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什么味

个人日记

来快递了,一箱子巧克力,孩子着急的拿出小剪刀,在边上咔嚓咔嚓等着拆箱子。

箱子打开,里面有两种,一种榛仁的,25%糖口感香甜,一种无糖的黑巧,吃着苦,但很好吃。

榛仁给孩子,我们两口子吃黑巧,据说保护心脏,更健康。

这是媳妇在网上发现的俄罗斯巧克力,价格上跟德芙都不是一个量级,口感却甩了费列罗几条街。

真的要琢磨区别在哪,个人觉得就是糖分,

我们的吃食儿,都太舍得放糖了。

 

街上所有能买到的饮料,要么没味,要么甜味,曾经在街上误买过一种补盐分的饮料,居然是咸的,

但后来再找却找不到了,我估计是市场不好,谁愿意喝咸口味的饮料呢?

大家无一例外,要么追求健康,喝无色无味的,要么追求口感,喝甜的。

人喜欢甜丝丝,是有科学依据的,食品偏甜意味着糖分和高能量,所以贪甜是人之本能,味蕾的判断。

饮料调味师,就据此通过化学调配,欺骗人的味蕾,从而达到畅销的目的。

城市区域销售的饮料,跟农村区域销售的饮料是不同的配方,农村的市场,更认同甜味较重的吃食儿,

城里人更注重健康,农村更追求口感,不同的环境,人们有着不同的需求。

味道,是食品工业的成败根本,客户的评价就是好吃或不好吃,吃了好不好居其次。

复杂的化学分子式,其实是为味蕾提供着终极服务。

 

人的体验感官,除了味蕾,还有强大的神经系统,体验汇总成为你的记忆,记忆变成选择的指导原则。

开水烫,烫了蛰,所以开水得放凉喝,芥末辣,辣了呛,呛了不舒服,所以不敢大口吃,

速度快,快了撞,撞了疼,所以速度要慢,爱了伤,伤了恨,恨了受折磨,所以不相信爱情,

你觉得喜欢跟某人呆在一起,你喜欢某一个地方,你喜欢重复的做某一件事,但很难说出为什么,

妈妈做的饭好吃,究竟为什么?因为她给你人生的第一口饭,第一次体验吃饭的感觉,会伴随一辈子。

你离那种感觉越远,就越渴盼。

 

曾经有一个女孩问我:“你喜欢我什么?”

我说:“我喜欢你头发里那种味道”

她说:“洗发水吗?”

我说:“不是,是洗发水散去以后,那种自然的味道,有点像荞麦,又有点像中药”

她说:“我也喜欢你身上的味道”

我说:“汗臭?”

她说:“不是,是就算洗完澡,还除不尽的淡淡烟味,特别好闻”

我们还都能描述出来,就激动地握了握手,结婚了,

后来生了个闺女,这闺女每天睡前,都要拿着出生时裹着她的被单,放鼻子上闻了又闻,然后就能很快安静下来。

我真希望自己是科学家,彻底破解出味道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当你知道有东西在身上起作用的时候,你就特别想知道,这东西究竟是什么,

这对于了解自己,甚至解释自己的行为至关重要。

 

汤姆提克威是个鬼才导演,去年他有部电影叫《云图》,观众大呼一遍看不懂,但还会看第二遍。

零几年他还拍过一部片子,叫《香水》,这部电影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因为味道。

故事讲一个魔怔的香水制造师,他有天然的嗅觉超能力,通过杀害少女提取体香,制作出了史上最催情的香水,

他因为杀人,在巴黎被推上断头台,行刑前,这货把最后一瓶香水洒向了众人,围观的上千人失去理智,脱光了衣服,

巴黎被称作浪漫之都是吧?那啥比较热烈,是不是因为城市的味道呢?

 

嗅觉,视觉,听觉,触觉,还有味觉,是人基因里的东西天生携带,绝对算天赋异禀,

这些基因打开或关闭,决定着人的不同性格,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人生。

我问过很多身边的朋友,我说你老了以后,会选择在哪里定居。

有的说云南,有的说海南,有的说青岛,有的说农村甚至国外,没一个想留在郑州,

难道落叶归根的说法,不存在了?

我问媳妇,你老了想去哪定居?

她说:“哪带劲去哪!”

我问:“云南四季如春,如何?”

她说:“没冬天!”

我问:“西藏美景如画?如何?”

她说:“吃牛粪?”

我问:“新疆瓜果甜蜜,民俗奔放?如何?”

她说:“老砍人!”

我问:“那咱出去上法国,浪漫安逸?如何?”

她说:“大美妞太多,你不能去!”

