的,在展会上看到别家做的玻璃钢管件,就像工艺品一样,真想据有己有的强烈欲望。同样,看到这本论语,我也有了这种感觉,到期还书后,我一定要去书店买一本,作为藏书,终身去保存,随时去翻阅。国学大师钱穆说过这样一番话:“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句。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北宋名相赵普也曾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位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的名臣晚年却常读《论语》,他曾经对赵太宗赵光义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由此不难看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对于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读书,是可以创新的。我有一阵子晚上喜欢看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华少和一个很可爱的女孩主持的,节目新颖有趣,又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很受年轻人欢迎,直线推高了浙江蓝的收视率。但好景不长,全国各地多家卫视也推出了类似的节目,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模仿秀,弄得我再也没兴致看了。同样浙江义乌是靠集散小商品全球著名,而连云港西北部有一个城市,也是靠小商品全国知名的,只不过临沂是靠造假小商品,而且仿制能力超强。在我印象中,当天只要你有一个新的小商品问世,明天在临沂市场上就能仿制出同样的东西在销售,长期的低成本的重复建设必然造成低端产品的严重过剩。我们曾经的同行泗阳中意原来有一个老总叫张雨柏的,可能大家不一定知道这么个人,但我如果说起由他创新的洋河蓝色经典的销售模型,大家也许就会觉得如雷贯耳,天之蓝、海之蓝打破了白酒包装惯用的红与黄传统套路,大胆创新,用时尚的蓝色一改之前白酒包装的古板沉重,开创了中国绵柔型白酒的先河,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创新人才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的教育制度造成的,上天因为受《傅雷家书》影响,看了受让方的访谈讲课录,傅聪访谈录中有句名言:“祖国,什么是祖国?对我来讲,祖国是土地、文化、人民,跟政权没有什么关系。”,这也说明了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大学长期不独立自由,附属政治,所有的学科必然要学政治,把政治经济学放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严重阻碍了中国学术的独立,科研的发展。每年的世界大学排名,我们景仰的北大清华,远远地被抛在了后面,这是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地位是极不相称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代大家刘梦溪曾说过的,大意是这样的,中国近现代的崛起与危机始终是与一个国家联系在一起的,第一次是清朝政府迫于列强的侵扰所做的初步现代化的尝试,当时的中国在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洋务派革新下已有了现代工商业的雏形,由于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被日本强行打断了;第二次是民国政府的现代化努力,由1937年“九一八事变”推进的全面侵华战争,再一次让“五四运动”以来的民国现代化建设中断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建设以前所末有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而在这次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会被日本第三次打断嘛?或被日美所共同主导的经济危机扼杀嘛?对于这一点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思考。幸在胡温习这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清正廉洁,勇于革新,倡导和谐社会,让利于民,逐渐开创了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我有感于时光之蹉跎,知识之浅薄,更需加倍努力来读书学习。中国人向来读书是为了明事理,求功名,而西方人读书只有一个目的增知识。我想这是我应该努力学习达到的。
                       2008年10月24日1:40分作于锦锈江南小区,11:30分发于中复科金

文章评论

逸清

以前在一个单位,并没多少接触和了解,感觉十分难得你这份读书学习的心情和精神[em]e179[/em]

恒 星

[ft=,2,楷体_gb2312]好文采![/ft] [ft=,2,楷体_gb2312]陶醉于伊芦中的奇泉 - 奇泉共两泉,水深尺许,一清一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浊泉的水流进清泉里,自然澄清,可谓一奇也。[em]e179[/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