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大地一片银妆,整个世界变得洁白、干净、简练,此时,正是冰雪摄影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在南方,由于每年下雪的次数稀少罕见,每当遇到下雪的时候,大家的心情会格外的好,外出拍雪景往往是人们的第一反应。而对于摄影师而言,雪景则是提供了独特的拍摄条件,是非常期待的、理想的创作的时机。
雪景虽美,可是观赏拍出来的照片,真正打动人心的佳作却很少。特别是摄影爱好者,看到冰雪满心欢喜,按动快门时心情激动,但拍摄出的照片却很少有满意之作,往往与拍摄时预想的效果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恐怕是未掌握拍摄的要领,对冰雪摄影的特点缺少了解之故。为此,结合我们多年来拍摄雪景的体会,谈谈雪景摄影的要领,与影友做一交流。
1拍摄时机
一般来说,拍摄雪景有三个比较理想的时机:第一,大雪之后迎来一缕阳光的清晨。第二,下雪的时候。第三,雪刚停的时候。
雪后初霁,云开日出之时,自然是拍摄雪景的最佳时间。光线宜采用侧光、侧逆光和逆光,地面的积雪在低角度光线的照射下,冰雪的轮廓上会镶上一圈闪亮的轮廓线,透明发亮,晶莹剔透,光感强烈,放射出迷人的光彩。非常适合冰雪的质感和层次的表现,见图1。如果在场景的选择上能够选择有较明显的明暗变化的场景,使一部分场景处于光线的照射下,一部分场景处于背光的位置,此时,画面中景物的色彩就会出现明显的暖色和冷色的反差,使影像的效果更为理想,见题图。
其次,是下雪的过程中。当大雪纷飞,冰雪覆盖大地时,天空处于典型的散射光线的照射条件,与阴雨天气的光线条件极其相似。这时,景物很少有阴影,白茫茫一片,显得十分平淡。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改变这一片白的平淡局面呢?雪天的摄影表现技巧就是要在选景时,把一些色彩浓重与白色的冰雪有较强色彩反差的景物拍入画面,借助暗的背景易于衬托出洁白的雪花,利用明暗和色彩的对比,让冰雪在视觉中显得更加洁净,见图2。若利用合适的快门速度,捕捉雪花飘落的精彩瞬间,照片富有动感和现场感,效果常常会令人满意,见图3。
再一个雪景的拍摄时机就是雪刚刚停止的初期。在江南,由于气候潮湿,雪往往难以保持,很快就会溶化。所以拍摄雪景一定要趁早,在大雪渐止时就要赶往预先构想好的拍摄地,见图4。否则,一旦冰雪溶化了或者踩踏的人多了,雪地的洁净就被破坏了,拍摄的效果自然就差了,见图5。
2拍摄时的曝光
白茫茫的雪地反射大量的光线,会给人以错觉,以为需要在照相机自动测光的基础上减少一点曝光才是,其实不然。照相机的自动曝光适合与否并不取决于光线的强弱,而是取决于被摄景物反射率的高低。如果景物的反射率高于18%的灰色的反射率,就应该增加曝光。如果景物的反射率低于18%的灰色的反射率,就应该减少曝光。由于白雪的反射率约为90%,远远高于18%的反射率,所以,拍摄雪景的曝光往往要在自动测光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一点曝光量,具体应该增加多少呢?一般在0.7级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级。以往的一些介绍中提到增加1~2级的曝光,对于数码照相机而言,曝光显得有点过了,会失去雪的质感。
3雪景照片的处理
在雪景的最佳拍摄时间拍摄的照片,往往画面有丰富的层次和色彩的变化,照片基本上不需要做太大的调整,一般只要调整一下色阶和色彩的对比度即可。而在下雪时以及的雪后拍摄的雪景照片,最好进行适当的修饰,以改善画面的效果。下面,我们就以图6《傲雪》为例,具体地介绍利用后期处理来改善雪景效果的方法。
后期处理:
图7 打开原始图,点击“图像/调整/色阶”,将左右两侧的黑、白小三角形分别向中间推移,切勿推的太多。
图8 点击图层右下方,创建新的色阶调整图层。
图9 再次分别将左右两侧的黑、白小三角形分别向中间推移,中间的灰色小三角形向左推移,主要强化黑色背景部分的风雪。
图10 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用画笔工具涂抹还原雪地部分。
云雾的表现
俗话说:“山欲高云雾锁其腰”。云雾的虚幻感能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摄影中,云雾的透视作用和对景物形成的虚实和影调变化能够改善画面的层次和视觉效果,对摄影作品的表现力是毋庸置疑的。常常都会听到影友表示:“这个场景有点云雾就好了!”足见摄影人对云雾的喜爱。从摄影的角度而言,云雾对画面的作用是相同的,所以,在摄影中我们常常将云和雾混为一谈。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云和雾是有区别的。
一、云与雾的区别
