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诗话:明月映禅心

个人日记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 题 记

 

     N年前与佛有缘,赐我在W寺小住,第一晚,大约凌晨三点左右,当楗椎声响起,我飞身起床洗漱。推门而出,只见寺院银白如水。睡眼惺忪抬头望去,瞬时被天空中那轮圆月吸引,人也清醒了几许。抬眼深山的夜空,月亮已开始偏西,分外的明亮,天空中那忘归的云朵被染得洁白轻盈,月边的星宿也静静地铺散着一地的光华。清辉洒在大雄宝殿的上空,忽远忽近的树影堆砌成深黑的轮廓。满庭霜华,那楗椎之声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显得执着而空寂。那一刻,久久地、呆呆地凝望着那轮天边的月华,忘了洗漱,忘了何处,因为我从未如此这般痴痴地沉寂在鸡鸣四更四鼓之时的月色中......

 

    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佛弟子与居士们围坐在寺院花坛中的石桌边,遥对着古寺上空冉冉升起的月亮,又是一番惊叹。那时忍不住痴想:在这座古寺里,古往今来,有多少僧、俗在这个时刻,曾如我这般痴望着这轮千古明月。

 

    脑际间不禁浮现那句:“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而对着明月发出这般感叹的却是一位唐代的僧人栖白。那一句感叹,来自栖白咏叹中秋月的诗《八月十五夜玩月》。在《赠识古法师》一诗中,栖白在月下与友人相别,离愁别绪弥漫在字里行间,眉梢心头:“重城深寺讲初休,却忆家山访旧游。对月与君相送夜,闻蛩教我独惊秋。云心杳杳难为别,鹤性萧萧不可留。遥想孤舟清渭上,飘然帆影起离愁。”

 

    这首诗是栖白在荐福寺期间所作。因为有“重城深寺”,而他是“讲初休”,可以理解为他在荐福寺弘法讲道完毕,闲暇间忆及旧时朋友,识古法师。相见欢,相别愁。诗人想起那时节在月下话别老友,气氛便略显沉重,耳畔却传来凄厉的秋虫鸣叫,让人心惊于秋意正浓。此时一别,犹如白云杳杳不知归期,但老友却是闲云野鹤之人,不受世俗牵绊,不愿为谁停留。于是诗人想象着他的友人,一叶孤舟飘然于波浪清粼的渭河之上,那一片帆影牵动故人几多离愁,几许思念。


    又如栖白的《送造微上人游五台及礼本师》:“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极目多来雁,孤城少故人。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世人望月,顿起相思,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谓“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僧家望月,何尝不起思故之情。友人要渡过渭河,前往五台山云游,那里还住着栖白的师父。虽然与自己的师父久别,但同在修行的道路上,同在佛法的国度里,他们仍是心意相通的友伴。清凉的月光下,栖白与同修老友话别,谈起学佛的宿世因缘。那时候,定有一份清幽与淡定的情怀,在一盏香茗中氤氲而起。


    栖白爱诗,爱月。他的修为也如同月光一样皎洁无垢。时人评价栖白是空门才子,认为他修道、写诗都造诣了得,因此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题荐福寺僧栖白上人院》中李频这样称赞栖白:“空门有才子,得道亦吟诗。内殿频征入,孤峰久作期。高名何代比,密行几生持。长爱乔松院,清凉坐夏时。”

 

    据《唐代才子录》记载,栖白身历三朝,作为空门才子,有道高僧,他被三代皇帝频诏。在他的朋友们眼中,他的高名世间难寻,他的修持无人可比。因此,他的身边总聚集着许多名人雅士,吟诗作赋,谈法论道。

 

    而诗人许棠的诗也印证了这个评价并非虚妄与吹捧。在《赠栖白上人》中,许棠对栖白的尊贵地位以及巨大影响力有这样的描写:“闲身却不闲,日日对天颜。已住城中寺,难归海上山。诗传华夏外,偈布市朝间。欲问空门事,空门岂有关。”

 

