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殇

个人日记

 


    图片

    商鞅是战国秦时名相,卫国人,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后因战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他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诬陷谋反,处以车裂后示众,结束了其极品炮灰悲壮的一生。
商鞅年轻时,喜欢法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公叔座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皆不采纳。公叔座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座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直到后来秦孝公继位后,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他不慌不忙才来到秦国,不料在此大受重用,开始他一生的腾达与改革。他舌战群儒,竖杆奖金,不断树立威信和权威,在政治上、军事上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终于使秦国变得国富民强,日益强大。

如此功臣,为什么被车裂?资治通鉴多有记载,商鞅为人刻薄,没有人情味,一切向法看齐,史书记载,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制厉法,秦国贵族多怨。“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崇尚暴力而轻视教化。用简单粗暴的政治手段来处理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焚烧诗书,实行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甚至推行连坐法而刑及无辜等等,秦国虽然变得富强,秦人却实际上人人自危,所以商鞅的下场,自然可以想象。一人犯罪,当坐伍人。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人人自危,夫妻也要相互告发,这与某个时代多么相像。太子犯法不能处罚,他便降罪于太子的老师头上,一通重罚不算,还黥面示众,从此埋下祸根。他亲自于渭水边审狱,被杀的人染红了河水,“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秦人过半,皆受刑也,就说身体完整,全毛全翅不多了。秦人起初不少人反对变法,后来又有不少人,逐渐向商鞅围过来,改变风向,一起说变法的好处,什么时候也少不了这种人,可视为小人,但商鞅皆视为“乱法之民”,予以流放边境,从此,秦国一片哑然,好与不好,一律不敢再议,只剩下一人的声音,那就是商鞅。


    
“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还不自觉,洋洋得意,自负的问赵良:“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曰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五羖大夫是秦历史上前名相百里奚,流亡楚国,被秦王用五张黑山羊皮设计换回秦国(故世人称五羖大夫),得以重用,为秦立下汗马功劳。商鞅想与之比,无非想听两句好话,但赵良在淫威之下,并未满足他,道:千人唯唯诺诺不敢出声,不如一名铮臣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你想听真话,但是不能以此为理由杀我。商鞅很意外,说那行,你说。赵良便豁出去了:“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人家不过是一乡野村夫,宰相做了六七年了,东征西讨的功劳不少。“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他在位之时出入不张扬,不讲究排场,行事低调。“五羖大夫死后,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而你恰恰相反,出行派头十足,缺个执戈护卫你都不去,做事张扬跋扈不说,为人刻薄,欺凌公侯,残殇百姓,太子的两位老师好多年都不出门了,被你搞成黥面囚犯。送你四句话吧:“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多收买一下人心吧,以德服人,不然离灭亡不远矣。多么忠诚一番话,商鞅“弗从”,就是不听不理。他的结局还用说吗?

 

上述一番话说完不到半年,秦孝公卒,太子立,当年被处理羞辱的帝师发难,以谋反罪告之,商鞅狼狈逃窜边境客栈,因没有证件,店家不认识,怕承当连坐之罪拒绝其入店,商鞅仰天长叹。他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最后,“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殉,尽灭其家。”商鞅至死不明白,依法治国,以德服人的道理。

 

文章评论

春天的脚步

近期重点研究历史了?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现实论,不如不知,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