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古代帝王的庙号或谥号各自代表了什么意思?
个人日记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汉冲帝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如下面这些:文、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历、宣、幽、平、桓、庄、釐、襄、顷、匡、定、简、灵、景、悼、敬、元、哀、思、考、安、赧、高、惠、光武、明、章、和、殇、顺、冲、质、献、昭烈、怀、孝武、愍、恭、少、废、简文、道武、明元、太武、文成、献文、孝文、宣武、孝明、孝庄、孝静、孝昭、武成、孝闵、静、炀、太、中、睿、玄、肃、代、德、宪、闵、末、隐、世、真、仁、英、神、徽、钦、光、宁、理、度、端、圣、兴、熙、泰定、熹。谥号和庙号,具体都是什么意思呢?
文:有文化。比方说范文正公范仲淹,欧阳文忠公。
武:猛。比方说岳武穆。
康:博大精深。比方说邵康节,是哲学家。
昭:长得帅,名声好。比方说鲁昭公,长得就很帅。
穆:庄严肃穆。秦穆公、岳武穆。
孝:孝顺。
幽:死得很幽默(别多想,只是为了让你好记)。比方说晋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被盗所杀。还比方说周幽王和他的女朋友的感人故事。
桓:开疆拓土,蚕食他国为我国领土的叫桓。比方说齐桓公。
襄:有功。比方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多谥襄,清代“文襄”则多授予学士背景的同时又有军功大臣,其实就是有文化又对清国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家伙,比方说左宗棠。
灵:荒唐。比方说晋灵公训狗咬大臣然后被大臣搞死,郑灵公不给大臣喝汤然后被大臣搞死,陈灵公和大臣公然在朝堂玩弄女性内衣,说白了,谥号灵其实就是“二逼到令人发指”的意思。
景:雷厉风行地贯彻道义。比如汉景帝。
哀:可怜。一般早死的,人生就是一悲剧的就叫哀。比如汉哀帝和唐哀帝。
惠:有恩惠。比如晋惠帝,但由于他的属性,从那以后大家都不敢用这个谥了。
献: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比如汉献帝,就属于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典型。还比如许许多多的皇后,谥号都有献。
愍:可悯。
恭:跪舔。比方说隋恭帝杨侑,受制于人,只能恭恭敬敬地听真实掌权者李渊的话,的确是太听话了。
废:被别人废了的,别人还想恶心他,就叫废帝。比方说西汉废帝刘贺,因为荒淫无度被废。以及荒淫小王子南朝宋废帝刘子业。
炀:这个看字形就好了,性格急如烈火,试图把一百年才能干完的事、收的税一年就弄完。比方说隋炀帝。
熹:其实是“嬉”,光玩不学习。比方说明天启帝朱由校,庙号明熹宗,天天玩,干木匠,玩水,被视为玩物丧志。
相信很多人对儒文化圈中(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都理不清,今天咱就来说一下这些东西都是个啥。
爹:父
爷爷:祖父
爷爷的爹:曾祖
爷爷的爷爷:高祖
爷爷的爷爷的爹:太高祖
高祖
太宗
高宗
中宗
睿宗
玄宗
……
……
简而言之,要么是祖,要么是宗,合起来就是祖宗。如果你是平头百姓,你们村儿的家庙就是奉祀这些祖先用的。
但如果你是皇上,那么你的家庙也就不叫家庙了。
另有雅称——唤作太庙。
帝王的庙号是用来方便把自己放进太庙供后代奉祀的,死了才有。
活着的人是没有庙号的,比方说一个人绝不可能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太宗皇帝别生气,臣也认为魏征是个傻逼!”
这跟“同志们,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是一个道理。
死了才有,用于评价。
不光皇帝有,大臣也有。
盖棺定论,总得有个评价。
后人(一般是公允的集体讨论而来)给你的评价就是你的谥号。
慈惠爱民曰文,比方说大唐太宗文皇帝,就是个慈爱百姓的人。
克定祸乱曰武,比方说南宋岳飞谥号武穆,后人称之为岳武穆,说明此人克定祸乱(足以平定乱世),而且是个很严肃的让人崇拜的人(穆)。
自用去谏曰愎,比方说豆愎帝,很自恋,老觉得自己对,不喜欢听谏言,豆愎帝就是用来形容这位皇帝刚愎自用的。
尊号实际上以前很少有,唐朝才开始有,谁干的?
