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的由来与演变

个人日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是我们初中教材的一篇课文,这个故事但凡念过初中的人都是非常熟悉的,里边说的道理无需多言。

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后面发生的故事更具有警世意义。

那个被邹忌讽刺过的齐威王猛然惊醒,战国之事,吏治一但滑坡,国君不能令行禁止就等于这个国境崩溃了,很快就被列国所灭。从此齐威王整饬吏治,严明法纪。他鼎烹了动用府库公款买通齐王身边亲信、虚报政绩的阿城令,并提拔了重用了不务虚名、不行贿的即墨令。并一次性的烹杀了十五名参与作弊的自己的亲信侍臣、十三名失察朝臣和地方大员,并向全国颁发了《许民诽谤令》。

根据这道法令,齐国大小一百多座的城池的主要街道,纵横齐国的全境的十余条官道两旁,都立起了“谤木”。这种“谤木”与人等高,官道每隔五里立一块,城池街道每隔三十丈立一块。实际上是一个粗大的木桩上方,订一块大大的方形木板,专门供民众或写或画或刻,点评官员,抨击时政,或提出自己的国策主张。这便叫“诽谤”。谤木写满,便有官员随时更换,写满字画的谤木必须全部上缴王宫官府,不得在任何地方官署扣押。诽谤有理,诽谤无罪,各级官吏不得对诽谤者治罪,官吏只能躬身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个大概就是现代的“大字报”和“网络喷子”的最早雏形吧,齐威王也成了写《我的一张大字报》的鼻祖和网络喷子的祖师爷吧。

齐威王的一道《许民诽谤令》,的确是广开言路的旷古创举,他大大地激扬了齐国民气,人人都觉得可以向国王进言。大小官吏都觉得时时有万民督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事实上齐国真正的清明吏治正是从“许民诽谤令”开始的。但在齐威王死后,“谤木”就莫名其妙的升高了。后来就越来越高,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谤木”竟然变成了白玉雕刻的高不可攀的华表,“诽谤”也变成了恶毒攻击的专用词。历史真是万花筒,令人啼笑皆非啊。

文章评论