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诸法无行经顿超义直讲》连载三十
佛教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行者云何应观八圣道分?佛告文殊师利。若行者见一切法平等无二无分别。是名正见。见一切法无思惟无分别。以是见故是名正思惟。见一切法无言说相。善修语言平等相故。是名正语。见一切法不作相作者不可得故。是名正业。不分别正命邪命。善修习平等命故。是名正命。不发不起一切法。以无所行故。是名正精进。于一切法无所忆念。诸忆念性离故。是名正念。见一切法性常定以不散不缘不可得故。是名正定。文殊师利。行者应如是观八圣道分。
“八圣道”为“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佛道广大,唯有八正道通摄一切行,大小乘修行人,都以八正道为通途。佛又回答文殊菩萨所问,怎样“观八圣道分”?这里佛开示了义的八圣道。第一是“正见”,什么叫“正见”?“佛告文殊师利”,如果修行人“见一切法平等无二无分别”,见平等法就是佛法,因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既缘起无自性,那么就是空假幻、平等无异的,这就是“正见”。《大般若经》等广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乃至“佛与畜生等,若分别,即是取相”。第二是“正思惟”,如果“见一切法无思惟,无分别”,如《华严经》云:“如机关木人。”那么这个就叫“正思惟”。我思惟就是没有思惟。因为从本无我,思惟亦是无量因缘所成,只是假名安立而已。永嘉大师所以说“分别亦非意”。即分别就没有分别,这就“是正思惟”。第三是“正语”,“见一切法无言说相,善修语言平等相故,是名正语。”《维摩诘经》记文殊师利言:“一切法无言无说。”维摩诘默然无语,文殊菩萨言:“善哉!善哉!乃至无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此维摩诘“见一切法无言无说相”。但乃“因以身疾,广为说法”(《维摩诘经·方便品第二》)。此真所谓“说即无说,无说之说”,此方可谓“正语”也。《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记舍利弗执“真解脱者,无所言取”。“天人”即反诘他说:“何则解脱者?不内不外,不从两间(无空间)得。而文字亦无内外两间得,是故贤者无以文字(执文字不可取)说解脱也。”真解脱者,不必执一边,一定要无文字,或一定要有文字,二边都必须远离。六祖亦云:“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至理无言。”故真通达者,用文字言说也无妨,只要能破除有内有外的时空分别执,当下体悟对文字要有“不即不离”,才是真解脱。《坛经》六祖所以说:“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得。”《金刚经》所以说,“不取于法,不取于非法。”立一个所谓标准的“法”,即“取于法”,即是有法可得,远背“无所得”般若真谛,不解《心经》“无智亦无得”。故为迷者,愚者!为彻了“说即无说”、“无说之说”不二义,故《仁王经》云:“十方诸佛,一切菩萨,不离文字而行诸法实相。”《华严经·十通品二十八》:“虽知声无起,而普现音声;虽知无所说,而广说诸法,妙音平等,随类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达,是名菩萨。第七如响忍而无所依,譬如虚空无生无灭,能持一切世间生死。”此六祖所以直斥执“不立文字”的边见者,故“迷者谤经,罪障无数”。志公《大乘赞》亦有云:“莫除声色言语,言语即是大道。”“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法过语言文字,何向教句中求。是以发菩提者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遣教,亦犹‘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也’。”《维摩诘经》:“无离文字说解脱也。”《宋高僧传》卷十三:记赞宁云:“不立文字者,经云:‘不著文字,不离文字。’非无文字,能如是修,不见修相也。”《瑜伽师地论·菩萨真实义品》卷六十六有云:“诸法瞬息万变性,绝诸戏论,过言语道;然由言说为依止故,方乃可取可观可觉。”“若不为人解说,如何令他开晓?”此乃“无说之说,说即无说”真平等义也。《传心法要》说:“真佛无口,不解说法。”大珠《顿悟入道要门论》经云:“‘多闻者善于义,不善于言说’,言说生灭,义不生灭;义无形相,在言说之外。心为大经卷,心为大义王,若不了识心者,不名善于义,只是学语人也。”“人问:‘言之与语,为同为异’?师曰:‘一也,谓言成句名语矣。