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贴·境界之美

感悟人生

 

闲情贴

白音格力/选编

境界之美

>>>第二期<<<

 图片

人境

王鼎钧

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乔梓”代表“父子”,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栎”代表“兄弟”,以“兰草”“桂树”代表“子孙”,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如何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人跟环境调和一致。

 

现代人则不然,他们放眼皆是陌生的事物,对这些事物的秩序来不及做满意的解释。古人看见比目鱼想起夫妇爱情,今人看见热带鱼能想起什么?古人看见团扇想起团圆别离,今人看见冷气机能想起什么?古人看见野草想起小人,今人看见高尔夫球场的草坪能想起什么?

 

古人夜半听见秋虫的鸣声想起纺织,今人夜半听见货柜大卡车的喇叭声又能想起什么?今人天天坐电梯,看见霓虹灯,看喷气机的白烟,看摩天大楼的顶尖,但是看不出这些对他的生命能产生什么比附的意义。

 

现代人感到寂寞孤单,这未尝不是一个原因。也许要等到他能够非常具象地感到电梯,霓虹灯,冷气机,都是他的同类,他才会舒适。可是现代社会的事物变化太快,也许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电梯,霓虹灯,冷气机先不见了!倘若不幸如此,环境将永远如此陌生。

 图片

心境

梁实秋

 

年事渐长,慢慢懂了一点道理,花中四君子并非浪博虚名,确是各自有它的特色。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

 

    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

 图片

登山的境界

殷民政

 

每次登山的感受都是那么的不一样。

 

望着天空朵朵云彩,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欣赏着漫山遍野盛开的各种花儿,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空气,穿行在跌宕起伏的山峦间,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一路蝴蝶伴我前行。困乏时,小憩在树阴下,静观着源远流长的溪水,使疲惫的身心接受一次洗礼,静听着瀑布落下的撞击声,使健康的心态更加神采飞扬。偶尔还能听到从远处传来喜鹊喳喳的叫声,不觉得又一次登上了约三千米的高度。登顶后的感觉使人欣喜若狂,尽管经历了惊险艰难,人人大汗淋漓,但大家围坐一起却谈笑风生。极目望去,困难已甩在了身后,惊险被踩在了脚下,都觉得有成就,都感到自己离太阳最近。身临其境,这又一次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处人为峰。每次大家都忘不了要照张相,合个影,将那美好的瞬间定格。

 

置身于这翠绿的群山中,仿佛到了仙境,一切烦恼荡然无存。难怪从古到今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原来大山是有灵气的,它磨炼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肢体,更是人的心志。

 

 图片

读书的境界

马万里

 

渐渐书读多了,我便也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高贵,便也能达到“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境界,能识天地之高大、四海之宽阔,能洞晓人生之理;也便有了自知之明,有了境界,有了通达,可以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

 

读书多了才能弃浮华,绝权欲,肝胆皆冰雪,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知谁说过: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生,读书的人能活三生,就是前生、今生、来生……我深有同感。

 

 图片

读书三境界

李好东

 

读书有三境界:“吞”、“嚼”、“品”。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机械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消化不及以至胃胀腹痛。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多年以后凭反刍囫囵吞枣式的泛读而写出感人的作品。“吞”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路,是读书的初级阶段。

 

“嚼”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读书人生必经的头疼脑胀、寝食难安的砥砺智慧的煎熬之路。嚼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汲取营养,这是吮吸精华、峥嵘读书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嚼”是在“吞”的基础之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琼浆——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枕惜的告别了索求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颐养灵性的乐事。“暮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嚼”的基础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至高、至纯、至净的读书人生的最高境界的门票。

 

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或浏览、或消遣、或功利、或应付。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或抒情,或寄思,或怀旧,或嫉俗。进入第三境界,非志疆智达者不能,或爱国,或空灵,或诡勇,或滔晦。“吞”至其博,“嚼”至其深,“品”至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分上,往往将“吞”、“嚼”、“品”相继并用,“吞”文字,“嚼”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嚼”之,细悟的“品” 之。如果将三境界 ----- “吞”、“嚼”、“品”泛延指导人生,那么,无用的书“吞”之,有用的书“嚼”之,启心益智的书“品”之,则人生受益无穷。

 图片

走进如诗如画的境界

江诗琴

 

清晨,失落的我走在高速延长线上。

 

