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王烧鸡想到的
个人日记
去往张家口方向,张北到张家口半坝路边的老王饭店在锡盟、乌盟地区经常跑张家口、北京线的人们口中很有些名气,大家口口相传,以至于不管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非得赶到他的小店打尖歇息。和他唠唠家常,吃吃饭,歇歇脚已是常态。
貌似平常的老王饭店,名气得来不仅在于他家路旁小店紧傍S245线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在于他搓的莜面、做的烧鸡熏兔别有一番滋味。
老王家路边店店面不大,面南坐北三、四间平房,里边摆放着五六张桌子。门边冬夏无常立着一个烧水的小锅炉,可为过往的客人随时供应开水,旁边是一个简易的脸盆架子,架子上搭着几块毛巾、摆放着香皂。
最东边里间是卧室,进门北墙有一盘小炕,炕边紧邻两个筘柜。炕下支着一张不大的圆桌,备客人多的时候用。
老王是小店大厨,服务员是其老伴。提供日常小炒诸如炒笨鸡蛋、酸菜炒粉、土豆丝及特色莜面。
老王蒸莜面用的是以前大家庭用的大锅大灶,不管几个人吃,端上来的必是比饭桌小不了多少的一个大大的铝制笼屉,里边或躺着莜面鱼鱼、或立着莜面窝窝,定还有几片金灿灿、热腾腾的山药片片。
若是点的肉汤,说一声大大的敞口碗里还会有鸡蛋同蒸。那个滋味、那个感觉就像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妈妈揭锅端饭的感觉。
蘸着热汤吃着莜面,那筋道细腻的感觉很爽。拌在汤里的山药片片,绵绵软软的,自身的甜中浸着汤的咸。难怪南来的北往的,不管是生客还是熟客,来了一次便念念不忘,始终还惦记着。下次人未到,途中已经电话预约。进门几乎不用等,大大的笼屉上桌,热乎乎的汤递过来。洗洗手,开吃!
来来回回多年了,老王饭店成了此路途中必进的点。即便时间紧张无暇吃饭,他家的熏鸡熏兔总是要带上几只的,回来或送亲朋、或自己吃,味道总是让人称赞。
昨日从北京返回,快到半坝时朋友念叨,一会儿路过老王家怎么也得整几只熏鸡熏兔回去送哥哥们,哥几个都好这一口。
同车搭载四川的一位朋友立即附和:老王啊,不就是前边那一家店吗,再过去一点点转个弯就是了……
心中暗笑,又一个老王的粉丝!
到了家,晚饭时餐桌上摆着老王店里的熏鸡。儿子看着说,妈妈这是贴牌老王烧鸡吗?嚼一口拧着眉,妈妈你确定是他家的吗?
是啊,如假包换!
那怎么这么个样子,不仅卖相差,还嚼不动!
他说:估计看到不是熟客给你们拿的是陈货,不像是新鲜的。
看着烧鸡没有吭气。想到此次进京求医的遭遇。难怪人常说,现在是熟人社会,没有熟人到哪里也吃不开,不是被甩冷脸,就是给个冷屁股。这几天在医院的亲历不也是如此。
19日到京,20日一早被长者带着办理相关手续,还看到一丝熟人之间打招呼、相互客套的寒暄、热情的笑脸。下午独自办事起,连着两日来遇到的无一不是哭丧脸,斜视眼,拿鼻腔哼哼,有倒气无进气的主。包括上午遇到的那些个人,都是同一个德行,如同换了一个人。答复问话,都是降调。等-着,用的一律是带着京腔短平快式的顿音。
左等无音右等无讯。问,收获一个白眼,再问又累加一个白眼。白衣+白眼=医护的标配?怎么以前不知道,真乃孤陋寡闻,看他们一个个驾驭娴熟之程度,实非一日之功。
被迫收集着护士站、分诊台护士小妞、大姐、大妈们无数白眼和丧尸脸,面部肌肉不由自主收缩着、感觉心脏渐渐回血不足,体表温度直降。看着待诊处LED电子号牌上一个流动着的号码,终于出现那熟悉的名字,便像待宰的羔羊急不可耐地冲向分诊处提示的N诊室。
敲门而入,对着办公桌前大褂上一张面无表情的脸,揣着小心、带着笑脸,惴惴不安地自述着病情。
主任,您看,我这个部位疼痛一年多了,摸着感觉长了什么东西,您帮着看看?