一般来说,漂浮在高空中的云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春天早晨轻薄的浮云,见图1;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秋天美丽的鱼鳞云,见图2;初冬稀疏的条云,早晨山里的云海和傍晚天空中的彩云,见图3;风和日丽天气出现的朵云,台风前夕的火烧云,暴风雨欲来前的乌云等等。云在一年里每个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而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
对于平原地区而言,云和雾易于分辨,一般云漂浮在天空中的位置都比较高,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而雾则多出现在贴近地面的内陆湿地或是湖滨地区。而在山区,特别是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云和雾有时的确比较难分辨,或者很可能是兼而有之,以至于常常被摄影人混为一谈。见图4。
二、摄影表现中的云雾
摄影人在风光摄影中喜欢表现的云雾除了个别在海拔较高的山里会拍摄到真正的云海外,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的都是雾。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平流雾。当温暖潮湿的空气流经冷的海面或陆面时,空气的低层因接触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的雾就是平流雾。只要有适当的风向、风速,雾一旦形成,就常持续很久,如果没有风,或者风向转变,暖湿空气来源中断,雾也会立刻消散,见图5。
第二种是蒸汽雾。如果水面是暖的,而空气是冷的,当它们温差较大的时候,水蒸汽便源源不断地从水面蒸发出来,进入冷空气,然后又从冷空气里凝结出来成为蒸气雾。南方地区遇到气温骤降时,夜间湖水面比陆面暖,当风吹到暖的湖面上时,在湖面上就会形成一层比较浅薄的蒸汽雾。秋、冬季节,每当冷空气南下以后,在天晴风小的早晨,暖水面还来不及冷却时,就弥漫着这种蒸汽雾,见图6。
第三种是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见图7。
春天,云雾比较容易出现,特别是在雨后,夏天雷雨过后也较容易出现云雾。再就是深秋和初冬,当气温变化时容易出现云雾。
三、云雾照片的拍摄时机
摄影人要想拍到云雾照片,不能光凭运气,其实云雾的出现还是有章可循、有规律可言的。如果能掌握相关的天气知识,就能够未雨绸缪,把握拍摄的先机。
首先要关注未来一周内的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一般而言,秋冬季大气环流较平稳,天气不太会出现巨变,一般是晴一段时间雨一段时间,不像春、夏天局部雷阵雨天气居多,很难预测。也就是说秋冬季天气预报准确率高些。如果连续阴雨多日放晴或一场大雨后放晴,就很容易产生云海。太阳晒一天后,第二天云海天气出现的机率更大。最佳拍摄时间往往在早晨的一两个小时之内,尤其是在日出前后的半小时这段黄金时间,必须抢时间多拍一点、一景多拍,见图8。还有就是如果天气预报 “多云有时雨”,时晴时雨的天气也利于出现虚无缥缈的云雾景观,犹如仙境一般。
拍摄云雾照片时,云雾在风的吹拂下,分分秒秒都在变化,应立马架起三脚架锁定目标,一旦云雾的浓度和云雾所处的位置使画面中的远景能够隐约可辨、虚实相间,前后景形成近暗远明的影调透视效果时,能够当即按下快门。
四、云雾照片的拍摄和处理
云雾照片的拍摄,如果光照条件好,最好选择逆光和侧逆光的拍摄角度为主,见图9。在这种光照前提下,雾有质感,层次感也颇佳。如有炊烟或其它烟雾效果则更佳,见图10。
拍摄时还要注意曝光量的控制。拍摄雾景通常在照相机内测光的数据上再增加0.7级左右的曝光量,根据雾的浓淡和雾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进行适当地调节,可以再略多一些。这样能把云雾拍白,但要注意一般不要超过1级的曝光量,因为数码照片非常忌讳层次的丢失,如果云雾中缺乏层次变成死白的一片就失去云雾的韵味了。
此外,由于拍摄云雾的照片往往光线比较弱,拍摄时的快门速度相对会比较慢,因此外出时最好带上三脚架和照相机的防雨装备。拍摄时留意擦去镜头上的水滴之类的,以免影响到照片的成像质量。
云雾照片的后期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照片进行必要的影调和层次的调节。二是对云雾照片的云雾进行适当的修整,改善照片的视觉效果,使照片更加完美。下面就以图11《竹乡人家》为例,介绍在照片中制作云雾的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要在照片中局部地添加云雾就很容易了。
画面的构成
