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王京
个人日记
离休老干部王京是我在基层监狱工作时的教育改造科的副科长。那时,我在大队管教股当干事,王科长经常下来检查指导工作,感觉这位老干部水平很高,说话慢条斯理,逻辑性很强,笔杆子很硬。后来我调到上级机关工作,无意中接触到王京“文革”中还没有销毁的材料,从这些材料中我了解到他的身世。
王京1927年出生于河南伊川县,今年已经87岁,仍然身体健朗,头脑清晰。王京家中比较殷实,有山坡地27亩,瓦房三间,耕牛一头。1939年入伊川维伦中学、伊川县中学学习。1942年到洛阳《行都日报》担任校对。1943年11月就读于鲁苏豫皖边区学院新闻系。1944年9月到湖北老河口第五战区《阵中日报》工作,1945年7月到陕西安康《兴安日报》担任编辑。1946年4月到郑州绥靖区政治部《群力报》担任采访部主任。1946年11月在国防部人民服务总队二总队担任上尉课员。1947年8月到南京中央训练团励志社任少校组员。1947年11月13日,励志社培训班结束,王京分配到北平绥靖总队任一大队少校作战参谋。当时一大队大队长就是著名的军统特务陈恭澍。
王京从南京到北平后的第二天,就遇见了原鲁苏豫皖边区学院新闻系老师李鸿业,李鸿业在辅仁大学教书。此时,国民党统治已经是风雨飘摇。抗战时期,王京在鲁苏豫皖边区学院念书时就知道李鸿业老师思想进步,估计有共产党方面的背景。王京到北平后想通过李鸿业介绍到解放区去工作。通过李鸿业牵线,王京认识了共产党冀东军区城工部的地下工作人员周殿垣,接受周殿垣的领导,为冀东军区提供了大量北平国民党军队的情报。1948年7月,戡乱建设总队在武汉建立工作组,王京的上级余特立调任组长,经与陈恭澍商议,决定调到王京武汉协助余特立工作,保举他任少校组员。陈恭澍交给王京一笔巨款,让他从天津到上海去武汉交给余特立做活动经费。后来,王京在去天津的火车上消失在人流中。8月,余特立给北平的陈恭澍去信,称未见王京赴武汉到差,也不见其来信。陈恭澍复函余特立,说已王京经来汉,这时,北平的特务机关才明白王京失联可能投共或者卷款潜逃。赶紧组织专人去天津查缉,发现王京在天津根本就没下车,有人在北宁铁路某站台见过他的背影,最后判断王京去了东北。王京失踪后,大队队员议论纷纷,有的说他是地下党派来的卧底,有人说他本身就是地下党,再加上北平时局紧张,已经被解放区包围成孤岛,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王京的出走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动摇了军心,后来大队不少人参加傅作义将军的起义,加入革命队伍,有的被派到南方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投降。
其实根王京本没有去东北,而是经冀东军区城工部部长崔希哲批准,由李鸿业、王子麟护送投奔唐山一带的冀东解放区。1948年11月,王京经冀东区党委社会部审查其参加革命的动机和个人历史做出结论后,分配到位于唐山东岗窑的冀东区党校(实际是公安干校)担任教师。1949年5月,王京随华北局组织集结在唐山地区的9000解放区干部南下湖南、广东、广西。1950年3月,王京到湖南省公安厅政治保卫处侦察科担任组长,在李强、梁湘农领导下工作。由于王京对国民党特务组织机构、活动方式比较熟悉,侦破了不少敌特案件,抓获了不少大小特务。1955年内部肃反,公安厅五人小组经派人到河南、湖北调查,对在押的特务审讯,以及中央公安部一局编辑的《军统特务分子汇编》核对,证实王京从未参加过军统特务,后将他调公安厅劳改局新生机械厂担任副厂长。
文章评论
自然所以然
你在监狱里工作过啊,[em]e114[/em]不知算不算“好兆头”。[em]e120[/em]
风中之烛
是位余则成同志啊!
湘人老斐
分配到劳改企业,符合“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的基本精神[em]e113[/em]
聂赫留朵夫
[em]e179[/em]
水泊梁山
应该没有写完 期待中
清水
当时派人调查的费用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
苤莒
我们也正在整理这些干部的资料,类似王京这样的老干部我们单位也有不少,大多巳经去世,只能叹惜宝贵财富的流失。单位准备在明年出版三本书,介时送赵兄一套。
无盐
类似王京这样的干部在劳改单位不少,属于重用有疑点,又查不出什么问题,就降级使用了。
小华
陈恭澍可能与马汉三、沈醉级别差不多,我原来有一本《军统内幕》上面讲的比较全面,但是书被别人借走了,而且一借再不还。还有几本关于军统的书:沈醉写的《戴笠其人》文强写的《我所知道的戴笠》沈醉写的《我这三十年》都找不到了,那些书对于军统的事介绍的比较全面一些。
耒水渔歌
老蒋虽然重视特务统治,但他信仰基督教,对官员操守看得重,可能对特务有偏见。
耒水渔歌
是的。军统名声太坏了,影响他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