且如灵辩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如圆器之倾珠;所以廓万象,号悬河,剖乎义海,此是语也。言者,一字表心也。内着玄微,外现妙相挠万机而不乱,清浊混而常分,齐王犹惭大夫之辞,文殊尚叹净名之说,今之常人云何能解’?”“以言显义,得义言绝。义即是空,空即是道,道即是绝言,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谓得义实际,更不起观,不起观故,即是无生。以无生故,即一切色性空;一切色性空故,即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即是心行处灭。”“以一切心行所断故。”此所谓了者说亦得,不说亦得,经云:“我所说者,义语非文;众生说者,文语非义。”“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道场;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道场。”在在处处,不离道也,何有碍耶?!《指月录》卷一:“世尊曰: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为一义?二义?”第四“正业”,“见一切法不作相,作者不可得故,是名正业。”作就是做,一切法没有什么作,行善作恶,善业恶业,实则是电影上所播放的好事坏事,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人为造作、现代科技的发展,好像都有个实在的人在做,真的有人在做?我亦无量因缘所成,哪有作者(我)可得?实则是连“作者(都)不可得”的,通达每一法都是无量因缘所成,毕竟空,无所有的,那才叫“正业”。过去教里说“正业”,自身行业要清净,不要去做屠夫、渔民、算命等,这些都是不正业,为邪命自活,应该从事正当的职业养家糊口。教下这种解释“正业”是不了义的。第五“正命”,“不分别正命邪命,善修习平等命故,是名正命。”修习什么?对正命与邪命,我们一般世人都是历历分明的,现在佛叫我们“善修习平等命”,要通达不管是正命、邪命,都是无量因缘所生,无自性,都是安立假名而已,那么这正命、邪命本身就是一回事。“平等平等”的,无有什么差异,这样体认,才叫 “善修习平等命”,这才“是名正命”。第六“正精进”,“不发不起一切法,以无所行故,是名正精进。”修三十七道品,五道十地,勤修戒定慧,以期超凡入圣。这是过去不了义教权所说的“正精进”。现在,佛在这里开示了义“正精进”,一切法用不着去“勤修戒定慧”等诸多啰嗦事,“无所行”,没有什么可以修行,即“无修无证”,那才“是名正精进”。为什么这样说?假使一个修行人要想(发起)精进心“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欲超凡入圣,那是有为造作,有能修之人,所修之法;能取之心,与所取之境;能修之义,与所修之法。不知就有能有所,对待角立,迷执实有,不知皆是虚妄不实的,故颠倒妄想,如渴鹿逐阳焰,故不可说是“正精进”。只有体悟由缘起明无我,体认当下,本来是。《诸法无行经》所讲的无行处、断行处、不可思议行处、佛行处、无修无证,那才是真正“名正精进”。第七“正念”,“于一切法无所忆念,诸忆念性离+故。是名正念。”一天十二个时辰,我们要体悟起心动念,我都没有了,哪里有什么起心动念?故所谓的忆念就是空的,为什么?“诸忆念性离故。”一切法,包括我们的“忆念”,体悟皆是因缘无有自性,它的“性”是空的,所以“忆念”本身就是“离”开实有的,是空性的、无有实义的。能领悟“诸法因缘生、因缘灭”。从生灭上见不生灭,那才“是名正念”。第八“正定”,“见一切法性常定,以不散不缘,不可得故,是名正定。”教下说通过守戒才能修定,也不是通过打坐才叫“定”。现在这里了义的“定”与教下不同,我们日常生活中间,我们所做的事,一举一动,都要体悟是缘起性空的,那就“定”在其中。我们的一天活动,我们的起心动念,不管“色”(物质)与“心”,统统都在动,你要在动中体悟都是空假幻、平等无差别的,那才是“正定”。《坛经》记六祖直斥不了义“常住不动”,“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为“迷”,为“小根”,“若于转处不留情(缘起无我),繁兴永处那伽定。”能体悟空义,诸法无实义。虽乾坤倒复,即“繁兴”,亦是“永处那伽定”,为“动上有不动”故。《心经》“行深般若波罗蜜”,能“照见五蕴(我)皆空(无)”,由般若缘起法而体悟“一切法无我”,从此“不取圣,不舍凡”,那才是第一大定。法华会上佛说:“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能空义,能不动不摇,那才是“繁兴永处那伽定”,才是“无生法忍”。才是至高无上大定,又名金刚定、狮子吼定。“是名正定。”“文殊师利啊,(修)行者应如是观八圣道分。”
文章评论
惭愧一凡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