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世界---五台山

个人日记

      

图片 
 

曾经有两次登五台的机缘,皆错过了,一次是游西柏坡,地图显示也就五十公里左右了,同伴不想去,只得遗憾作罢;第二回本在计划中的行程,可惜天公不作美,出了山东就下雨,还是那种瓢泼模式,游完平遥和晋祠,一连四天,丝毫不减,愈下愈大,高速行车基本看不见车轮了,同伴说即便查日子也不能这么准的,不得已郁郁而回,此次信心满满,不料又是一个雨天,但心意已决,自大同开始,一路南行,二百公里后,渐抵五台山区,从北侧沿盘山公路前行,地势逐渐高耸,云雾满山飘,满眼皆绿,夹着细雨,空气清新,凭感觉海拔不低,果然,经过一个小时的曲折,到了北门附近。途中正在修路,路旁一寺,名曰望海,事后才知,这是五台第一海拔的名寺,地处第一高峰北台叶斗峰上,有些后悔未能下车转转,看看导航,海拔居然3000米左右,怪不得双耳发胀,有些难受。行车之间,小心翼翼,这是省道205,虽是雨天,当地的车辆却辗转腾挪,灵活异常,直转弯连个凹凸镜都没有,毫不在意,却惊得我一身冷汗。

五台山景区坐落五台当中的山谷中,中有一镇,名为台怀。大部分人游玩五台山,只是到了以台怀镇为中心的核心区域而已,而真正的五台山则是五座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由于五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诚的佛教徒能够登临五峰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外,很少有人能够到达五台。进山时已经看见许多村庄已经封闭,人去村空,应该是统一协调规划。

五台山由来已久,应是东汉年间,二位天竺高僧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皇帝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大小也去过许多佛教名山,也早知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中心,五台山的寺院规模如此宏大,还是让我开眼界,三步一寺,十步一佛,远至南北朝,至明清时代,乃至现在仍有寺院在建。并有青黄庙之分,青衣者是汉族和尚,深红衣的是喇嘛。比较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万佛阁等。
 

图片 
 

几乎所有的停车场均已爆满,所有的路边商店餐馆都是霓虹闪烁,正值盛夏,不超20度,不只是避暑,简直过于凉爽了,这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的确是清凉世界,难怪游人如织。因车舟劳顿,导游推荐的五大胜景不能一一都去,从文殊院出来后,先否了黛螺顶,虽然素有小五台之称,但1800个台阶,想想都累。在万佛阁点一柱清香,暗地祈祷国泰民安,家人安康。遂冒雨登上菩萨顶,这是整个景区级别最高,位置最好的寺院,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加上这里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此显得雄伟壮观。山门前的108级石阶,暗指山西旧属的108个县。菩萨顶的建筑屋顶,都用琉璃瓦覆盖,显得五彩缤纷,经几百年的风霜,依然色泽如新。院内耸立着乾隆皇帝的御碑,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碑文,简述了菩萨顶的历史和乾隆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经历,字体流畅,气势不凡。菩萨顶现存建筑,全都是清代所重建,参照皇宫官制式,显得富丽堂皇,菩萨顶历史悠久,到了清朝,它实际上成了皇室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

细雨时大时小,没有丝毫要停的意思,站在菩萨顶上,极目远眺,山中仙雾升腾,群山环绕,时隐时现,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就在脚下,偶尔的钟声回音悠长,静逸安详,好个清凉世界,五台圣境!路过一寺时,导游手指道,此乃歌手李娜出家静修的尼姑庵,也称五台山女子佛学院。这才想起历史上在此出家的名人,杨五郎,宋朝名将杨业五子,骁勇善战,心地善良,与五台山太平兴国寺睿见方丈一面之缘,有心向佛。后受太师潘仁美陷害,金沙滩一战,杨门忠烈,死伤贻尽,自己仅靠一身僧人行头,侥幸活命,回想大宋王朝奸人当道,皇帝昏庸,自家杨门落得如此下场,不禁心灰意冷,削发为僧。同为宋朝人的鲁达,世人称之为:鲁智深,也曾与五台山有渊源,他侠肝义胆,除暴安良,三拳打死镇关西,亡命天涯,隐姓埋名,在五台山出家,天生喜酒,与佛家的清规戒律格格不入,屡次违犯,大闹文殊院,被智真长老撵下山去,后跟随宋江厮杀疆场,擒方腊建功立业。清顺治帝因爱妃病死,伤心过度,大彻大悟,放下江山社稷,于五台山出家。有偈为证:
…………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

图片 


 

 



文章评论

星月盈

全家出游?你就是山西人民的福音,总是带着他们稀罕的雨。[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