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墨论

个人日记

        昨晚,也是十时许进家门。对文友发了几句感慨,这些年,吃了、喝了、玩了,可就是感觉不痛快。特别是多喝几杯酒,心里空荡荡的,愈发迷茫,仿佛行尸走肉一样。 

    年逾不惑的老男人了,说迷茫两字,近乎笑谈。如何能抓住生命的真实呢?似乎唯独文字。从心底默默流淌的,没有章法,没有布局,字和字堆叠,却能盛满快乐。那么,就在字句之间捕捉肤浅永恒,好吗?

    还是这位文友,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两年出了两本书。第三本书写啥,他竟然询问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尚若说写身边最熟悉的生活,太过敷衍了。我所走过的日子,又化作几行文字呢?只好说,散文喜欢迟子建,小说喜欢刘震云。即使你是孙悟空,也跳不出佛祖掌心的。范小青、方方,亦舒、陈若曦、廖辉英、雪小禅,亦是最敬服的作家。不知何时起,越来越喜欢才女的文章了。因为清少纳言,我对日本甚至有所好感。

    明知道这世界,生存远比文字重要;明知道太多的文字,与现实隔离开来,没什么终极意义的。接触过一些所谓名人,就是些人名,均吃五谷杂粮,在红尘辗转反侧。有时就和他们闹,十年之内,我是没精力参与文化活动的。没丝毫自矜,实在腾不出空隙。掐指算来,大概推却市级以上的活动有数十次了。朋友说我用针尖挑土摆脱贫穷,很形象的比喻。好在自以为慢慢摆脱贫困了。子孙自有子孙福,不为子孙做马牛。世间的道理,说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如果一些事情不尽快记下,注定化作过眼烟云。譬如前天,应约参加某中学举办的道德教育论坛,近距离接触了王竑琦老师。其何许人也?吉林著名民营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整个上午,他声情并茂的演说阻止了我处理生活琐事的脚步。他的演讲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运用严谨逻辑直指人心,尤其依托与学生互动建起的强大气场,营造了浓厚的虚制氛围。俗话说,熟能生巧,类似卖油翁的王老师,大倡正能量,端的令人敬佩。

就坐前排,浮想联翩。仅大我十岁的王老师,在世俗社会怎能坐拥13亿身价呢?怎会捐资3500万之多呢?清华一堂课怎能赚35万巨资呢?最纳闷的是一名农家子弟,28岁时竟能辞去省人行处长职位,简直匪夷所思了。难道世上的潜规则到他那里戛然而止了么?省会厅级部门处长,到县里便是太爷。而我40几岁依然两手空空,一事无成,背后原因何在呢?如有上亿资产,是否能适当捐献,为子孙计外,天天自在逍遥呢?!
    
抬头看看表,时针指向12时。不想再扯远了。为了生活,明天还要重整旗鼓,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周末固然能让生命暂且停顿,但如天上浮云,总会过去的。喝完案首这杯白开水,只有铺好被窝,洗洗睡了。




文章评论

夏雪1877

喜欢你。。。踏实的文字[em]e120[/em]

逍遥

寻常人更多一些。寻常人过寻常日子吧![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