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在脚边
手机日志
北京什刹海——老百姓去的地方!
早就听闻老北京这样的说辞,所以这次到北京学习,是无论如何也要到的地方,就想也去感受那隐藏于世的安宁。
于是,背着行囊,信步游走于什刹海,尽情享受那夏日傍晚什刹海的水岸美食。
咀嚼旧时的民风、感受紫禁城远久的历史,这个地方还真是个好去处。
都说什刹海是北京传统生活的工笔写意,一圈走下来,我倒觉得更像一幅现代意识的油画——看那揉着两个桃核在这岸边悠悠地遛弯的老北京人;看那掐着一瓶嘉士伯或百威耍鸡尾酒的小年青;再看那休闲玩着音乐的艺人……各种生活调子如此融洽地斑斓于这般绚烂的世界中,感觉还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有人怒骂这样不伦不类的生活状态,怪它坏了北京地道的京韵生活。我以为我足够宽容,无论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我都能安然接受。我相信,北京的什刹海,一定会延绵不断地述说属于北京人的故事……
在要离开什刹海的时候,我坐进了一家小酒吧,选了临街的座位坐下,嗅着炸糕、包子的香气,透过落地玻璃望着街上。华灯初上,艺人调试了音乐,那份悠闲真的让人嫉妒,从他们的脸上,我看不出对喧嚣都市生活的向往,倒像读到对安然生活的几分深情留恋……或许在这什刹海里生活久了,平静、安然地生活早已成为一种惯性……
【老胡同】
来了两遍,还是向往这老胡同……
总觉得,坐上黄包车,听着车夫一阵阵吆喝,就能更近距离地闻到老北京的味道。
看着车夫一边卖力地蹬着“吱呀”作响的车,一边絮叨着胡同里的名人和佚事儿,象是在数落散落在时光之岸的珍宝——文官的门砀和武将的上马石;百年的门墩儿,千年的瓦……
行走其中,我似是用眼和手去感触时光之河中的沉沙。
很巧,有一家四合院开放,我花了20元走了进去。小院深深,藤萝满园,屋内色彩浓郁,那青砖灰瓦的老房子与壁上挂着的饰品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外面的喧嚣繁闹已被遗忘,看到的只有眼前的一片祥和与宁静。
退出来,我继续前行,在胡同深处,我静静站立,尽管能感觉两边灰色的墙壁慢慢剥落,可街巷中市井生活的气息依然浓郁——那鸟儿、蝉儿吱吱叫喊声;那老妇幼儿相互嬉戏相乐态,呈现的是闹市中一片安静祥和的所在。
穿梭在小胡同里,我把思绪定位在很久很久的以前,恍若一种隔世的前缘在等着我,看到梅兰芳后世开的小饭庄,有回家的感觉。时不时身旁京腔的吆喝叫卖声陪衬着……
走入小巷深处,一座完好的大红门映入眼帘,看到门楣上四个圆柱凸现,哦、这是一家四品官邸,再看下面门两边的石墩是圆的,是武官;方形的是文官,听车夫介绍:读书人的箱子是方形的,故文官家门前的石墩是方的。
继续穿行,阳光一直笑着,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暖暖的……
就这样随心所欲地游走,闲看各式的院落门楼,经历着这胡同中老百姓那闲暇的背影,远离了闹市的喧嚣与狰狞,寻得这方悠闲、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足矣!
【恭王府】
两次进京,都没有到过这个地方,可笑的理由就是:我不看贪官。随着时间漫啄,不再这般粗浅的纠结,觉得这次还是应该到这个地方走走。不为别的,就为去探寻这座气势恢宏殿宇里的那份高贵与典雅;更为追寻那风云变幻的历史遗迹;再探秘几位府主人跌宕传奇的人生轨迹,品味着清代建筑的独特风韵,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恭王府,我眼前一亮——
史学家的“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和民间流传“一座恭王府,半个北京城”的深意立刻变得立体起来。
作为中国第一王府,府邸房屋无数间,建筑布局规整,楼阁交错,亭台楼榭、廊回路转,翠山碧水、缠枝藤萝,紫花盛开,兼有皇室的辉煌富贵和民间的清致素雅。
因为我们是散客,没有专门的导游带,我们蹭在人群里,倒也听来不少的故事——
府邸深深
恭王府是现今北京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王府。它,是镶嵌在什刹海旅游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向社会开放的北京清代王府。
王府坐北朝南,前府后院,府邸比花园面积略小。位于南侧的府邸为整齐的三路五进院落;北侧的花园依势营建出东、中、西三路景色,各具特色,一景一奇。府邸与花园整体呈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建筑格局(听来的)。
进入一宫门,这是王府正门,位于中路第一进院落。
从朱红漆的大门上的金色门钉就可以看出清朝亲王级别的建筑规制,门钉是横七竖九的排列方式,仅次于皇宫建筑的门钉横九竖九;门口立着两尊威严的石狮子,不用说也是亲王级别的狮子;另外,可以看到府邸中路的主建筑都是绿色琉璃瓦顶。据讲解员介绍,皇帝宫殿的瓦顶是金黄色的,王爷府邸瓦顶是绿色的,权贵的是灰色的,平民百姓的则是无色的。