薄雾笼罩,清风拂面,像走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轻快的脚步踏在草地上,调皮的雾珠打湿了我的鞋子,看着它们在叶子上欢乐地跳着,一股莫名的冲动,想和它们一起嬉耍。远方的树林是那样的幽静,青青的小草,红红的花儿,高高的树木,一切是那样的祥和。心中顿时觉得舒畅很多。一缕柔和的阳光洒进树林,它是那般神圣,用它无私的光辉照耀大地,万物沐浴其中。在它的抚摸下,我感到有一双温暖的手臂,给我慰藉,给我依靠。霎时间,心好像在飞,飞向那蔚蓝纯洁的天空,远离喧嚣,远离苦恼,远离失败,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蓝天。在一条潺潺的小河旁,我停下了脚步。蹲下身来,仔细聆听那丁冬的水声,让自己的思绪和着平日的苦闷随着那连绵的小河,流向蜿蜒的远古。突然,几声清脆的叫声打破了沉寂,仰头一看,哦,原来是几只可爱的小鸟呢!它们在枝头婉转的歌唱,将一片树叶打落,盘旋了两圈,随着流水一起去感受更广阔的生活。

 

此情此景,我完全陶醉其中,心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舞动起来。

 

图片 

古诗人的禅意境界

张天夫

 

对于禅,除了达摩、慧能少数几个和尚外,能跟在后面悟出道道的,要算中国诗人。

李太白这个老顽童,既好动又好静。动起来,五岳寻仙不辞远;静下来,往敬亭山上一坐,就只有敬亭山了。

 

没有禅,李唐一代就没有王维。王维喜欢独游,走到那儿都是深山不见人。深山有没有人不知道,反正他心中无人,是个大诗禅。

 

待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江山笼统成一片白,只余一只小舟,一支钓竿,柳宗元到哪儿去了?他自己不知道,只有禅知道。

 

苏东坡更是老天真。他与友人乘月光游赤壁,一只小船,满载酒香和涛声。杯盘狼藉后,枕在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老胡子彻底忘我了。

 

中国诗人贫困到极点的时候,心就入了禅境;当中国诗人把诗写到极致的时候,诗就成了禅诗。这样的诗说不出来,想翻译更是蠢事。道如禅,诗亦如禅。禅,除老、庄这些达人,其次,就被中国诗人们悟走了。宋人说,学诗浑似学参禅,也是这个意思。

 

 图片

简单即境界

王纯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

 

他所谓“六一”是:“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宦海沉浮,看透了人间冷暖之后,欧阳修深切体会到人需要返璞归真,回到最简单的状态。物质越是简单,精神世界越是丰盈辽阔。这样的状态,是人生的最佳状态,删繁就简,摒弃了所有负累,只剩下简单。

 

这样的人生就如同一幅写意山水画,寥寥几笔,境界全出,韵味无穷。

 图片

简单是一种境界

宋守文

 

世人都知道: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却寥寥无几;人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为啥?因为人心太复杂、欲望值太高、利益分配更复杂。

 

简单,是事物的本源,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具有永恒的魅力。简单,不是简陋,不是懒人的托词与固执,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任凭闹市熙熙攘攘,任凭诱惑纷纷扰扰,都会恬然淡定卓然独处。

 

简单,不是皮毛,不是现象,不是贫乏,而是一种人生态度。简明、简练、简要、简捷,是大千世界的规律,是红尘乱麻的头绪,是人生品位的精华,是繁华过后的觉醒,是删繁就简的境界。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不在于内容的丰富,而在于学过多少,解脱超越了多少,运用创造了多少,实现达到了多少。简单,不在特制,不在一事物,不在模仿,而在于深沉,在于精神境界。简单,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自然随意,从容不迫,洒脱自如。

 

简单出精英,简单生快乐,简单产实效。简单地活着,善良、率直、坦荡,把平凡的日子变得有情趣,把苦难的光阴变得甜美珍贵,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把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干练,去品味人生的韵味,享受人生的乐趣。

 

思想简单,儿童就欢乐多多;欲求简单,老人就快乐多多;处世简单,生活就幸福多多。铸就成功的本源是追求和找到事物的本真,深刻思想的本质是从复杂回归到简单。爱因斯坦研究了十年相对论,最终只是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了深奥的理论。

 

    生活简单,迷人;人生简单,幸福;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太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贡献;要活出简单真不容易,要活出复杂却很简单,要学会简单其实真不简单。

 图片

心旷境界

王辉

 

说到心旷神怡,自然会想到鸟语花香的世界,绿草如茵的草原,万紫千红的花园,小桥流水的人家,风景如画的山川……其实这都是外在的。

 

