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眼里的过年
个人日记
我四岁被父母寄养在爷奶家,在那里我度过了八个年头。
老家位于渤海湾岸边,距海不足十华里。那是一个拥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村里大多都是本家连亲。在所有童年的记忆里,过年是最值得回味的事。
鞭炮,它是男孩子们的最爱。在临近过年的前一个多月,男孩子满门心思都放在了鞭炮上。当然,既便是花钱不多,这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买得起的。在那时的农村,如果家里没有上班的人,一年都不会看到现钱。所以,对于这些家庭的孩子来说,鞭炮便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记得有一年,我顶着暴风雪,穿过十里盐碱滩,几乎用了一天的时间,才把鞭炮买回来。等我回到家,耳朵差点没被冻掉。尽管历经千辛万苦,但心里仍然感觉满足和幸福。
说是鞭炮,也就是虾米大的小鞭,放起来就像是崩豆似的。但在寂静的村落里,既便是这样小的动静,你在村头放,他在村尾也能听到。
买回小鞭后,要把它放在炕头上烘干。烘干后,为了能延续快乐的长度,再把小鞭一个一个拆散,然后用一块小布将小鞭包起来,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每天都要看上几眼,一是为了饱眼福,二是为了防盗。
而女孩子与男孩子截然不同,她们总喜欢聚堆,一起编个绳,扎个辫,跳个皮筋,玩个口袋,掷个嘎拉哈什么的。
“媳妇媳妇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当地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它预示着从这天开始,家家都要准备过年了。
爷奶家腊八那天主要是做年糕和豆腐。
年糕就是把大黄米用磨盘碾成细面,然后加水和成稠状,再倒在锅里的连子上蒸;出锅放凉后,用刀划成长方块,然后就可以吃了。
做豆腐就是用小石磨将泡好的黄豆磨成浆,然后将豆浆倒入吊在半空中的白布兜里,用手使劲挤压豆浆包,将豆浆挤入布兜下面的小缸里;然后将豆浆放在锅里煮开,点上卤水,待豆浆成脑后,倒入铺着白布的四方木盒子里,再把四周多出来的布将木盒表面包严,用重物压在上面,意在将豆脑里面的水份挤出,这样,豆腐就做好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杀年猪的日子。
清晨,天还没亮,家里的人就起来了;那些被请来帮忙的人也准时到达。而杀猪匠总是姗姗来迟,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趁这空间,大家围坐在炕上,边吸烟边高声谈论着家长里短。
天大亮时,杀猪匠才到。他先是磨刀,然后再吸烟,偶尔还愁眉苦脸的看着猪窝,一副深沉的样子。他知道屋里的人都在望着他,而他就是这里的主角,这让他特有成就感。最后,杀猪匠的谱摆完了,他便将手里的烟蒂扔在地上,然后用脚使劲踩了一下,这意味着杀猪开始了。于是,坐在屋里的人纷纷下炕,争先恐后的冲出门外。
人们先系好一个大大的猪蹄扣,将它放在猪窝门口,然后将门打开,再用木杆捅着猪屁股,逼其走出窝内;待猪前半身钻进绳索时,人们猛得拉紧绳索,将猪身死死套在猪蹄扣中,随后人们一拥而上,将猪压在身底,再用另一根绳子把四个猪蹄逐个用猪蹄扣连在一起,然后将木杠穿在绳索下面,将猪抬到很宽的板橙上,并将猪的脑袋悬在半空。这时,杀猪匠走上前来,他用手紧握着一只猪耳朵,另一只手丈量着猪脖子上的下刀位置,并将刀尖放在那个位置上;最后他运了一口气,突然发力,舜间整个尖刀便全部没入到猪的脖子里,血从杀猪匠的手边喷出。梢做停顿,杀猪匠才把尖刀从猪的脖子里拨了出来,大量的血液流入到下面的搪瓷盆里。待猪不再挣扎后,血基本也流尽了。于是,人们吆五喝六的将猪抬起,放在装满热水的大缸里,烫过后再将猪抬到板橙上,用一种铁制的小刮板刮毛。待毛刮干净后,杀猪匠便开始开膛破肚,大缷八块,分门别类的将猪肉丢进了各个盆里。一切都完成后,人们开始洗脸洗手,然后又回到屋里的炕上高谈阔论去了。
