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诸法无行经顿超义直讲》连载三十七

佛教

 

《诸法无行经顿超义直讲》连载三十七

2014-04-08 陈世忠教授 六祖禅法

佛说:“文殊师利,瞋恚是金刚。金刚”也是不动的。文殊师利又代众生请法:为什么这个“瞋恚(称为)是金刚”?佛说,“文殊师利!瞋恚不可断,不可坏。瞋恚”,按照神秀辈、三车渐修行人理念说,是要“断”、要“、”要“时时勤拂拭”。且佛又强调“瞋恚亦如金刚,不可断,不可坏”。“瞋恚”是什么?难道不是缘起性空法?也在缘起法以外的吗?性空法是没办法断的。彻底扫除否定了羊鹿牛三车渐修法门,此所谓太阿之剑虽利,不斩虚空也。金刚能断吗?缘起法的法则就是法尔如此的,本来就是这么回事,你能把它断掉吗?所以叫亦如金刚,不可断,不可坏,一切法亦如是,不可断,不可坏。哪有一法可断、可坏?!诸法本不决定故,诸法没有实性的,毕竟空的,哪有决定相?法无定法,相无定相,因为诸法是刹那无常的、无有常性的,是空假幻的,宇宙万有中没有一法一事是有决定相的,都是无常性、空性、无我性的,《大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法王菩萨品十之二》佛:“譬如幻师,在大众中,化作四兵车步象马,作诸璎珞严身之具,城色聚落,山林树木,泉池河井。而彼众中有诸小儿,无有智慧,睹见之时,悉以为实。其中智人知其虚诳,以幻力故,惑人眼目。善男子!乃至声闻辟支佛等,于一切法见有定相,诸佛等于一切法不见定相。”“诸菩萨等解了诸法悉无定相,见无常相、空寂等相,无生灭相。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无常相。”所以“诸法本不决定故,是名金刚。”佛又说:“文殊师利,愚痴是智慧性。”“世尊,云何是事名智慧性?”佛回答说:“文殊师利!一切法离智慧,亦离愚痴,譬如虚空,无有智慧,亦无愚痴,一切法亦如是,无有智慧,亦无愚痴,(无)智慧愚痴可知法,从本以来俱寂灭故,是名智慧处。”佛回答文殊菩萨说,一切诸法,无有自性,犹如虚空故,故无有分别愚痴、智慧对待的二法,所以愚痴性即是智慧性。所谓智慧与愚痴是一性又是无性的,“从本以来,都是寂灭相”,无有实义,通达这真理的人,才“是名智慧处”。我们同修从佛陀的开示中,可省悟到佛法的超越性,超越迷与悟,痴与智、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等等一切二元对待。迷时求悟,悟时知悟亦是多事,众生从本不迷,求什么悟!众生从本以来,与佛无异,用得着勤修吗?赵州八十才知“枉费草鞋钱”。永嘉亦叹“多年枉作风尘客”。无生死可了,那才是真了生死!此达摩大师《悟性论》所以有云:“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始名正解正见。”从梦中醒来,但醒来的人,智者知乃在梦中,只是晚上几小时的梦是小梦,百年人生是一场大梦,不管小梦大梦皆是梦。所谓“醒在梦中”,那才是真醒呢!

文殊师利。色阴是不动处。世尊。云何是事名不动处。文殊师利。如天帝之幢深根安固不可动摇。一切法亦如是。以不住法故安住法性中。是法无来处无去处无取无舍。安住无住处故。是故色名不动相。文殊师利。受阴是灭性。世尊。云何是事名为灭性。文殊师利。一切诸受相性常寂灭故。诸受非内外。非东方非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来。何以故。若乐受在内。一切众生常应受乐。若苦受在内。一切众生常应受苦。若不苦不乐受在内。一切众生应受不苦不乐。令一切诸受实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不在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是故一切诸受,如草木瓦石,毕竟不生不灭无相,是故受名寂灭相

佛说:“文殊师利!色阴是不动处。”“世尊!云何是事名不动处?”佛又开示色受想行识五蕴。首从比喻明示,后从法说。“文殊师利!如天帝之幢,深根安固,不可动摇,一切法亦如是,以不住法故,安住法性中,是法无来处,无去处,无取无舍,安住无住处故,是故色名不动相。”先说“色阴”,是一样的意思。“天帝的幢,根深安固”,如“天幢”高耸云霄“不可动摇”,以比喻“色阴”不来不去,“不可动摇”分毫。不仅色法不动不摇,“一切法亦是”不动不摇,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住在一法中,没有一法不是性空、无常、无有定性的,故无有可住的地方,所以没有一法不是安住在法的空性中。既一切法是空性虚幻的,哪有什么法来与去?有什么可取可舍的东西?有什么可住的?有什么可动摇的?如果问色住在何处?就因为色“安住”在“法性”中,即空性虚幻“处故”,那么就是“无住”,即“安住无住处故”,所以说:“色名不动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