影友在摄影创作中常常会感到不知道如何去构成一幅画面。在风光摄影中构成画面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确定拍摄画幅的过程。而确定拍摄画幅,其实就是确定拍摄画面的内容和画面的形式,狭义地讲就是一个取景构图的过程。摄影师通过调整和确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拍摄的距离和拍摄的角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拍摄画面中的主体和陪体的位置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构成关系。
1拍摄主体的确定
在一幅照片中,一般只能有一个拍摄主体。摄影中的主体,顾名思义就是最主要的拍摄对象。陪体,则指的是主体之外的景物,处于主体前面的景物称为前景,主体背后的景物称为背景。
主体如果在一幅照片中是醒目和突出的,这幅照片所表达的内容就会一目了然,引人入胜。为此,主体一般总是被安排在画面的黄金分割位(0.618)、画面中央等一些重要而明显的位置。如果我们把一幅画面九等分,必然会出现四个交叉点,如图1,这四个点的位置从横向和纵向来看近乎于黄金分割位,常常被用来安排主体的位置。而前景和背景只能位于画面上或下部,或左、右的一部分地方,绝不能把主体和陪体的位置颠倒,而且,主体与陪体彼此要互相联系与呼应,不然会形成一个主、次分散的画面。
主体和陪体在画面中的表现,除了位置的因素外,还可以通过形状的完整性和影像的虚实等因素加以表现。主体往往在画面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形状比较完整、影像比较清晰;而陪体往往相反,处于辅助的位置,见图2。
2拍摄景别的确定
现代摄影师往往使用的都是变焦镜头,也就是一支镜头包含有多个焦距。焦距有标准、长焦和广角之分,焦距长的镜头视角小、景深短,拍摄的景物成像大、范围小,前后物体之间的差别小;焦距短则相反,镜头的视角大、景深长,拍摄的景物成像小、范围大,前后物体之间的大小差别也大。摄影时,摄影师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和拍摄的距离,画面所包含的景物的大小和范围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可以形成以下几种景别: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全景:拍摄风景全貌的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能够展现整个场面的情景和现场的氛围,表现出深远辽阔、气势宏大的场面,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介绍性的照片。全景照片的主要表现特点是能够展示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反映故事中的主体的相对关系。一般说来,拍摄全景照片最好寻找一个比较高的角度,以及采用广角等焦距较短的镜头俯视拍摄。如果是在室内,那么一把椅子或者是一张桌子就足以使你如愿,而在室外,你可能需要寻找的是一棵树、一座塔、一幢建筑甚至是临近的一个山头。为了获得足够大的景深,全景照片拍摄时常常使用小光圈。
中景:如果说全景照片反映的是一个场面,那么,中景照片表现的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主体形象或者是富有的故事性的局部场景。中景照片强调画面的故事性表现,往往要求单一一幅照片就能够完整地交代主体与陪体之间,对局部的场景或一些活动进行描写。因此,中景照片如果拍摄的是景物,那么就有明确的视觉中心。如果拍摄的是人物照片,那么表现的往往是人物大半身或全身的照片,这样有助于使观者看清人物的表情,并且有利于展现人物的形体动作。拍摄中景画面,50mm焦距的镜头和中等的拍摄距离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如今,或许像28mm、24mm的定焦或是一支24~70mm的变焦镜头用起来会更加方便一些。
近景:近景表现的是被摄主体的最主要的部分。近景常常是把镜头集中到某个元素上,例如:风景中的一棵树、一艘船,拍建筑则是细节部分,如果是拍人往往是人物的半身或是人物胸部以上部分等等。近景由于拍摄距离相对更近,画面视场范围较小,使得景物或人物的尺寸足够大,细节比较清晰,非常有利于表现景物的局部状态或者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其他部位的细微动作等。所以,在近景画面中,环境空间和前景被淡化,处于陪体地位,在很多情况下,如果结合大光圈、长焦距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将背景虚化,更有利于突出主体。