杀猪匠的工钱很简单,就是得到四只猪蹄,猪下水,但不包括小肠,因为小肠留着灌血肠用,再就是管饭;这是事先约定好的,不是问题。但最令人头痛的是请客,这在农村可算是很敏感的问题了。
说它敏感,就敏感在村里人大多都是连亲,如果处理不当,一顿饭就可能分出关系的远近来。如果全部请来,一头猪连汤都不会剩下。如果不全请,总是要得罪人的。如果大家都养猪的话,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因为大家互相吃,就没有吃亏占便宜这一说。但大部分人家连吃饭都是问题,哪有闲粮来养猪呢,所以,全村养猪的也就那么三两户,这让养猪人家从养猪那天起,就开始犯愁杀年猪时的请客问题了。
不过,我们家条件要好一些。除了爸妈和老叔上班外,爷爷平时还偷偷摸摸做点小生意,收入也不错。所以,我们家在村里也用不着看谁的脸色。但是,不看别人的脸色并不代表无所顾忌。我常听爷爷、奶奶和老婶商议请客的问题,也略知他们选择客人的原则。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村长和会计是要请的。因为在他们身上,同时具备“大人”和“小人”的双重属性。第二,近亲。这是必须请的,否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第三,辈份高的。若不邀请这些人,他们都能拄着拐棍上门骂你。第四,深交。这类人虽说不多,但要是不请,就能从最好的朋友变成最坏的敌人。第五,左右邻居。若是不请,他们不仅会隔着墙往你家院里泼脏水,而且会指桑骂槐的没完没了。第六,村中大侠。村长和民兵队长都惹他不起,我们干么要惹他们呢?否则,还没等你杀猪,猪早就被他们偷走了。
杀猪活动完结之后,奶奶和老婶将大块的猪肉放入锅内,然后用包米秸将锅烧开。这时,满屋热汽便会夹着肉香从门缝里钻了出去,然后在空中随风飘散了。
那些受到邀请的人闻到肉香后,便迅速从炕上溜了下来,然后整理了一下衣冠,便掀开门帘走出家门。而他们并没有直接去我家,而是抄着手在村里转悠。偶尔碰到村里人跟他们打招呼(仅仅是打招呼而已),可他们却装做很深沉样子,所问非所答的说:“噢,这不是东头老张家杀猪请客嘛,都催好多次了,不去不行啊。”
那些打招呼的人心里暗骂装B,但同时也羡慕和嫉妒的不得了。当他们想象着雪白血红的猪肉时,便不停的往肚子里呑口水。
其实,在杀年猪之前,村里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都要分析判断一番,评估自己被邀请的概率有多少。等腊月二十三过后,没被邀请的人便有意往人群堆里钻,打听谁被邀请和谁没有被邀请的消息,然后再与那些同命相联的人交头接耳一番,最后得出的共同结论是:杀猪这家人不咋地。
在左邻右舍的表姑表姨们的共同努力下,饭菜很快上了桌,主菜就是酸菜炖猪肉,外加粉条和血肠,其中肥肉都是大块的,约有一公分厚。当屋里的人们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时,老婶背着手靠在厨房的墙上,笑眯眯的跟表姑表姨们说:“那么厚的大肥膘,几块就把他们给顶回去了。”
等客人们走后,我们才上桌吃饭。吃过饭,送走了表姑表姨们,奶奶和婶子将过年的肉留出来,然后再把剩下的肉塞进大坛子里,淹成咸肉,留到年后给爷爷吃。最后,把猪头用绳子吊在无人居住的西屋房梁上,留着阴历二月初二吃。
大年三十是新年最重要的日子。
一大早,奶奶和老婶便开始和面剁馅包饺子,然后将包好的饺子放在盖连上,拿到西屋放着,回头再开始蒸馒头。等馒头出锅后,用色素在馒头上点了一个红点,然后再拿到西屋。接着再用面揑出诸如猪马牛羊之类的动物,动物身上揑出一个圆槽,待下锅蒸好放凉后,再往圆槽里倒入煤油或蜡油,然后在油里放一段白线绳,做为灯焾。
等把吃的用的都准备好了,便开始挂春画,贴年画,贴春联,布置供奉祖先的供台。
春画,其实就是一张很大的纸张,长约三米,宽约两米,上面画着众多穿古装的人物像,象征着祖先;它挂在厨房后墙的正中位置。
春桌,即是供台,放至春画底下,中间是香炉,两边是蜡台。蜡台底座上有一根直立的铁钉,上面插着一根印有喜字的又红又粗的蜡烛。
每个门梁上都悬贴着五颜六色的剪纸联,轻飘飘的,看不清上面是字还是画。门上贴福字,两边门框上贴的是一般的春联。