我问:“那郑州是咱老家,雾霾新鲜!如何?”

她说:“那不行,活一回不容易!”

我问:“那你想去哪?”

她说了个我们去都没去过的地方,威海。

“不是省会,却绝对是城市,不至于美景如画,却三面环海,同属北方,性格文化接近,最重要干净!”

“你是不是街上收到银滩卖房的小广告了?”

媳妇笑了:“其实,只要空气新鲜吃的健康,咱俩弄个小院,安安静静的一呆,哪都无所谓。”

 

所有人,无一例外都说到小院,院里有片地,可以种些花花草草,老了更愿意接地气。

落叶归根不再是指出生之地,而是归于内心,小院情节是个例证,我们内心里,渴望鸟语花香的私密,

当我们的感官基因全部打开,唯一想的就是藏起来,

因为城市里的体验永远都是浮躁和焦虑,这使我们更渴望自然。

没有人是真正外向的性格,那都是通过扼杀感官,为存于社会而建立起的习惯性迟钝,甚至是主动屏蔽。

想藏起来的,才是真的自己,不藏起来,就无法面对厌恶的东西,

毕竟不是所有的味道,都和你的胃口。

 

我看过一个视频,主要讲人肉的味道,

听起来挺吓人,但真说起来,每个人内心都充满好奇,既害怕,又想知道。

小时候都被吓唬过,说什么人肉包子吃出指甲啥的,以至于很长时间,都对馅类的东西缺乏安全感,

后来又看新闻里曝光,说街上有人用槽头肉包肉包子,槽头肉包含淋巴部分,吃起来严重不放心,

所以我基本不吃成品的肉丸子和肉包子,甚至吃肉都越来越少,

不是因为修佛之类的借口,更多是因为感官体验带来的恐惧,直接导致我对肉类食品的抗拒,

 

上次朋友说起安全驾驶市场巨大,可我觉得,最好的安全驾驶课程,就是看车祸视频,

车祸都是来自侥幸心理,这类视频看多了,你自然就知道安全驾驶有多重要,

不过真正起作用的视频太血腥,看多了容易吓过劲儿,

河南有一次出了重特大交通事故,群死群伤,公部门拍摄了现场视频,拿回来做内部编辑,

我手贱去机房取东西,一眼就看见了画面,把我吓得不轻,

而编辑那段素材的,是一个小女孩,抽噎着编完的,她出机房就吐了,到现在不愿意办驾驶证。

要都这么吓唬,车还开不开了?人类文明还进步不进步了?

所以,我们心理要强大,强大的基础,就是根据环境,选择性的关闭你感官的敏感。

生存就是现实,现实就要求你的理智战胜感性,

 

回到人肉的味道,那个片子里,老外搜集了大量的资料,

研究发现,历史上还真有科学家尝试过吃人肉,并且,完整记录下口感和味道,

为了便于后人感知,他说与人肉味道最接近的,是小牛肉,

最后,通过真实资料和科学例证,得出了一个可笑的结论,人,每天都在吃人肉!

因为坏死的细胞,唾液,都是人自体的组织,被我们有意无意的吞咽下去,日积月累甚至超过自己的体重。

而我们最好奇的,却不是吃人肉,而是人肉的味道,

因为味蕾是我们获得感知的器官之一,感知的愿望支撑着欲求,越敏感,欲求越强烈,

人脑和电脑的作用都是计算,而区别却是感官。

 

想吃人肉很简单,舔舔自己就行,味道也只是化学反应,所谓的好吃和难吃,都是对感官的欺骗,

我们的教育中太缺乏科学的普及,以至于只能在精神世界里寻找自己,

行为,性格,选择,人生,甚至感官体验,说到底都是化学反应,

人的本真是奢侈的超能力,自古以来就被用来训练直至消除,但并不是完全不存在,

也许在合适的时候,与生俱来的感知力会渐渐打开,

比如你突然特别喜欢艺术,或者突然觉得某家参观不错,或者背着妻子喜欢上了一个女人。

 

我们活在当下,一个人吃人的物质世界。

如果你生来敏感,那这一生的精力,就要用来磨灭这种能力,

老的时候,我们才会变的一样,听不见,看不见,闻不见,尝不出来,反应迟钝,

这时候,就成了无欲则刚,你问他人肉什么味,他肯定没兴趣。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那么点价值,请转发或分享给朋友,把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送人玫瑰,你将手留余香,

二七阿郎QQ/微信:80582491 你可以复制此号码加我为好友,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与我互动,
微信公众账号:
alone80582491,谢谢你的支持!



推荐阅读:

微视大揭秘·三板斧拍天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