特写:是被摄主体的某一局部,能够鲜明地交代具体的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常常是拍摄主体的细部、局部的画面或者是表情处于情感高峰的人物面部。特写镜头的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简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显出来,形成概括、凝练、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但是不适宜表现环境。特写镜头能刻画细微的情感、表现人物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明确了不同景别的作用,就可以根据内容的要求和主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景别来表达拍摄意图。这一工作除了在拍摄时完成外,有时,还可以通过后期整理照片时的二次创作,使作品的表现更加完美。
图3捕捉了“豆娘”在传递爱精彩瞬间。拍摄时采用了长焦镜头和大光圈,使背景呈现斑斓虚幻的色彩感觉。由于长焦镜头对主体的放大比例有限,达不到1:1的微距镜头效果,所以后期通过剪裁使主体得以突出,并为了提高照片的品质,执行了高品质的高反差锐化方式。
技术参数:F2.8、1/2500秒、ISO200,分区测光、M档
使用器材:佳能EOS20D、EF70~200mm F2.8,焦距160mm
后期处理:
图4:对原片进行剪裁,使主体更加突出,调整色阶,合并图层。
图5:复制背景层,图层采用柔光叠加。
图6:复制背景副本;全选背景副本,拷贝,点击通道面板,新建Alpha1通道,将背景层粘贴到新通道中。
画面的合成
在前面的篇章中,我们介绍了风光摄影中构成画面的景别有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以及不同景别的不同表现特点。接下来,你可能要问:那么在拍摄时,什么样的景应该用全景来表现?又是什么样的景应该用特写来表现呢?同一个场景,是否既能够用全景来表现,又能够用中景或者近景来表现呢?
也就是面对绮丽的风光如何去构成一幅画面?这是影友在摄影创作中常常会感到困扰的问题。
事实上,在构图的过程中,当我们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观察摄取的画面,以及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拍摄的距离和位置以及拍摄的角度,来改变画面主体与陪体的构成关系时,我们所追求的是画面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比如,我们在面对如图1所示的太湖边的一个场景时,现场的光影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然而,这样的一幅全景画面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画面的杂乱是显而易见的,你会发现作为前景的柳枝不仅没有起到增加画面空间感的作用,反而使画面更加杂乱了。
所以,此时寻找画面中合适的主体与陪体,如利用湖面上往来的渔船和亭子形成的动与静、点与面的构成关系,见图2;或者是渔船、湖面美丽的光影与堤岸上的柳树的构成关系,见图3;拍摄成中景的画面是可以被接受的。
当然,你可以等待和捕捉更理想的时机,随着太阳继续向地平线回归,景色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你可以将变焦镜头推得更远,拍摄一幅富有情趣的近景照片,见图4;或者是当小船恰好处于太阳在湖面上的倒影处时,拍摄下一幅全景的照片,见图5。
渐渐地,太阳就要隐去她最后的光辉了,请你千万别早早收起照相机。此时的夕阳,正要展现其无限好的那一刻了。一幅特写的画面,见图6,会给人深刻的印象。或者你以此时天空干净、温暖的色调,拍摄一幅充满温情、富有气势的全景照片,见图7。
所以,拍摄各种不同景别的照片会因景而异,或是因人而异,否则,摄影也就谈不上什么艺术了。
有时,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种情况:一个场景中存在一些瑕疵,或者不是十分完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先拍摄下来,再利用后期处理的拼接办法,合成一幅理想的画面。《竹乡金秋》就是利用素材1和素材2的局部合成的,见图8。处理步骤如下:
技术参数:F9,1/80秒,ISO125,分区测光,S档,EV值-0.3
使用器材:佳能EOS 5D,EF24~70mm F2.8,焦距50m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