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诸法无行经顿超义直讲》连载二十九

佛教

 

《诸法无行经顿超义直讲》连载二十九

2014-03-31 陈世忠教授 六祖禅法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行者云何应观四念处。佛告文殊师利。当来世有比丘如是说。观内身处若观不净是身念处。观乐皆苦是受念处。观心生灭性是心念处。观坏和合相但得法相是法念处。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云何真观四念处。佛言。止止文殊师利。不须问也。如来随宜说法难可得解。文殊师利言。世尊。愍念众生故愿为说。佛告文殊师利。若行者见身如虚空是为身念处。若行者见受不得内外两间是为受念处。若行者知心唯有名字。是为心念处。若行者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是为法念处。文殊师利。应如是观四念处。

文殊师利又跟说,世尊!(修)行者云何应(该怎样)观四念处?佛告文殊师利当来世有比丘如是说,他们怎么说呢?观内身处,若观不净,是身念处。观自己内根身处皆是不净物,就“是身念处”。观乐皆苦,是受念处。”众生贪着色相,以受为乐,男贪女色,女恋男俊,于是生出种种烦恼痛苦,故观受是苦,“是受念处。”“观心生灭性,是心念处。”其所谓受乐的人,乃是心识贪著的缘故,又知心生灭(无常)性,是心念处”。接着又观察此心是谁在主使?原来以“我”为主使。“观坏和合相,但得法相,是法念处。怎么“观坏和合相”呢?一切法都是暂聚相,败坏无常的,无有实在性,故一切法都无有实性,“是法念处。”佛说,这是比丘所修的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念处所起的慧观。

文殊师利接着又问佛:“今云何真观四念处?”现在文殊师利代众生请“真(实的)观四念处”的法,即了义的四念处,应该怎么观呢?刚才开示只是随顺俗谛的,非第一义谛说“观四念处”法,现请佛开示,怎样才是“真(实的)观四念处”呢?我们从文殊师利与佛的对话中所知,观四念处有两种方法。前面说到自以为修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命终至中阴身时,看到自己又投生了,他就疑悔了,因为他修的是不了义的四念处。佛说:“止!止!文殊师利!不须问(了)。是如来随宜说法,难可得解。如来为度浅根众生,随顺根机为他们说的方便四念处,假使为他们说第一义谛“真观四念处”,他们就难以理解,所以佛说:“止!止!文殊师利!不须问。”文殊师利恳求说:“世尊啊!愿世尊愍念众生。”因为众生不懂,如果世尊不讲,我们众生怎么能拨开无量劫以来的迷雾,重见光明,开发出智慧?祈愿世尊您一定要慈悲,怜悯眷念众生,为我们解说。文殊师利代众生殷勤、恳切地请法。佛后来终于开示了。

佛接受文殊菩萨之请求,开示第一义四念处,佛讲到了义四念处是什么?“若行者见身如虚空,是为身念处。”佛说,修行人见到这个“”就像虚空一样,如《华严经》云:“了知身心无有实体,其身普住无量境界。”为“情量尽故。”那就是“身念处”了。“了知身心无有实体”即“见身如虚空”了,“其身普住无量境界”,即身与宇宙是一体了,故至要的是通达无我的道理。为“情量尽故”,那么就无有我了,也悟到我是没有实体的。《心经》说:“观自在菩萨,(修)行深(圆满)般若波罗密(空慧)”,就能“照见(悟)五蕴(身)皆空。”“行者见受不得内外、两间,是为受念处。”第二观这个“”也不在内(六根),也不在外(六尘),根尘识都是不可得,那么受性亦是空的,能这样领会,能知“诸受不在内、不在外,是为受念处”了。我身是由色法与心法组成,有人说身是空的,这个好象是有的,这个到底是有是无?很多人搞不清。现在这里佛告诉我们,能感受到的也是因缘所生法,我们身体是无量因缘所生法,难道身中的心不是因缘所生而是独立的?这当然不可能的。所以能感受的心也是因缘法,所以修“行者知心唯有名字”,只是安立假名而已,能知这道理,就是“为心念处”。佛所说法,令知心相虚妄。《金刚经》记佛说三心不可得,亦即此义。“若行者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是为法念处。”如果修行人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是为法念处。为什么说它得不到善法、不善法?还是以佛陀所悟的因缘真理法鉴别之,善法、恶法都是无量因缘所生成,都是空假幻的、梦幻泡影的,你怎么得到?你怎么分善法、恶法?电影上正在放映行善与作恶,那是我们人给它定的名字,这是好人,这是坏人,做好事,做坏事,实际都是刹那刹那的一个影象,没有实际意义的,能如是领会的到这种层面,“是为法念处。”佛说;“文殊师利!应(该)如是观四念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