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红楼梦》

个人日记

    记得初看《红楼梦》的时候,是在中学的图书室里。那时候我们农村小学是十分简陋的,跟本就没有图书,许多的文学知识都是在老师的嘴里。我们县级中学还是比较有名气的,我在那里看到了许多的书。学校的图书室也不是经常开的,我们班里有两个教师子女,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多看一些。图书室里有两套《红楼梦》,一套是精装现代版的,还有一套是线装的较早的版本。那时候是不晓得老版本是比较详细的,所以精装本很难抢到手的,线装本倒是闲置在那里,基本上我可以专属了。
    初读《红楼梦》的时候,喜欢的是里面富贵闲逸的生活,喜欢贾宝玉林黛玉和金陵十二钗。当然和千万人一样最喜欢林黛玉,然后多愁善感的做起了诗辞来,现在想想都好笑。那时候做的所谓的诗辞早已无影无踪了,若是保留到现在,也可以当做炫耀。不过那时倒是背下了几首林黛玉的诗辞,比如最受崇的《葬花吟》,那么长的诗词居然也背的那么流利,而许多课文段子却老是背不过,看来兴趣就是记忆力的最好催化剂。
    八七版的红楼梦的演出,着实让人痴迷了好久。那里面的人物,简直就是书里的样子,尤其是林黛玉。于是男生就在班里观察哪个女生似林黛玉,可是感觉都无方向,倒是选出几个钗子来。记得那时刚上初三,班里转来一位女生,高矮始终,身材苗条,长圆脸柳细腰,半长发扎出两个散辫来,脸面柔净白皙,眉细长稍立,只是眼睛略微小一点点,若联想还真像林黛玉,就是走路时带点劲道。她是转来的,刚入班,人生地不熟的,所以不怎么说话,也常常独自坐着不出去玩。男生们就更没有事由去接近去搭话了,于是背地里都在猜测着谈论着她。慢慢的随着日子的增多,她也不再那么矜持了,终于在一次小小的联欢班会里,她大声欢笑,说话粗声腻气而且搞笑,突然感觉她就是现实版的刘姥姥,自此不再相思林黛玉了。




文章评论

风过无痕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还记得这首吗?呵呵,正如你所言,喜欢的东西不用刻意去背,便深深印在脑海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