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有了图书馆

个人日记

                                                           ----灯下闲扯,图书馆的朋友见谅了。
   
10月9日,县图书馆开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闻之,几欲欢呼雀跃。小城酒店门类繁多,时尚服装琳琅满目,唯独缺少个图书馆。这下,有了安放心灵的地方。空闲沉浸其中,翻阅心仪书籍,是多么惬意的事?!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是图书馆的模样!”信矣!
    尽管与之有层特殊关系,凭心而论,馆藏却颇为差强人意。那天去得早,楼下浏览到楼上,仅有三五本心动书籍。她们是胡适先生随笔《宽容》、刘震云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及季羡林、梁实秋等名家的合集。适之先生在台湾被尊称圣人,他的文章浅显平实,字里行间流动着对平等和自由的呼吁;刘震云是当代文坛大家,洗练文笔,往复回环折射出对底层小人物的悲悯;季羡林、梁实秋不用说了。人生几何?博闻多识、雅量高寿,无疑是后生向往的丰碑。
    除此之外呢?青少年书籍勉强算上丰富。无非《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类的大众读物。不知为何,这几本书对国人影响如此深远?除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新装》,其他没有看过。《一千零一夜》集阿拉伯世界民间故事之大成,大概时间仓促,竟没见她的芳踪。郑渊洁、杨红樱的童话总该有吧?小时候读过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等,自然更难得一见了!
    文史哲倒也初具轮廓。鲁迅、老舍、巴金的有几列。可气的是,郭沫若占了老大地方。这没骨气的酸文人,估计读者微乎其微了。所谓文学,就算金庸、古龙、梁羽生不沾边,沈从文、周作人、张爱玲总该有吧?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唐诗宋词、明清小品又在何处呢?所谓史学,怎么不见太史公的《史记》呢?真是辜负了“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的盛名了!《三国志》、《五代史》、《世界通史》,她们在哪里呢?她们都老了吧?!所谓哲学,放下德意志、法兰西,老庄孔孟是有的,明代以降济世良深的阳明先生却躲起来了。
    原本臆想能看到董桥、简帧、陶渊明的单行本,书架间茫然四顾,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亦如当年离开省城,清楚地知晓告别较好文化与社会环境,是永生最大的遗憾。小城毕竟是小城,不能贡高我慢、先入为主。你喜欢的书籍,别人不见得喜欢;你不喜欢的图书,说不定别人喜欢。有了图书馆,便有了新的起点,慢慢会更新完善的。退一步说,有总比没有好。她弥补了县里一项文化空白,可喜可贺,善莫大焉。
    反复劝着自己,施然走向服务台,办了个借阅证,略作纪念。相信总有一天,小城图书馆会藏书丰厚齐全,古今中外前贤大哲竞相聚首,妆点人文世界七彩斑斓。





文章评论

静修

[em]e114[/em]我离开了,老家也有湖也有图书馆了[em]e115[/em]

淡月清风

哦,该有的总会有,一切都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嘛!

104九妹

是政府对面广场那个么?终于开啦?

岩月

说实话,自打毕业后,就没进过图书馆。呵呵。。。孩子上小学啦,闲了也带孩子逛逛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