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和婆婆
个人日记
当年下乡插队时,与陈姓一家为邻,偌大的院子全是住在院子正中堂屋内一对老人的后人。我随老人的孙子叫他们:老爷,婆婆。
老爷和婆婆都是七十岁上的老人,在当年的农村算是高寿,他们养育了六子三女共九个孩子。儿女们各立门户,居住在一个院子里,只有那读过成都地质学院的六儿在外工作。老人自从给最后一个儿子办完喜事后,便单独过着粗茶淡饭的平静生活。务农的几个儿子共同负担两位老人的基本口粮和平日里担水,买煤的粗活,大学毕业的六儿,每月寄回五元人民币作老人打油买盐的零用钱。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初进老人的家,着实被吓了一大跳。院子中间那间大约二十多平方的堂屋内,中间是被柴火熏得斑驳漆黑,堆放着杂物的神龛,两边摆着一大一小的两具用百年老树做的棺木,棺木用土漆漆过,黑得发亮,足有半人高。老爷和婆婆便在这阴森森的环境中,伴着他们百年后的归宿平静地生活着。
长期的艰苦劳作,刚刚七十岁的老爷累得腰也弯了,背也躬了,古铜色的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写满了饱经风霜的过去,就象一棵被风雨侵蚀多年只剩下躯壳的大树,婆婆小小个子,生得慈眉善目,皮肤白净,一看就知道年轻时很漂亮。
老爷比婆婆小三岁,“女大三,抱金砖”老爷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老爷还爱说:婆婆嫁过来时,脸被红盖头遮住了,看不到美丑,先看到的是一双穿着红绣花鞋的小脚。
婆婆一生有两件引以自豪的大事,一是生养了一群儿子为陈家延嗣后代,还培养出全乡当时唯一的一个大学生;第二件值得得意的事情就是有一双缠得极小极小的脚。当年婆婆的奶儿(妈妈)为了她能嫁一个好男人,在她不到三岁时,便用缠脚布将她的双脚紧紧地缠了起来,从此,婆婆的小脚便没有痛快痛快地生长过,出嫁的时候,婆婆的小脚不过三寸长。婆婆曾翻出过她珍藏在箱底里几十年前她出嫁时穿过的红绣花鞋让我看过。那是一双大红缎面的软底鞋,后跟很高,前面很尖,脚尖处绣着一朵小小的白莲花,漂亮极了。难怪古人会以“三寸金莲”为其赞美!看着老人缠绕着厚厚的布带的双脚,我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想看一看能装进那么漂亮小鞋里的双脚是什么样子。在我的多次央求下,婆婆在一天终于当着我的面脱下鞋子,解开了足有一米长的裹脚布。天呀,在我眼前是一双什么样的脚呀,畸形而丑陋,一双脚从脚背处折断,五个脚趾四个弯曲着紧贴着脚心处,只有一个大脚趾歪扭着还能看见脚趾。原来装在那双美丽的绣花鞋中的双脚是那样的畸形而丑陋,令人不忍多看一眼。可见旧时文人骚客笔下赞美的“三寸金莲”包含了旧时妇女多少悲惨人生啊,可怜的婆婆啊,还一生以此为自豪。
不满 17岁就嫁到陈家的婆婆,一生的生活空间就是一个家,一辈子也没干过一件与“家”无关的事情。每当看着婆婆颤颤巍巍地走着,我的心都挺酸的,不理解她这一辈子是怎样熬过来的。她有幸福的童年吗?她踢过毽子,跳过橡皮筋吗?肯定没有。
下乡一呆就是若干年,长期与他们相处,我也喜欢上了这对老人,常为他们干点小事,诸如赶场时顺道上区邮局为他们取六儿的汇款;见他们的水缸实再没水了,自己挑水时顺便挑一挑水倒进他们的水缸里。每一次老人都不会让你白干,总是会得到一碗咸菜或者老人自制的豆瓣作为报酬。后来才知道,无论是外姓人,还是老人的自己子孙,为二老做了额外的好事,都会得到老人一点点表达谢意的礼物。
夏日的夜晚,我常同邻居们在院坝里纳凉,在皎洁的月光下,习习夜风中,听老爷说古论今。盘古开天地,大禹治水,甚至重庆朝天门水下有一个金竹宫等等,许多民间故事,地方掌故的得知于那个时候。
老爷和婆婆的后人很多,都住一个院里,但两位老人尽量不去麻烦他们。老爷在外面忙乎着,种点小菜,拾狗粪,偶尔还为生产队做点轻松活挣点工分。婆婆颠着小脚在家喂猪,煮饭,做家务。老爷回家后,婆婆总会打好洗脸水;盛好饭递到老爷手中。我从来没见他们吵过架,倒见他们象小孩般赌过气,满是皱纹的脸上流露的是童稚,最后总是婆婆让着老爷 。当屋后的菜地需要施肥时,两位老人会抬着小半桶肥料一前一后的走着,矮小的婆婆颠着一双小脚,拄着拐杖走在前面,在后面的老爷就会将桶绳的位置紧拉向后面一方。其实是老爷肩抬着扁担,手提着桶绳 ,躬着腰身,走在后面。走在前面的婆婆感觉重量轻了,会不断嘀咕着:把绳子抹着前头一点嘛,抹前头一点嘛!我看到这一幕时,深深地被打动。
两位老人虽然很老,牙也缺了,耳也听不大见了,但在他们的眼睛里能够看见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是传统的,独立的。相濡以沫,过着清贫朴实的生活,相亲相爱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路。
在我平淡漫长的知青生活中,是他们常常感动着我!