旷者,心境阔大也。心旷神怡关键是内在的心灵。你心地狭窄,多么好的良辰美景也难以领略;你心胸开阔,在斗室里读书品茶,也能进入心旷神怡的境界。心旷神怡只可以在内心中寻找。有的人周游世界,饱览各地风光,品尝特色佳品,找不到心旷神怡的感觉;有的人却可以整日在自我世界里遨游,心旷神怡,玩得不亦乐乎。

 

心旷神怡是良好的心态,是内心世界无与伦比的美。它如春日骄阳,夏日清风,秋日枫叶,冬日白雪,是一处流动的风景,是一抹淡淡的云彩,是一束幽幽的清香,时时展示着生命的活力,是美的极致。心旷神怡又是调节人精神的法宝,它让你忘却悲伤,抛弃名利,排解烦恼,扫除浮躁,内心进入心平气和的世界。

 图片

孤独是一种境界

邓仲祥

 

孤独,有时候更像一杯水,没有杂质、没有污染,是一种清静幽雅的美。当沉浸于孤独中的时候,没有了喧闹的杂乱,没有可以打扰到我的思绪,也不会因冲动而留下遗憾和后悔;沉浸在孤独中,能让自己平和、冷静、思考、稳重,让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让有一种聆听自己的心语,让有自己感受这不易察觉的美。

 

孤独的时间也是珍贵的,孤独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体会孤独也是因人而异的,体会快乐的孤独感觉是被动的,是需要你去争取去领悟。懂得领悟孤独的人,就会体味人生中孤独所拥有的独特景致。

 

让你的心灵小憩在孤独小丹之中,享受一回孤独,品味一次孤独。别害怕孤独会淹没了你,因为孤独不是海,它是你的空间,是属于你的另一个空间。你可以在那里找回很多久违了的感受,也可以在那里找到你心灵出发的起点,找回你生命中最想要的东西。

 

  于是,在人海沉浮之际,我们要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风清的孤独。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孤独是什么?我们会很认真,很用心地告诉你:其实孤独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绝美的心境!

 

图片 

淡泊是一种境界

刘克勤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其意是说要远离名利,恬淡寡欲,保持一种宁静自然的心态,不追求虚妄之事,修养品行。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现代人生活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年代,有着太多的压力,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也有太多的痛苦。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就不能缺少淡泊。

 

  淡泊明志,是古今许多人一生所求。不必为过去的得失而后悔,不必为现在的失意而烦恼,也不必为未来的渺茫而忧愁。

 

  淡泊是一份豁达的心态,是一份明悟的感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淡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是一份淡泊。

 

  淡泊人生,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看破红尘,甘于沉沦。淡泊是一种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没有极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是做不到的。齐白石晚年谋求画风变革,闭门十载,破壁腾飞,终成国画巨擘。钱钟书学富五车,闭门谢客,静心于书斋,潜心钻研,著书立说,留下旷世名篇。

 

  从这个意义上说,走进淡泊,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工作之余,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人生在世,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有进有退,有荣有辱,有升有降,有高潮,也有低潮。如果我们认识到平淡是真的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心理平衡,做出明智的选择。

 

  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大可不必太在意人生历程的潮涨潮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悟透了其中的禅机,便会豁然开朗。

 

  平淡的日子不会永远平淡,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欢乐,谱写生命最璀璨辉煌的乐章。

 图片

宁静就是一种境界

余世平

 

  宁静最自在,没有俗务和欲求,是风在动、云在动、人在喧嚣,而你却带着你的心偏立一隅,仿佛整个世界都停止了,唯独你在思维。那时,你尘封的心在激荡、在开合、在吞吐,如同飘入一条溪流的花瓣随波远去。在这种状态下,你与俗务争辩,与现实理论,与自己的情绪交流,仿佛瞬间被击中、被提升,变得高远而坚强、深邃而清新,就像溪水归入幽深无底的潭中,水面漂浮一朵鲜艳的花瓣,那就是你!你在潭上,潭在你下。宁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深邃的美丽的朴实。

 

  宁静把深刻读得浅白,她是通向灵境的钥匙,她不轻易向媚俗展现风姿,失去她你会重归蹙额颦眉。

 

  宁静把浅白变得深刻,她会为一句人言千遍的话语或一件寻常小事而涕泪涟涟,甚至灵魂悸动不安,失去她你会还原成浅俗。

 

  宁静离我们很远。因为我们走在浮躁的世界,匆匆忙忙要去赶潮。也许有人会说,等我老了自然就可以宁静。但那时的宁静又为何物?宁静就是为躁动而设计的。

 

  宁静离我们很近。在上班的途中,在聚会的宴席上,在每天的夜晚,在每个休息日,只需片刻,只需我们能倾听、能孤独、能慢慢品味、能让冲动的情绪安静。[中华励志网]宁静是为感悟而谋划的。

