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gold can stay
个人日记
Love is the irresistible desire to be irresistibly desired。
--------------------题记
这是一句十分让我无可避免抓狂着的无可避免抓狂的句子。
它出于自伟大的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口。
在无数次请教度娘之后,我站战战兢兢找到了这个读起来十分像绕口令的翻译答案:
爱是被不可抗拒地渴望着的一种不可抗拒的渴望。
这位朴素无华艺术家也耗去了对诗歌充满无可避免的热爱的我一整天的时间来解读他的灵魂。

柏拉图认为,诗的性质是非理性的的产物,因而也不能受理性的规束和制约。
柏拉图还相信神的点拨和启示是源泉,没有神明的助佑诗人很难有所作为。
弗罗斯特认为诗歌(甚至他的整个文学世界)的本质是充满戏剧性的,他的笔触和所受启发来源于他所固执认为的戏剧世界。
无疑,弗罗斯特在诗里面一定得到了神的戏剧性的护佑和眷顾。
“雪花可以堆积四英尺深,风吹它不动,/能压住枫树、桦树、和橡树,/却不能阻止小鸟清脆的歌声”
弗罗斯特的诗歌行文舒然解脱于以往的诗人们大多将音节完全凭借格律完成的桎梏。
他将深刻的思考与哲理付之于平淡自然的内容中,更赋予自己独特的精神魅力于诗内那些,在现代社会诗人们所每每欲探求却大多无所获得的约束的自由——这直接成就了诗歌如何在弗罗斯特这里就体现得那么异常平淡和冷静,然而却似有许多道不可琢磨的庞大的力量。
弗罗斯特作为自然主义者的非凡之处,尤其体现在思考上。
他同每一个诗人一样似乎命运早已注定了要选择依托于诗歌这样的形式来体现或拓展什么,却愿意侧重于某些更为深刻的领域。他当然热爱诗歌,但却也从来没有挣脱过诗歌的魅力诱惑。完全可以说,诗歌恰正好成全了他所一直强调的“游戏规则”——我甚至这样想,这也是弗罗斯特现实生活里愿意遵循的人生规则?诗人们流连于诗的美、诗的遐想、诗的神奇,但弗罗斯特更多时候却能使诗的美、遐想、神奇里往往还体现着什么。
这直接来源于他活跃的思想却又同时使他像极了——不,简直就是勤于求索的一位哲人。

也有人说:“弗罗斯特对现代社会的看法像艾略特一样悲观,认为世界正在衰落,‘到处是灰尘'''';他念念不忘痛苦和忧虑;悲观主义一直追随着他。”
可我认为:“弗罗斯特戏剧性地表现人生和自然,其本质常常是严肃的哲学命题。
他用游戏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深含情感的哲理;他还借助游戏促进情感、意象的深化。”
你总能从他的诗中找到灵魂出窍后的感觉。
“始于愉悦,终于智慧。”
亚里士多德说过,诗是哲学的“对手”,而与对手“和平共处”是危险的。
弗罗斯特紧揣手心的诗理,不能不以一“哲”字形容——它安置于诗内好像是危险的。然而弗罗斯特所坚持的“物质自由”却挽救了一切。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总是这种自由令物质在自然呈现(或自发展示?)的同时,更加接近于某个宽阔无比的领域。前提当然是“呈现”不动声色。相信弗罗斯特也深知,作为一个木匠,他一般是缺乏有关石匠(不相关的行业)们的经验和知识,所以弗罗斯特从未在他领域之外的地方犯险,他甚至是打心底里不愿意走出自己那带栅栏的自由地。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大体上可归纳为审美愉悦的自然、神秘可怕的自然、消解异化的自然、产生异化的自然、比喻象征的自然、对照社会的自然、创作灵感的自然、宗教色彩的自然,其内涵丰富、复杂而又矛盾。”
他的诗歌中的自然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诗人用它来阐释三方面的主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对人生的启迪;弗罗斯特诗歌的忧愁与悲伤也许是因为他太了解自然,太了解自然界万物衰败的规律。

套用张爱玲十九岁时写的散文《天才梦》里面的疑似病句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真的,再美的袍子也有用旧的一天,何况上面还存有着很多令人焦虑的爬虫。
是的再美的东西也会有流逝的一天。
是的,也许是吧,美景易逝。
可这生命当中还有什么会执着永存?
我想了想很久,终于发现其实文字不会,伟大的诗歌更不会,人类精神财富也不会流逝。
也许还有对美妙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吧!!
