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系列-100 I003 : 智慧之眼 (世俗无眼,莫见道真;如少见明,当养善意。──法句经卷上.世俗品)

智慧100系列

智慧系列-100 I003 : 智慧之眼 (世俗无眼,莫见道真;如少见明,当养善意。──法句经卷上.世俗品)

 智慧之眼

 

 

世俗无眼,莫见道真;如少见明,当养善意。

  

法句经卷上.世俗品

 

 

世人没有慧眼,不见正道,就如盲人见不到光明。这个偈子勉励我们当以 培养善意来开智慧之眼。

 

世俗无眼」是说一般人囿于一己之私,没有深见和远见有智慧的人,则已放下了私利的追逐,所以凡事都能从小处着手,并且从大处着眼;从近处着力而是从远处着想;不从个人看得失而从整体论成败;不是从自私自利的立场出发,而是以全体人类的幸福为起点。有智慧的人明察秋毫,不仅能事事洞烛先机,还能时时超越当下,不但看清正面,也能了解反面,且能超越正反两面,落实于绝对的客观,这才能看得到真正的事实、真正的原因和真正的结果。一般人则因自私自利而蒙蔽了眼心,看不到正道真理,老在烦恼在黑暗中跌跌碰碰。有智慧的人,所见的日日是好日,所遇的人人是好人。愚人被环境捉弄,智者能改造环境。愚人看世界是人间的地狱,智者看世界是光明的净土

 

如何培养智慧?即当培养「善意」,有两个方向:一是透过智者的观点来认识世界,一是用修养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向,先使身心平衡,然后以平常心看待世界。前者是知识的,在观念上疏导;后者是实践的,在方法上练习。如此双管齐下,可培养出智慧的眼睛。

 

当我们说 世间差劲之时,那表示我们是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如果 培养善意,即使无法立刻看到 佛国净土,也会心平气和一点,不会那么忿忿不平。

 

 

图片 




聖嚴法師 智慧系列-100
智慧系列-100 I001 : 智者多闻 
(
多闻令志明,己明智慧增;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法句经卷上.多闻品)
智慧系列-100 I002 : 三无漏学 
(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学止观,无忘正智。──法句经卷上.诫慎品)
智慧系列-100 I003 : 智慧之眼 
(
世俗无眼,莫见道真;如少见明,当养善意。──法句经卷上.世俗品)
智慧系列-100 I004 : 面对现实 
(
观诸法生灭,一切本来空;知世间成败,从业而有生。──六十华严经卷二四.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二)
智慧系列-100 I005 : 现在主义 
(
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了知。六十华严经卷三三.普贤菩萨行品 )
智慧系列-100 I006 : 求学要诀 
(
夫学有二,常亲多闻,安谛解义,虽困不邪。──法句经卷上.教学品)
智慧系列-100 I007 : 不如无知
(诸法无自性,一切无能知;若能如是解,是则无所解。──六十华严经卷一○.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
智慧系列-100 I008 : 战胜自己
(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智慧系列-100 I009 : 用佛智慧 
如来智如是,众生悉具有;颠倒妄想覆,众生不知见。──六十华严经卷三五 )
智慧系列-100 I010 : 提起放下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