进入府邸中路第三进院的银安殿,它俗称“银銮殿”,自然是相对于皇帝的“金銮殿”而言,它相当于紫禁城中的金銮殿地位和功能。这里作为王府内部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当年殿内正中安放着亲王的宝座,座后配有亲王级别的屏风。
俊美的和珅
和珅其人长相俊美,面如桃花,眉清目秀,一副女儿容颜男儿身。他从小家境贫寒,受尽后母欺凌,饱偿世态炎凉,但他勤奋刻苦,从小抱有出人头地的宏大之志;他长相俊美,玉树临风,可称当年的美男子;他巧言令色、聪慧之极,建功立业,深讨乾隆欢心。另外和珅其实不姓和,而是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是清朝乾隆年间政治家、商人、诗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清朝历史上的豪商,因贪污过巨,被中国人视为巨贪。
藏宝墙
花园正门对面的后罩楼有面后墙,墙上下各开着一排窗户,下层窗户是长方形的,上层则是形态造型各异的小窗口,据说和珅当年修建这个墙的目的,是按照窗户的不同形状来区分每间屋内藏有哪种的财宝。当年嘉庆皇帝派人查抄和珅府邸时,翻了个底朝天也没发现任何财宝。当命令拆后罩楼时,才发现1米多厚的空心墙内装满了金银珠宝,总共有9亿两白银、2亿两黄金,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
满园的福
在滴翠岩下的秘云洞中,镶嵌有康熙皇帝御笔“福”字石碑一座,传说是康熙在其祖母孝庄皇后六十大寿时御笔所书,字间含义“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太后得福立刻病愈延寿,传为佳话。“福”字后被和珅私刻成碑,嵌于花园洞内“寿”字形叠石正中,取“寿中有福,福中有寿,洞天福地,福寿双全”之寓意。福字碑是恭王府“三绝一宝”中的“一宝”。
在恭王府中,几乎所有建筑物上都能看到“蝙蝠”。花园中的水池也修成蝙蝠形状,得名“蝠池”。据说当年和珅取蝙蝠的“蝠”字谐音,以“蝠”衬福。据说恭王府里共有蝙蝠9999只,加上秘云洞中的“福字碑”上的“福”字,正好是一万个福。皇上称“万岁”,和珅则称自己为“万福”。据说因为有这么多“蝙蝠”,和珅从此就“福”运不断。不过,最后和珅的福也没有能到头……
西洋门
走到这门的游客,没有不驻足留影的,这是一扇汉白玉石拱门,为花园正门,座落在中轴线上,形制仿圆明园中大法海园门所建,具有西洋建筑风格。门额石刻上的“静含太古”和“秀挹恒春”字样,想必园主人希望自己也能在自己的人生境界中达到静和秀的境界吧。
湖心亭、长廊、听雨轩
顺着蝠厅旁的小路,蜿蜒穿过长廊,眼前豁然开阔,一池碧水微微荡漾,一池的荷花随风在雨中轻舞,一亭独立水中央,岸的一旁彩廊相伴,另一旁花树相扶,远远望去,仿若一幅立体的江南山水画!
不远处有一个小亭子,单檐六角攒尖顶,名曰“沁秋亭”,俗称“流杯亭”。雨中别有一番风味,我在它跟前留下印痕。
就在雨越下越大的当时,我到了听雨轩,感觉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听雨
风雨兼程任千重
一步一趋向前冲
莫道远方无知己
琵琶无辍趣无穷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这样的地方绝非是个浪漫之地,而是相当于恭王府的冷宫,被冷却的皇室妻妾,即使是在充满诗意的浪漫地方也不会觉得温暖而幸福的。
送子观音石
西洋门北边有一块高大的石头,立于此据说是起影壁和屏风的作用。奇妙的是,这石头迎面看是一条腾空的鱼,绕至石后,则摇身变作一位怀抱婴儿的妇人,温柔似水,爱意绵绵,被信徒奉为送子观音石。奕为这块石头题名为“独乐峰”。传说是奕的抒怀,隐喻“独善其身”的意境。
随着风雨,我漫赏着恭王府,似读着一本神奇的历史教科书,那一片片闪耀着光泽的琉璃瓦所诉说的沧桑岁月,我想我能懂一些……
【纪晓岚故居】
从恭王府出来,我们直奔纪晓岚故居,可是一到门口,我的心凉了半截,门庭冷落,游客没有,访客也不多,房子规格明显比恭王府小很多很多,偏偏门票要和恭王府一样贵,也不知道是什么心里作怪,真是不甘心进去,明知道不该,但是就不甘心进去……于是我对自己有些生气,坐在门口只照了两张照,走了……
【夜色中的长安街】
很感谢,午夜十分,朋友做伴滑行长安街,看着自己留下不多的几张图片,我曾发了这样一条说说:
午夜的长安街,灯光温暖柔润!午夜的天安门雄浑古朴!前门情思大碗茶让我魂牵梦绕!漫步夜色中的长安大街,风未潇声未动,玉壶却五光流转,星光洒落如雨……每一串华灯都是风景线,每一栋高楼都有温暖的窗棂,看依然在灯下匆忙寻梦的人们,些许迷茫的眼神,是他们念想回家的路吗?
要结束北京之行的那一刻,我想起了汪峰的《北京 北京》,像回到了那个原点,那个老地方,总会想起曾经在这里的欢笑和伫立……
文章评论
苇 岸
惘是老师?
彬彬
如此高大上的文字,让我欲罢不能。[em]e179[/em][em]e179[/em]
恭逆浪客
美文,美景,美不胜收。。。。
雅俗共赏
真是一位才女[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