炕头墙上贴得是抱着鲤鱼的胖娃娃,炕梢墙上贴得是长方形组画,上面都是不同模样的仙女。而玻璃上则贴着表妹们的剪纸画,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家里也没有我们孩子什么事,于是,我便手里拿着香,领着表妹们在全村转悠,不时点个小鞭往空中一扔,随后一声响,吓得表妹们直捂耳朵。身后跟了几个别家的小孩,眼巴巴的等着拣哑鞭,然后回家把哑鞭折成两段,把里面的火药倒出,然后包在纸包里,当礼花放。
傍晚,老叔从大连回来了,家里人着实欢喜了一番。老叔为我们买来卷装的甜大米花和糖豆之类的小食品,我们如获珍宝的把它放到口袋里,不时去摸上一摸,心里想着如何在村里孩子们面前显摆。
吃过晚饭,天便黑了下来。
婶子点燃了供台上的蜡烛,并把几个屋子里的油灯都点着了。这是一年中最亮堂的一个晚上,平时可没有这么奢侈。
奶奶将准备好的供品摆上供台,并在香炉里插上三柱香,然后把它点燃,并双手合十的向祖先躹了三个躬,嘴里不知念叨了些什么。
老叔站在灶台前忙着用手撕着猪骨头上的肉,想必是骨头刚出锅很热的缘故,老叔不断地甩着手,有时将手指放在唇边上吹着气。
我和表妹们坐在炕上扒蒜,你一言我一语的数落着东家小孩长,西家小孩短的,并商议今后如何共同应对的策略。
爷爷出出进进的四处翻找着筛米用的筛子,等他找得不耐烦时,一如既往的开始埋怨奶奶,责怪奶奶放东西也不讲究个地方。
午夜终于到了,这是三十晚上最有内容的时刻。
奶奶和婶子忙活着午夜饭,包括煮饺子,炒菜,热酒之类的,我和表妹们跟在爷爷的身后,面对着春画进行着祭祖活动,而老叔则抱着膀站在一边看热闹。
爷爷伸直双臂举着筛子,对着春画,一会儿放远,一会儿拉近,有时整个脸贴在筛网上,不知道在看些什么,更不知道嘴里在嘟哝着什么。
我们很紧张的看看春画,又看看爷爷,一副很茫然的样子。
正在大家屏住呼吸静静的等待时,突听爷爷大叫一声:“阿呀,我看见你们老太爷了,他可比去年老多喽;还有你们老太奶,个头还是那么矮,不见长;还有那个小德子,你们瞅瞅,他还是那个熊样,鼻涕拉瞎的,也不知道擦一擦。”
我们望着爷爷那副煞有其事的样子,心里直发毛。我和表妹们不由自主的回头看门外,那漆黑一片的夜空,让我们联想起奶奶讲过的鬼故事,吓得我们都想往别人的身后钻,而老叔则站在旁边呲着牙笑。
这时,爷爷表情严肃起来,他冲着我们说:“你们老太爷挑理了。他跟我说‘这帮小兔仔子为何见我不跪,为何不磕头呢?’”。
说完,爷爷便向我们挥着手说:“快磕头,挨个磕,别惹你老太爷生气。”
我赶忙来到供台前跪下,很虔诚的磕了三个响头,接着表妹们也学着我的样子做了。
这时,奶奶和老婶一切准备停当,站在屋里喊我们吃饭。
我们全家围坐在炕中间的桌子旁,也没什么仪式和讲话,拿起筷子便开吃。由于满桌子都是好吃的东西,我们小孩子一门心思都集中在吃上。而大人们倒是显得很深沉,吃起来一副慢条斯理的样子。老叔喜欢喝酒,他喝一口酒,再吃一口菜,然后放下筷子,将双手插在两腿之间,微笑着看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
吃完饭,奶奶和老婶将蒸好了的动物灯摆在盖连上,并用火柴逐个点燃,然后把它交给爷爷,便去收拾桌子去了。
爷爷端着装有动物灯的盖连往屋外走,我们紧跟其后。到了屋外,爷爷面对家门将手中的盖连举过头,在空中旋绕了三圈,然后转身向院外走,我们亦步亦趋的跟在爷爷的身后,沿着村中的巷道一直走到西村口,然后拐了个弯,便上了西山,那里有我们老家的祖坟地。 到了祖坟地前,爷爷放下盖连,然后让我们把动物灯分别放到每一座坟的坟口,而且要自上而下,依次的送上。我和表妹们互看了一眼,身体就像筛糠一样在颤抖。
“哥,”大表妹说,“咱们结帮去吧。”
“行,”我哆嗦着说,“那你们离我近一点。”
好容易把灯都送完了,我们望着爷爷的脸,等他发话往回走。爷爷拍拍手上的土说:“咱们回去吧。”
我伸着双手摸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山下走,真可谓是连滚带爬。而表妹们在我身后死死的抓住我的后衣襟,无论你怎么滚爬,人家就是不撒手。到了山下,大家彼此互看了一眼,都显得惊魂未定。待我们稍平静下来以后,才发现爷爷还没跟过来。我们转头向山坡望去,山坡上点点烛光,在夜风的吹拂下,忽东忽西,就像是鬼火。这时,我们隐约听到爷爷在半山腰报怨道:“这帮小兔仔子,只顾自己跑,连爷爷都不管了。哎哟喂,我这脚脖子八成是骨折了。”
临睡前,我们又吃了几个饺子,并打扫了一下剩菜。
