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忆江南》
个人日记
据传隋炀帝杨广喜欢在东湖泛舟,作八阙《湖上曲》,配上乐曲《望江南》,令歌妓演唱。至于这乐曲是为《湖上曲》而谱的曲还是原本就有的乐曲,现今已无从得知了。
中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任浙西观察使时与一个叫谢秋娘的歌妓相好,可惜谢秋娘红颜薄命,很早就死了,李德裕为纪念谢秋娘,用隋炀帝所作《湖上曲·望江南》调撰《谢秋娘曲》,故后人将此调亦称为《谢秋娘》。
后来白居易又依李德裕的《谢秋娘》作了三首怀念江南的词,取名为《忆江南》。并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忆江南》便是由此而来。
白居易的《忆江南》名声最响,后人多以《忆江南》为词牌名。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的正格为:
— + ︱, + ︱ ︱ — —(韵)。 + ︱ + — — ︱ ︱, + — +︱ ︱ — —(韵)。 + ︱ ︱ — —(韵)。
此调始为单调,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第一、第三句不押韵,第二、四、五句押韵。中间两个七言句,类似平起式七律中的第二联,以对仗为宜。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便是对仗的。
有人主张此词第一句的第二字,如果用平声的话,第二句的第一字最好用仄声。这可能是出于音律和谐的考虑,能够这样当然是更好。不过在前人的作品中,似乎也不尽然。白居易的三阙《忆江南》中也只有第二阙“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是这样的,其他二阙都不是如此。
也有人在第二句加一衬字者,为二十八字。如《望江南·天上月》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静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五代 佚名)
双调的上、下片格律相同,但第一句多作 —︱︱,单调第一句多作 — —︱,也有作 ︱ — ︱的,但为数不多。
苏轼的一阙《望江南·超然台作》比较有名: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忆江南》多列为平韵格,也有少数词家作仄韵格的,五代伊用昌就填过一阙仄韵格的:
江南鼓,伴我夫妻苦。饥饿不知谁人怜,寒冷无衣独自哭。血泪填满腹。
全词二十七字,单调,三仄韵。(第一句不作韵)。也是一、三句不入韵,二、四、五句入韵。唯此格体可上声与入声通押。
其格体为:
— — ︱, + ︱ — — ︱(韵)。 + ︱ + — + ︱ —, + ︱ — — + ︱ ︱(韵)。 + ︱ — + ︱(韵)。
此词有几处欠妥,一是第三句后四字连平,二是第四句尾三仄。
五代冯延巳填过二阙平仄换韵的词,也标《忆江南》,不知是否有误,列其一首: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香薄见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今宵帘幕杨花阴,空余枕泪独伤心。
全词五十九字,上片二十九字,下片三十字,各押二仄韵,二平韵。所用平韵和仄韵,要分属四个韵部。如这一阙词的上片月、节属第十八部入声韵;云、真属第六部平声韵;下片旧、瘦属第十二部仄声韵;阴、心属第十三部平声韵。其格体为:
+ ︱ — — — + ︱(韵), ︱ ︱ + —, ︱ — — ︱(韵)。 + — + ︱ ︱ — —(韵), ︱ — — ︱ ︱ — —(韵)。 — — +︱ — — ︱(韵), ︱ ︱ — —, + ︱ — — ︱(韵)。 + — + ︱︱ — —(韵), — — + ︱ — — + —(韵)。
《忆江南》除别名《谢秋娘》外,还有许多别称:
刘禹锡词,首句作“春去也”;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之句,因而又名《春去也》,《梦江南》。
《全唐诗》于李后主词注又名《归塞北》。
《古今乐录》云:梁武帝改西曲曲江南弄,七,一曰《江南弄》,二曰《龙笛曲》,三曰《采莲曲》,四曰《凤笙曲》,五曰《游女曲》,六曰《采菱曲》,七曰《朝云曲》。
沈约作四曲:,一曰《凤瑟曲》,二曰《秦筝曲》,三曰《阳春曲》,四曰《朝云曲》。亦谓之《江南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