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是位好姑娘

个人日记

                                              --昨晚睡得迟,清晨起得早,呼呼前想起一本书,肆意聊聊。
        金庸《神雕侠侣》描述杨过练剑,木剑先雷鸣轰响,后细切无声,往复九次终至大成。邂逅刘瑜女士《送你一颗子弹》随笔集,拿起、放下、再拿起,决意收束囊中。仓促浏览,端的一个字:“值”!

       刘瑜何许人也?人大硕士、美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后、英剑桥大学讲师,现为清华大学副教授。拿起,断非惑于其光环。个人愚见,这世上挂羊头卖狗肉的多了,头衔吓人,不见得有真见地、真本领。于是,索性放下。目睹素淡封面,群蜂炫舞,甚是雅致。封底上架建议:人文、随笔。陡然念及,此女坦然实名撰书,既没叫且听风吟也没叫清风慕竹,有种率真韵味油然而来。敢以人文随笔推出,与青春言情、隐私秘闻不同,应有几分学问。退一步讲,透过这扇窗,可略知海外学子生活点滴,再拿起,便舍不得放下了。

原以为《送你一颗子弹》,有借用姜文电影《让子弹飞》嫌疑。其实不然。此书筛选刘瑜博客精华,书名只是其中一篇。连后记凡102篇文章,分《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论社会之不可知又不可能》五个章节,35万余字。有长有短、不薄不厚,从各侧面勾勒其所思所感所盼所愿,文笔平实爽利,言辞畅达诙谐。作者真性情跃然纸上,不经意间触动读者共鸣,确是本具浓郁人文色彩的佳作。

70后才女刘瑜小我一岁,其字里行间流露的知性和温情,称之“好姑娘”绝非托大。人的直觉可以冲破阶层地位藩篱,或许说的不准,但不能剥夺直抒胸臆权利。首先,刘瑜活的真诚。学术能造假,散文随笔源于人的内心深处,与作者血脉相连。尚若媚俗取利,行家自然洞若观火。在雪小禅、安意如、白若梅诸才女,言必称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的时代,其书写个人真实生活,不矫饰、不伪装、不故作淑女,惦记人大食堂的猪头肉、儿时看过的《昨夜星辰》和《星星知我心》。可圈可点,深得民心。其次,刘瑜阅历环境让人耳目一新。继《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以降,反映海外留学生活的书籍不在少数。其将眼底风物化作文字,融合专业所长,如《厨房政治》、《集体早操》等,上升人文高度,鲜活而不呆板,灵动而不枯燥,多角度展示出海外学子境遇。最后,刘瑜作为高官后人,跳出体制看体制,从平民视角阐述东西方文化差异,寻觅社会进步良方。这一责任和担当,尤为宝贵。换句话说,活出了生命的大气超脱,集结了理性的思考评判。如她将斯大林归入希特勒、本拉登类,天性有种常识化随和亲切。

坊间传说,女子读书看刘瑜、男士读书看冯唐。冯唐文笔峭拔竣捷,骨子里透射着优越傲岸。柴静《杂种冯唐》说他带着邪性,真是见血封喉。欣赏冯唐的文字,却厌恶其张扬。那是流于狂禅的酸腐,比孔乙己更上一层楼。集海归、医生、老总、作家于一身就了不起么?文友戏言其偶像为济颠,我却更为敬服伏虎罗汉。《济公全传》里那黑脸和尚质朴谦退、静默修行,直至八魔斗罗汉方姗姗登场。就冯唐面相,极易与梁家辉混淆,有种欠扁的“贱”。刘瑜教书育人外,撰写政治评论较多。此类文章独抒己见,上扣学术、下接地气,常做幕后英雄。其名头相比冯唐似乎不太响亮,却是大智慧、真功夫。何况刘瑜和善朴实,颇具男性英姿飒爽,堪称秀外慧中、沉静干练。

       同属文化精英,刘瑜作为公知潜心学术、反思体制、推动转型,完全异于冯唐的“杂”。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穷尽心力,不惜眉毛拖地接续华夏文脉,致力社会福利事业。人来世上走一遭,暂且休论成败,总应大致有个方向。梦想有幸站上高端讲台,群策群力,激活学子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进而活出生命的质量。前提是个人务必先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惭愧困宥乡间、营营役役、走肉行尸,仅为稻粱谋。

      读数篇《送你一颗子弹》,无端衍生如是感触。人无完人,书中部分文章侃侃而谈、信马由缰,抖胆批驳,从内容、思想、布局,章法处着眼,稍显粗糙凌乱。但瑕不掩瑜,依然重申,刘瑜女士是位有爱心、通人情、达事理、眼界宽、学识广的好姑娘。

  

文章评论

逍遥

发现你的书评很深入,扬扬洒洒,有看什么都不白看的意思。70后的刘瑜被称为好姑娘,那我大她两岁,称姑娘合适吗?哈哈~

夏雪1877

原来你喜欢这样的女子[em]e120[/em]

林觉非

没看过,不敢说,默默捂脸走了。

心如暖玉

这子弹不错!读书识人,童子的松树下面成书库了吧?[em]e120[/em]

人可

很喜欢你的文字[em]e179[/em]

逍遥

怎么改名了?害得我冥思苦想到现在,我就想啊,文风极像童子,什么时候加的呢?怎么这么好的空间刚进来?来看《刘瑜是个好姑娘》才恍然大明白。不兴这样的,还是喜欢原来的名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