主任头也不抬,看都不看,唰唰唰急速在就诊手册上写着患者自诉,手都不搭。
去,先拍个片子、做个B超、做个核磁,拿过来再说……
主任,我这里疼的厉害,总感觉有东西,不要您还是先帮着摸摸,好解我心结。
摸什么,先拍片!!
……
出门划价、缴费、排队拍片,一番折腾后折返。
主任报告单、片子都出来了,您再给看看!
没事!
没事?那您说这里为什么总疼?还是持续的疼?自己摸着总感觉长了什么东西。
摸什么摸,片子上、报告单上明明白白写着未见异常,未见异常不就是没事吗?
那您看用不用吃点药或是采取什么措施可以缓解疼痛?
吃药?想吃就吃点,刷刷大笔一挥,医生那特有的龙飞凤舞的、即便一点点解剖、放显微镜下细查,他人也不识体书就。
叮咚,白欢喜请到第五诊室就诊……
他娘的,合着咱从内蒙古鞍马劳顿跑到北京,难道就是为了求这几个擦屁股都闲埋汰的破字来了。
你可是坐诊的专家哎,我是掏钱买的是专家号。在外边挤了半天、排了半天,等了半天,好不容易进来的。你一不闻、二不问、三不看,就打发到一边去了。要是都凭借那些个冰冷的机器说话,还要你们这些东西干什么,摆样子吗?那还不如挖坟掘墓扒拉几个老物件摆在那里有升值空间呢。
如果真的不需要望闻问切,干脆如银联部门摆几台机器、设置几套程序,凭借患者自诉,分门别类直接进到对应的机器里,按钮一按,扫描之后打一个凭条出来就得了。还需这些诊室1、诊室2,诊室N,还要这些专家七、专家八做什么?吃着专家的饭、揣着患者的信任、不办人事,何故平白占用国家资源,多消耗一份劳保?!
难怪现在医生口碑如此之差,难怪屡见患者拔刀相见。真是谁没有经历过谁不知道、谁没有被逼急了谁都不会走极端。两天来收获的白眼将怀着美好进京的心情,破坏殆尽。都说因一个人恋着一座城,而今是因一个群体,厌恶一座城市。都说天子脚下,帝王之都尽显大气端庄,而今一个小小的侧面却显示出无尽的人情冷漠。人脱离了熟悉的环境你什么都不是,感受的唯有孤寂和冷漠;人没有了熟悉做媒介可尽显恶的一面,如此氛围不狰狞都难。
笑容是给熟人的、温暖是给熟人的、耐心是给熟人的、和蔼是给熟人的、贴心是给熟人的、解释是给熟人的……
如此一切之一切都是凌驾于熟悉的基础上,否则你感受的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温度。
怎么会这样?是孤陋寡闻、是接触社会太少、是面对这冰冷的世界内心承受度不足?辗转反侧想了很久还是没有明白,这才几年的功夫由人与人之间毫无间隙演化为由关系的亲密度而设置办事的阶梯。从双方之间的亲密度可以演化出办事的效率及成功率。
现在的社会难道真如人们所说,一个是钱开路、一个是情开路,非此莫属?
短短两日心寒至冰,火速逃离。就如急着逃离4月北京街头那漫天飞舞直扑口鼻的杨絮、柳絮,就如急着逃离宾馆嗡嗡嘤嘤伺机嗜血的蚊子。
北京在我眼里一直是燕园的优雅、北大的精深;颐和园的风情、故宫的雍容;还有西单的喧闹、王府井的幻丽;而今求医2日游的愤懑,让我忘记了老北京的胡同深、老北京的烤鸭香、老北京的炸酱面纯。却清晰无比记住了由他们而代言北京医护丑恶的脸,以后做梦怕都会惊到……
别了北京,全国亿万人民向往的圣地;别了北京,享受的无数省份无数民众无援支持的重地;别了我所拜访的医院,别了那些今世一面之缘擦身而过的医护人员,希望今生与你们永无交集!
结束希望满满、失望多多之旅。回到家乡,回到熟悉的环境,感觉家乡的沙尘也远比京城乱舞的柳絮来的亲切。要不怎么说,人越老越舍不得挪窝,人头熟、环境熟、瞅着亲切,办事方便、觉着舒心无他,仅此而已!
文章评论
素效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受了委屈,放下疑心!
想象的天空
写得真实,确实如此,可又能如何,哎…[em]e160[/em]
木匠
冷漠的北京没啥,只要没查到什么病,就是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