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刺梨情涩涩
小垃圾桶
今天下楼去,看见几个老乡在街边卖刺梨儿。这才被提醒,七月,又是刺梨儿成熟的时节。问了问,老乡卖3块一斤不讲价,比大前年又贵了1块。我只要了一个来照。
刺梨儿,生津健脾养胃……故乡田头五月间的淡紫色小花儿,七月时的遍野搜寻,也凝聚着我儿时和少年的青涩记忆。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刺梨,一度建议县里将刺梨花儿列为县花。他网名是刺梨,签名也是刺梨花,每年刺梨花开的时候总背着相机去拍,这张照片就是他拍来作QQ签名的。在他看来,刺梨花的淳朴大方和刺梨果的低矮青涩很能代表我们这一方人吧。
下面是我十年前和七年前记的刺梨,现在来看,连带着这些文字,也都成了青涩记忆的一部分,简单,真诚。
刺 梨
亲戚从老家来,当夜转乘火车去成都。随她来的还有一小塑料口袋刺梨。呵,刺梨,多少年没吃过这个小东西了?关于刺梨,是一段儿时的记忆。
在老家的田埂小路边,常可见它们。插秧时节,也是刺梨花开的时候。初现的蓓蕾粉红,像不脱皮的花生米紧裹着自己,结实且害羞。开放后刺梨花朵也小,比手指肚大不了多少,粉红的,娇艳的,似乎可以和最烂漫的桃花媲美。可谁也不会拿它和桃花比较,它是低低的,矮矮的,灌木丛一样扎堆在最边角的地方。大人们立在田里插秧时,三两个孩子就在它旁边做着“扮家家”的游戏。那时布谷鸟常常好听地叫起,一阵微雨后,天空又像被清洗过一次。小小刺梨花全开了,点缀着无尽新绿的田野。
刺梨花是什么时候谢的呢?不知道。等想起它来,已经是仲夏。果实在叶子下面,一个个鼓着小腮邦子,像跟大哥生气的张飞呢,一看就想笑。它承着烈阳,很快就由青而红而渐黄。很快,小城的傍晚多了一样吃货。沾了干海椒面,涩、辣,很有味道。
别说我,父亲也常常提起它。文革时期,他在农村。有时候到二十公里外看一场露天坝电影,回来时已经很晚了。路上口渴,摘了尚未成熟的刺梨吃:“那个涩哦,简直说不出味道来。真的是野果子野味道……”
更有传说说是诸葛亮收服孟获时,也饮用过刺梨泡制的酒,方才免于瘴气毒祸。
刺梨的功效我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它在健胃、消食等方面有好处。但父亲之于沧桑岁月的感叹和文人善意的附会,却增加了对故乡刺梨的怀念。
熟透了的刺梨是金黄色的,这一点很像梨。但因为是长在野外,想要碰到要讲运气。运气好的人把那惊喜的发现小心地抹了又抹,直到捂得有了手上的温度,还舍不得咬下去,往往拿去哄爱孩子。脆爽脆爽的,汁多,甜,味道也跟秋后的梨相像。刺梨之所以为刺梨,大概就是由此吧。
刺梨的枝、叶,果都是刺,难道不扎人?这个问题真是不好回答。曾有外来的朋友拿给他吃,说是扎手也扎舌头。而本地人从把它们于刺堆中摘下来到送入口中,从没有觉得难以消受。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2005.09.25.(初)
2008.06.17.(改)
2015.07.15.
文章评论
语网织补
小果果在你手里还是蛮大滴。[em]e113[/em]
一天又壹天
第一次听说这种果实。
燕儿在林梢
照片里是小手?我看着怎么是大手。[em]e120[/em]
灯火阑珊。
没见过,没吃过,看完,吞酸水。其实,你买它,也只是想找回一部分青涩记忆。
雪惹梅香
是不是我们喊的“糖罐果儿”
老靓汤
十年,从青到黄……
野渡舟横
只要一个来照?
浅墨清秋
我这里怎么没有[em]e115[/em]
易水寒
我们这里没有,但是文字的感觉是一样的
无厘头
都说没有见过,那就是你们的特产了
秋天的童话
啥叫来照?刺梨啥味道啊?
素年锦时
[em]e179[/em]十年前就写出这样精美的散文,老师啊,老师!
倘 若
你从小贩那要来的这枚刺梨,估计是挑了品相周正的,但我仍然看不出有梨的姿态。又因为刚起床口渴着,想象这青乎乎,刺哄哄的小家伙酸酸的味道,呵呵,还是去倒杯水喝吧。不过花是好看,若真能指出一坡的刺梨花,低矮又一丛丛艳艳的花,绝对是一景。早安小手[em]e160[/em]
倘 若
其实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对于一件事物的表述,并非是想展示其本身,而是在表现一种情怀。如这刺梨儿,在小手的记忆里永远有青涩美好的回忆。有了这种感受,谁还在意刺梨儿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湘江的笔画
稀罕的刺梨,稀罕的文字,稀罕的记忆,都是第一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