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古筝曲170首 + 品梅

佛学探讨

 
 
 

      梅花,梅树的花,是蔷薇科梅亚属的植物,冬末春初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白、红、粉红等多种颜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是有名的观赏植物,是南京、武汉、无锡、梅州等地市花。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梅花花语为“坚强 ,忠贞,高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
 
    梅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趋向、情感脉络和道德标准。梅花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国时期被尊为国花,理所当然。梅花自身的形态之美引起人们注意的首先是事物的外貌形态,梅花的色、香、形三方面,个性明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中国美学又十分强调“以形写神”、“神采为上”,因此总有浪漫的想象与精妙的比喻,使之神采活现。
   
    1、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
    2、高雅,高尚,不粗俗,是内在气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容人的言谈、举止等等。
    3、五片花瓣分别带表五种含义它们是:“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4、梅花象征我们的民族精神。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绽放,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品质。
 
    中国古代就多有诗人咏诗颂梅,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和傲骨的花种,虽然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强、快乐地绽放,表现了一种开拓进取,迎接希望的无畏精神与乐观性格。
                                                 描写梅花的诗句:      

1.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
2.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梅》
3.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4.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
5.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早梅》
6.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
7.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耐客愁何?《江梅》
8.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杂咏》
9.微雪初消半月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画梅》
10.万树寒天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早梅》
11.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题画梅》
12.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雨中元墓》
13.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落梅》
14.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访妙玉乞》
15.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红。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咏红梅花》
16.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心,酸心无恨亦成灰。《咏红梅花》
17.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咏红梅花》
18.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
19.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2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
21.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墨梅》
22.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应诏赋得除夜》
23.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
24.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迈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临江仙》
2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咏梅》
26.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虞美人》
27.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岭梅》
28.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踏莎行》
29.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贺新郎》
3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31.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3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33.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34.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古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