不再多嘴了,介绍一下我固执的认为是诗坛一哥的他以及他的作品吧

Nothing gold can stay
岁月流金
这是一句十分让我无可避免抓狂着的无可避免抓狂的句子。
它出于自伟大的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口。
在无数次请教度娘之后,我站战战兢兢找到了这个读起来十分像绕口令的翻译答案:
爱是被不可抗拒地渴望着的一种不可抗拒的渴望。
这位朴素无华艺术家也耗去了对诗歌充满无可避免的热爱的我一整天的时间来解读他的灵魂。
柏拉图认为,诗的性质是非理性的的产物,因而也不能受理性的规束和制约。
柏拉图还相信神的点拨和启示是源泉,没有神明的助佑诗人很难有所作为。
弗罗斯特认为诗歌(甚至他的整个文学世界)的本质是充满戏剧性的,他的笔触和所受启发来源于他所固执认为的戏剧世界。
无疑,弗罗斯特在诗里面一定得到了神的戏剧性的护佑和眷顾。
“雪花可以堆积四英尺深,风吹它不动,/能压住枫树、桦树、和橡树,/却不能阻止小鸟清脆的歌声”
弗罗斯特的诗歌行文舒然解脱于以往的诗人们大多将音节完全凭借格律完成的桎梏。
他将深刻的思考与哲理付之于平淡自然的内容中,更赋予自己独特的精神魅力于诗内那些,在现代社会诗人们所每每欲探求却大多无所获得的约束的自由——这直接成就了诗歌如何在弗罗斯特这里就体现得那么异常平淡和冷静,然而却似有许多道不可琢磨的庞大的力量。
弗罗斯特作为自然主义者的非凡之处,尤其体现在思考上。
他同每一个诗人一样似乎命运早已注定了要选择依托于诗歌这样的形式来体现或拓展什么,却愿意侧重于某些更为深刻的领域。他当然热爱诗歌,但却也从来没有挣脱过诗歌的魅力诱惑。完全可以说,诗歌恰正好成全了他所一直强调的“游戏规则”——我甚至这样想,这也是弗罗斯特现实生活里愿意遵循的人生规则?诗人们流连于诗的美、诗的遐想、诗的神奇,但弗罗斯特更多时候却能使诗的美、遐想、神奇里往往还体现着什么。
这直接来源于他活跃的思想却又同时使他像极了——不,简直就是勤于求索的一位哲人。
也有人说:“弗罗斯特对现代社会的看法像艾略特一样悲观,认为世界正在衰落,‘到处是灰尘'''';他念念不忘痛苦和忧虑;悲观主义一直追随着他。”
可我认为:“弗罗斯特戏剧性地表现人生和自然,其本质常常是严肃的哲学命题。
他用游戏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深含情感的哲理;他还借助游戏促进情感、意象的深化。”
你总能从他的诗中找到灵魂出窍后的感觉。
“始于愉悦,终于智慧。”
亚里士多德说过,诗是哲学的“对手”,而与对手“和平共处”是危险的。
弗罗斯特紧揣手心的诗理,不能不以一“哲”字形容——它安置于诗内好像是危险的。然而弗罗斯特所坚持的“物质自由”却挽救了一切。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总是这种自由令物质在自然呈现(或自发展示?)的同时,更加接近于某个宽阔无比的领域。前提当然是“呈现”不动声色。相信弗罗斯特也深知,作为一个木匠,他一般是缺乏有关石匠(不相关的行业)们的经验和知识,所以弗罗斯特从未在他领域之外的地方犯险,他甚至是打心底里不愿意走出自己那带栅栏的自由地。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大体上可归纳为审美愉悦的自然、神秘可怕的自然、消解异化的自然、产生异化的自然、比喻象征的自然、对照社会的自然、创作灵感的自然、宗教色彩的自然,其内涵丰富、复杂而又矛盾。”
他的诗歌中的自然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诗人用它来阐释三方面的主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对人生的启迪;弗罗斯特诗歌的忧愁与悲伤也许是因为他太了解自然,太了解自然界万物衰败的规律。
套用张爱玲十九岁时写的散文《天才梦》里面的疑似病句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真的,再美的袍子也有用旧的一天,何况上面还存有着很多令人焦虑的爬虫。
是的再美的东西也会有流逝的一天。
是的,也许是吧,美景易逝。
可这生命当中还有什么会执着永存?
我想了想很久,终于发现其实文字不会,伟大的诗歌更不会,人类精神财富也不会流逝。
也许还有对美妙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吧!!
不再多嘴了,介绍一下我固执的认为是诗坛一哥的他以及他的作品吧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
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他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赢得大众对其诗歌作品的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形象。
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他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赢得大众对其诗歌作品的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形象。
Nothing gold can stay
岁月流金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大自然的第一抹新绿是金,
大自然的第一抹新绿是金,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也是她最无力保留的颜色.。
也是她最无力保留的颜色.。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她初发的叶子如同一朵花,;
她初发的叶子如同一朵花,;
But only so an hour.
然而只能持续若此一刹那。
然而只能持续若此一刹那。
Then leaf subsides leaf,
随之如花新叶沦落为旧叶。
随之如花新叶沦落为旧叶。
So Eden sank to grief.