    从诗中可以看出,栖白当时的名声是非常大的,因为他的诗才使他的诗名传遍华夏内外,而他的讲经传道更是朝野相闻。可以想见栖白当时在朝野的地位。相信有皇家和达官贵人的供养,栖白当时不需要沿门托钵,也无需为庙宇的生计犯愁,可算得是有闲一族。但他的精神上并不轻松,因为和尚是日日对天颜,面对的是皇上,哪能轻松自在如闲云野鹤?在荐福寺这样的皇家寺院中,忙着应酬达官贵人和文人骚客,处于滚滚红尘的包围,想要静心参禅,或者想要归隐林泉,潜心修道似乎成为一种奢望。

 

    在这样的氛围中,如何能保持寂寞禅心,守一不移?但栖白却有高僧大德的标格,始终抱持着出家人的尊严与本分,戒行清净,不为世间名利所惑。因此李昌符在他的诗中赞道:“剪发兼成隐,将心更属文。无憀对豪客,不拜谒吾君。画壁惟泉石,经窗半典坟。归林幽鸟狎,乞食病僧分。默坐终清夜,凝思念碧云。相逢应未卜,余正走嚣氛。”


    在那样喧嚣的环境中,栖白作为赐紫的内供奉,丝毫不为权势所动,不献媚,不虚与委蛇,始终“无憀对豪客,不拜谒吾君”。连带给他尊荣地位的皇帝老子,他都不去拜访一下。他终日独坐经窗,心系林泉。在金碧辉煌的荐福寺,栖白“默坐终清夜,凝思念碧云”!

   

    又比如齐己在《寄栖白上人》中也这样写道:“万国争名地,吾师独此闲。题诗招上相,看雪下南山。”在熙来攘往皆为名利的京都,身披内供奉赐紫的荣耀,栖白在此红尘热土中仍能“独此闲”,看着雪落满地。虽然他有着很大的号召力与影响,他的诗可以招来达官贵人趋之若鹜,可以一呼百应,享受着皇家与民间的供养,交游肆应中,他仍保持僧格的独立。

 

    栖白的这般境界,亦能从他的诗作中找到依据。在《寄南山景禅师》中,栖白称赞景禅师看破世情,寂寞禅心:“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寂寞禅心,是在桃花绽红、柳絮纷飞的时节,不为所动;是在“万国争名地”,在红尘热土之中,能“独此闲”,抛弃名闻利养,勘破虚浮世情。

 

                                     

 

 

    看似夸赞友人,又何尝不是自我表白。栖白这位在世人眼中极尽尊荣的名僧、诗人,对月寄情,望月抒怀。那时节,明月高悬,照出俗世红尘中一颗皎洁如月的寂寞禅心。那夜,在深山古寺的院落中,对着那轮曾照亮过栖白的明月,我默默心道:古明月,今明月,明月禅心古今同。


    栖白是江南的一位僧人,曾住在长安荐福寺。《全唐诗》中记载他曾于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60)“为内供奉,赐紫”,也是当时颇有名气的诗僧。在那个诗歌的唐朝,被称为诗僧的人不少,但同时还能获得栖白那样高“政治待遇”和“社会评价”的僧人却不多。

 

    栖白是一位修为极高的名僧,也是一位对月情有独钟的诗僧。《全唐诗》收录他的诗仅16篇,提及月亮、月夜,对月感怀的就有7首之多。其中如在中秋月夜感叹月华亘古不变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在月夜怀念友人的《月夜怀刘秀才》,以及在月夜起离愁别绪的《赠识古法师》等等。


   《八月十五夜玩月》是栖白较为出名的一首带有哲理意味的咏月诗。诗云:“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那时节,皓月当空。从“玩月”二字可知,作为高僧的栖白上人,应是在山寺的某一高处,和友人一起抬头仰望“皓魄爽无烟”的太虚,吟咏感叹着,参悟人生的有尽而时空的无穷。

 

    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中秋满月比平常的十五夜月更圆满更明亮。对着中秋夜那皎洁无涯的冰轮转腾,诗人有几分的感慨,几分的领悟,我不得而知。但诗的结尾“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则告诉了后人,栖白当时的心境与感悟。这两句,更与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有着异曲同工之意境。

 

