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级两学培训试卷答案(心理学)

个人日记

心理学

一、填空1、心理现象2、评价反思过程3、桑代克4、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5、独创性变通性6、操作技能心智技能7复杂方案

二、错错错错错  错对对错错  对对错错错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质就是质量。主要是指已有知识经验在组织上的特征,表现为已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以及清晰稳定性。量就是数量。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定势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定势的作用还极明显的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功能固着指人们总是倾向将某一物体的常见功能看成是该物体的特定的功能,从而妨碍了发现物体的其他功能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3简述青少年学生认识能力的特点。

①感知觉的能力增强了,特别是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了

②注意力比较稳定和集中

课堂注意力能保持的最佳时间:

             小学生:10-15分钟

             中学生:15-20分钟

             大学生:30-60分钟

③记忆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依靠意义记忆

④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

4简述复述策略的具体技术。

  1)及时复习

   依据是遗忘的先快后慢规律,如不及时复习,将耗费比及时复习成倍的时间

2)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与内容,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集中复习还是分散复习,要视学习材料的性质、数量、难易

程度以及记忆已达到的水平而定。

   3)复习方式多样化。

    可避免由于单调重复而引起的厌烦情绪或疲劳现象,据记忆材料的性质与数量灵活掌握。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两组儿童识记同一课文,第一组连续读四次,第二组读两次,试图回忆两次交替进行。结果第二组的效果比第一组好一倍。

5)利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如儿童学习字词,要仔细看字形,留心听发音,认真读字音,反复书写练习,专心地想字义等,通过多种感官的活动,能大大地改善学习效果。

6)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防止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连续复习几种学习材料时,往往前面的材料干扰了后学的材料(前摄抑制),或者相反,后学的材料干扰了对前面材料的回忆(倒摄抑制)。

 四分析

一、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l)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

心。方式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等。

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或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

2)推测与假设训练

    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3)自我设计训练

教师考虑学生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如贺卡、小模型等。

4)头脑风暴训练(脑力激荡法) 

二、论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措施!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该遵循由内到外的原则,即把教师头脑中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用外显的方式给学生示范,让学生模仿练习、归纳和总结,避免学生盲目的、不必要的搜索,帮助学生逐步的把老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完成对思维策略的内化。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与学生多种练习机会,对练习进行设计,增加练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注意练习后的总结和归纳,检查学生练习的结果,为学生及时的提供反馈;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应布置一些观察性的作业鼓励学生主动的观察周围的食物,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多角度的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案;(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

 

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地优越性。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