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话中国山水文化
个人日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早就读过苏轼“题西林壁”游观庐山的这首诗,今日亲眼目睹了这座秀峰。神秘奇妙的大自然从来具有寄托人们的深情与诱发诗人灵感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大概从东晋时期我国就有了山水文化。这也是国人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出的精神成果。是中华民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的同时改造自我过程中辟出的一片壮丽天地,亦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庐山的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也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从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写进“史记”起,历代诗人墨客1500余人慕名而来,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徐志摩、郭沫若等都曾登临庐山,写下了4000多首诗词、几百处摩崖题刻和难以计数的书画作品。从先辈的诗句中,随处翻阅都能读到关于庐山的无数描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造出一处名胜——花径。宋代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北宋秦观的“闻道文章妙天下,庐山对面可无言”毛泽东的“一山飞峙大江边”,一首首空前绝后的诗句在这些文人墨客的庐山游历之中释放出来。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桥”、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整个中国诗坛,也使庐山有了“文国诗山”的雅号。
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的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方光彩。山水画亦是在此一展风流。东晋的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中第一幅独立的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均以庐山为载体,抒发画师的山川情趣。
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庐山襟江带湖,江环湖绕,湖光山色,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因其交通方便,文人骚客,便利往来。几千年来,庐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引来无数文人与高僧雅士,他们倘徉流连,兴趣所致,泼墨挥毫,吟诗题咏。山水审美逐渐成为文士的自觉意思。同时为排遣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和仕途上的不顺,许多文士便寄情于山水文化之中。
再者公园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净土宗,开创中国化佛教,后来道佛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秀灵的山川中,又移植来了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将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和神灵的伊甸园。鼎盛时期全山寺庙多达五百余处,有一说法:“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
诗文与宗教为庐山的山水文化浓墨重彩,而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的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为对象,发表了“冰川之庐山”等一系列著作。从而开创了第四纪冰川学说:地球时冷时热的交替以后便逐渐变暖了,那山体骨架经过极强的冰川剥蚀之后,又经历了千百万年阳光雨露的沐浴,以及风云雷电的催化造就,终于就在地平线上崛起一座俊俏挺拔的山——庐山(巍峨耸立在长江与鄱阳湖相夹地带),由此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争论,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
与庐山的山水文化中的诗歌、宗教、科技并存的还有建筑文化,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李德利在庐山以教会的名义与清政府签下4500亩,999年的租权契约,他在庐山生活40余年,最后不愿离开而吞金。期间庐山出现了英、俄、美、法等18个国家风格的别墅千余栋。后人有了万山之绿点点红之说,其代表了“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庐山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1937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再次上庐山与蒋介石会谈,稍后发表了抗日的重要讲话。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登上庐山,主持召开了世人瞩目的三次中共中央会议。大自然以它神奇的伟力,创造了神奇的庐山。同时,近代波澜多变的政治风云,也给庐山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不同时期庐山的山水文化有不同的表现,并遗留下深刻的时代文化痕迹,从而也体现出庐山山水文化的丰厚性。一旦文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汇在自然之中,它便能够充实和强化自然之美,并产生画龙点睛的妙趣。使其更加生动,更具魅力。庐山就是这样一座千古文化的名山。
天意于2012年4月25日
庐山上的树种不多,主要是松树和樟树(南昌的市树)庐山的雾很多,形容: 云“走远”了 庐山的雾一会来 一会走 人们都登在这块外出的石头上 观云拍照 从牯岭街的街心公园出发沿大林路西行,便到如琴湖,因湖形如琴而得名。湖中有曲桥、亭榭、花径,花径又称“白司马花径”,以白居易曾循径赏花而得名,远处的云雾又给它披上一层神秘与飘逸的气色 这是一个山中公园,园门有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门上为“花径”二字。园内有花径亭,亭中有“花径”二字刻石,相传为白居易所书。 白居易草堂前桃花 白居易雕塑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三叠泉 当年江青的一幅仙人洞照毛泽东曾经在上题词: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句话很有哲理: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 天然的壁画:像一本翻开的书(岩石层) 庐山的松树很多 也很美 很茂盛看这些树根在 浅薄的土壤层和石缝间伸展着...... 三宝树 (右侧的银杏树1600年 左侧的两棵杉树600多年) 卧狮 教堂的外墙用山石磊的,很古朴、硬朗、粗犷 鹰嘴岩 锦绣谷
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白如棉。
文章评论
hnxxspring
美文 美图 美人 欣赏了[em]e142[/em]
真玉无香
[I][/I] [I][ft=,4,楷体_gb2312]图文并茂,真羡慕你能在暮春时节亲临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雾多可想而知。[em]e160[/em][em]e163[/em][/ft][/I]
佛平
[em]e179[/em]
易惜
每篇风景游记的知识性,文学性都是这样强,值得欣赏
太阳雨
[B][ft=,4,]喜欢第二张照片,真乃云雾缭绕的仙境。跟着你的镜头体验庐山的文化与秀美风景,好惬意。[/ft][/B]
山东
登山踏青的好时节。
天意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雪岩
[ft=#00ff00,5,楷体_gb2312]不虚此行,有感而发。欣赏了[em]e179[/em][em]e160[/em][/ft]
波希米亚
[em]e179[/em]姐姐写的真好![em]e142[/em]这些地方我去了,也照了照片呢![/害羞[/玫瑰]]转走慢慢欣赏了!
忆秦娥
我在庐山一个半月,庐山真好
信天翁
[ft=,5,][ft=,,宋体]历代诗人墨客[/ft][ft=,,times]1500[/ft][ft=,,宋体]余人慕名而来...写下了[ft=,,times]4000[/ft][ft=,,宋体]多首诗词。我觉得2012登庐山的这位,似乎远涉云海,跨越时代,由宋而来?[/ft][/ft][/ft]
感恩的心
[em]e179[/em],读您的游记,胜过亲自登庐山!
雨中鹤
好文章。包涵了自然地理的演变,中国的山水文化以及历史的变迁。阅之,一目了然。加之美景的照片,更有身临其境之感。正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心海
姐姐,我们同行庐山一观,意尤在今,有感而发同在。 今观文章,犹如故地从游,那种心境在当时,身意留在此山中,远离世间红尘事,自在美景乐逍遥。
幸福安康
真是个不错的地方,美了美![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