    月到中秋分外明,“寻常三五夜”的“婵娟”,衬托出中秋月“还胜别夜圆”。中秋月将清辉洒下,在寥廓的天幕下,那光辉如此清幽、凝重,似含有露珠一般。望月之人身披月华,心情必然愉悦畅快,忘却尘世的一切烦恼,心旷神怡。烦恼隐去,禅心无尘。于是诗人领悟到宇宙无穷,生命有限,但人类的历史却绵延不断。这首咏叹中秋月的诗,颇富哲理,却语言平直,全无俗世男女烟火之气。


    栖白早年即与贾岛、姚合等著名诗人相熟,与同时代的诗人李频、李洞、许棠、曹松、齐己、罗邺、李昌符等皆有往来。他的诗有许多是怀念友人的,比如他曾题诗悼念郁郁不得志而早亡的诗人刘得仁。而他对友人的怀念,又总与明月分不开。不管是月夜思念起故人,或者在月下与友人话别。诗僧的情感思绪总与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诗《赠李溟秀才》“南居古庙深,高树宿山禽。明月上清汉,骚人动楚吟。数篇正始韵,一片补亡心。孤悄欺何谢,云波不可寻。”

 

    深山古寺中,飞鸟相还之时,当一轮明月升上湛蓝的夜空时,善感的诗人就会有感而发,诗云:《月夜怀刘秀才》“独夜相思但自劳,阮生吟罢梦云涛。此时小定未禅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月光撩人思,月夜怀远人。纵然是出世之人,也难免被月光牵惹出许多的愁绪,在那片寂寞禅心里,不免也会飘入一丝对友人的思念之绪。虽说心无挂碍,只因“小定未禅寂”,而此时念故人,入耳的分明只有古塔边、月光下、青山间松风相送......

 

                                                                                                                                         

 

 

 

 

 

 

 

 

 

文章评论

相忘於江湖

[ft=,4,黑体][B]非常有深度和意境,不仔细读完,还很难身临其境的![/B][/ft] [ft=,4,黑体][B]不过,要提出批评的是:你更新的速度,比蜗牛还慢![/B][/ft] [B][ft=,4,黑体]虽然你坚持了微博,这个也是要坚持的嘛![/ft][/B] [B][/B]

月之影

[ft=,2,]很想认识你,这样一个才气横溢的女子,能否?[/ft]

策天

[ft=,2,]哎!我服了你了![/ft]

kiuwohn

[ft=,2,]云空未必空[/ft] [ft=,2,]秋月自入胸[/ft] [B][ft=,4,仿宋_gb2312]楗椎声声寂[/ft][/B] [B][ft=,4,仿宋_gb2312]如来去若风[/ft][/B]

逐浪鸥

[ft=#006666,4,楷体_gb2312]如此境界,几人可为啊。。。诗意,才情![em]e163[/em][em]e179[/em][/ft]

千百度

[em]e160[/em]美文,坐着慢慢品读!

◆冰★雨◆

古曲鸣雅趣 佛音伴暮钟 诗吟神韵醉 梦入月圆明 无意登天柱 留心话律浓 今朝人喜墨 和唱了初衷

xdjh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现在谁有这形似的意境与感观?”

嫣然四季

[ft=,2,]佛是不食人间烟火,我感觉很抽象,偏离了现实生活。虽然不错,但说不上喜欢。[/ft]

雕刻时光

[ft=,4,楷体_gb2312][B]我寄禅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em]e113[/em][em]e160[/em][/B][/ft]

远帆

[ft=,2,]翠竹黄花皆佛性,清池皓月尽禅机。[/ft]

[ft=,5,楷体_gb2312] 很久没有读素雪的文字了,来感受一下她文章的意境情怀,静静阅读······在幽邃的时光隧道中洁灿的思想光华映照胸怀,凌晓、月华、古寺、深山;一悬皓月千古寺,几许清辉映禅心!千古寺,千古诗,千古事也。[/ft]

老文刀郎

[em]e114[/em][ft=,,楷体_gb2312][ft=,6,][B]偏遭不幸屈司马,[/B][/ft][/ft] [ft=,6,楷体_gb2312][B] 宁无骚史铸文化![em]e123[/em][/B][/ft]

文刀兄真是雕刻的入木三分啊![em]e12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