 

  宁静好难,因为世界的繁杂和物质的诱引。

 

  宁静不难,只需离开躁动离开媒体离开杯光斛影。

 

  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是一瞬、一时、永远的宁静。

 

  宁静在心,心性可迸发;心在宁静,宁静可致远。宁静之中孕育着大气、睿智与顽强,现实中无论多么遥远亦可一瞬超越。最高境界的宁静,是在人声的鼎沸间,在人群的鼓噪中,你依然恬淡地看着笑着思考着,仿佛你是一幅静谧的、活着的山水画。

 图片

剑之境界

山本常朝

 

 

有一位通晓剑术的达人,老了以后,有如下一段话:

 

人一生修行,有境界次第。

 

下之位,即使修行,也不成器,连自己都认为是“下手”,在他人眼里也是“下手”,因此,不中用;

 

中之位,虽然还没有什么用,但悬心于自己的不足,也明白他人的不完善;

 

上之位,心领神会,洋洋得意,易生自傲心,悦于他人褒奖,也为他人的不足而叹息,但可用也;

 

到了上上之位,便一脸无知相,但他人一看便知为“上手”;

 

超越“上手”境界的更高之位,便是得道。

 

    行于道中,深知道无边际,乃无止之境,不能终了。不生完美之念,不起自大之心,更无卑下之想,只是行进在道上,以终其一生。

 图片

恬淡境界

陈玉荣

 

     人生难免伴随寂寞,有人遇到寂寞时大动干戈以求摆脱,摆脱不了,便是痛苦,以至于因为痛苦而自戕。而有的人却能视寂寞为宁静,守得住本心。这种人的心绪总像秋水一样澄明,胸怀总像苍穹一般广阔,纵然乌云密布、阴霾满天,也会想到彩虹总在风雨后。其实,那彩虹就在心中,它出不出来,实在无所谓。有这样境界的人。当然就不会烦扰于市井的喧嚣,不会困顿于名利的诱惑,不会被流言飞语扰乱心智,不会放弃追求灵魂的自由与高尚。

 

    可见,恬淡是蕴涵着心境的平和,是蕴涵着心灵的高贵。是啊,守得住恬淡,才能看淡名利、看淡荣辱;守住恬淡,才能坚定志向、明确方向;守得住恬淡,才能不被贪念侵蚀、不被虚荣蒙蔽。

 

    “人生悠闲处,才见本真人。”悠闲即是恬淡。滚滚红尘,唯有能守得住恬淡者,才见人品。心灵恬淡的人,即便是面对一条小溪、几块普通的石头,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即便是面对着一扇木窗、一丛绿竹,也能欣赏到无尽的清风明月。只有心灵恬淡者,才能体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深意,笑看人生境遇的逼仄和失意;只有心灵恬淡者,才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收获人生的和谐与美丽。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唯淡泊者能看得透。”是啊,以一颗恬淡从容之心,看生命之短长,看眼前能看到的诸多和以后无法看到的诸多,心才会恍然洞彻人生的真味。

 图片

人生的四种境界

罗忠贤

 

    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曾提出“人生四境界说”。他按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程度,把人生境界分成“欲求的境界”“求知的境界”“道德的境界”和“审美的境界”四个层次。四种境界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彼此交错。一般而言,人往往是四种境界兼而有之,而人品之高下只是以各种境界所占比例多少不同而决定。

 

    欲求的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一个“欲求的境界”占主导地住的人,只知道满足个人生活所必需的最低欲望。孔子的弟子告子所谓“食色、性也”,大概就是指的这种境界。这种人往往未脱离动物状态。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其“异于禽兽者几希”。因为这种人沉醉于低级趣味,自然无自由可言,更谈不上什么人生价值和意义。

 

   求知的境界。也称作“求实的境界”。处于求知境界的人,不再单纯满足于生存的欲望,而是有求知欲。要求理解外在客观事物的秩序和规律,由此催生出科学求实精神。一个人有了知识,把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将得到大大的提升。那些科学家都居于这种境界。那些酷爱发明创新的天才們,也有这样的境界。

 

    人生的道德境界与求知境界几乎同时发生,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价值角度和精神自由程度而言,道德境界高于求知境界。因为人在道德境界中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主客观的外在性,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道德总是以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为前提,道德上的“应该”就是这种差距的表现。在哲学家看来,我們日常对“他人”所持的“推己及人”“同情”“怜悯”等人生态度,只是一种“俯视他人”的低层次的道德境界。一个人只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他人负责。才能上升到高层次的道德境界。