睡到后半夜,我肚子突然疼了起来,而且非常历害。奶奶和老婶赶忙起来,一边问这问那,一边给我揉肚子,但并没有见好。于是,婶子拿来一个碗,里面装满水,再拿来两根筷子,一根横在碗中间,另一根立在碗当中。据说,如果立着的那根筷子不倒,说明病很快就会好了。婶子费了半天劲,终于将筷子立了起来,然后她拍拍手说:“没事了,一会就好了。”说完,便回屋睡觉去了。
可刚过不大会儿,我肚子又疼了起来。奶奶穿上棉袄,边下炕边嘟哝道:“你婶子那套不行,看我的。”
奶奶下了地便直奔厨房,伸手从米缸里抓了一把小米,进屋就撒在了婶子立筷子的那只水碗里,然后端起碗,转身打开屋门,便走了出去。
奶奶出了院门,又向村东头走去。村东头有座小庙,庙周围还有围墙,看上去很古老,据说经常闹鬼。小庙东头是一小片地,挨着地边有数十座坟。
奶奶来到小庙的墙角处,一甩手便将碗里的小米和水撒在了田地里,然后冲着远处的坟地喊道:“你们都过来吃,吃完后就走吧,别再折腾孩子了。”说完,转身便往回走。
奶奶走后不久,我肚子突然不疼了,然后便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至于奶奶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我一点都不知道。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凡是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我们当孩子的听完大人的嘱咐后,便迫不急待的像兔子一样东跑西窜,出东家,进西家,路上碰见大人就问好,进到屋里就磕头,反正都是长辈,礼多人不怪嘛。那个时候每家都很穷,既便是你把头磕出血了,他也不会给你一块糖吃。
大年初二是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奶奶和老婶的娘家都在西方道里,所以每年都是结伴回去的。那时也没有车,几十里的路都要靠两只脚来走。但农村人走路走惯了,几十里路并不打怵,抬脚就走,抬脚就回来。而孩子们觉得路越长越好玩,那样可以一路看风景,一路戏耍着。
在奶奶和婶子的娘家一般仅能住上一天,如果娘家人硬是挽留,最多也只能住上两天,然后就要急着往回赶,因为老叔要回大连,爷爷也要去瓦房店做生意。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是各路大仙返程的日子,也标志着这个年已进入尾声。由于爷爷和老叔不在家,家里少了许多欢乐的气氛。晚上,奶奶和婶子包了饺子,蒸了一大碗白肉和一盘咸胖头鱼干,我们围着桌子便闷头吃了起来。吃完饭,奶奶看我们挺没意思的,于是,便给我们讲了有关狐狸精的故事。那个晚上,我们是听了奶奶讲的三个狐狸精的故事才睡着的。
正月十五那天吃的是年糕和饺子,二月初二吃的是猪头。由于年头久远,别的我真记不得了,也只能记得吃了。
回到吉林后,一九七八年,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老叔举家迁往大连,爷奶也跟了过去,他们有时也来吉林住一段时间。
我也曾回过几次老家,虽说青山依旧,但却已是物是人非了。上个月大表妹小波给我来电话,说在梦中梦到了我,这又使她想起当年我们在去买鞭的路上,我把帽子给她戴,而自己却光着头,差点把耳朵冻掉的情景,至今想起还令她感动。她很希望我有时间能去大连,然后一起回老家看看。我虽说答应了,但时间并没有敲定。
在老家那段童年的时光里,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记忆,和记忆中那些难忘的故事。但最让我难忘的依然是童年眼里那快乐、喜庆、神秘和充满期待的过年。
文章评论
红姐
昨夜的星辰映射出难忘的童年,岁月的彩笔谱写出炫丽的诗篇, 四十多年过去了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那些人,那些事如同就在昨天、、、 如今那可真的不盼过年啦都老了、、、[em]e100[/em]
快乐人生
童年的时光很美好,在那个年代,孩子们都那么盼望过年。
康平顺子
你写的真好!是当年生活现状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