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之遥
个人日记
每每捧起《平凡的世界》一书,一种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那感觉似曾相识,那就是饥饿。这本书曾唤起我对饥饿的回忆,路遥描写的关于饥饿片段,太过深刻,同样的场景,曾像毒蛇一样吞噬着我的灵魂和肉体,那种感觉刻骨铭心,无法躲避。过去的艰辛不想再说,只记得在食品公司做学徒的时候,正如路遥所述,菜色的脸庞,佝偻瘦弱的身材,那时每月工资约25元,刚刚温饱,对我来讲已经天堂,有时门市部的老魏农忙时节无暇开张,我便提了半片猪身,悠哉的卖着,这样下来,收入也不少。一个阴沉的雨天,我谁也没叫,去了镇上一家著名的餐馆,找了包间,所谓的包间,不过是一间临河的小房间,内设简陋,只是环境安静而已,我点了四个最奢侈的菜,其中红烧排骨一定要点的,因为在此之前从未吃过,要了一瓶白酒,慢慢饮酌,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次体面的豪华午餐。这顿是我请自己的,向过去日子告别,代表着我已经有能力养活自己,并能偶尔吃点好的,来犒劳自己二十多年那饥肠辘辘的肠胃,我一句话也没说,因为没人,也不必说,看着窗外的细雨,慢慢品着美味划过喉咙的快感,一斤酒下肚,没觉得醉,这顿饭只吃得我泪流满面。之后的日子里,天都是蓝的,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连往日丑陋之极的肥猪,都显得那么憨态可掬。
路遥以中篇小说《人生》成名,引起很大反响,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但他并未满足,他历经六年,亲临徐州矿井体验生活,夜以继日,继而推出长篇巨作:《平凡的世界》,大获成功,作品尚未完成,即在中央广播联播。人生的故事情节大家应该熟知,不再累述。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上个世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刻画了当时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社会各阶层众生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描述了少安和少平两兄弟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挣扎,历经一番磨难,最终在新时代新社会的经纬坐标中,各自找到了位置。
《人生》的故事,很好的诠释了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懵懂和蠢蠢欲动,大时代已经开放,但十几年的束缚,自有它的惯性,一下放开又不习惯,整个社会都在惴惴不安中,人们没有预见,没有前瞻性,走一步算一步。路遥借高加林与巧珍的故事,来掀开整个社会的冰山一角。高加林错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应以伤害别人为代价,既然承诺巧珍,即便日后环境变了,你可以引导她跟上时代步伐,或者放低身价迁就她,二者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诺。不是所有的人你都可以伤害,爱自己的人,无论如何伤害,都无怨言,反之,人家会加倍返还给你,譬如张克南的母亲,一封信就可把你打回原形。他与黄亚萍的爱情如同白日焰火,来得热烈消的也快,得知他要返乡后,黄亚萍的表现虽痛哭流涕,但不失冷静,人家并没有跟随你,或者为你再做点别的。相反刘巧珍,却哭着哀求他爹再让高加林做教师,正如德顺老汉所讲:金子般的人哪。从这一切看出,高加林是一个多情而自负的人,并不厚重,刚进城于工作上不思进取,生活中不甘寂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刘巧珍追美好爱情本无过错,但她一味忍让奉献,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跟上高加林的步伐,这是她失败的原因,正如她的热烈表白中所说,她知道高加林是一个有思想,闲不住的人,她更应该预见,总有一天他会不属于这片土地,就算被人揭发回原籍之后,他也一样,是知识思想赋予高加林翅膀,有翅膀的,终究会飞的。有的东西本不属于你的,或者原本属于你的,你又没有能力掌控,早晚是他人的,不如起初就别动念想。此所谓:不如不来也不去,亦无欢喜也无悲。这一切你若看不透,或你若看透了,装作看不透,受伤害的只能是自己,也许她的结局早已注定,平凡一些未尝不幸福。他们俩之间缺一个点拨的智者,一个类似田福军的人。与刘巧珍不同,田晓霞是聪明的,她不论世俗,勇敢自由,不但知道孙少平的软肋,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也懂他的追求。孙少平也不傻,一开始也是犹豫的,但很快从哥哥身上吸取教训,面对自身缺点,不回避,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是平凡世界里的精神斗士,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像极了如同黑金的煤炭,燃烧自己,温暖别人。坦然面对所有苦难,同时收获这笔巨大的财富。虽然结局不完美,但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拒绝了金秀的爱,义无反顾,心情平静回到了自己的天地---大牙湾煤矿。少安自幼扎根农村,出身卑微,深爱这片黄土,又不甘心现壮,积极与命运抗争,与旧势力的拉锯战中,逐渐懂得迂回和借势,这片黄土地上一干人中,他的智商最高,胆大心细有能力,有勇有谋,但情商成反比,他与润叶的爱情,缺少相互沟通交流,不知道中间的阻力在哪,不知如何一致面对,甚至连争取一下都没有,结果只能劳燕分飞。还有金波的爱情最凄美,令人唏嘘心碎。
艺术来源于人生,没有深厚的生活经历,他的体会不会如此之深,普通读者一般只会熟读他的这两本书,但从字里行间中也不难发现,他崇尚尊重劳动,对艰难无所畏惧,对生活无限热爱。历经十年浩劫的他,写法朴素无华,贴近生活,从简单的四季环境、一草一木入手,细致描写身边的人物行为和内心世界变化,并把两者巧妙结合起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似现在的作家,在手法上炫技耍酷,玩弄字眼,卖关子抖包袱。他描写的人物无论面对天灾人祸,还是艰难困苦,都难以放弃对幸福人生的渴望追求,都掩饰不住真诚的友情,甜美的爱情,幸福的亲情,这正是十年文革后人们奇缺的,并极度向往的。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唤醒了人性的复苏与回归正常,能普遍引起人们内心世界的共鸣。 对政治,他一直小心翼翼,不正面,他深知有些人一句话,便是一场运动,就会有人偏体鳞伤,有人得意洋洋。他无法理解,所谓的政治跟种地有何瓜葛?古往今来,农民种地,天经地义,难道春天播种,夏天养护,秋天就因为多念几句口号,庄稼的收成自会多几成?革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吃不上饭,衣不遮体。时代虽然已经翻天覆地,但伤害至深,仍让他投鼠忌器,能回避则回避,实在不能的,采用对比或隐晦的写法。
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孙少平即为国人心目中保尔*柯察金,可如今,苏维埃共和国已经不再,十月革命已经远去,列宁像都倒了,有几人还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别说平凡的世界了…………
文章评论
海岛大亨
那年代你就干四个奢侈的菜还加一瓶白酒?
星月盈
从前读着的感悟与今日再读已大不同了!诺奖该归于平凡,一直最敬仰的作家。
四月的纪念
那个时代,食品站的日子,也曾经跟着奢侈了好几回,至今思之,依然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