老爷和婆婆都是七十岁上的老人,在当年的农村算是高寿,他们养育了六子三女共九个孩子。儿女们各立门户,居住在一个院子里,只有那读过成都地质学院的六儿在外工作。老人自从给最后一个儿子办完喜事后,便单独过着粗茶淡饭的平静生活。务农的几个儿子共同负担两位老人的基本口粮和平日里担水,买煤的粗活,大学毕业的六儿,每月寄回五元人民币作老人打油买盐的零用钱。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初进老人的家,着实被吓了一大跳。院子中间那间大约二十多平方的堂屋内,中间是被柴火熏得斑驳漆黑,堆放着杂物的神龛,两边摆着一大一小的两具用百年老树做的棺木,棺木用土漆漆过,黑得发亮,足有半人高。老爷和婆婆便在这阴森森的环境中,伴着他们百年后的归宿平静地生活着。
长期的艰苦劳作,刚刚七十岁的老爷累得腰也弯了,背也躬了,古铜色的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写满了饱经风霜的过去,就象一棵被风雨侵蚀多年只剩下躯壳的大树,婆婆小小个子,生得慈眉善目,皮肤白净,一看就知道年轻时很漂亮。
老爷比婆婆小三岁,“女大三,抱金砖”老爷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老爷还爱说:婆婆嫁过来时,脸被红盖头遮住了,看不到美丑,先看到的是一双穿着红绣花鞋的小脚。
婆婆一生有两件引以自豪的大事,一是生养了一群儿子为陈家延嗣后代,还培养出全乡当时唯一的一个大学生;第二件值得得意的事情就是有一双缠得极小极小的脚。当年婆婆的奶儿(妈妈)为了她能嫁一个好男人,在她不到三岁时,便用缠脚布将她的双脚紧紧地缠了起来,从此,婆婆的小脚便没有痛快痛快地生长过,出嫁的时候,婆婆的小脚不过三寸长。婆婆曾翻出过她珍藏在箱底里几十年前她出嫁时穿过的红绣花鞋让我看过。那是一双大红缎面的软底鞋,后跟很高,前面很尖,脚尖处绣着一朵小小的白莲花,漂亮极了。难怪古人会以“三寸金莲”为其赞美!看着老人缠绕着厚厚的布带的双脚,我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想看一看能装进那么漂亮小鞋里的双脚是什么样子。在我的多次央求下,婆婆在一天终于当着我的面脱下鞋子,解开了足有一米长的裹脚布。天呀,在我眼前是一双什么样的脚呀,畸形而丑陋,一双脚从脚背处折断,五个脚趾四个弯曲着紧贴着脚心处,只有一个大脚趾歪扭着还能看见脚趾。原来装在那双美丽的绣花鞋中的双脚是那样的畸形而丑陋,令人不忍多看一眼。可见旧时文人骚客笔下赞美的“三寸金莲”包含了旧时妇女多少悲惨人生啊,可怜的婆婆啊,还一生以此为自豪。
不满 17岁就嫁到陈家的婆婆,一生的生活空间就是一个家,一辈子也没干过一件与“家”无关的事情。每当看着婆婆颤颤巍巍地走着,我的心都挺酸的,不理解她这一辈子是怎样熬过来的。她有幸福的童年吗?她踢过毽子,跳过橡皮筋吗?肯定没有。
下乡一呆就是若干年,长期与他们相处,我也喜欢上了这对老人,常为他们干点小事,诸如赶场时顺道上区邮局为他们取六儿的汇款;见他们的水缸实再没水了,自己挑水时顺便挑一挑水倒进他们的水缸里。每一次老人都不会让你白干,总是会得到一碗咸菜或者老人自制的豆瓣作为报酬。后来才知道,无论是外姓人,还是老人的自己子孙,为二老做了额外的好事,都会得到老人一点点表达谢意的礼物。
夏日的夜晚,我常同邻居们在院坝里纳凉,在皎洁的月光下,习习夜风中,听老爷说古论今。盘古开天地,大禹治水,甚至重庆朝天门水下有一个金竹宫等等,许多民间故事,地方掌故的得知于那个时候。
老爷和婆婆的后人很多,都住一个院里,但两位老人尽量不去麻烦他们。老爷在外面忙乎着,种点小菜,拾狗粪,偶尔还为生产队做点轻松活挣点工分。婆婆颠着小脚在家喂猪,煮饭,做家务。老爷回家后,婆婆总会打好洗脸水;盛好饭递到老爷手中。我从来没见他们吵过架,倒见他们象小孩般赌过气,满是皱纹的脸上流露的是童稚,最后总是婆婆让着老爷 。当屋后的菜地需要施肥时,两位老人会抬着小半桶肥料一前一后的走着,矮小的婆婆颠着一双小脚,拄着拐杖走在前面,在后面的老爷就会将桶绳的位置紧拉向后面一方。其实是老爷肩抬着扁担,手提着桶绳 ,躬着腰身,走在后面。走在前面的婆婆感觉重量轻了,会不断嘀咕着:把绳子抹着前头一点嘛,抹前头一点嘛!我看到这一幕时,深深地被打动。
两位老人虽然很老,牙也缺了,耳也听不大见了,但在他们的眼睛里能够看见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是传统的,独立的。相濡以沫,过着清贫朴实的生活,相亲相爱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路。
在我平淡漫长的知青生活中,是他们常常感动着我!
文章评论
幽月风清
平凡却幸福的老人,生活的榜样!
和风细雨
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平淡朴实的生活,现实中还有多少人能体味!现代人看似光鲜其实幸福感远不如老爷和婆婆!!
北京老翁
忆往惜,峥嵘岁月,精神财富!
实在人
我在知青时,也曾受到这样的老人和他们的家人的关照,享用过他们不时端来的自制咸菜的美味,体味过传承千年的善良。老爷、婆婆及其儿孙,这些淳朴的中国农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多少年来,以极其艰难的生存状态,肩负着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的重担,实属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