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坛“四龙”之首张从申作品

个人日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从申书《李玄靖碑》并跋
 

  张从申书《李玄靖碑》又称为《玄靖先生李含光碑》,全称《唐茅山此阳观玄静先生碑》。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八月十四日刻,由柳识撰,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碑石原在江苏句容玉晨观,明世宗明嘉靖三年(1529年)毁于火,传世拓本甚稀,未见整纸本,字共八百三十五,原碑行数已不可知。

    《李玄靖碑》记载了唐朝茅山此阳观道士李含光一生行实。李玄靖(683—769),字含光,本名弘,因避高宗太子李弘讳,故改为李姓。他是神仙道教上清派陶弘景五代传人,颇获玄宗嘉许,是当时朝野上下信徒最多的著名道士。李玄靖本人也精通书法,颜真卿在《李玄靖碑》中说他“颇工篆籀,而隶书尤妙”。在唐朝,佛道中人均极精书法,此为抄写经卷和游艺之需要,故而佛道二系书法蔚为大观,并与俗世书家多有往来。道家善书者还有如太清宫道士卢玄卿,权德舆《太宗飞白书答诏记》称“工为篆隶八分诸书,具其家法。”又有鱼又玄、梁元一,《宣和书谱》卷十谓:“(道士鱼又玄)工行书,得王羲之笔意,而清劲不堕世俗之习,飘然有仙风道骨,可以想见其人。“卷五评之曰:”(道士梁元一)尤喜翰墨,初慕钟、王楷法,久而出入规矩之外。然其法严,其气逸,其格清……观其书《太上内景经》,作小楷法而体兼丛善,乃知游方之外者,非世习之所能及也。”李、盧、鱼、梁四人,虽名高千载,深得后民敬仰,然元一纸片石留世,终令人扼腕(见朱关田著《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我们今天只能从柳识(字方明,工文章。)的文章中去一窥李玄靖之风采了。

 此碑笔意虽出自《圣教序》,然云其柔美三分,增其简劲三分。所谓干净利落,笔短意长,起落笔之处求之以方,以得遒逸之气,显得峻劲严整,古拙雄健,有“画能如金发之割净,白始如玉尺之量齐”(清笪重光《书筏》)之妙。体稍疏隽,曲折顿宕,方峻中寓圆柔,严整中现婉丽,甚有欧阳询遗意。此碑前半段写得拘谨而后半段则已放开,更有开合变化之妙。唐代书法无论在笔意、笔法以及形体结构上都是一个大整理的时期,是对前朝繁冗芜杂的书法内在因素的再厘定,从楷法上说,欧阳询无论在字体、笔法、结构上都是对北碑正书的雅化和整饬化。同样,张从申也是从行书角度以《集王圣教序》做同样工作,但没有取得特别的成功。惟颜真卿从篆法入手来改造行书,别创一格,终于臻达中国行书的又一高峰,这只能说是书家在识见和取法上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此碑的主要著录有: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欧阳棐《集古录目》、黄伯思《东观餘论》、陈思《宝刻丛编》,清李光映《观妙斋藏金石文字考略》、严观《江寧金石记》、方履 《金石萃编补正》、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近代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等。

 此元拓本毡蜡精湛,纸墨淳古。曾经萧山朱翼蓋先生收藏,一九五三年朱夫人张宪祗率子捐献故宫博物院。

  据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中,所见的版本有: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觉斯题签宋拓本。(实为元拓)
  二、北京图书馆藏归安吴云旧藏宋拓本,有张照、毛怀、何绍基、吴讓之、莫友芝、许乃钊、李鸿裔等人题记。
  三、张叔未旧藏本,此本缺额,拓也稍晚,有正书局有石印本。
 四、瞿良士旧藏宋拓本,有龚自珍跋,商务印书馆曾以金属版影印。此外闻上海图书馆有藏本,未见。(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五、一九三五年江西集古山房印欧阳辅泰题为北宋精拓,实翻刻本。

  [注]上海图书馆藏本为宋拓本,字无损泐,惟缺碑额。钤“希世之珍”、“定甫審定”、“曰藻”、“秉衡私印”、“元淳之印”、“子孙世守”、“平原叔子穀夫珍玩”印。此本共二十六开半,册高三十八点七厘米,宽二十四点八厘米。碑文十六开半,帖芯高二十七厘米,宽十五点六厘米。
 

    在唐代书法史上,多有兄弟皆擅书者,如吴通微与吴通玄,柳公绰与柳公权,唐玄度与唐玄序……然兄弟多人皆擅书者,却要数“张氏四龙”了。“四龙”分别是张从师、张从义、张从申、张从约。  

    张从申,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活动于大历(766-779)间。官至大理寺司直,人称“张司直”。善真、行书,师法王羲之。窦蒙《述书赋·注》称其“工正、行书。……结字紧密,近古所无;恨历览不多,闻见遂寡,右军之外,一步不窥”。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日:“从申书虽学右军,其源出于大令,笔意与李北海同科,故名重一时,宣不虚得。但所短者,抑扬低昂太过,又真不及行耳。然唐人有晋韵,殊可嘉尚。”南宋陈思《书小史》谓:“其兄从斯、从义、从约,灼然有才,并工书,皆得右军风规,时人谓之张氏四龙。”执笔方法特别,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其“擎拳握管,书名独步江表”。传世墨迹有《玄静先生碑》刻本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