由是伊甸园陷入忧伤悲切,
由是伊甸园陷入忧伤悲切,
So dawn goes down to day,
破晓黎明延续至晃晃白昼。
破晓黎明延续至晃晃白昼。
这首诗歌只有短短八行,最后一句即“岁月流金”。
弗罗斯特的诗歌探讨了人生的基本问题,同时也充满想象力,以黄金为喻,通过描述一棵树从枝繁叶茂到最终死亡并腐败的过程,伤感伊甸园的逝去。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美描写,来揭示其短暂性和流逝性,其潜在的含义是人们在有生之年都应该致力于崇高的追求。
The Road Not Taken
------------- Robert Fore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一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Robert Frost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雪夜林边小驻
我想我认识树林的主人
他家住在林边的农村;
他不会看见我暂停此地,
欣赏他披上雪装的树林。
我的小马准抱着个疑团:
干嘛停在这儿,
不见人烟,
在一年中最黑的晚上,
停在树林和冰湖之间。
它摇了摇颈上的铃铎,
想问问主人有没有弄错。
除此之外唯一的声音
是风飘绒雪轻轻拂过。
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
但是我有诺言尚未实现
需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形式上,弗罗斯特走出了一条与20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道路。他并没有标新立异,企图尝试诗歌形式的改革,而是继承传统,满足于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他喜欢用浅显易懂的口语,语气平缓、冷静,采用人们熟悉的韵律。他的诗一般都遵从了传统的韵律形式,比如押韵的双行体、三行体、四行体、十四行体都写的相当出色。弗罗斯特很少写自由诗,他曾说过,诗歌如不讲韵律,就像打网球不设拦网一样。他对抑扬格似乎情有独钟,他曾说:“对英语诗歌而言,抑扬格和稍加变化的抑扬格是唯一自然的韵律。”的确,英诗四个主要音步——抑扬格、抑抑扬格、扬抑格、和扬抑抑格——中,抑扬格是迄今英诗中最常见的音步,从而也被称为最自然的韵律,即一个弱读音节后跟一个重读音节。用这种音步写就的诗行,其节奏鲜明而又持续平缓、畅如流水,更适于表现田园风光恬静素淡的美,也难怪弗罗斯特在几个传统音步韵律中偏爱抑扬格。他写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正因为他长于用具体的事物说抽象的概念,所以他的诗就易为读者接受和了解!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和The Road Not Taken正是明显的例子。
难怪这两首诗一直在最受欢迎的一百首英文诗歌里高占前十名!
前者更是一直都持续很久都维持在第一名!
前者更是一直都持续很久都维持在第一名!
选择了荒芜的路,经历痛苦、磨难,旅途中不断回想起那条未选择的路。“要是我走那条未选择的路,也许我就不会这般痛苦?”诗人写出了漫长人生路中的种种迷惘、惆怅。全诗最后并没有指出诗人选择那条路以后最终的结局,只是说“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弗罗斯特大多采用传统的诗歌形式表达其对现代生活的看法;借自然描写揭示社会认识;憧憬理想而又不乏现实;如此等等的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双重性在诗人的诗作中随处可见.弗罗斯特诗中的这种独特的双重性是其在诗坛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弗罗斯特能够写出看似简单的诗歌,但你每一次读它们,你都会挖掘得更深,发现许多盘曲的小径、许多不同的感受。
所以说弗罗斯特使我对于隐喻有了新的认识。他给出一个隐喻,我们以为那是一个简单的直截了当的陈述。可是随后,你发现这是一个隐喻。“睡前我还要赶上几英里/睡前我还要赶上几英里。”在这里我们看到,同样的诗句含意却不同。这(《熟知黑夜》)最后两行的第一行,说的是路程、奔走和睡觉,而在第二行里,睡觉象征着死亡。但这象征一点儿也不唐突。我想弗罗斯特是个腼腆的人,但我认为他也许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倘若“最伟大的诗人”这种说法还算言之有物的话。
我觉得弗罗斯特也许要高于另一位竞争者,即威廉·巴特勒·叶芝。
所以说弗罗斯特使我对于隐喻有了新的认识。他给出一个隐喻,我们以为那是一个简单的直截了当的陈述。可是随后,你发现这是一个隐喻。“睡前我还要赶上几英里/睡前我还要赶上几英里。”在这里我们看到,同样的诗句含意却不同。这(《熟知黑夜》)最后两行的第一行,说的是路程、奔走和睡觉,而在第二行里,睡觉象征着死亡。但这象征一点儿也不唐突。我想弗罗斯特是个腼腆的人,但我认为他也许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倘若“最伟大的诗人”这种说法还算言之有物的话。
我觉得弗罗斯特也许要高于另一位竞争者,即威廉·巴特勒·叶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