武则天。
严谨来说,是则天时期给发扬光大了。
你想,谥号和庙号都死了才有,那么光鲜亮丽的称呼,活着的眼馋不?
怎么享受这么爽的感觉呢?
于是老武她想通了——给自己上尊号。
身边儿又有一帮小白脸,争宠什么的,投其所好,动不动就给她上个尊号啥的。当然,一开始当着唐高宗的皇后的时候,武则天就天天劝李治给自己加尊号,第一次加的是“天皇大帝”。
很恩爱不是么?
中土的哪个国家我没去过?
图样图森破。
其实是想给自己添。
你看,丈夫都是天皇大帝了,自己还能是皇后?
不能了!
叫皇后太寒碜,不是么?
就叫“圣母神皇”。
等武则天自己当了皇帝,给自己的尊号是“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意思就是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圣神仙。
这淡扯的。
于是在后代,大家都开始尽情给自己上尊号。
有云:
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元都宝境万寿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
尼玛。
其实就是夸自己,另外顺便让史家记下来,看看那些年有那么一位皇帝,是有多牛逼。可史学家不傻逼,你给自己起这么长的尊号给谁看啊?我给你写段子,你一个名号就占我一页纸,你是不是傻逼?
然后在史书纪年里,史家就把尊号和谥号全给删了,因为如果不删,加起来会有几十字。这就是装逼不成蚀把米的奥义。
打那以后,叙事改用年号,因为年号是用来方便纪年的,一般两字儿,不能很长。
后来的谥号是死后别人给起的,那为什么也很长呢?
答案是:彰显孝顺。
明清两朝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孝顺和对先帝的怀念,所以给他爹(死了的皇帝)起庙号、谥号的时候,一起一大串。
比方说努尔哈赤的谥号: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翻译成简单粗暴,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是:
真的很帅而且很厉害很能打很孝顺也很善良魁梧高大表情刚毅文笔非常好开天辟地创立基业的初代高皇帝
老百姓谁记得清你那些破烂玩意儿?
可以简称高皇帝。
可,简称高皇帝,又容易跟前朝那些个朝代混,你是哪家的高皇帝?
相反,历朝历代,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年号倒是只有一个,百姓也有很熟悉的认知,因此流行起来。
也不叫圣神元德承天景云高祖内圣外王大皇帝什么的了,年号是万历,就只管当时的皇帝叫万历皇帝,还有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光绪皇帝,都是这样。
史书纪年都是用年号加数字,比方说贞观六年,那是李世民当皇帝的第六年,即633年。
也有的皇帝老喜欢换年号,比方说武则天和她老公李治,他俩……讲真,实乃尊号年号界的两朵奇葩。
俗称换昵大王。
有人说他们不自信、不自安,所以年号基本一年一换:
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那年头,没设备,也没设置备注的功能,你让大家怎么称呼?但也无奈,只能老老实实跟着换年号,今年是天册万岁元年,明年冬天就成万岁登封元年了,毫无人性化可言。不过话说回来了,武则天的确是改昵界的始祖大亨。
不光给自己改,还给别人改。
那年,她用荆条抽王皇后和萧淑妃抽得露骨,把人活活抽死以后,就给她俩改了姓,一个姓“蟒”,一个姓“枭”。
那年,要北伐契丹,临行前就把契丹首领的名字给改了,管李尽忠叫李尽灭,管孙万荣叫孙万斩,还下了文件。
所以,同意前面几位的说法:
秦朝:秦N世
汉朝——隋朝:朝代名+谥号+帝
唐朝——元朝:朝代名+庙号
明清:年号+帝
好了,最后来做一道题:
2014年8月6日,爱新觉罗·啊哈哈哈为亲爹爱新觉罗·哼哼哈嘿上全称为“太祖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逗逼兽皇帝”,用以纪念元亨时期,爱新觉罗·哼哼哈嘿对国家的卓越贡献。
据悉,元亨皇帝曾热爱玄学,给自己取名“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对于先皇的驾崩,新皇帝爱新觉罗·啊哈哈哈非常悲伤,已经决定三天不吃东西。
本文来自QQ邮件订阅栏目――玉满斋-玉的世界。了解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