 

    道德的实现与完成,既是道德境界的极致,也是它的结束,这时开始进入人生的“审美境界”。这一境界包含道德而超越道德,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审美境界中,人不再是同于道德义务强制行事。不再只是为了“应该”行事。人完全处于一种与世界万物融为一体自然而然的境界之中。审美境界中的人,其行为必然合乎道德,但他是自然而然、自由自在地做应该之事,无任何强制之意。

 

   以中国传统儒道两寒而论。儒家以“道德的境界”为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其“天人合一”之“天”主要具有道德含义。而道家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则明显以“审美的境界”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诚然,人生的四种境界总是错综复杂地彼此交织。人人皆有“欲求的境界”。只不过高层次的境界往往体现、渗透在低层次的境界中。比如喝茶,一个“欲求境界”占主导地位的人仅仅是解渴,而一个富于“审美的境界”的人,更多地在茶中品出诗意,达到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做到这种境界的人,就是我們所说的大师、大家吧。

图片 

人生三境界

池莉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事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反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有限的,哪里能够去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道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身。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一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图片

心静是一种境界

周国平

 

1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2

  老子主张“守静笃”,任世间万物在那里一齐运动,我只是静观其往复,如此便能成为万物运动的主人。这叫“静为躁君”。

  当然,人是不能只静不动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你的身体尽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你就能够成为你的奔波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3

   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是的,一个角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海,也许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4

  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5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6

  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妙处了。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其实,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与对象处在一种最佳关系之中。但是,心静又是强求不来的,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

 

7

  生命有限,我害怕把精力投错了地方,致使不再来得及做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本来就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今后会更加远离一切热闹,包括媒体的热闹和学界的热闹(我把后者看作前者的一个类别),在安静中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至少把自己真正想做什么的问题想明白。其实,真想明白了,哪有做不成之理呢?

    好了,祝世界继续热闹。

 

8

   “定力”不是修炼出来的,它直接来自所做的事情对你的吸引力。我的确感到,读书、写作以及享受爱情、亲情和友情是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人生有两大幸运,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所以,也可以说,我的“定力”来自我的幸运。

 

9

  这么好的夜晚,宁静,孤独,精力充沛,无论做什么,都觉得可惜了,糟蹋了。我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灯前,吸着烟……

我从我的真朋友和假朋友那里抽身出来,回到了我自己。只有我自己。

  这样的时候是非常好的。没有爱,没有怨,没有激动,没有烦恼,可是依然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生存,感到充实。这样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一个夜晚就这么过去了。可是我仍然不想睡觉。这是这样的一种时候,什么也不想做,包括睡觉。

 

 图片

人生的十种极致境界

 

   人生漫长路,事事难预料,为何有些人走得坦荡荡,为何有些人走得惨兮兮?成功地十种极致境界,对与错,是与非,要用心体味并平静地实行,努力了,不见得成功,但,不努力,永远不会成功。

 

  :忍字心头一把刀。人间炼狱,若能忍一时之苦,忍一时之快,忍一时之气,忍一时之痛,忍之余平心静气,仔细分析,乱中取理,闹中成事,方能做到不乱马脚,明眼处事,施施然而马到功成。

 

  :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论书本知识还是社会博学,都应时时向学,刻刻好学,要知道,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学并不是抱着书本看,而是眼到之处,耳听之时,脑袋就要自动自主的接受新知,并消化吸收,知识的保有量可是与成功成正比的。

 

  :看似浮华却为空。意即看到的不一定就是本质,要观察,时刻都在观察,表象的东西往往都是能反映到本质的,若观察力为零,则不能正确掌握事物本质,不能正确掌握事情发展方向,对于成功,那就是夸夸其谈。

 

  :想尽人间天下事。思考,面对发生与未发生的事情,要深刻思考,阐述根本,究出主因,挖出缘由,吸取教训,取精华弃糟粕,取长补短,方能蒸蒸日上。

 

  :思己之过方成才。反思,不可不做的一件事。反思的过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弱点,要害,不足之处在那里,加以改正,加以完善,不断地进步,进取,成功就会指日可待。

 

  :悔意终将毁自己,凡事三思而后行,但若做了,就不要后悔,路是自己选的,事是自己做的,一旦后悔,必将击败自信,然而,后悔不同于反思,前者是一味的自责自疚自愧,后者却是在自我批斗中进取,请分清两者,后悔必自毁!

 

  :悟中方能得正道,提高领悟力,凡事揭开表象看真谛,领悟各种真理,不受外界干扰,影响,悟出个中真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